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油泄露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一:原油泄漏的处理 原油泄漏有很多种,主要有陆地泄露和海上油轮泄露陆地泄露危害性大一点,简单处理方法是直接烧掉。油轮泄露就要打捞了。原油泄露后是漂浮海面的,首先用东西圈起来,然后聚拢,用水泵之类直接抽到运输船上,上岸后再行处理。不过,原油泄漏后造成的环境问题蛮严重的且难以处理。最好就是先预防原油泄漏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二:如何处理石油泄漏的事故 5分 石油泄漏后从环保角度首先做两方面的工作:1是堵漏油;2是去除已有的漏油。去除漏油最希望的是快速,简便,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至于漏油再利用那都是次要的问题。
另外,石油和水的混合物是可以常离的,需要特殊的工艺。仅用蒸发是不行的,因为姑且不说蒸发效率低下,石油中有些组分本身就会蒸发,还有石油和水会形成乳状液,自然情况下分离不易。
问题三:怎样处理石油泄露到土壤中的问题 正在科研过程中的生物降解法,目前伐用最广泛的去除表层污染土壤法,不太令人放心的填埋法,也有人提到洗涤法。
问题四:原油泄露导致路面湿滑如何定性 大致有以下两点:1.路面湿滑,如车速过快,导致刹车距离延长或者车辆甩尾、侧翻之类的;2.酒后驾车导致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反应慢或者处理方式不当。
还有隐性因素:假如此时有较强太阳光照射,会导致路面积雪反射阳光,造成驾驶员眩目,对路况判定不准确等因素。
问题五:怎样避免泄露在海里的石油扩散 石油会漂浮在海面上,用隔离栏把它圈起来,再用专用机器吸收,最后剩下的很薄的一层点燃就可以了!
问题六:谁知道怎样才能最科学的处理石油泄漏? 上次墨西哥湾那个事件就说明了没有最有效的,目前只能综合各种方法:
物理法:分子筛法等 化学法:找到一种能和石油反应的物质。 就地燃烧法 生物法: 微生物转化法,至于这样的微生物可以用诱变法选择
问题七:关于最近的石油泄漏 第一个问题答案:美国墨西哥湾 第二个问题答案: 这是因为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太大 影响海气系统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吨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盖12平方千米的海面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石油污染会给生物带来危害制约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海洋中的石油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影响了海气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海面覆盖着粘稠的大面积的油膜,影响了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海水中,影响了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使温室气体相对增多,进一步使全球变暖;大量海水不容易蒸发进入大气,使污染海区上空空气干燥,降水比其他海区明显减少。海洋上存在石油薄膜,海面的反射率加大,大大减少了进入海水中的太阳能。油膜的存在使海洋潜热转移量减少,污染海区上空大气,使年、日差别变大,使海洋失去调节作用,产生海洋荒漠化现象,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当海面漂浮着大量油膜时,能够降低表层海水中的日光辐射量,因而引起靠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数量的减少。大家知道,浮游植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其初级生产力约占海洋生物总生产力的90%。浮游植物数量的减少,自然会引起食物链中其他更高环节上的生物数量的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海洋生物群落的衰退.石油在海面上的氧化和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据统计,造成海洋中O2减少,CO2的相对增多,以及进入海水中的太阳光减少,使海洋中大量藻类和微生物死亡,厌氧生物大量繁衍,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第三个问题答案: ①扩散。入海石油首先在重力、惯性力、摩擦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海洋表面迅速扩展成薄膜,进而在风浪和海流作用下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状或带状油膜,随风漂移扩散。扩散是消除局部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过程。风是影响油在海面漂移的最主要因素,油的漂移速度大约为风速的百分之三。中国山东半岛沿岸发现的漂油,冬季在半岛北岸较多,春季在半岛的南岸较多,也主要是风的影响所致。石油中的氮、硫、氧等非烃组分是表面活性剂,能促进石油的扩散。 ②蒸发。石油在扩散和漂移过程中,轻组分通过蒸发逸入大气,其速率随分子量、沸点、油膜表面积、厚度和海况而不同。含碳原子数小于12的烃在入海几小时内便大部分蒸发逸走,碳原子数在12~20的烃的蒸发要经过若干星期,碳原子数大于20的烃不易蒸发。蒸发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蒸发作用大约消除泄入海中石油总量的1/4~1/3。 ③氧化。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催化下发生自氧化和光化学氧化反应,氧化是石油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其速率取决于石油烃的化学特性。扩散、蒸发和氧化过程在石油入海后的若干天内对水体石油的消失起重要作用,其中扩散速率高于自然分解速率。 ④溶解。低分子烃和有些极性化合物还会溶入海水中。正链烷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芳烃的溶解度大于链烷。溶解作用和蒸发作用尽管都是低分子烃的效应,但它们对水环境的影响却不同。石油烃溶于海水中,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而产生有害的影响。 ⑤乳化。石油入海后,由于海流、涡流、潮汐和风浪的搅动,容易发生乳化作用。乳化有两种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较稳定,常聚成外观象冰淇淋状的块或球,较长期在水面上漂浮;后者较不稳定且易消失。油溢后如使用分散剂有助于水包油乳化的形成,加速海面油污的去除,也加速生物对石油的吸收。 ⑥沉积。海面的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后,形成致密的分散离子,聚合成沥青块,或吸附于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于海底,或漂浮上海滩。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
⑵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件影响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美国政府证实,此次漏油事故超过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油轮的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大约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事发当天,奥巴马在白宫表示,命令内政部长肯·萨拉查对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一事展开详尽调查,在30天内提交报告。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宣布,漏油事件的影响已经不是英国石油公司还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能解决得了的,美国政府或将大规模介入,救灾还在进行当中。有专家预计,救灾的花费会在10亿美元左右。
这个油井刚要完工,尚未投产,由英国石油公司所有。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全球语言检测机构于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热词调查显示,“漏油”位居榜首。反应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对全球的影响。
5月27号专家调查显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上升到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为了帮助美国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美国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将与美国紧密合作,避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挪威的一个石油公司许诺提供除油剂和设备,并派遣人员。伊朗将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防止原油继续泄漏的技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对各国的援助表示感谢。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达400万加仑计算,再漏油3个月,就相当于漏出约3.78亿加仑,即约143万立方米。“这可能成为和平时期(全球)最严重的漏油灾难”。英国石油公司(BP)利用“灭顶法”堵塞墨西哥湾油井失败,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有数百群众冒雨示威抗议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 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湾的石油在1700万加仑到2700万加仑之间,这些石油可以盛满25个到4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继续,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桶到19000桶之间,远超过此前评估的5000桶。
受漏油事故的影响,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宣布对33个深水石油钻井项目的暂停期限延长到6个月,同时也暂缓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钻探项目。
英国石油公司在舆论指责中首当其冲。有媒体报道指出,英国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线”以来,已投入巨大资金,启动经费就高达1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为应对漏油事故已耗费了9.3亿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施和事故赔付等。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
“这个时间段尤其敏感,因为很多动物都在准备产卵。在墨西哥湾,大蓝鳍金枪鱼正在繁衍,它们的鱼卵和幼鱼漂浮在海面;海鸟正在筑巢。而对于产卵的海龟来说,海滩遭到破坏,其影响是致命的。”杜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拉里·克罗德说,一次重大的漏油事件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和建立在其上的经济活动。
南佛罗里达大学海洋学家维斯伯格更担忧的是,油污会被卷入墨西哥湾套流。因为一旦进入套流,油污扩散到佛罗里达海峡只需一周左右;再过一周,迈阿密海滩将见到油污。进入套流的原油会污染海龟国家公园,使当地的珊瑚礁死亡,接着大沼泽国家公园内的海豚、鲨鱼、涉禽和鳄鱼都将受害。 由于泄漏油井迟迟得不到封堵,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外界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执政能力受到质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民意调查公司最新数据显示,51%的美国民众对奥巴马处理这场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满,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没有能力避免今后再度发生类似事件。
美国海岸防卫队司令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暂时没有考虑解决漏油事故的替代方案,英国石油公司应继续努力阻止原油外泄。布什执政时期因应对卡特琳娜飓风灾难不力而饱受诟病,如今共和党也抓住奥巴马的“小辫”,对其展开了猛烈批评。来自加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达莱拉·艾萨说:“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奥巴马总统一直置身事外或撇清关系,在35天的时间里,他没有动用政府的有效资源进行应对。”
共和党还通过媒体发出讥讽,“在灾难过程中,我们看到总统还有时间打高尔夫,进行政治募捐和大摆国宴”。奥巴马总统则回应说:“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令人揪心。就在我获得报告油井爆炸的当天,我对身边的工作团队说,我们要抓紧时间动用一切资源,以有效应对漏油事故。”奥巴马还表示,政府已经派出了1000名联邦工作人员前往救灾,政府正采取一切手段来控制灾害的蔓延。不过,奥巴马对政府的行为也进行了检讨。
⑶ 石油在地图上的图标是什么样子地理
一般是实心梯形。
⑷ 石油为什么会泄漏
石油泄露是指石油在运输、储存、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意外泄漏到环境中的现象。石油泄露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应对石油泄露事件的发生。那么,石油为什么会泄露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石油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石油御裤运输管道、储罐、船舶等设施伏拆源的设计、施工、维护和操作不当,或者人为破坏、恶意破坏等都可能导致石油泄露。
2.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也是导致石油泄露的原因之一。例如,地震、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石油管道、储罐等设施受损,从而导致石油泄露。
3.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也可能导致石油泄露。例如,石油加工过程中的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石油泄露。
4.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也是导致石油泄露的原因之一。例如,石油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的管理不当,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应急预案等都可能导致石油泄露。
总之,石油泄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范和应对。在预防石油泄露方面,需要加强设缺态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和操作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监管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应对石油泄露方面,需要及时发现和报告泄漏事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⑸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间炼油厂的原油泄漏,现场情况如何
引言:美国它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因为美国的地缘辽阔,然后有一些地区也有石油在生产,比如说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就有很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在德克萨斯州却发生了一家炼油厂的原油泄漏,现场的情况怎么样呢?
三、石油的一个行情变化
当然本次的石油泄露还是很让人痛心的,因为现在成品油的价格越来越高,原油在进行酿造之后肯定是要成为成品油的。所以说虽然不一定会导致全球油价的变化,但是也会让人觉得很可惜。还是希望这样的事故少发生为好。
⑹ 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会带来哪些危害 石油泄漏有危害吗
海洋上如果出现大面积的石油泄漏会导致大批的鱼类、鸟类、龟类死亡,石油泄漏还会影响光合作用,然后导致海洋里大量藻类死亡,石油泄漏还会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氧气的含量,从而破坏海洋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想要继续了解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会带来哪些危害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石油泄漏有哪些危害
⑺ 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会带来哪些危害
海洋上大面积的石油泄漏会带来的危害如下
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胞活性,使藻类等浮游生物急性中毒死亡。当海洋中石油浓度在10-4~10-3mg/L时,可以对鱼卵和鱼类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其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
海洋石油污染会改变某些经济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着了油污的鱼、贝等海产食品,难于销售或不能食用。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
油类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