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两次石油危机发生在什么时候
扩展阅读
长春哪里能买到韩国产品 2025-04-16 16:18:49
pvz钻石用来干什么好 2025-04-16 16:17:59

两次石油危机发生在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3-09-13 18:43:21

‘壹’ 第二次石油危机的介绍

1978年底,伊朗政局动荡,之后又爆发两伊战争,伊朗的石油产量因此大受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

‘贰’ 为什么国际上有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的赎罪日,阿拉伯人利用这个时机发动了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的新的中东战争。与此同时,阿拉伯产油国同外国石油公司集团进行提高石油标价的谈判。10月14日谈判破裂。10月16日,海湾五个阿拉伯产油国和伊朗的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把每桶石油的标价提高70%。几十年来国际石油资本寡头垄断集团控制石油市场价格的局面宣告终结。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部长决定逐步削减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石油供应量。美国没有重视这一举措,10月19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这一举动激怒了主要产油国。当天,利比亚首先宣布对美国禁运石油。10月20日,沙特等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停止向美国供应石油。到12月,世界市场每天的石油供应量减少了500万桶。12月下旬,欧佩克德黑兰会议决定再次提高石油价格。
提价、减产和禁运同时发生,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第二次危机(1979—1980年):1978年底,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再加上西方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上抢购石油,造成石油供应短缺,石油价格飞涨,从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紧接着,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度完全中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度暴涨到每桶42美元。但由于1979年以来持续一年多的抢购,使西方国家有了较充足的石油储备,加上沙特阿拉伯迅速提高了本国石油产量,所以到1981年油价终于稳定在每桶34~36美元的欧佩克标价范围内。
这两次油价暴涨给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国家在非欧佩克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因此,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石油供大于求。

‘叁’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有什么共同点

三次石油危机的共同特点都是因事关中东战略地位的各种问题而引起战争,导致油价飙升,冲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发展,使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或者呈现下降趋势。三次世界危机的引爆点都在中东,都是中东拥有石油的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争夺石油这一战略资源而引爆。

第3次石油危机时发生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的独裁者萨达姆居然要吞并自己隔壁的石油产量大国科威特。伊拉克本来就是石油大国,如果再让萨达姆控制了科威特,萨达姆便可以利用石油这一武器对西方国家发动攻击,这是美国万万不愿意看到的,所以1999年悍然发动了海湾战争。美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凭借高精尖的武器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消灭了伊拉克部队,迫使萨达姆不得不被迫求和,撤出了科威特。

‘肆’ 史上石油危机有哪些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是因为原油供应锐减或原油在短时间内大幅涨价对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而导致的经济危机。这样的石油危机有3次。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起因是发生于1973年的第四次阿以战争。为了报复在这次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收回了石油定价权,实行石油减产并对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这使得原油价格在短期内上涨4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造成了石油恐慌以及经济两位百分数的下滑。 第二次石油危机开始于1978年底,当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的伊朗发生了反西方伊斯兰革命,伊朗的石油出口锐减直至最后停止,加之1980年开始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使原油价格增长近两倍,使世界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停滞甚至衰退。 第三次石油危机开始于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随着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生效以及日后的波斯湾战争,伊拉克石油出口严重受阻,对依赖石油进口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3次石油危机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的。目前世界市场上出现的石油涨价原因较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此次的石油涨价不是因为原油供应下降而起;第二,近几年世界能源需求大幅增长;第三,存在国际石油期货商的炒作。▲

‘伍’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70-80年代中, 两次石油危机。这一时期, 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费国消费量日益上升, 但由于国内储量有限, 生产很难有较大突破, 从
而造成供不应求, 需要从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口石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逐步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另一方面, 由于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反对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中东政策, 自1973年开始两次对这些国家采取“ 石油禁运” 政策,从而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两次大幅度攀升。儿大石油市场的价格都比前一时期明显提高。1973一1979年, 每桶石油价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79一1985年进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过30美元的水平。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宽了对能源产业的限制,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对乙醇的大力利用和开发。近年来,美国燃料乙醇加速发展,美国乙醇汽油消费总量已超过汽油消费总量的20%,全美玉米产量有12%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加上现有的完备的石油战略体系使得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不如以前。同时中东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训,意识到了石油上涨会迫使主要消费国减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说这是双方共赢的一个局面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受到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和影响。尽管尚未有遭遇大规模的石油危机,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下高涨的油价与石油紧缺依然对我国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少影响,具体体现为:
1.石油短缺对工业与经济的影响重大
石油作为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和化工原料,其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国家
经济发展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
经济增长对能源和石油的依赖度明显增加。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
性系数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比重达到22.7%比1991
年高5.6个百分点;200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5%。严重石油供应短缺一旦发
生,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并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作为工业社会的基础性燃料与原材料,石油构成了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价格的上涨伴随着生产成本向消费成本的转移,全社会物价水平就会提高,会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本来就高于其他国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我国承受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只考虑油价因素,石油价格从30美元涨至60美元,CPI将上涨1.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我国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调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价格上涨也需要消化,那么,国内物价的上升或许会更多。
3.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打破
我国原有的贸易平衡。2004年,我国为石油价格上涨多支付了200亿美元,而
当年的贸易顺差总额为320亿美元,如果不考虑为高价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汇。
2004年的贸易顺差能够达到520亿美元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约9100万吨。而
当年的平均油价每桶29.6美元,即使进口保持1亿吨的水平,我国仅为高油价
支付需要200亿美元。总之,在世界经济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可能使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4.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
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越大,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将阻碍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新的消费需求热点形成也将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油价升高使得居民购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选择持币观望。高油价也会改变大众的住房消费模式,但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扬,房子和工作地点间的距离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旅游业也因于油价持续上涨带来航空、长途汽车等交通费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进而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储备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对石油价格的平抑作用上,更应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生产间接和潜在损失的弥补作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