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石油的真正价值是多少
中国石油明年25~30倍动态市盈率及中国石化的市场估值测算,中国石油上市后的合理估值区间为23~27.6元
② 中国油价历史最高时候多钱一升呢
2018年10月份油价突破了历史之最,个别地方现在95号的汽油更是出现了9.32元一升的价格,这已经突破了国内历史油价的最高纪录!我国的油价大大小小一共进行了十八次调整,其中上调11次,下调6次,搁浅一次。但是在这十几次的调整中,涨幅远远大于下调的幅度。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无论从短期或长期来说,流动性泛滥、美元弱势及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导致油价将持续上涨,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应做好应对长期高油价的准备。
油价新机制
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
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油价
③ 诞生不久的新中国 石油极其稀缺,每年消耗的石油百分之多少是依赖进口
我国原油供需及对外依存度
中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也就是说从那一年开始,石油的出口和进口相抵后,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④ 石油的历史发展是怎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宋代着名学者沈括,对中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访河北西路时,发现太行山山崖间有很多螺蚌壳及如鸟卵之石,从而推断这里原来是太古时代的海滨,是由于海滨的介壳和淤泥堆积而形成的,并根据古生物的遗迹正确地推断出海陆的变迁。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道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同时,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
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在“墨西哥湾时代”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⑤ 对石油价格的历史与分析
石油价格的特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非常相似,在供应短缺和过剩时,都会发生波动。石油价格循环可能延续几年,它可能会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供应与全球实际需求而发生改变。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石油工业通过规范化生产或价格控制,使得本国的石油价格始终处在严格的掌控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按照2007年通货膨胀的美元价值,美国的井口油价平均为每桶24.98美元。在缺乏价格控制的状态下,美国的石油价格紧随世界油价,达到了27.00美元/桶。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间段内,综合美国产石油与全球的原油价格,美国的石油价格为19.04美元/桶。这意味着在1947—2007年期间,只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段内石油价格超过了19.04美元/桶。在2000年3月28日之前,欧佩克一直把石油价格调整在22~28美元/桶的区间,石油价格只是在中东战争或冲突时才超过24.00美元/桶。2005年,欧佩克由于限制了自己的剩余生产能力而无力继续操控自己的石油价格,也无力控制全球的油价波动,它再也无法回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全球石油供给和油价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态势了。对更长历史时期的观察结果更为相似,自1869年以来,按照2006年的美元价值,美国的石油价格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平均价格为21.05美元/桶,而同期世界石油价格为21.66美元/桶。在这个时间段内,约50%的时间里美国和全球的石油价格都低于16.71美元/桶。如果将这漫长的历史观察作为一种指征,则石油工业的上游部分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系统,以供获利,这漫长历史中的数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据表明:正常的石油价格远低于当今的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石油禁运发生之前。从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在2.50~3.00美元/桶之间波动,油价从1948年的2.50美元/桶涨到了1957年的3.00美元/桶。若以2006年的美元价值来看,就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1948—1957年,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17~18美元/桶。显然,20%的油价是由通货膨胀而增加的。1958—1970年,石油价格稳定在每桶3.00美元的水准。但实际上,原油的价格从17美元/桶下降到了14美元/桶。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时,对于国际石油生产者来说,1971年和1972年因为美元的疲软而把原油价格的下降夸大了。
欧佩克于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5个发起国组织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两个与会代表研究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采用的限制生产来影响价格的方法。1971年底,另有6个国家加入了欧佩克: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爾利亚。欧佩克自成立以后,所有的成员都经历了原油购买力持续下降的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石油出口国发现它们的石油需求量增加了,但是每桶原油的购买力却下降了40%。1971年3月,供需持平了。当月,得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第一次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分配,这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的生产者不再限制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转移到了欧佩克手中。换句话说,美国已不再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所以就丧失了对石油价格控制的工具。在欧佩克成立的短短两年间,就出乎意料地遇到了战争,它窥见了自己影响石油价格的能力。
中东供油中断1973年石油危机的原因:欧佩克主要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回应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所实行的石油出口禁令。(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1972年,每桶原油的价格为3美元左右。至1974年底,油价就翻了4倍,达到每桶12美元。1973年10月5日,以色列遭到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赎罪日战争赎罪日战争,又称斋月战争,即众所周知的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同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是埃及和叙利亚率领着几个阿拉伯国家结盟与以色列的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人的假日——赎罪日开打的。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跨过了设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的临时停火线,那里曾被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占领。爆发。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态支持以色列。这种支持的后果就是导致多个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实施了针对支持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当时阿拉伯国家把自己每天的石油产量削减了500万桶,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1974年3月间,全球石油产量净减少了400万桶/日,占到了西方世界石油需求量的7.0%。在阿拉伯世界实施石油禁运时,世人还在怀疑掌控石油价格的能力是否能从美国人手中转移到欧佩克手上。当石油价格在6个月内飙升40%时,价格对供给短缺的敏感性就更加突显。从1974年到1978年,全球石油价格相对平稳,在每桶12.21~13.55美元之间波动。在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时,那一时段的全球油价应该处于一个适度下降的时期。
减少当前高油价的万能措施
未来将会有许多间接的市场拥有者(401K计划、共同基金,甚至个人存款也是一种常规的投资方式,这一点并没有被银行认识到),螺旋式下降经济的间接影响本身就可使未来的石油贬值。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金与白银所经历的影响因素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任何投机买卖市场上的情况都一样,投资者的能力将会对所包含供给与需求比例的未来价格望而却步。需求量可能下降,而供给量则可能增加,1998—1999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亚洲的石油市场崩溃(需求量减少),而伊拉克增产12%(增加供给/过剩)。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低至8美元/桶。未来依然是不确定的,但已知的欧佩克与其他石油生产国目前已经显露出相当多的过剩产能。
⑥ 中国石油有多少
我国历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年份 石油资源量(亿吨) 天然气资源量(万亿平方米)
1987
787.46
33.6
1994
940
38.04
2006
1068
52.65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最近的一次是2004-2005年。目前,已取得的初步评价成果是:石油1068亿吨,天然气52.65亿立方米。油、气总资源量比1994年分别提高了14%和38%;油、气可采资源量比1994年分别提高了40%和57%。
此次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为822亿吨,其中东部419.7亿吨,中西部372.38亿吨,南方25亿吨;海上石油资源246亿吨。剩余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吨,而待发现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为68亿吨,其中,东部25亿吨,西部21亿吨,中部3.4亿吨,海域19亿吨。
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行情 资讯)五大盆地。海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占海域的48.7%。
从新增可采储量的趋势看,1991~1995年,中国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23亿吨;1996~2000年,年均新增1.58亿吨;2001~2005年,年均新增1.86亿吨;预计2006~2010年间年均新增1.8亿吨左右。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2005年新增储量中,隐蔽型油藏由1991年-1995年间的30%左右增至66%;低渗储层储量由45%升至65%,深层(大于3500米)和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量由46%升至66%。预计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加大。
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
⑦ 盘点建国初期中国石油的家底有多少
建国初期,中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十分薄弱。截至1949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钻机8台,全年钻井9口,总进尺5000米,生产原油12.1万吨(天然原油7.0万吨、人造石油5.1万吨)、天然气1671万立方米,原油加工总能力为17万吨,实际加工原油11.6万吨,生产石油产品12种,产品总量3.5万吨,加工损失率16%。
⑧ 建国初期我国石油工业是什么样的情况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待举,加上帝国主义卡脖子、搞封锁,油料供应极为紧张,城市里跑的公共汽车不得已都背上了大煤气包。看到这种状况,石油地质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心里特别难受,恨不得两手扒出油来。那时,石油战线上的同志只有一个信念:艰难困苦无所惧,一定要把油找出来。然而,华北平原这么大,到哪里去找油呢?这可真是大海捞针。
当时,一些外国专家断定“华北无油”。长期以来,帝国主义极力散布“中国贫油”论调。他们的“权威”们主观断言,只有在海相沉积层中才能找到石油,中国大部分地区是陆相沉积层,“几乎无石油蕴藏的可能”。而中国国内也有那么一些人,也人云亦云,胡说什么在渤海湾地区开发石油“是最没有前途的”。就这样,“中国贫油论”的精神枷锁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随着一五计划的逐渐完成,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经陆续展开,工业战线对作为工业血液石油的需求量大增。而此时,除去玉门油田能采出一些石油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石油采出。戴在中国头上多年的“贫油国”的帽子还没有被摘掉。石油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