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铁石油储存量是多少
扩展阅读
怎么在网上发布电影资源 2025-02-07 23:53:48
安利的产品应该去哪里买 2025-02-07 23:22:43

铁石油储存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9-02 05:39:47

‘壹’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金矿、铁矿、铜矿、天然气及可燃冰的储量各多少

全球探明石油储量达1.238万亿桶
全球探明金矿储量达42500吨
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
全球铜矿储量4.74亿吨
全球天然气181.46万亿立方米
全球海底可燃冰最少1.8
亿亿立方米

‘贰’ 南极有哪些资源

1.1
海洋生物资源南极洲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地限制了陆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然而,在浩瀚的南大洋中,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无论是海洋生物种类还是其生物量都很可观,尤其是那儿的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资源更为富饶。南极磷虾是南大洋中最重要的甲壳类浮游生物,也是南大洋中数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和生物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据初步调查,南极海域磷虾总藏量保守估计约6—12亿吨每年可捕获5000万吨而不会影响其生态平衡(凌晓良等,2005),它相当于当今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一半,被喻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1.2
矿产和油气资源南极蕴藏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颜其德,1991)。有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
的“世界铁山”和总蕴藏量约5000亿吨的巨大煤田资源(朱建钢等,2005)。在南极半岛的铜、铅、锌、钼以及少量的金、银、铬、镍、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丰富。南大洋海底的多金属锰矿资源也非常可观。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架和西南极大陆。据调查,罗斯海、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陆架区和普里兹湾海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远景区和勘探区。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
1.3
淡水资源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
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m,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武衡等,1994)。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1.4
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潜在的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在现今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科学价值,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成为21世纪一些南极大国优先获取与开发利用的目标。例如: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启动了相关的南极微生物研究计划,在揭示极端生命形式的奥秘以及利用其特殊生理机制与特殊代谢产物方面进行着研究。

‘叁’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主要分布于南极洲的冰盖下面,储量约为5000亿吨。
铁矿是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在南极大陆,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据科学家们勘测,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的地层内,在晚太古至元古代,有一条厚度达 400米,长120公里~180公里,宽5公里~10公里的条带状富磁铁矿岩层,矿石平均品位达32%~58%,是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富铁矿床,初步估算其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富铁矿藏。有趣的是,如果沿着南极洲查尔斯王子山脉所在的经度范围(北纬60度至北纬70度)一直往北走,几乎在相同经度差不多对称的北极地区,又是一片世界级大铁矿地区。
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南极的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以及南极大陆架均是油田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地

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铀等矿产资源。据估计,石油、天然气、煤和金属矿物的蕴藏,约占世界总蕴藏量的三分之一。石油潜在的可采量1000—2000亿桶;天然气50~80万亿立方米。

‘肆’ 列举几种南极地区的资源

1、矿产资源:铁矿和煤炭等;
2、海洋生物资源:磷虾等;
3、淡水资源:冰川
4、风能

‘伍’ 森林,煤,水,石油和天然气全国储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和居世界第几位,说明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18%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6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国常规天然气的总资源量为38.4万亿立方米,最终可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3.2万亿立方米。我国有着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预测地质总储量在38万亿立方米,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10位,占世界天然气总资源的2%。从分布上讲,存在着西多东少的特点,仅中西部地区就蕴藏着2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67%。总探明储量8.4万亿立方米,中西部地区占69%。而东南沿海地区不足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资源的7%。当前,我国天然气产量仅居世界第19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消费量排名在世界第20位以后;消费量是世界总量的0.9%。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1%,远远低于23.8%的世界平均水平。

‘陆’ 铁,煤,石油的储藏量,世界占位,已开采情况,人均占有量是多少急急!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89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找到509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讯 “有水,一切皆有可能”,这是目前在北京街头最常见的一句话。水是万物存在的基础。而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水资源匮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在2004中国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可持续大会上,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陈亮发表了关于战胜“水危机”的演讲。

陈亮说,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8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在世界排名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世界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应对“水危机”,当务之急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保护水资源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如:广泛开展义务全民性保护水资源环境的教育,在企业贯彻低投入、高利用、无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在城市贯彻执行循环性节水型社会的新模式,充分实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理念和政策。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最低生态资源标准里,森林覆盖率必须在29%以上,而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保护森林尤为重要。开展全民性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行为,是关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成败的关键。

与此同时,节水产品及污水再利用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是建立循环性节水型社会行之有效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