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北矿产资源信息有那些
一、关于西部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情况
据悉: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经 探明储量矿产130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钾盐、天然气等13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矿、铜矿等9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到全国的30--50%。煤、油等能源矿产丰富,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接替基地。此外,还应看到,虽然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低,但其新矿产地的潜力确是巨大的。其中矿业产值占其工业产值的比例,有一半省(区)超过25%。可见,矿产资源优势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二、关于把矿源开发与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的问题
面对西部地区如此丰厚的矿产资源,我们如何做到正确处理好依法开发与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纳入法治轨道呢?
首先,笔者认为可通过进一步加强“矿法”的宣传声势,特别是结合美国西部大开发中“先污染后治理”带来的严重教训,警示西部人必须树立大开发中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观。例如,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长达100多年的移民拓荒时代,来自美国东部及世界各地和移民们,随着美国西部边疆的不断扩张,先后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美国的西部开发是成功的,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发人深省的教训。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现阿巴拉契亚山石油和烟煤矿产资源以及苏必利尔湖矿区的优良铁矿产资源之后,又在大湖平原地区发展了采矿业,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地区建设成了美国新的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基地。虽然美国在其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开发走的是“农业——采矿业——工业”的道路,并都获得了成功。但我们也应看到,美国在西部开发中因一意坚持“先开发,后环保”的原则,结果造成了开发流域地区内由于过度的开发毁地毁林,加之气候异常,致使其于1934年春季引发了毁灭性尘暴,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上20多个州的庄稼,使全国小麦减产达3亿蒲式耳(1933年美国小麦总产8.6亿蒲式耳)。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使得美国田纳西河域内七个州的人均收入到20世纪30年代时还不足美国平均数的一半。由于美国在二战后,特别是进入60年代之后,因过度开发造成的工业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美国国会为此而通过了第十个有关控制污染的法律,建立了环境质量委员会和联邦环保局,政府和私人企业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用于减少控制污染。事实表明,科学开发与依法保护问题不仅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的问题,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其次,要把开发与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即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有必要协调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国土、环保等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按“矿法”第32条的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保法规,防止污染环境”,“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复耕利用、植树种草或其他利用措施”,以达到对资源和环境实施双重保护的目的。市、县(区)两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按国务院发布的《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十四条、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好开采登记审检关,对不合符开采条件,没有安全保障,不利生产环境保护的申请开采者,要在登记审检时就将其坚决“刷”下来,不为其创造成为采矿权人的条件;对已批准为采矿权人的矿区企业,地矿行政主管部门亦应对其履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等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有违法开采行为的采矿权人,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按法定权限,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以使环境与资源双重保护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❷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有哪些主要能源资源
华北+东北:主要是煤炭,石油。煤炭(山西的煤炭非常有名),石油(大庆,胜利,华北,辽河,中原油田),也有一些水力能源,主要在东北。
西北:主要是煤炭,水能和风能,煤炭(陕西,内蒙,新疆),风能(新jiang,甘肃),水能(黄河中上游),石油主要在xin将,甘肃的玉门油田。
青藏:主要是水能,太阳能。
南方地区:主要是水力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石油和核能。
❸ 西北地区近年来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西北地区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是我国矿产资源种类组合齐全、品位高、开采条件好,并且各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地区。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优势所在。如何能够借助西部大开发这一契机,合理地对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1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大
在目前已发现的171种矿产资源中,90%以上在西北地区发现。矿产资源潜在价值33.7万亿元,在全国总份额中占36.4%。西北五省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如表1所示。
1.2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化工矿产等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资源开发
西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煤、石油、天然气富集区带明显。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和宁夏;新疆煤炭预测远景储量达到2.19万亿吨,居全国首位。西北地区将是我国煤炭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总量的近23%,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量的58.5%,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接替基地。 黑色金属中铬铁矿保有储量的27.8%集中在新疆、甘肃和青海3省区;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是西北地区的优势矿产资源;西北地区铜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3.4%;甘肃集中了全国61.8%的镍和57.0%的铂族金属储量。此外,金矿储量占全国的14.2%,银矿占10.9%。西北地区还是化工原料的重要产地。全国7.1%的钾盐、80.9%的钠盐均分布在该地区,如表2所示。
1.3地质找矿潜力大
目前,西北地区比较有前景的成矿区/带尚有: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区、陕甘川接壤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柴达木矿产资源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和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包括这些成矿区/带在内的西北五省区有大量未探明的矿产资源,如新疆煤炭预测远景储量达2.19万亿吨,居全国首位,塔河油田预测石油地质储量达7~10亿吨等。但目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投资仅为0.19万元,不足东部地区1.03万元的1/5。尽管西北地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总体丰度高,但矿产资源地质研究和开发程度总体较低,如能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西北地区应具有发现新矿种、寻找与评价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良好前景。
❹ 西部地区有哪些资源
矿产方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经 探明储量矿产130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钾盐、天然气等13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矿、铜矿等9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到全国的30--50%。煤、油等能源矿产丰富,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接替基地。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区内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森林、草原广泛分布,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也异常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因此有人称西部地区为“贫困的富饶”。
西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中尤以能源和矿产资源最为突出,是国内最富有的“两源兼富”地区。西部地区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都比较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几年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发现许多大中型整装油气田。据“八五”期间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西部地区拥有全国陆地资源总量43.9%的石油和78.75%的天然气,估计最终可采储量达到110亿吨当量。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国规划中的十大水电基地,有7个分布在西南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按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潜在价值计算,截止1998年,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4.9万亿元,占全国的50%左右。在已探明的百余种矿产中,保有储量占全国80%~90%以上的有30多种。尤其是国家急缺的磷、钾盐、镍、石棉等重要资源尤其丰富,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个别矿种储量占全国的99%以上。
西部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西部12个省(区、市)土地总面积675.464万平方公里,人均102.8亩,为全国人均的2.5倍;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8%,人均2.5亩;未利用土地占32%,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农牧业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和棉花调出区,农业宜用地资源开发潜力大。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是我国四大牧区。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是中国最长的地区,有利于发展大农业。西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森林资源丰富,有全国木材蓄积量最大的西南林区,其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蓄积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草山、草坡面积广阔,水热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是形成西南地区畜产品丰富的重要基础。西南地区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土壤条件较好。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光热水土资源别具特色,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西南地区雨水充沛,林草繁茂,森林覆盖率达17.28%;生物物种丰富,被誉为世界植物的基因库。西南地区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不可多得的宝贵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独特条件。区内有数十种珍稀植物,如太白梅花草、独叶草、冬虫夏草、藏红花、天山雪莲等。同时,本区还有上百种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青海湖的鸟岛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最大岛类栖息地。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和天山、阿尔泰山等地有马鹿、棕熊、松鸡等珍禽异兽。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是我国以及世界生物资源的宝库,我国已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
西部地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有名冠天下的华山、峨嵋山、天山等奇峰峻岭以及浩瀚的戈壁沙漠、广阔的草原。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仅在陕西就有古遗址10,378处,古墓葬4,011处,出土文物100余万件,有“人文始祖”黄帝陵、秦始皇陵等古迹,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甘肃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古“丝绸之路”等;四川有峨嵋山、长江三峡、黄龙寺—九寨沟等名胜古迹1,000余处;云南四季如春,自然景观优美,有三塔寺、洱海公园等名胜,而且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贵州黄果树瀑布,西藏高原风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西部的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发挥,很多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10%,有些甚至不到1%。资源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