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中东地区”或“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阿曼、卡塔尔、巴林等,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如表24-1所示。
表24-1中东地区产油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2006年)
由上可见,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最高,剩余储量也是最多,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沙特阿拉伯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供血者,其石油石化投资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显示其经济的强劲发展。石油工业是沙特阿拉伯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从达兰至黎巴嫩的赛达,筑有中东最长的输油管(长1770千米),近年又修筑了从东岸石油区到西岸的油管与液化气管道。
2005年,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5.26亿吨,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气年产量640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命脉,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3%。2005年沙特阿拉伯原油日产量为1050万桶。近年来,沙特阿拉伯政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
沙特阿拉伯的大型油田产量占中东的96%,其中沙特阿美公司最能代表沙特阿拉伯海洋油气田的开发。沙特阿美公司作为沙特阿拉伯唯一石油公司,100%由沙特阿拉伯政府控制。在应对这一需求增长方面无疑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制定了史无前例的庞大投资规划。
在过去很多年当中,沙特阿美公司每天为世界石油市场提供14%的石油资源,有102个油气田,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总产量达到1000亿桶,此外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大概产量现在达到150亿桶。
多年来,沙特阿美公司一直是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根据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产量、石油加工能力和油品销售量六项指标综合测算排名的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世界原油证实储量的大约66%都集中在中东,而其中26%则集中在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又全部由沙特阿美公司控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整个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经济生活中,在国际能源与经济领域中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㈡ 曾一度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钱国,中东土豪科威特为什么突然没钱了
本以为背靠石油好发家,结果没享受个多少年,石油大国们如今都开始缩衣减食,还有一国家国库即将耗尽,穷到连工资都发不起。 这个国家就是科威特,曾一度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自1938年发现石油后,科威特的石油储量高达140亿吨,一度占到全球储量的10%,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自此后科威特就成为了土豪国家,开启“躺着赚钱”的时代,100多万人,守着那么多的石油,想不发财都难! 科威特卖石油赚的钱自然回馈给了民众,民众福利好到爆炸,在科威特,所有公民都享有教育免费、水电免费、看病住院免费(连住院的伙食费都由政府出!),还有各种生育补贴、结婚补贴、教育补贴发放,而且数额都不低,这样的福利谁看了不说一声羡慕! 其次科威特的工资收入也非常高,就业也不用担心,大学生毕业后的月薪就有2000第纳尔,折合人民币约44000元,这是在中国毕业生进大厂才有的工资水平。而且,在科威特,每个家庭是这样的配置——至少一栋别墅,并配有两个外籍佣人,名不虚传土豪国! 2019年,科威特GDP总量为1369.4亿美元,人均GDP高达32550美元,谁能料到科威特居然没挺过疫情的打击? 自2014年,原油价格就持续低迷,今年疫情冲击下,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对科威特这样的石油大国影响非常大,2020年,科威特的石油收入只有2014年的三分之一,要知道石油是科威特主要的收入来源。 收入骤降,但花钱可没有减少,据彭博社统计,80%的科威特人被国有石油公司雇佣,他们每月的福利就高达2000美元。2019年,科威特的财政赤字达460亿美元,现如今科威特的流动资金完全不能填补这一空缺,科威特还称10月份后就没有足够的钱给职员发工资了。原油价格的走低就让曾经的土豪国科威特没钱了,真是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好在科威特早在1976年就留了一手:每年将卖石油收入的10%拿出来,设立专项基金,名字叫“未来一代人基金”,如今,“未来一代人基金”已累积到5500亿美元,有这笔钱,科威特还是能顺利度过难关的,而摆脱对石油的高度依赖是科威特未来必须需要考虑的。㈢ 1973中东石油问题怎么解决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在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憾世界的石油斗争,成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接着,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美国为了对抗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威胁要使用武力占领这些国家的油田,美国的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发出严正警告,如果美国胆敢武装入侵,就立即炸毁油田和有关设施,彻底摧毁美国在中东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国家的坚决态度,迫使美国不敢贸然动手。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例如,英国不许美国利用它的国内和海外领地的运输设施为以色列转运补给,西德禁止美国供应以色列的军火从西德港口起运,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都不允许美国飞机在其领土着陆或飞越其领空,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须结束从1965年冲突以来所保持的领土占领,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日本起初采取所谓“中立”立场,阿拉伯国家限制了对它的石油供应。11月22日,日本政府发表四点声明,表示以色列军队应从“六·五”战争所占领的土地撤出,应当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并敦促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否则“将重新考虑对以色列的政策”。美国国务院对此十分懊恼地说:“我们的一些盟国实际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们自己同我们公开分开。”
石油本来是阿拉伯国家的宝藏,可是多年来它并不能为阿拉伯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这一次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把宝藏当作“武器”,在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阿拉伯人民通过这场斗争,在政治上扬眉吐气,进一步觉醒,认识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国主义的有效力量,他们决心要掌握自己的资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仅提价一项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㈣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钱
是的。如阿联酋的老板买了曼城俱乐部,10年的球场冠名费据说达到4亿英镑!
不过,如沙特,也早在调整产业结构。其非油产业快达到总产值的一半左右了。
中东地区是个天然大油库,2005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001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7%;石油产量11.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多少年来,中东以其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促进了人类的繁荣和进步,但也成了无数战乱的根源。
2002年中东出口石油8.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41%,其中向美国出口1.14亿吨,向西欧出口1.6亿吨,向中国出口3890万吨,向日本出口1.95亿吨,向亚洲地区其他国家出口3.1亿吨。由此可见,中东是主要石油消费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
毫无疑问,中东在21世纪仍将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中流砥柱。由于这一特殊地位,也将成为经济、政治、军事激烈争夺的焦点。战乱此起彼伏,将使中东人民在享有石油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蒙受油田被破坏的损失,石油产量升降无序,以致人民生命遭受巨大牺牲。
㈤ 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问题一: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十大国家分别是哪些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10:尼日尔爾利亚
尼日尔爾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生产国,尼日尔爾利亚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存量达到了353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9:利比亚
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原油资源,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391亿桶,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160万桶/日,国内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20万桶/日。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8: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拥有较多的石油储存量,还拥有大量的矿石资源,其中铀矿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396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7: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丰富石油、天然气、矿产、稀有金属等资源,而俄罗斯的已探明石油储存量为723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6:阿联酋
阿联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出口大国,而阿联酋的已探明石油储存量为978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5:科威特
科威特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气作为国民的经济支柱,而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990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4:伊拉克
伊拉克的经济体制以石油出口为主,但也有一定的农牧业,伊拉克的石油已探明的储藏量为1150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3:伊朗
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伊朗开采出的石油一部分国内销售,同时一部分进行出口,而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1325亿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2:沙特 ***
沙特 *** 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储存,其国家90%的经济来自于出口石油燃料。沙特 *** 的石油储存量为2650亿桶,是世界上石油储存量最高的国家。
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Top1: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在最近几年探明了储存石油量为2960亿桶,成为了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最多的国家。但在石油出口上仍旧无法与沙特 *** 比较。
问题二:世界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沙特以“石油王国”着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沙特特别重视农业。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耕种面积360万公顷。在中东地区各国中,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在发展中国家里堪称高水平。沙特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石油部门在沙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以上。沙特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沙特是高福利国家。实行免费医疗。货币名称:沙特里亚尔。
问题三:原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是那些国家? 界石油资源分布各地:中东波斯湾沿岸,北美洲,欧洲及欧洲大陆,亚太地区等。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及其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这个地区的石油产量往往是世界总产量的1/4,石油储量是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沙特 *** 、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俄罗斯不仅石油储量丰富,而且近几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家
问题四:产石油最多的国家是那个国家 应该是俄罗斯。
这是2014年数据。
问题五: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以前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一直都是沙特 *** ,现在已经被委内瑞拉超过,委内瑞拉成为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今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965亿桶,占全球18%,超过沙特 *** 成为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第一大国;沙特 *** 为2654亿桶,占全球16%,加拿大紧随其后,为1752亿桶,占11%。
所以,现在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是委内瑞拉!
希望对您有帮助!
问题六: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是哪一个国家?CO 记得原来一直是沙特,前几年查韦斯曾宣称委内瑞拉将是世界首位,可信度要打折。现在许多说的算上海洋石油储量,很难说
已知最大的常规石油储量在沙特,约2670亿桶/375亿吨;与沙特储量规模相仿的还有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砂和委内瑞拉奥利诺克重油带,储量分别是1790亿桶和2000+亿桶---来源网络
俄罗斯,沙特石油不少没错但地太少总量还是有限的,俄罗斯虽没沙特那样高质量易开采的石油但总量上还是占有优势的---来源网络
问题七:非洲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尼日尔爾利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第9位。自1970年代以来,石油出口逐渐成为该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尼日尔爾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是世界第12大产油国和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占国家总收入的83%。
问题八:世界石油储量最多是哪一个国家 截至2012年,世界各国的石油已探明储量的排名。委内瑞拉2965亿桶,力压沙特排名第一。
问题九:石油储备最多的国家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曾今公布了世界上石油储量前十个国家最新排名,有关统计数字如下:
1、沙特 ***
已探明储量:2667亿桶
每日总产:1070万桶
原油日产量:926万桶
日消费:229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49万桶
2、加拿大
已探明储备:1785.9亿桶
每日总产:335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22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245万桶
3 、伊朗
已探明储量:1384亿桶
每日总产:417万桶
原油日产量:405万桶
日消费:180万桶
没有出口到美国(2007年)
4 、伊拉克
已探明储量:1150亿桶
每日总产:239万桶
原油日产量238万桶
日消费:63.8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48.4万桶
5、科威特
已探明储量:1040亿桶
每日总产:274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量32.5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8.1万桶
6、阿联酋
已探明储量:978亿桶
日总产量:305万桶
原油日生产:268万桶
日消费:46.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万桶
7 、委内瑞拉
已探明储量:870.3亿桶
总日产量:264万桶
日原油生产: 392万桶
日消费:7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36万桶
8 、俄罗斯
已探明储量:600亿桶
总日产量:979万桶
原油日产量936万桶
日消费:290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41.4万桶
9、利比亚
已探明储备:415亿桶
总日产量:188万桶
原油日生产:174万桶
日消费:27.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7万桶
10 、尼日尔爾利亚
已探明储量:362亿桶
总日产量:216.8万桶
原油日产量:216.5万桶
日消费:28.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3万桶...>>
问题十: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世界10大石油出口国 根据欧佩克最新统计,分别是: 1、沙特 2、俄罗斯 3、伊朗 4、科威特 5、尼日尔爾利亚 6、瑞典 7、阿联酋 8、印度尼西亚 9、巴西 10、伊拉克
㈥ 石油交易占中东经济大概多少百分比 石油交易对于中东的国家有多重要请举出具体例子和资料出处。
以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世界第一的沙特阿拉伯为例:
2012年沙特石油出口量将超过26.8亿桶,价值达1.089万亿沙特里亚尔,收入同比增长5.6%。石油出口增加可实现约1700亿美元贸易盈余,石油收入占沙特总收入的88%。
对于国民收入比重如此之高的石油出口,资源枯竭给中东经济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毁灭性的,然而这个假设在目前来看还不太实际,因为中东地区还有大量未探明的油气储量,未来开采年限不可预估。
更为实际的问题是中东各国本国的能源消费,由于中东地区气候炎热,需要大量的电力来保证公共设施、居民和工业设施的正常运作,而基本上中东各国的发电燃料均为石油和天然气。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目前已经超过了其石油增产额度,并不断挤占其能源出口量。美国某能源投资网站甚至预计到2030年前后沙特会成为石油进口国。
如果上述假设真的发生,且中东国家不着力发展新能源和其他支柱产业(目前看还没有迹象,沙特除石油工业外唯一重视的就是农业)。一旦石油出口收入大幅缩水,则会导致公共设施无法正常运作,人民福利大幅下降,人口和资本大量外逃等等社会动荡问题,最后导致国家分裂、政权更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㈦ 世上最大的石油出产国是哪个国家
截至2019年,最大的石油出产国是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以“石油王国”着称,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5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34885亿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1981年石油产量达 4.9亿吨,收入1032亿美元。
1983年以来,受石油价格下跌影响,产量和收入锐减,1985年产量为1.65亿吨,收入340亿美元。巨额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到7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090亿美元,人均收入 30000美元。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制定了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沙特政府实行经济多样化政策,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基础工业,以逐步改变单纯依赖石油收入的状况,建立现代化、多样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继加拿大之后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储备国(拥有全球已勘探石油总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主要成员国。石油产业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大约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
GDP的大约40%来自于私有经济。在1999年OPEC与其他石油输出国调涨油价期间,沙特阿拉伯是主要的推动者,在这期间OPEC的成员成功地通过减少石油产量将石油价格推高到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
(7)中东石油收入多少亿扩展阅读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
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现在,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㈧ 为什么称中东为“世界石油宝库”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储量就有1066亿吨,占将近2/3.而且,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3以上,中东石油储量的98.3%集中在海湾及其周围1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也就是号称“世界油极”的阿拉伯—伊朗石油沉积盆地,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等海湾八国是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据美国《油气杂志》2003年的数据显示,在这一范围内的各主要产油国中,沙特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剩余探明储量的20.49%,伊朗占9.94%,伊拉克占9.09%,阿联酋占7.73%,科威特占7.62%.此外,海湾地区的石油油质好,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轻质油为主.在生产成本上,由于地质条件好,海湾开采一桶石油的平均成本仅需2美元/桶;而在北美和欧洲为11美元/桶;非洲7美元/桶;南亚6美元/桶;中国14美元/桶.在运输方面,中东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三大洲在此交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形成环抱之势,油田距离海岸线一般不超过100千米,海陆运输都极为便利.
二战后,中东各国逐渐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民族经济也开始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70年代以后,中东产油国通过两次大幅度提价,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前线阿拉伯国家的反以斗争,而且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为自己带来了滚滚财源——“石油美元”.目前18个中东国家中有8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除以色列外,都是海湾产油国.
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使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9·11”后世界经济低迷双重打击的中东经济迎来了久违的暖春.2003年,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较2002年增长了12%,达到800亿美元.2004年,伊朗经济增长率达到5.6%,沙特达到5.2%,均高于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2004年的石油出口收入达1800亿美元,给各国带来约6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2005年,国际油价一度曾达到创纪录的70美元/桶,更是让一些中东国家赚得盆满钵满.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对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东地区作为世界石油资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自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源争夺的主战场.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为51%、60%、99%.其中,美国的25%,欧洲的60%,日本的80%以上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也是消费能源最多的国家.据悉,美国平均每天消耗掉石油近2000万桶,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4.世界石油市场上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对美国经济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另外,谁在中东确立了主导地位,谁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
㈨ 中东和北非的经济合作组织
中东和北非是世界上油气储产量最丰富的地区,发达国家为了获取这里的油气资源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为了捍卫石油利益和与发达国家相抗衡,中东北非的许多国家联合成立并加入了许多该地区的多个组织。
一、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为了捍卫石油资源利益而与发达国家抗衡,1960年9月10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960年9月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
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成员国的石油权益;确保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确保生产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有效地、节约地和正常地向消费国供应石油,并使他们在石油业的投资中得到公平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欧佩克的政策重点也在一直发生变化,包括:协调欧佩克各成员国的石油生产立法,特别是在特许权制度和税收方面要统一协调;组建国家石油公司与跨国公司相抗衡;通过国家公司购买股权在外国石油公司中获得参股权;提高与石油有关的税收;对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与外国公司缔结服务合同和供应合同;统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为避免石油生产供过于求,确定各成员国的生产限额。欧佩克的成立不仅保卫了石油生产国的利益,而且在石油领域的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都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欧佩克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向大会派出以石油、矿产和能源部长(大臣)为首的代表团。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如有需要还可召开特别会议。大会奉行全体成员国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均为一票,负责制定该组织的大政方针,并决定以何种适当方式加以执行。大会审议通过对来自任何一个成员国的理事的任命,并选举理事会主席。欧佩克理事会类似于普通商业机构的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提名并经大会通过的理事组成,每两年为一届。理事会负责管理欧佩克的日常事务,执行大会决议,起草年度预算报告,并提交给大会审议通过。理事会还审议由秘书长向大会提交的有关欧佩克日常事务的报告。
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飙升。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其成员除原来的五国外,又增加了尼日尔爾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卡塔尔、加蓬、厄瓜多爾尔尔等13国。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1992年厄瓜多爾尔尔退出欧佩克,1995年,加蓬退出欧佩克。经过2003年的美伊战争,萨达姆下台后,美国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输出权,实际上,目前欧佩克的真正会员国就剩下10个。
二、海湾合作委员会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钱学文,2000)由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巴林六国于1981年5月成立。旨在加强成员国之间各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总秘书处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最高权力机构为最高理事会,由成员国元首组成,主席由各国元首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六国主要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5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45%,天然气储量25.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16%。2001年GDP总值33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2370亿美元(中国外交部网站,2003)。六国政治、经济体制相似,王室联系紧密,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
GCC六国处于东西两半球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北与伊拉克、约旦接壤,南与也门及阿拉伯海相邻,东靠阿拉伯湾,西濒红海。境内绝大部分是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
GCC六国的自然条件和单一的资源状况形成了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石油工业是六国的支柱工业,石油产值约占其GDP的30%,石油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70%。沙特石油储量2615亿桶,占全球总储量25%,居世界第一,年石油收入500亿美元;阿联酋980亿桶,占10%,居世界第三;科威特965亿桶,占9.6%,居世界第四。卡塔尔天然气储量8.8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
为改变这种单一型经济模式,GCC六国在经济来源多样化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各国投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灌溉农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积极鼓励发展加工业与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
对外贸易在GCC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单一的经济结构,除了石油和石化产品外,其他生活和生产所需大都依赖进口。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2400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家为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等国,主要进口国家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在GCC六国的出口产品中,石油出口占90%以上,其余为化肥、化工原料等;进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粮油产品、纺织品、服装、轻工产品等。
GCC六国贸易条件好,无外汇管制,关税较低(一般关税为4%~12%),进口无限制、无配额。
六国还决定于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
三、中东北非经济会议
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中东和谈取得了重大进展。巴勒斯坦和约旦相继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协议,阿以关系出现重要转变。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普遍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彼此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振兴国家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起召开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
第一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于199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美国和俄罗斯总统任名誉主席,摩洛哥哈桑二世国王任大会主席。61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以及1100多名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共2000多人与会。大会议题为“中东和北非:和平与经济发展新伙伴”。大会举行了地区投资环境、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旅游、水资源、农业和约旦河谷开发等专题小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卡萨布兰卡宣言》。会议同意建立四个地区机构:①建立中东、北非开发银行,设立专家小组研究建行等地区筹资机制。②建立地区旅游委员会。③建立地区私人企业商会和商务管理理事会。④大会决定设立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
第二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于1995年10月29日至31日在约旦侯赛因国王主持下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这次首脑会议是由美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发起的,得到了欧洲联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支持。54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和400多家各国公司企业的代表,共约14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地区投资环境、地区贸易集团、经贸政策、人力资源、私有化、证券市场、经济特区、资本市场、中小企业作用、旅游、贸易资助和水资源等方面举行了十五场专题小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安曼宣言》。《宣言》强调要促进扩大私营部门对地区的投资,增强国营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能够确保实现上述目标的合作,以及努力加强地区合作和发展。会议就建立中东北非开发银行、地区旅游委员会和地区实业委员会,启用经济首脑会议的行政秘书处等达成协议。作为对卡萨布兰会议建议的地区机构的补充,多边和平谈判协调委员会决定在安曼建立一个常设性的地区经济机构——地区经济发展工作小组监控委员会秘书处,以促进和加强中东与北非地区的经济合作。
第三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于199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由于1996年5月内塔尼亚胡上台后执行强硬政策,使阿拉伯国家认为,以新政府缺少合作诚意,因此,对此次会议持消极态度。会议由首脑会议降格为经济会议。此次大会的经济色彩较前两届浓重。会议由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主持。来自中东、欧洲、美洲的87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52个国际、地区组织负责人及2600名企业家共46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建设未来、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以和平与发展、经济气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投资和二十一世纪的中东北非国家等主题举行了全体会议。就私有化、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职能、水、BOT项目、金融货币等举行了三十多场专题小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
第四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于199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此次会议是在内塔尼亚胡政府继续执行强硬政策,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多数阿拉伯国家坚持在以不做让步的情况下拒绝继续同以进行经济合作的形势下召开的。埃及、沙特、摩洛哥等主要阿拉伯国家坚持将与会同巴以和谈取得进展挂钩,并最终抵制了此次会议。仅有阿曼等少数阿拉伯国家出席。各国与会级别较前降低。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主持了会议。会议主题为:“为2000年后的经济、贸易发展建立一种新型公营、私营伙伴关系”。大会以中东北非地区21世纪展望、经济政治改革、天然气及基础设施战略、私有化为主题举行了五次全会,还以水资源、石油及天然气、巴勒斯坦经济、粮食与农业等专题组织了三十九场研讨会,并举行了多次合作项目发布会。会议通过了《多哈宣言》。
四、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Maghreb Arabe-UMA)
1989年2月17日,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毛里塔尼亚5国发起组织了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简称马盟)。1994年11月,埃及正式要求加入马盟,但马盟迄今未审议埃及的要求。其宗旨是在尊重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马格里布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互补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在外交和国防领域协调立场,维护本地区利益,最终实现阿拉伯统一。
马盟最高机构是元首委员会,由成员国元首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例会,执行主席由各国元首轮流担任,任期一年。会议主席由元首轮流担任并在委员会休会期间任马盟执行主席。外长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外长组成,负责审议后续工作委员会和各部长专门委员会提交的工作报告,为元首会议作准备,并列席元首委员会例会。后续工作委员会由成员国负责马格里布事务的国务秘书组成,负责落实元首委员会的决议。部长专门委员会现有粮食安全、财政经济、人力资源和基本建设4个专门委员会。
组织机构中常设秘书处:原为总秘书处,由各成员国一名代表组成,常设秘书处设在摩洛哥,秘书长任期为三年,可连任一届。有咨询委员会:即马盟议会,设在阿尔及利亚,由成员国各20名立法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元首委员会作出的决议、计划提出意见,并就马盟活动和实现目标提出建议。马盟法院:由成员国各两名法官组成,设在毛里塔尼亚。科学院和大学,将设在利比亚。马盟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马耳他5国有对话关系(称“5+5”会议)。
马盟成立后至1994年共举行6次元首会议,在地区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了联盟行动纲领,提出1995年实现关税同盟和2000年建立经济共同市场的发展战略,并签订了大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但受诸多问题困扰,1995年以来,马盟活动基本停顿,迄今未举行过首脑会议。
尽管马盟建设进展缓慢,但马盟各国都认识到,唯有联合自强才能应付国际剧变的挑战,因此各国都不愿放弃联合。1998年2月马盟成立9周年之际,各成员国元首互致贺电。1999年5月,马盟后续委员会第35次会议在阿召开,会议确定10月在阿召开第18次外长理事会,并于年底前在阿举行马盟第7次首脑会议,但上述两会至今尚未召开。
北非马格里布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是十分丰富的,同中东、前苏联地区同属于“石油心脏地带”,在国际油气版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五、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LAS)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其宗旨: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国无约束力。
阿盟共有成员国22个(1999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开罗。阿盟的主要负责人为秘书长艾哈迈德·伊斯马特·阿卜杜勒·马吉德博士(Dr.Ahmed Esmat Abl Maguid),埃及人,1991年5月15日当选。1996年3月14日在阿盟第105次外长会议上蝉联。从当年5月算起,任期5年。
阿盟组织机构:①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②联合防御理事会。理事会致力于统一各成员国的防务计划,为加强其军事力量而开展合作。③经社理事会。致力于实现阿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目标,并有权建立或取消任何专项组织,负责监督其运作情况。④秘书处:它是阿盟的常设行政机构和理事会及各专项部长理事会的执行机构。⑤首脑会议:1964年起开始举行,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2000年10月21至22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阿国首脑会议。其他组织机构有:联合防御理事会,经社理事会,阿拉伯内政部长理事会,阿拉伯卫生部长理事会,阿拉伯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阿拉伯住房部长理事会,阿拉伯青年部长理事会,阿拉伯新闻部长理事会,阿拉伯经济统一理事会,阿拉伯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阿拉伯工业发展组织,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阿拉伯国家民航理事会,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阿拉伯劳工组织,阿拉伯通讯卫星组织等。
㈩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分布
(1)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石油储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量约为1840亿t,约占全球1/3;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28万亿m3,约占全球1/4。其石油资源量主要分布在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这5个国家拥有的石油资源量约占中东地区总量的94.8%。其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伊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和伊拉克,这5个国家的天然气资源量约占中东地区总量的93.4%。过去10年间,中东石油储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06年达到历史高峰1036亿t,2007和2008年连续两年出现小幅下降,2008年为1033亿t,主要原因是伊朗石油储量下降了0.43%(图6.1)。中东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呈增长态势,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2%,2008年为75.9万亿m3,同比增长2.3%;主要来自伊朗(5.3%)和沙特(3.6%)的增长(图6.2;表6.1)。
(2)中东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持续活跃,资源发现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
1999~2008年,中东地区动用钻机总数年均增长4.6%,呈逐年增长态势。2008年月均动用钻机总数增至2437台。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动用钻机总数明显下降,前9个月月均动用钻机数减至1681台,较上年下降了31%。2008年共获得39个油气发现,获油气可采储量4.5亿t油当量。伊朗和沙特的发现油气储量占地区总量的94.5%(如表6.1所示)。2009年前9个月,中东地区共获得14个油气发现,新增油气储量5.3亿t油当量,平均发现规模0.4亿t油当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04万t油当量。最大石油发现是伊拉克沙漠地带的Miran West 1发现(2.7亿t),最大天然气发现是以色列深水的Tamar1发现(1472亿m3)。
图6.1 中东地区主要资源国石油储量变化情况
(据BP,2009)
图6.1 中东地区主要资源国天然气储量变化情况
(据BP,2009)
表6.1 2008年中东地区勘探开发数据一览表
续表
(3)石油产量增长受到限制,天然气产量增长强劲
2000年以来,中东石油产量的年均增长1.18%,略高于1.05%的世界平均速度(图6.3)。中东地区石油产量长期充当着世界石油供需平衡的调节器。2000年以来,中东石油产量有5年为正增长(2003~2006和2008年),3年为负增长(2001~2002和2007年),2003涨幅最大(7.7%),2002年跌幅最大(-6.3%)。2008年中东地区石油产量达到12.5亿t,同比增长4.0%。石油增产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分别增加2110万t和1410万t。中东地区石油储采比接近80,全球石油剩余产能几乎全部集中在中东地区,产量增长潜力很大。但受O PEC产量配额限制,伊拉克战争和对伊朗制裁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伊拉克计划通过近期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的合同,在7年内将石油产量从目前的1.2亿t提高到6.0亿t。但在2012年前将不会出现大幅增加。预计随着世界石油需求的回升,两伊情况的逐步好转,以及非欧佩克国家产量增长乏力,需要中东增加石油供应,其产量将有可能快速提高。
图6.3 中东地区主要资源国石油产量变化情况
(据BP,2009)
中东地区天然气探明剩余储量约占世界的41%,产量只占12.4%,发展潜力巨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东天然气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99~2008年中东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7.7%,远高于同期全球3.1%的年均水平(图6.4)。2008年,中东天然气产量3811亿m3,同比增长6.3%。自2004年以来,受到美国和欧洲加快从中东引进LNG计划和快速上升的国际气价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投资中东LN G项目。卡塔尔天然气产量以年均19.5%的速度提高,2008年达到766亿m3,同比增长20.9%。天然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卡塔尔,增产134亿m3。2009年,卡塔尔有3条液化能力均为780万/t年的LNG 生产线投产。预计卡塔尔LNG年产量在2009年底将达到6000万t,并在2010年底达到7700万t。但是,2009年以来出现新的变化,美国国内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快速提高,对外需求减少;经济不景气使欧洲对中东天然气的需求下降,加之气价下跌,未来中东天然气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增长势头,将取决于全球供需状况的变化。
图6.4 中东地区主要资源国天然气产量变化情况
(据BP,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