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怎么样都去什么单位 方向是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石大机械理论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实力较强.就业方向广.进石油的较多
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怎么样啊专业怎么样啊宿舍什么的怎么样啊
哈哈,喜欢一楼这哥们!给他好赞同~~
我说下我的切身感受吧,开学大四了,也要走人了。。。
一、学校
1、地理方面,地理条件差点,在北京北六环外7公里,去趟市里大概一个多小时,但是毕竟也是北京,很多信息,机会还是很不错的。我大一那年刚到学校的时候看很多学长当奥运会志愿者回来,当然还有很多国际赛事 什么国际铁人三项啊之类的也在昌平(学校在昌平区),附近有政法,北化,三个学校挨着,呆了三年。还不错我觉得,除了学校比较小,北校区像迷宫,我觉得挺好的,大小的也就那么回事,我还真不明白大家每天无聊的比较学校大小有什么用?学校再大能怎么样?像我华电同学,他们学校倒是不小,两节课之间就十分钟休息,但是在不同的教学楼里面,课间就锻炼身体来回跑步了。
2.实力。211、准985,师资,硬件什么的都是相当不错的,看一个城市的水平就是看它的公共卫生间,学校也一样,看到我们学校的厕所你就会觉得还可以了。还有各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老师们年轻的也一个个都清华北大博士,各种奖学金也层出不穷的,印象中好像大一的时候复盖率百分之六十吧。。。但是可惜学长没好好学,哈哈,你懂的,现在都没见过奖学金长什么样。总之,实力什么的是很强的,当然,女生比较少,我是储运的还比较好,一个班三十来人,有十来个女生吧,你像石工大概一个班五六个的样子,机械的比较惨不忍睹。。。
二、专业方面
我们学校比价好的专业你应该已经查到了吧,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地质工程,化工(全名我还真不知道=。=),勘察什么的,然后如果刚开始没有录取到好的专业的话,大一大二都有转专业的机会的,当然,需要你好好学了~~就业率这几个好专业就是相当高的,我是储运的,别的也不好说了,储运每届大概一百二三十人,大概四十来人考研保研出国什么的,剩下的只要不太挑剔,工作时没问题的,每年有时候可能有一个两个的没就业。以前看过一个数据,全校就业率大概百分之七十五。
三、宿舍
1.本科生在润杰
①、住宿在润杰公寓,走到学校(三教,本科在南校区三教上课)大概十分钟左右。
②、寝室里面条件就像楼上哥们说的,六人间,上铺下桌,没有独立卫生间,有的寝室窗户有个台子,可以晾不是太多的衣服,有的没有。不过一般够用,实在不行就在水房晾呗,这方面条件是差点。
③、洗澡的在2号楼下面,地下一层,公共澡堂,一般还是够用的。
④、大一学校要求不能带电脑,不过一般只要不让导员发现就没事,但是大一是不给网的,所以很多人买无线网卡,当然,那个网速,无限卡。
⑤、正常上课时间。周日到周四晚上十一点断网,周五周六两天网上凌晨一点断网;比较长的节假日,五一,十一,寒暑假期间不断网,就像现在。
⑥、住宿费每年1200,~
2、研究生
①研究生在阳光公寓,从学校北门出去步行5分钟就到了
②阳光门口那条小吃很不错~~我们经常过去吃的(我是本科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机械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怎么样啊
机械工程学院和储运合并成为机械与储运学院,就业情况稍逊于石工和资信,和化工差不多。顺便说下校长张来斌来自机械院。
学费和奖学金制度如下:
1.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从2009级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学校通过统筹学校、学生学费、导师科研费、社会等方面的资源,为研究生设置硕士生基础奖学金、优秀硕士生奖学金、硕士生专项奖学金、硕士生助学基金。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础奖学金标准(万元/年·人)
级别
年级
一等奖10%
二等奖35%
三等奖50%
四等奖5%
一年级
1.56
1.32
0.96
0.6
二-三年级
0.96
(1)硕士生基础奖学金,见上表,下面好像是09年新制定的:
硕士研究生基础奖学金覆盖面为100%,基础奖学金一年级标准:一等奖1.56万元/年·人、二等奖1.32万元/年·人、三等奖0.96万元/年·人、四等奖0.6万元/年·人。
(2)优秀硕士生奖学金。按照研究生学生手册规定执行,覆盖面50%以上。
(3)硕士生专项奖学金。
①优秀生源奖学金:用于奖励第一志愿和第一专业考取我校硕士生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其中来自985工程学校的考生,录取后一次性奖励2000元/人;来自211工程学校的考生,录取后一次性奖励1000元/人;推免到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人。奖励不包括已确定的参加助管、辅导员的推免硕士生。对满足以上奖励条件的考生,只享受一项奖励,采用就高的原则,不重复奖励。
②学术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硕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③企业工作站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企业工作站作硕士论文工作的硕士生。
④国内联合培养奖学金:用于奖励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国内就读的硕士生。
⑤国际联合培养奖学金:用于奖励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国外就读的硕士生。
(4)硕士生助学基金。①勤工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硕士生。②助教、助管、助研助学金:用于补助硕士生生活费。
(5)硕士研究生需交学费12000元/年,奖学金可以直接冲抵硕士研究生学费
㈣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怎么样
机械工程学院原名化工机械系,成立于1978年,是我校最早的系(部)之一;1990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2000年学校机构改革,定名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现开办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分别入选教育部第V批、第VI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于2013年入选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是“机电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回归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机电一体化”和“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两个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的主要支撑单位;并在国内首批启动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坚持精细化教育的理念,近十年来一直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每年共招收13个班近400名本科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多人,其中外籍生源10人。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要人才培养项目”,学院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资格;除此之外,近十多年来还一直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工作,先后培养毕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工过程机械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80多人;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先后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近10人;目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120人左右。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逐步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比例过6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2人,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1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3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3人,并有多人次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创新标兵”、“首都教育先锋”、“北京市高校师德标兵”、“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等称号。团队建设方面,目前拥有“特种机器人”、“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海洋深水立管重要构件设计与智能管道研究”等北京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以及“水下焊接高端装备与工艺技术研究”北京市级高层次创新团队,“机电测控技术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为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以“服务石油石化行业科技进步和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持续关注优势学科建设、特色实验室建设和高水平科研工作。现拥有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工程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等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此外,还组建有特种透平机械研究所、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所、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等院级重点科研机构。
学院实验室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使用面积过10000平方米,配备有一大批国外进口的行业高端科研仪器设备,拥有各种固体力学、流体力学通用及专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正版商业软件,软硬设施条件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学院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水下连接工艺与设备”、“焊接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过程流体装备设计与可靠性技术”、“光电检测与机器人技术”、“机械产品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方向开展,近五年来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究特色日益鲜明、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6项。尤其是连续参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重大项目,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余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重点课题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类)2项。参照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分析报告,我校机械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得分位居第10段、46-50名(全部985高校、绝大多数211高校以及88%博士授权高校参评)。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院属于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学的单位之一,是AutoCAD、UG NX等设计软件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见习机械工程师的指定培训认证基地、西门子PLM全球机遇计划项目成员,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整体水平较高;学院每年用于组织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等课外科技活动的经费不低于100万元,学生多次在全国或北京市高校数学、物理、英语、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足球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奖;学生就业率、签约率和考研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产学研合作单位近50家。先后编写出版教材或论着20多部,其中4部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部入选“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分别于2007年、2009年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作为主持单位或重要支撑单位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