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为什么油矿干了以后还有石油
扩展阅读
人造石油怎么开发 2025-02-08 07:47:28
钻石vs色怎么样 2025-02-08 07:42:23

为什么油矿干了以后还有石油

发布时间: 2023-08-30 04:32:42

⑴ 石油明明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何越用越多

地球是所有人类共有的美丽家园,我们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中过着幸福悠哉的生活。地球之所以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繁衍发展,主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比如维持我们呼吸的氧气、树木、以及阳光。这些自然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石油资源,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日常出行步步都离不开石油,很多现代机器设备也都需要石油,例如飞机、汽车、坦克等等。一旦这些设备没有了石油,我们便寸步难行,所以,这也是为何世界各国都会非常重视开采石油的原因。

不管今后石油会不会枯竭,我们都不能否认在人类生存的这个古老地球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地球给予我们人类的一种馈赠,而我们人类在不断开采勘探之际,还要学会保护我们的地球。2020年澳大利亚爆发了一场熊熊大火,很多动物、植物资源葬送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全球各国,死亡人数达到了数千万之多,非洲的蝗灾以及巴西罕见的暴雨,让我们人类意识到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在现代文明活动中,人类应该减少石油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新能源的开发,比如在出行时,最好选择绿色出行,长期坚持采用单车或者步行等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人人主动践行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让我们保护地球,珍惜一切,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只有这样地球中的所有资源才不会枯竭。

⑵ 石油和煤矿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

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现象,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

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骸,因此调查石油的性质便可以得知古老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历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油原料性质,以及由热能引起的变化过程等的详细资料。由此种资料即能进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遗骸逐渐堆积时的环境状况。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中碳氢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并且随产地不同而异。按其结构又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是烷基环戊烷、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烃。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产物中还含有硫化氢(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类(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脂肪酸。环烷酸是指含有11~30个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骈合脂环,羧基可以在脂环上或在侧链上。如:

在炼油生产中常把环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因吡咯在空气中易氧化,颜色逐渐变深,这踉汽油久存颜色变深有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没有一定的,随产地不同而异。根据含烃的成分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但许多产油国家常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而有不同的分类。

●煤的成分

通常说煤炭,有的地方习惯叫石炭。但煤不是碳。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煤的结构复杂。视频(煤的组成和分类)

无烟煤
(含碳量95%左右)

煤的主要成分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
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
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训平原环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层或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较高,且大部分为有机硫。根据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一般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分。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3O4)、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硫酸盐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为主,也有少量的绿矾 (FeSO4·7H 20 )等。

⑶ 地球还在不断产生石油是吗为什么

地球内部一直在产生新的能量,而我们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些仍然遥不可及。对于那些可以开采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也越来越少,但地球内部会继续再生新的能源,但这种能源的再生远远小于人类的能源消耗。所以能源越来越稀缺。


如果地球上的生物动物发生了变化,人类的身体埋在里面,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而形成了现在的石油,那就得等这种变化,也就是石油再来一次。它看起来像原油,但是如果没有地质时期的高温高压,它就不能变成原油,比如说像这样的垃圾填埋场,或者说它用完了以后不能回收。,通常用防水层包裹。防止土壤污染,然后用土覆盖。当这种垃圾填埋场在地下深埋多年后,最终会变成油田,但人类可能无法使用。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⑷ 石油明明不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石油是人类离不开的一种能源。但是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却有很大的争议。目前主要的争议有两种。第一种是美国的有机物生成论,也就是石油峰值论。另一种是俄罗斯的无机物生成论。


⑸ 地球上的石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会不会被用完

石油大家都认识吧,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源。没有石油的话,地球上工业都会发展不起来,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就是为以后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工业还能够继续发展。那么是有到底是怎么来的

至于石油会不会用完这个问题,那肯定是会的,并且如今很多地方的石油都被人们给开采完了,今后的石油只会越来越难开采。两种说法哪种是正确的,要做的就是节约使用,避免往后面临枯竭的现象。


不用经过几千年。几十年以后就用完了。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已经在地球上发现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影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⑹ 石油怎么形成的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
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
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6)为什么油矿干了以后还有石油扩展阅读: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⑺ 石油枯竭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石油非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石油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面临着的是石油枯竭问题。

在1956年,着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马里恩·金·哈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就曾经绘制出一条钟形曲线,根据曲线可以发现石油产量将会在1966年~1972年之间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不断下降,直至枯竭为止。


尽管现在的石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少,但是我们也不能毫无节制挥霍。尽管石油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稀缺,但是如果人类想要进行长期发展的话,必须合理利用地球的资源,因此我们还是得合理利用石油,并继续研发新清洁能源。

⑻ 为什么科学家说石油是可再生资源有什么依据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美股几天之内连发多次熔断,连“股神”巴菲特都说,他活了89岁,这种现象也是第一次见。不仅是美股,石油市场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直处于高昂价格的原油也开始下跌,一些石油公司甚至面临破产威胁。之所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源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未来将会面临枯竭的说法。


作为各国发展的重要工业原料,制造石油来源的紧张感,以获得高昂的价格也不是没有可能。石油来源到底是科学还是骗局,还需要我们日后继续研究。但是,不管石油能否再生,珍惜地球资源永远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即使这些资源用不完,过度的开采也会产生其他的自然灾害。

⑼ 为什么预测石油会枯竭,但是却还在开采

恐怕,你是等不到石油枯竭的那一天了,因为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我们从小接受了各种对人类前途充满担忧的信息,石油枯竭是其中之一。毫无疑问,石油是通常意义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但与常识相反的是,有限的石油恰恰是用不完的。

坏消息简史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接受过石油还有多少年用完的信息。正如总有人预言机器将导李陆致人失业,石油要用完的预言也更新了无数次。

1914年,美国矿务局预测,本国的石油储量只能用10年;1926年,联邦石油保护部门估计美国石油的供应量凳悄只能再维持7年;1939年,内政部说石油能用13年,12年后改口说还能再用13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卡特总枣扰渣统说,“下一个10年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把全世界所有探明的石油储量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