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什么时候销售淡季
扩展阅读
拨经络用的工具都有什么 2025-02-08 01:34:53

石油什么时候销售淡季

发布时间: 2023-09-01 07:24:22

A. 金子什么时候掉价

金子什么时候掉价这个问题,需要看市场供需等因素。

影响金子价掉价的因素如下:

1、供求关系影响

金价波动是基于供求关系基础上的。如果黄金的产量大幅增加,金价就会受到影响而回落。此外,新采金技术的应用、新矿的发现、央行受金等均会令金价承压。

如今,黄金投资需求在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黄金的影响更具弹性、更加敏感,所以今日衍生品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对金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2、美元汇率影响

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呈现美元涨、黄价跌和美元跌、黄价涨的逆向互动关系。但也存在极端的特殊情况,在黄金走势非常强或非常弱时,便会摆脱美元走势的影响。

例如:当大资金流入普遍被看好石油、贵金属等商品类投资品种时,黄金价格与美元的互动关系将可能失效,金价摆脱了美元的影响,出现独立的走势。

3、货币政策影响

当某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由于利率下降,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会造成黄金价格的上升。

4、通货膨胀影响

长期来看,如果每年的通胀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对金价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只有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升,引起人们恐慌,货币的单位购买力下降,金价才会明显上升。虽然现在黄金收益率日益低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但黄金作为长期投资工具,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5、原油价格影响

黄金与原油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体现为相对的正相关联,但该正相关是以原油价格的运行为前提,金价的上扬是后反映。

在石油需求出现一边倒时,就会出现投机资金顺势对石油价格推波助澜,此时原油价格呈现持续大幅上涨,而黄金充当避险资金良药的校色,短期避险资金选择大量地吞服黄金,从而推动国际金价不断攀升。

6、政局变动影响

国际上出现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金价。政府或为战争或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而支付费用,大量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损失,便会转向黄金保值投资,从而提升黄金的需求,刺激金价上扬。

7、股市行情影响

一般来说,股市下挫,金价上升。这主要体现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如果大家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则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热烈,金价下降。

B.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尔爾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动乱,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着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采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采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采、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采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资源,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采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采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采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着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资源。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着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着。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采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C. 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这意味着什么将产生哪些影响

多国宣布石油减产,主要是为了稳定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抑高郑卜制油价下跌。这意味着,减产的国家将会削减石油的产量,从而减缓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局面。

具体来说,石油减产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可能会特别严峻,因为他们往往比较依赖进口石油,并且通常有较低的收入水平。

对全球能源结构的影响
石油减产可能会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现在全球正在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

如果石油价格上涨,那么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相对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之,多国宣布石油减戚穗产旨在稳定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平衡,抑制油价下跌,但也可能对石油生产国、进口国和全球能源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未来,全球的能源政策可能会更加偏向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石油产业也将面临转型和适应的挑战。

D. 油价今年最大幅上涨来了!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石油今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大幅上涨的原因和今年的疫情有了一定的关系,当然也和一些政局的变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微妙联系。原油是世界商品之首,它的价格上涨必然会带来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浮,这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

从上述的方面来看,原油价格持续偏高是因为一些国家利益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些石油集团的利益也有人为的一些操作在里面,造成油价的持续偏高,对于老百姓的生活的成本也会无形中造成的增加。原油持续增高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在一些政治因素在里面,而非经济的波动。

E. 石油时代还有几年会结束

石油时代结束这个难说啊。如果说石油用于汽车的时代结束的话,考虑人工智能指数级的进化速度,我觉得比业界估计的可能更快——短则5年,长则10年吧。以下信息供参考:
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工信部已经启动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的相关研究,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

多个国家已公布禁售汽油车日期

1、德国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未完全通过)

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在汽车环保领域德国同样也走在世界前列,此前德国联邦参议院曾以多票通过决议,自2030年起新车只能为零排放汽车,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根据协会分析,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注册新车仍将是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车。

2、挪威2025年禁售燃油汽车(不是最终决定)

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目标的当属挪威,此前挪威的四个主要政党一致同意2025年起禁止燃油汽车销售。挪威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但在推行新能源政策上却显得相当激进,不过这并不是最终的决定。政党代表们表示,这个协议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成为法律。

3、荷兰2025年禁售燃油车(提案)

荷兰劳工党此前也曾公开提案,要求从2025年开始禁止在荷兰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汽车,从而确保在2025年之后所有新车都是新能源汽车。

4、法国2040年前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未固定的计划措施)

法国新任环境部长Nicolas Hulot此前宣布了一系列措施,目标是到2050年前使法国成为碳零排放国家。其中最激进的措施是到2040年前全面禁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
不仅是欧洲的发达国家发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日期,就连与我们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对外表示,到2030年只卖电动汽车,全面停止以石油燃料为动力的车辆销售。而据印度政府和业内消息人士称,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政府智库已草拟一份报告,建议印度2032年全面实现车辆电动化。

5、丰田、沃尔沃宣布停售燃油车日期(计划)

2015年丰田曾宣布,到2050年将会停售纯汽油动力汽车,届时只会出售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以大幅减少废气排放。
沃尔沃此前宣布,自2019年开始不再推燃油车。届时,所有新款车型都将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沃尔沃方面也表示2019年前推出的纯内燃机引擎车款还将继续生产,不过同时会推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版本。这也意味着将结束近一个世纪以来沃尔沃车型由内燃机驱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