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地下储备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玛莎减肥产品多少钱 2025-02-07 08:45:56
为什么壳牌比中石油便宜 2025-02-07 08:40:19
五金测量工具怎么用 2025-02-07 08:40:13

石油地下储备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9-06 20:54:24

⑴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在地下是如何储藏(聚集)的

简单点回答就是亿万年前湖底,海底等沉积环境不断沉积的微生物、藻类及动物遗骸被不断掩埋、沉积;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迁被深埋地下;在地下封闭缺氧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脂肪,遗骸经过数万年的反应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石油,反应中形成的那些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为天然气;
石油可以随着周围压力作用沿着岩石孔隙,裂缝运移;遇到圈闭后便被封闭在圈闭中的石油;圈闭如同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碗,石油和天然气比水轻,在运移过程中会向上运动;并首先聚集在圈闭的“碗底”位置;天然气最上,石油中,水下;当聚集满后石油或天然气便从“碗口”出溢出,再次运移直到遇到下一个圈闭;

也许这样说够直白了……理解了吧

⑵ 石油在地下是怎样储存的

生油岩大都是泥质岩,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比砂岩更容易压缩,里面的孔孔洞洞变小了,渗透性也变差,没有可供油气“安家”的条件。因此,生成的油气在外力的作用下只好离开它们的“出生地”,运移到砂质岩中(储集岩)集中,也可以在有裂缝的泥质岩、石灰岩甚至火山岩内集中,从而形成了工业油气藏。人们把油气生成以后的这种“流浪”叫做“油气运移”。
油气搬到自己的新“家”以后,还是以非常微小的油滴或体积很小的天然气体状态储存在岩石里。所以,石油在地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或者一些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是“油河”、“油湖”甚至“油海”,而是藏身在大大小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孔隙和微细裂缝里(图7)。是这些无数的微小的油滴,在地下聚集成了油藏。

图7岩石孔隙中的油和水
油气从生成到形成矿藏,一般需要经过两次“运移”才可完成。第一次是从生成的岩石中运移出来,第二次是在储集层内运移、聚集、成藏(图8)。由于与油气有关的沉积岩是在水域地带中形成的,油气从生成到形成矿藏,总是和水密切联系在一起。油气是在水的“托举”下进入油气藏的。油比水轻,天然气又比油轻,所以,在一个油气藏内,往往是水在最底层,往上是油,然后是天然气。

图8油气的一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⑶ 石油在地下是如何储藏的

石油首先是形成分散的油滴,随着地层不断地下降,湿度不断地升高,加之地心的引力,分散的油滴就会活跃起来,并向地心的方向游移,越往深入温度就越高,油滴可能就越发活跃,由于地层的物质结构不同,而且越往深入物质的密度越大,但地层下的沉积物有时侯颗粒较粗,颗粒间空隙较大,便形成了砂岩、砾石;有时侯颗粒较细,就形成了页岩、泥岩。在地层的压力的作用下,这些分散的油滴就会不断地顺着它们可以通行的路线行进,最后被挤进多孔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空隙很小的页岩层,由于油滴无法挤进去,储积不了石油,就成了防止石油跑掉的“隔离层”。
又由于地壳是由密度较大的页岩——玄武岩组成,而且凸凹不平,向上突起的叫背斜构造,向下弯曲的叫向斜构造;有的岩层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构造。集合的油滴就会沿着隆坡继续前行,不断向向斜构造或穹隆构造岩层的顶部汇集,这时石油位于上部,而处在中间、下部的则是水。进入凹陷的地壳区域,这里如同一个大的脸盆,把油流汇集起来,越集越多,这里就成为储藏石油的大“仓库”了,在地质学上管它叫做“储油构造”。分散的油滴到汇集成的油流,最后都进入到大的储油“仓库”。

⑷ 石油怎么储藏 天然石油分布在哪里

1、油和油品储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装储存和整装储存,整装储存是指以标准桶的形式储存,散装储存是指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存,储油罐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金属油罐又可分为立式圆筒形和卧式圆筒形。按照油库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装原油或油品还可采用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等几种方式。

2、石油主要储存在岩石的微小孔隙、裂缝或者溶洞等空间当中,形成储集层,它是构成油藏的基本要素之一。储集层必须具备储存石油的空间和能使石油流动的条件。如储集层中储存了石油则称含油层。绝大多数油藏的含油层是沉积岩(主要是砂岩、灰岩、白云岩),只有少数油藏的含油层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储集层是控制石油分布、储量及产能(给出石油的能力)的主要因素。

⑸ 石油储运原理

石油储存原理,我们以地下水封洞库储存油的原理进行讲解一下。

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原理:地下水封洞库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一定的深度(5m为宜),通过人工在地下岩石中开挖出一定容积的洞室,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密封储存在洞室内的石油。

洞室开挖前,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等渗透到岩层的深部并完全充满岩层空隙。当储油洞库开挖形成后,周围岩石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动,并充满洞室。

在洞室中注入油品后,油品周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因而在任一油面上,水压力都大于油压力,使油品不能从裂隙中漏走。同时利用油比水轻,以及油水不能混合的性质,流入洞内的水则沿洞壁汇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垫层,可由水泵抽出。

地下水封储油洞库作为地下储油库的一种,可以说是目前储存石油的最好形式,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国将大力建设地下水封储油洞库,但是对于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建设,也是有很多困难的。

⑹ 战略油气储备概念的界定

油气储备就是将油气这种物资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储存备用。当然,油气这种物资储存会因储存的目的不同、供给的对象和备用领域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形式等。如从国家防御角度看,中国战略油气储备不仅应重视储备原则和储备数量,还应根据油气资源的品种和军队的需要区分储备主辅关系,明确储备对象与储备形式的关系。

因此,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背景下,油气储备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国家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门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使用不同的管理政策制度、管理方法和途径去解决。但是对于油气资源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物资,其储备管理应该系统、全面地从战略角度去认识这是毫无疑问的。

战略油气储备是国家或企业对油气或其产品以一定方式进行储存,应对国家安全的需求。在此概念中既包括了应急性石油及其产品的实物库存形式的需要,还包括为这种方式建立更加长久的接替储备形式的需要。有另一种更加广义的石油储备概念,即石油资源储备的内涵。所以在储备物资形态上既应该包括石油及其产品实物形态的库存形式,也应该有试采后封存的石油资源储备形式,以及具备一定条件但需进一步勘查的特殊地理位置的石油资源勘查储备形式。

在石油资源开采、加工、销售物流链上(图7-4),战略油气储备在几个关键环节上都应该有储备形式。如勘查阶段的储备、试采后的储备、开采出的原油储备,以及加工成成品油的储备等。

图7-4 油气资源获取工艺流程

战略油气勘查储备形式是已完成最基本的勘查工作,其他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的一种储备形式。战略油气矿产地封存储备是完成了图7-4中的前二项工作,需要时再直接开采即可。而以石油实物形态的储备是将石油开采出来后储备在特定的地方。石油产品储备已经将油气加工后成为直接可用的某一种石油制成品,如汽油、航用柴油等,再进行储备。

从油气储备的应急程度看,第一种油气储备形式应急程度最高。应急时间只要考虑从储存地利用供油网络管道输送到使用地即可。第二种油气储备形式应急程度低于第一种。不仅要考虑从储存地输送到使用地这段时间,还要考虑从储备的地质构造区域开采出来输送到储存地这一部分时间。第三种油气储备形式应急程度最低,是为第二种提供接替地的一种形式。

国家储备既可以有国家战略安全储备部分,也可以有商业储备部分,其后者是为了获得新的、更多的储备经费而储备。如美国的国家石油储备为大选而动用筹集资金。2005年9月2日国际能源署26个成员国同意在为期30天里每天动用20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以应对“卡特里娜”飓风造成国际石油市场每天150万桶原油损失,缓解供油紧张局面。这一行动导致当天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和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2005年8月30日的70.85美元/桶、68.89美元/桶跌至67.57美元/桶、66.06美元/桶[161]

中国政府规划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建设,计划分三期,在约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石油储备量达到90天的消费需求水平(表7-6)。从这个规划储备量看,应该是从应急储备角度而得到的。那么,在这个储备水平上,战略石油储备的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有效性将会受到约束。

表7-6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情况统计

注:“天数”为总储备量在应急需要时能够替代进口的时间。(据参考文献[150,162])

因储备与消费密切相关,而且往往储备的量和地点由消费的量和地点来决定,所以应该首先关注消费状态分布。另外,影响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的基本因素有经济发展、工业化、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表7-7)[127]。而且表现出4点规律性:一是,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总能源消费基本上呈线性模式增长;二是,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与人均消耗资源量二者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三是,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强度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逐渐成熟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费速率显示出三阶段模式。

表7-7 工业化过程中能源消费与GDP关系

(据参考文献[127])

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速/GDP增速。

这说明战略石油储备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设计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精确预测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尤其要注意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折点,以便灵活调整战略石油储备目标等一系列指标。

美国的石油储备量时常成为国际热钱操控石油价格的标杆。这一点可以充分地体现战略石油储备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美国石油库存增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就会下跌。而其减少,意味着大量买进石油的需求来了,国际油价就上涨。这已成为目前国际石油市场表现出的明显规律。

虽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通过15年的建设可以达到一定规模(表7-6)。但这距离美国的石油储备已经达到9×108桶相距甚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购买量越大,影响市场价格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战略石油储备达不到一定规模,要想影响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可能性就不大。所以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量还需进一步扩大。

战略油气储备要达到以上两个目的,还需要解决以什么形式储备、怎么储备的问题。储备形式多元化可以更好地降低风险。加大地面石油储备也并不是唯一选择。加强中国自主油轮船队建设同样是解决的方式之一。目前一些石油公司在海上已贮存了大约8000×104t石油,大约30~35艘巨型油轮和10艘苏伊士级油轮被石油公司用于海上漂浮石油贮存。这些超大型油轮停泊在美国的墨西哥湾,另外的超大型油轮停泊在亚洲和中东地区[162]

综上所述,中国战略油气储备的内涵应该包含更长远、更安全、更系统的需求满足和意义。

⑺ 什么是油气储运

所谓储运,顾名思义,一个是储存,一个是运输,即采取什么方式、手段搞好油气储存和运输的过程。油气从地下取出来,不仅要储存好,而且要把它运到需要的地方去,靠的就是储运。
它是油气在地面运移的“网站”和“网络”,气储运关系着油气的宏观调控,关系着油气供给的可持续性,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建成了完善的储运系统。中国的油气储运虽然起步晚,但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拓展资料:
油气储运技术主要研究油气储运、设备使用维护、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油气储运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例如: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油气管道和储罐防腐设计、腐蚀检测,成品油和城市燃气的集输、储运,油气储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储运油料物性分析》、《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城市配气》、《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
相对其他石油专业,油气储运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你可以去油田、管道局、管道公司、设计院、研究院、燃气公司、地方政府设计院以及高校。国内开设油气储运专业的院校较少,相对有名气的就更少了。因此,如果你是石油院校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理论上就业应该没有问题。 油气储运专业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这个前景是从国家大方向上考虑的。因为现在国家正在努力建设油气管网,而且各个省市也在大力发展天然气管网,你对比一下美国的油气管网分布图,就知道我们国家的油气管网建设真的不是差一点半点,所以说这些都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