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战略石油储备各能够维持多少天
实际上这个储备是不好统计的.
有好几种版本
西方国家有一些情报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维持100天,欧洲能够维持一个月,中国只能维持三、到四天,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日本虽然是一个石油非常缺乏的国家,但是日本1973年搞了一个“战略石油储备法”,日本目前政府的储备和民间的储备加起来一共有170天,也就是超过六个月的时间。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645436
欧盟各国储备了至少可供消费111天的战略石油储备,比欧盟所规定的至少90天的储备多21天
http://www.oilnews.com.cn/gb/jingji/2001-09/24/content_17154.htm
中国目前战略石油储备只可以供国家正常使用40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1223/14569838.html
B. 美国石油 战略储备 能够用多久
最近几年,中国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发现了大油田,中国没有去开采,应该是作为战略石油储备。现在油价这么高,达60美元每桶。而在这时放出风了,说要储备石油,我推测中国已储备得差不多了,你想一想中国人历来做事不张扬的!
美国可以支持6个月 日本2个月 我想咱们也就半个月
C. 美国每年消耗多少吨石油合多少吨
2006年,美国消耗75.1535亿桶石油,今年美国的石油消耗量也大约在74亿—75亿桶。
美国目前现有约7.27亿桶的石油储备。
D. 面对石油危机,美国储备石油8600万吨,全国可用140天,我国呢
除了矿石资源以外,盐井的开采也是极为的常见,毕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调味品,除了晾晒海水制盐以外,人们还会开采盐井,盐井的开采最晚被记录在《华阳国志.蜀志》当中,当时人们通过使用天然气蒸馏卤水制盐,从技术上来说也是比较完善,甚至在书中还提及无计划随意开采只会破坏地下的卤水资源,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多强。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石油存储量为8500万吨,要略高于美国,但也仅仅能维持国内90天生活的运转,这也是我国地广物博的特性所导致的。但我国的石油存储量仍在攀升之中,随着工业、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石油资源的运转,国家对于石油资源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相对应的石油存储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结语
其实即使是在这个和平安稳的年代,我们也要有相对应的危机意识,只有形成了这种潜在的危机意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我们才能做到不慌不忙。而且我们在进行自然资源开采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味地索取也会让我们在最终走向灭亡。
E. 一亿吨石油够美国用多久
一亿吨石油够美国用140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美国每天梁信消耗原油大概在2080万桶,进口袜则量在950万桶,近些年美国不断加大对石油的进口。美国的石油储备一亿吨石油够美国使用140天。橡好轮
F. 6亿吨石油可以用多久啊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石油的用途,石油的消耗速率,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等。我假设您指的是全球每年消耗6亿吨石油的情况下,它可以用多长时间。
目前,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量大约为360亿桶,也就是每年消耗约90亿吨石油。因此,如果我们只考虑石油消耗量,那么6亿吨石油只能用6/做斗90=1/15年,也就是6.7个月左右。但是,这个数字并不考虑石油的增长率和其他因素。
在现实中,石油的消耗速率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字,它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经济和技术发展、政府政策、环保法规和替代能源的可用性等。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总之,全球消耗6亿吨石油的用时大约是几个月,但具体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果这6亿吨石油用于给一辆大货车使用,那么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一辆大型卡车的平均燃油效率约为每加仑6英里左右,也就是每100公里耗油约为37.2升。如果我们假设这6亿吨石油全部用于大型卡车,而且每吨石油可以产生约7.33桶的燃油(这是根据1桶石油等于约159升燃油计算得出的),那么这6亿吨石油可以产生约2800亿纯羡磨加仑燃油。
在这个假设下,一辆平均燃油效率为每加仑6英里的大型卡车,每年行驶10万英里,需要耗用约16667加仑燃油。因此,用这6亿吨石油可以给一辆大型卡车使用约1678万年左右(2800亿加仑÷16667加仑/年)。
请注意,这个估算只是一派贺种粗略的计算,实际的燃油效率和用时会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并可能因地区和时段影响。
G. 美国石油产业的库存
战略储备油
在经受了70年代初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家实行的石油禁运打击后, 1975年卡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和节能法,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7年7月21日,大约41.2万桶沙特轻原油作为第一批战略库油存注入墨西哥湾岸边的盐洞中。根据有关法律,只有美国总统在国内能源供应或进口受阻,或由于石油禁运引起的油价大幅上涨,并有可能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或经济运行时才有权决定并下令动用战略储备油。2001年11月13日,小布什总统宣布将战略石油储备量增加至7亿桶,2008年美国的战略石油库存能力为7.27亿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美国的石油储备(战略库存和非战略库存)应达到90天的进口量,战略石油库存的最大提取量为430万通/日,从提取库存到进入美国市场大约需要13天的时间,为建立战略石油库存,美国共投资了210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用于购买储油设施,170亿美元购买储备油。储备油将来自20个国家,其中轻原油约占总储备油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为重原油(含硫量在2%以上的原油)。截至2004年8月24日,美国存有战略储备油6.67亿桶,约相当于当时55天的进口量。其中轻原油2.7亿桶,重油3.97亿桶(1985年的战略库存油曾达到相当于当时118天的进口量)。主要储油地点为濒临墨西哥湾的美南有关州,如路易斯安纳州和得克萨斯州。美国的战略储备油在稳定国际油市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后,只有在1991年初伊拉克进攻科威特,并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上升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分配额度,老布什总统在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时下令由能源部动用3375万桶原油,以平息石油市场的价格上涨。但最终美国只动用了1730万桶,就有效地使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商业石油库存
美国石油学会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7月底,美国商业库存原油为2.98亿桶,较上年同期增4.6%,汽油库存为2.12亿桶,增5.2%,其他油品库存为1.58亿桶。7月底全国各种油品库存(不包括战略石油储备)为9.596亿桶,较一年前略增0.2%。
H. 美国与日本战略石油储备方法.经验.政策.基地数量
构想始于二战 旨在维护经济安全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从酝酿到最终建立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艰苦磨练”。这一构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美国当时的内政部长哈诺德·伊克斯提出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构想。1952年,美国国家矿产资源政策委员会也提出了类似建议。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使艾森豪威尔总统认识到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再一次提议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由于种种原因,上述建议始终未能在政府和国会间达成一致并付诸实施。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实行全面石油禁运,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美国政府遂下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能源政策与储备法》,该法授权美国政府建立高达10亿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21日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后来最终形成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政府认为战略石油储备对维护美国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了扩大石油战略储备容量的建议。2003年4月,国会正式批准了布什政府的建议,并批准拨款15亿美元用于扩建储油设施,使之达到10亿桶容量的要求。
地点选在沿海 方便安全成本低廉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地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主要选在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个州的沿海地区,其原因有三:
一是运输和加工方便。墨西哥湾是美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加工基地。由于紧靠油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不仅大大提高了战略石油储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还降低了释放储备时的运输成本。
二是安全性较高。美国的战略石油均储藏在该地区地下610米至1200多米深的巨型盐矿洞穴中,这些盐洞足够容下原来的纽约世贸双塔。如此深度几乎可以防御任何人为和战争的破坏。
三是有利于储藏,且成本较低。墨西哥湾沿岸有500多个盐质洞穴,采用简单的“水溶技术”,即用清水将盐溶解便可将盐洞加工成巨型圆柱状“地下储油罐”。由于盐洞很深,地层压力将封闭任何裂缝。此外,盐洞的上下几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温差,可使原油保持循环流动,有利于保持油品质量。据能源部介绍,采用盐洞储油,建造和维护费用很低,平均每桶容积建造成本只有1.5美元,每桶储备石油每年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为25美分,是采用地上罐储方式的1/10,是采用岩石矿洞储存方式的1/20。
政策多次调整 惟有总统有权动用
从1977年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持续增加。此后,克林顿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发生了一些改变,几次动用这一储备以调控石油市场油价。到2000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降至5.41亿桶,为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特别是“9·11”恐怖袭击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又明显调整。2001年11月中旬,布什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目标是2005年增加到7亿桶。到2002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升到5.99亿桶,2004年3月又增至6.59亿桶,创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约相当于美国目前6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如果加上商业石油储备,可以替代160天的进口量。战略石油储备的最大释放能力为每天430万桶,可以连续提取155天左右。
当然,要动用这些深藏地下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有美国总统一人说了算。一旦总统决定动用,能源部将采取招标方式向市场公布投放数量,通过竞标最终决定中标购买石油的公司。从开始决策到投放市场只需13天。
美国国会1990年在重新修订《能源政策与储备法》时,放松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条件,理由是“战略石油储备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据新规定,除了“进口石油出现严重供应中断”的情况外,在国内石油产品供应出现中断或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总统也可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此外,在企业因突发事件导致其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下,能源部可有偿向这些企业借贷战略石油,但借贷期不能超过6个月,借贷总量不能超过500万桶。这样做既可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也给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带来一定收益。显然,布什政府此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并不属于“进口石油出现严重供应中断”的情况。
5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兴建中俄原油管道的协议和600万吨原油的铁路购销合同。消息传出,日本朝野大为震动,虽然俄罗斯已经表示将暂时搁置日本提出的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港的管道建设方案,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仍不放弃努力,利用参加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的机会再次向普京游说。日本媒体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寻求稳定石油供给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日本将石油战略定为国策
记者亲身感受到日本社会对石油的重视程度:每天的经济新闻都会对美国道琼斯工业品中原油价格的变化进行详细报道,伊拉克战争期间,对世界原油价格的分析更是日本各大经济类报章的主题。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日本仅在日本海沿岸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2%,日本石油基本上依赖进口。
对于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使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吃了大亏,此后,日本政府便将石油战略定为国策,一方面在中东以外的其他地区寻求稳定的石油供给,另一方面积极加强石油储备。
20世纪70年代,石油主要消费国对石油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为此创建了国际能源机构,各加盟国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90天石油储备和必要时互通有无的义务。在此框架下,日本全面推进民间石油储备,1975年制定了《石油储备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从事石油进口、精炼和销售业务的公司的责任义务关系。1978年,日本石油公团又开始推进国家储备,确立了日本现行的国家和民间两极储备体制的雏形。1981年,日本民间储备达到了90天的目标值,1988年,国家储备数量也达到了50天的使用量。在1994年之后,政府为降低相关石油企业的压力,将民间储备的义务额降至70天,同时将国家储备调高至5000万KL(千升)。
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民间储备的石油则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厂和销售网点。日本的国家储备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间储备中原油和成品油各占一半。根据日本政府最新的统计,今年4月的石油储备为8899万KL,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国家储备4844万KL,可用92天,民间储备4055万KL,可用77天。
储备库建在海上地下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要建设在储备费用低、安全程度高、地质条件适宜、运输方便的地方。日本是一个平原狭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根据本国的石化工业布局,日本采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海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库的多样化储备方式。
1983年建成的小川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日本第一个石油储备基地,采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储备。上五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九州长崎县,是世界上第一个海上油罐储蓄基地。在防波堤包围下并列放置了5条储藏船。每条储藏船长390米、宽97米、高27.6米,可以储藏440万KL原油。串木野石油储备基地位于鹿儿岛县,采取地下岩洞油库方式储存,基地内现有3个储油设施,一个宽18米、高22米、长1100米,另两个宽度高度与上一个相同,但长度为2200米,这三个设施总共储存着175万KL石油。地下岩洞油库储油的优点是,能够稳定保持约9摄氏度的温度,具有较强的抗地震、抗雷击等防灾性能,借助地下水的压力可阻止石油外泄的危险。
愿意把储备基地借给中国
在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变化中,日本政府认为本国的石油安全将越来越与亚洲石油供需休戚相关。在不久前的国际能源机构大会上,日本还提出了建立亚洲共同储备基地和东亚能源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议。
日本提出,东盟10国除拥有少量民间储备外均未建立国家储备;中国虽已着手建立国家储备,但储备能力还跟不上进口的增速。东亚这13个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均高达50%以上,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亚洲各国石油供应都面临较高风险。而日本的储油设施尚有一定空闲,为此日本提议,首先将冲绳两处储油基地借给离其较近并愿意进行合作的东盟各国和中国,随后在经东盟同意的基础上,选择诸如菲律宾和泰国的合适地点,由日本提供技术,合作建设新储油基地。▲
I. 如果中国断油能够支持多久美、日呢
相比美日等国战略石油储备天数高达200天以上,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中国石油(10.08,-0.03,-0.30%)储备天数约在30~45天左右,与国际能源署石油储备需要的90天标准线相距甚远。而据官方口径,中国需至2020年才能实现90天的储备目标。
所谓石油储备,即战略石油储备,是为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而建立的储备制度,起源可追溯至在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
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署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
而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其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不仅有90天,甚至还超标完成,达到百天之上。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高达7.27亿桶,商业原油库存也有3.5亿桶。现在,美国各地的原油储备仓库已经接近存储能力极限,据称足够满足国内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国各石油公司油轮储备8000万桶原油,相当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
日本的石油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的国家石油储备量已达到103天的原油进口量,与民间石油企业石油储备量相加,相当于184天的原油进口量。
而在欧洲,多数国家都制定法律,要求储备应能满足90天的成品油消费。已知的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达到了100天以上。“如果现在伊朗打一场200天的仗,对全世界石油运输搞制裁,美国可以坚持420天,欧盟大概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估算道。
中国:石油储备才几十天相比之下,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不仅不足百天,而且与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储备目标相差甚远。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确认,从国内当前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商用石油的储备能力来看,我国确实只有30多天近40天进口量的石油储备能力。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完成的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首批四个储油基地储备总量约为1400万吨,只相当于十几天的进口量;而国内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也只有21天的进口量。
这意味着一旦伊朗危机升级,海湾地区石油出现断供,中国单纯依靠现有储备只能支撑30余天,而这显然不是好消息,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雄厚的战略石油储备,在石油供应危机时期,中国仍然面临着威胁。
为何中国作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战略石油储备竟如此“寒酸”?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直言,是因为中国石油储备建设相对滞后、起步较晚。
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石油进口国,但真正开始石油储备,则是在2007年,而那时,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达到了50%。
不过,好在中国石油储备工作起步晚发展快,去年1月,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张国宝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上就表示,我国已经顺利完成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首批四个储油基地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已投入使用,储备总量约1400万吨。同时,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目前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全面完工,届时中国总石油储备能力可达2.74亿桶(约合3753万吨)。此外,中国计划到2020年完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全部工作,总共将建成约5亿桶储备,大致相当于90天的石油进口量,届时中国的石油储备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
德意志银行驻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师表示,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行动,“很可能将成为今年乃至10年内国际石油市场的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