❶ 世界油气资源现状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类对世界油气资源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和最终可采储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体现了石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1)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仍在不断增加。
所谓探明储量通常是指在现有的经济和作业条件下,目前地质与工程技术条件所确定的油气藏中的储量。随着地质理论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下油气藏的认识更趋丰富完善,石油探测技术日益发展,地下探明石油资源仍在不断增加。
从下表可以看出,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在1980年之后的20多年间里稳定增长。其中,石油探明储量从1980年的913.44亿吨增至2003年的1565.77亿吨,增长了71.4%;天然气探明储量从1980年的84.43万亿立方米增至2003年的175.78万亿立方米,增长了108%。
年份石油(亿吨)天然气(万亿立方米)年份石油(亿吨)天然气(万亿立方米)1980913.4484.4319931396.45141.081981931.7887.5719941406.63141.641982971.5590.0819951419.55142.221983986.3892.6819961451.33146.0619841041.3495.9919971436.67147.3719851053.2599.1519981454.74150.5919861204.95106.3719991478.13150.6619871245.81108.2020001508.94159.8319881367.32112.2820011520.13174.1219891391.87126.8120021563.82175.1519901385.90130.4020031565.77175.7819911390.74136.4820041594.10179.0019921395.68139.3020051636.00179.83
世界石油贸易流向图(百万吨)(据BP能源统计)
(4)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很大,重油、煤层气等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供应来源。
非常规资源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完全用现有常规方法和技术进行勘探、开发与加工的油气资源部分,主要包括重油(油砂、沥青)、深盆气、煤层甲烷气、水溶解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据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估计,全球拥有非常规资源为4000亿~700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849万亿立方米。非常规资源,特别是油砂和沥青,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加拿大的油砂资源非常丰富。
2005年世界石油证实资源储采比是40.6,如果从常规石油资源的角度来看,世界石油资源十分有限。但如果将现有油田的储量增加、待发现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进来,那么世界油气资源仍很丰富。随着新技术在石油行业地运用,降低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成本,延长了油田的开采寿命,所谓石油枯竭的威胁在减缓或消退。
❷ 分析石油价格影响因素有什么意义
从市场关系来看,一定同时存在两种力量来左右国际油价走势,一种力量是往上推,一种力量是往下拉,而油价到底走势如何,则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强弱。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即该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互作用,达到市场均衡,进而确定其均衡价格。从理论上讲,石油是一种商品,其价格也应该符合这一基本规律。但是,由于石油具有超出一般商品的特殊属性,除了经济属性外,还具有战略属性和金融属性,属于特殊商品,因此其价格形成除了受供求关系影响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影响油价的因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长期因素是影响油价供需的因素,决定着国际油价长期变化趋势。短期因素是影响油价短期波动的力量。
一、长期因素
长期因素影响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包括影响供给的因素和影响需求的因素,决定国际油价长期变化趋势。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世界石油储量
石油是一种可耗竭资源,自然储量有限,储量规模代表人类能够开采的总的石油资源量。目前,世界上还有众多可能含油的沉积盆地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偏远没有勘探,勘探技术的发展将使原有油田的储量不断上升,非常规性石油资源潜力十分巨大,预计人类还将发现也来越多的石油储量。石油储采比(探明储量/当年产量)是反映石油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历史数据定量分析发现,储采比的变动是油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2)世界石油产量
以中东、美洲和中亚俄罗斯等产油国为主的石油生产国在世界石油供应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的石油产能利用率及其在世界石油供应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对世界石油价格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世界市场供给具有集中特性,资源国通过减产、禁运等方式引发原油价格上涨,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促进石油价格下降。
(3)石油成本
目前,世界上主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新增储量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勘探开发难度加大,常规石油资源规模日益减少,勘探开发成本显着提高,对油价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油价的变化趋势与成本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油价曲线围绕着成本曲线上下波动,说明石油成本是油价波动不可忽略的因素,决定着油价涨跌长期走向。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世界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油价出现上涨。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走势,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通常来说,经济周期上行时经济活动活跃,石油需求增大,此时即使供给不变,油价也会随经济周期的上行而上升。同理,亦会随经济周期下行而回落。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石油危机在时间上有关联,石油危机产生前的石油价格剧烈波动与石油危机形成的累积效应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衰退阶段正好吻合,可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石油危机在发生的时间上存有同步性。
(2)替代能源
替代能源是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油价大幅上涨时会刺激替代
❸ 我国的石油资源现有情况如何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经过地质普查,发现有300多个可供勘探石油的沉积盆地,沉积岩面积达45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4%。其中面积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沉积盆地有10个,总面积超过254万平方千米。
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小盆地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有些已经发现了油田或工业油流。如酒泉盆地、苏北盆地和百色盆地等。
除了陆上石油外,我国还拥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其大陆架的面积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1/20。根据近几年的勘查结果,先后在渤海、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等海域发现了7个油气盆地。从发展远景来看,我国近海石油的储量不亚于陆上石油的储量。
国土资源部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石油资源储量仍处于增长期,尽管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研究人员指出,中国石油储量替代率尚维持在合理水平。储量替代率是反映储量接替能力的指标,是指国内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与当年开采消耗储量的比值。替代率为1,表明勘探所导致的储量增加与开采所导致的储量消耗持平。储量替代率大于1,表明储量的增加大于消耗,小于1则表示勘探新增的储量不能完全弥补储量的消耗。
此外,自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中国的石油储采比一直维持在14至16的范围内。储采比是指国内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采储量之比,即目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可供消费的时间。
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采和消费的高强度。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但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8.2%。
中国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尚有约三分之二的潜力待探明。在这三分之二的待探明潜力中,三分之一可以在当前技术和成本条件下探明;三分之一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探明,但发现成本将大幅增加;其余三分之一将依赖未来技术的创新。
❹ 世界石油资源还能维持多少时间
不会枯竭!
国土资源部研究人员10日说,中国石油资源储量仍处于增长期,尽管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张新安在此间召开的“2005中国石油论坛”上说,得益于高强度的石油勘查活动,中国石油储量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内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48.44亿吨,比2003年底增长5.4%;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7.91亿吨,增长3.4%;累计采出量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24.91亿吨,增长2.4%。
张新安指出,中国石油储量替代率尚维持在合理水平。储量替代率是反映储量接替能力的指标,是指国内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与当年开采消耗储量的比值。替代率为1,表明勘探所导致的储量增加与开采所导致的储量消耗持平。储量替代率大于1,表明储量的增加大于消耗,小于1则表示勘探新增的储量不能完全弥补储量的消耗。
张新安介绍说,1993年以来,中国石油储量替代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2004年,更是达到了1.27的高水平。
此外,自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中国的石油储采比一直维持在14至16的范围内。储采比是指国内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采储量之比,即目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可供消费的时间。张新安说,尽管这一比值仅及2004年世界石油平均储采比43的三分之一,但由于世界平均储采比受中东储采比拉高影响,这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可以保持石油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水平。
张新安认为,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开采和消费的高强度。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但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8.2%。
尽管如此,近年来中国原油产量保持较快增速。由2000年的1.63亿吨增至2004年的1.75亿吨,年均增长1.1%。预计今年将达到1.8亿吨,而按照以前的预测,到2010年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
张新安说,中国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尚有约三分之二的潜力待探明。在这三分之二的待探明潜力中,三分之一可以在当前技术和成本条件下探明;三分之一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探明,但发现成本将大幅增加;其余三分之一将依赖未来技术的创新。
他建议,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完善油气基础地质投入机制,实行风险投资机制,推进勘探开发竞争机制。
张新安表示,中国还应采取包括经济和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评价勘查。据介绍,中国油页岩预测资源总量4832亿吨,但尚未展开系统调查评价,探明程度仅为6%。油砂目前尚无查明资源储量,预计资源量达80亿吨以上。 要几亿年吧....
❺ 中国南海北部的基本油气状况怎么样
至2008年底,南海北部共有油气有效矿业权129个,面积534722平方千米。其中油气探矿权104个,采矿权25个(图17-1)。
南海北部海域石油远景资源量46.40亿吨、地质资源量32.17亿吨(占全国3.59%)、待探明地质资源量23.56亿吨,占南海北部海域总地质资源量73.24%;可采资源量10.88亿吨(占全国4.27%),待探明可采资源量7.90亿吨,占南海北部海域总可采资源量72.55%。
图17-3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引自本书参考文献[4])
天然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是452.21亿立方米,其中探明的气层气可采资源量是417.03亿立方米,待探明气层气的可采资源量是4410.48亿立方米,占全盆地总可采资源量的91.36%。
其中珠一、珠二、珠三坳陷地质资源量分别为762亿立方米、5822亿立方米、842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分别为496亿立方米、3784亿立方米、547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新生界,深度主要是中深层和深层,浅层和超深层也有分布。地理环境主要为浅水,深水次之。资源品位为常规气。
2.北部湾盆地
北部湾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852.04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599.21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89.48亿立方米。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211.54亿立方米,其中探明气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9.96亿立方米,待探明气层气地质资源量为569.25亿立方米,占全盆地总地质资源量的95.00%。
天然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是69.60亿立方米,其中探明的气层气可采资源量是18.20亿立方米,待探明气层气的可采资源量是371.28亿立方米,占全盆地总可采资源量的95.33%。
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生界,深度主要为浅层,其次为中深层,在深层和超深层也有少量分布。地理环境为浅水。
3.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18853.04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11142.31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7242.50亿立方米。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037.91亿立方米,全部为气层气,待探明气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0104.40亿立方米,占全盆地总地质资源量的90.68%。
天然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是805.32亿立方米,全部为气层气,待探明气层气的可采资源量是6437.18亿立方米,占全盆地总可采资源量的88.88%。
资源主要分布在崖南、崖北、乐东、陵水、松南、宝岛、长昌凹陷和北礁凹陷北洼,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724亿立方米、667亿立方米、11072亿立方米、2337亿立方米、11468亿立方米、1472亿立方米、1510亿立方米、893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121亿立方米、433亿立方米、697亿立方米、1519亿立方米、954亿立方米、957亿立方米、982亿立方米、580亿立方米。分布的层系为新生界,在浅层、中深层、深层、超深层都有分布。地理环境为浅水和深水。
4.莺歌海盆地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2800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13067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8137亿立方米。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564亿立方米,全部为探明气层气地质资源量,待探明气层气地质资源量为11503亿立方米。
天然气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是1038亿立方米,全部为探明的气层气可采资源量,待探明气层气的可采资源量是7098亿立方米。
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其地质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2606亿立方米、7837亿立方米,其余的分布在莺东斜坡。资源分布的层系主要是新生界,深度主要是浅层和中深层,深层也有部分分布。地理环境为浅水。
❻ 全球储量的石油够用多久
衡量剩余石油还能用多少年的重要指标是储采比,即储量和产量的比值(R/P)。结合最新发布的BP能源信息统计,目前世界各大区的石油储采比情况如下(图1):
所述,储采比是反映储量情况和生产年限的重要数据,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随着石油已经生产100多年,发现新油田的机率越来越小,现有资源量随可逐步转化为储量,但是也是有限度的。世界范围内,石油至少可以保证50年的使用。
❼ 中国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用多少年,还是开采多少年,这是两个问题。石油天然气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短期内是无可取代的,而且天然气作为更清洁,更廉价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已经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寄希望于新能源,如风能,核能,地热等,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且其比例结构逐渐上升,但是取代石油天然气,还为时尚早。
从勘探开发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石油天然气,每年的新增储量都要大于采出量,就是说,我们的采收率或者采储比还很低,这取决于技术手段,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采收程度会逐渐提高,也就说说,短期内,具体说大约100年内,吃石油饭碗还是有保障的,但是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剧增,地质储量远远不能满足。所以才有了低碳,低能耗,积极发展新能源的措施与政策。
个人愚见,因为我是学石油的,希望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