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大连石油爆炸716死了多少
扩展阅读
drwu的产品什么价格 2025-02-07 16:52:02
5分钻石和20分钻石哪个大 2025-02-07 16:52:02
山西沙土固化剂价格如何 2025-02-07 16:42:43

大连石油爆炸716死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9-04 11:56:39

1.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的相关事件

以下是最近40年来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
10月24日,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救。当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现场17时左右,再次发生火情。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现场17时左右,再次发生火情,现场明火不大,但浓烟较重。
中新网大连10月24日电 (宋太盛 董永君)24日下午16点10分左右,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库再次发生火灾。据现场知情者说,起火的正是7月16日发生爆炸的103号油罐,事发前103号罐正在被拆解,可能是在清理罐底的过程中,施工不慎点燃了罐里的剩油发生火灾。
到达现场时,已看不见油罐燃烧的明火,只是烟雾迷漫,气味呛人。至24日晚19时左右,大连市消防部门的100多辆消防车在现场扑救。鉴于大连新港消防供水和泡沫供水相对充足,加之103号罐周围的管线已经大部分拆解,罐体目前只剩六米多高。消防人员正在围堵大火,避免烧到别的罐体和区域,火势已在受控状态。另外,60多辆装满砂土的翻斗车在一旁待命。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新港附近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现场发生了至少6次爆炸。至7月28日22时,大连新港生产全面恢复。 2009年4月,相关机构就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油库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与预警,并形成了一份《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已提出火灾预警,“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油库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为严重,经安全措施补偿后降低为轻微,说明工程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
报告书指出, 保税油库的主要危险是火灾和爆炸,在储存、输送原油过程中,可能产生泄漏、跑料事故,遇明火则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原油泵房则是各类机电设备集中、操作 频繁、最容易泄漏和散发油气的场所,在通风不良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爆炸。
另一种可能是,保税油库里存储的沙特油硫含量很高,原油罐上的氧化铁与原油中的硫长期作用,就会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沉淀物如果曝露在空气中,能发生氧化放热反应,最终引发爆炸。

2.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的介绍

2013年6月2日14时30分,大连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大连石油七厂3号门附近发生爆炸。随即,大连市300余名消防官兵及几十辆消防车赶往现场。
爆炸厂区的大火于当天16时30分扑灭。20时25分,大连消防支队一刘姓负责人称,官兵正在整队,准备撤出现场。
2日晚晚9时许,大连消防支队一位负责人称,共有三个油渣罐发生爆炸,并非媒体之前所称的两个装有残留柴油的油罐。该负责人称,一个苯罐最先爆炸,引爆了旁边另外两个油罐。
爆炸造成两人失踪,两人重伤。截至3日凌晨,重伤的2人仍在医院进行抢救,生命垂危。

3. 烈火英雄原型事件一共有多少人去世了

烈火英雄是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原型,一共有165人遇难。

2015年8月12日23点34分左右,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中心货柜码头集装箱内易燃易爆品的连串爆炸。爆炸现场产生的冲击波巨大,令天津市及河北省局部地区有震感。

该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危险品集装箱内硝化棉局部干燥,在高温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最后致其他如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3)大连石油爆炸716死了多少扩展阅读:

背景和原因

此次事发仓库属于天津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天津海事局指定的危险货物监装场站,也是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单位。2014年3月5日,该公司曾在其公司剧毒品仓库北库进行剧毒化学品泄露应急处置演练。

瑞海国际与天津港集团无隶属关系。2011年,时任天津公安消防总队原政委徐豪元曾多次批评天津港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要求并推动整改,但遭到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阻挠。

4. 《烈火英雄》原型事件死了多少人

《烈火英雄》原型事件死了1人。

在《烈火英雄》电影中,消防官兵只有黄晓明、欧豪饰演的角色和一名叫郑志的官兵遇难。而原型事故是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发生起火爆炸,并引发了原油泄漏。这起事故最终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

《烈火英雄》原型大连7·16油爆火灾事件: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30万吨级外籍邮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引燃了10万吨的油罐,这个级别的油罐周围还有几十个。辽宁公安2000多名消防官兵用15个小时成功扑灭大火,创造了世界火灾扑救史奇迹。

现场一共出动200多辆消防车,救援一共消耗了500多万吨的泡沫,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5. 《烈火英雄》根据大连“7·16”石油管线爆炸事件改编,当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最后查出爆炸原因了吗

事故起因: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油管线爆炸。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共同发布《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爆炸经过:

2010年7月15日,利比里亚籍 30 万吨油轮在大连新港卸载 15.3 万吨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因为原油的硫化氢含量较高,在输油管道上进行注入脱硫化剂的操作。加注过程中,输油管道内压力高,导致加注软管多处出现超压鼓泡、连接处脱落,造成脱硫化剂泄漏。

加注完成后,现场人员用消防泵房内的消防水冲洗脱硫剂管道,0.1 吨冲洗液通过加剂口进入输油管道。3 分钟后,输油管道突然爆炸,大量原油泄漏,储罐阀门、泵房阀门和电力系统损坏,储蓄罐阀门无法关闭,原油顺着地下管道流淌,火线长达 3000 米,流淌火面积 6 万平方米。事后统计,原油泄漏 9 万吨,污染海面 50 平方公里。

(5)大连石油爆炸716死了多少扩展阅读:

2010年7月16日晚,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连夜紧急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灭火救援工作。辽宁省和大连市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全省力量全力开展扑救工作。

从这起重大事故初步调查来看,是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可以预见的是,肇事船只不仅无法应对巨额的赔偿,更没有能力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建立油污基金,这些基金主要由石油公司出资成立;同时推行海洋污染责任保险,鼓励石油运输企业到保险公司投保。我国目前的污染责任险从2007年开始试点,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油污责任险迄今仍无多大发展。

6.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的事件概况


事件: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
事故起因: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油管线爆炸。
伤亡: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道
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16日立即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海上油污应急处置工作。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立即组织专家组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交通系统所属力量开展消防、清污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海上油污应急处置。
李盛霖17日10时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介绍,目前,“海巡021”“海巡028”“海巡0200”“海巡0202”等4艘海事执法船已赴现场,监控油污情况、布设围油栏;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3”“北海救198”及大连港14艘消防拖轮和1艘消防艇已在起火海域铺设围油栏、喷洒消防泡沫,以控制海上火势和油污染。 到17日9时,事故附近海面仍有原油泄漏入海,辽宁海事局正在抓紧组织海上油污清除和消防工作。交通运输部还协调河北、天津、山东海事局调集围油栏、消油剂、吸油毡等清污设备火速支援大连。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有关负责人介绍,17日2时37分,大连新港港区海面出现明火,面积约有8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为保证海上船舶安全,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迅速采取措施,安排大连新港港区所有船舶撤离。同时通知在附近锚地锚泊的船舶做好疏散准备,防止火势蔓延到锚地引发次生事故。 2011年11月,国务院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发生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其中,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4起事故涉及的64名事故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名涉嫌犯罪的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经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同意、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祥诚公司使用天津辉盛达公司生产的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剂”,违规在原油库输油管道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剂”作业,并在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加注,造成“脱硫化氢剂”在输油管道内局部富集,发生强氧化反应,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和原油泄漏。
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上海祥诚公司违规承揽加剂业务;天津辉盛达公司违法生产“脱硫化氢剂”,并隐瞒其危险特性;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认真执行承包商施工作业安全审核制度;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全审核就签订原油硫化氢脱除处理服务协议;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及其下属石油储运公司未提出硫化氢脱除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意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管检查不到位。
国务院批复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将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司经理李伟,天津辉盛达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张海军、总经理张德胜,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经理刘昌东,中燃油公司市场处处长沈璠等14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共给予29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警告处分;分别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新华、廖永远记过处分;分别给予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刘宏斌、中石油股份公司安全总监贺荣芳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立华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禹行政记过处分;依法免去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董事长张景福的董事长职务,并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分别给予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宏伟,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陈石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天津辉盛达公司、上海祥诚公司等相关责任单位分别处以规定上限的行政处罚。责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向国务院国资委作出深刻检查。
该起事故发生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又连续发生了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10·24”火灾事故和大连石化分公司2011年“7·16”火灾事故、“8·29”爆炸火灾事故等3起责任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同意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大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对这3起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共给予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原总经理蒋凡、副总经理焦玉瑞,中石油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明辉,大庆石化建设公司执行经理王洪涛等35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大连七星监理公司和大连市甘井子区北方石化机械配件厂分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国务院批复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组织开展石油库安全、消防、环保等方面的隐患排查,限期彻底整改;对在建的石油库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完善大型石油库和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制订完善我国石油库设计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准入门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监管,严防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