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什么,至少4个名称
石油在古代曾被称为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等。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先使用了“石油”的名称,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⑵ 石油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什么,至少4个名称
1、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2、洧水
《汉书·地理志》.书中写道:“高奴县(今延安)有洧水可燃”
3、石漆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延寿县(今甘肃省玉门一带)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
4、石脂水
唐朝《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5、火油
《昨梦录》记载“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
⑶ 东汉时期石油被称为什么
最早被称为水上肥~(虽然很滑稽的感觉。。)
东汉的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汉书》中记载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陕西延长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到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成书于267年)、《水经注》都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
⑷ 我国史籍中怎样记载石油的
我国古人很早就能分辨出石油露出地表的有油苗、气苗和沥青三种形态。其中的油苗是地壳内的石油在地面上的显露的痕迹,是寻找石油矿的重要标志。
石油的出现时间并不清楚,最早记载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提及上郡高奴县的洧水可以燃烧,其实是水面上漂浮着原油或石蜡、沥青的东西。据此推算,最迟在西汉时就发现石油。
石油的名称首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之前多称为“石漆”,可能由于一些油苗含沥青质高、颜色像漆一般黑。
也有人叫石油为“水肥”,主要由于浮在水面的一层油像肥肉一样,一点即燃。沈括发明了用石油做“炭黑”,再用炭黑来制墨。
石油在古代的开发并不普遍,只有小规模的开采。古人发现石油有不同的功用。
北周武帝时期,石油曾经被酒泉人作为燃料,烧毁来犯的突厥人的攻城器具,突厥军大败。这是石油在我国军事史上的首次利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酒泉延寿县河里有一层肥如肉汁的东西,可以涂在车和水碓的轴承上,效果非常好。
石油一点就燃,十分明亮,但燃烧时烟很大,要经过提炼才能使用。古人把石油浇灌成烛,亮度是普通蜡烛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