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工厂为什么常年不放假还要过节加班
这是因为石油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必须的原材料而我国的产油的话本来就很紧张所以说需要有人常年值守这是生小我成就大我的表现
‘贰’ 石油人的故事100字
翻过那座山还是山,路好像没有了尽头,时间也仿佛开始停滞。烈日的暴晒让一切都没有了生机,孤独游走在每一丝空气中,而比远方更远的还是远方。在这片古老的川中土地上,有一群人远离了家乡亲人,远离了城市喧嚣,远离了灯红酒绿。他们常年驻扎在荒芜的野外,不管风吹日晒每天都按时作业。他们是一群石油人,一群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的人。
如果没有亲戚或朋友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其实对石油人和石油工程知之甚少。最多我们可能从电视或者广播上零星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而且必定是有重大的发现我们才会注意到。比如说那个地方又发现大的油气田了,那个地方的钻井又出油了等等。除此之外好像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他们的趣事。有时候想想其实也难免,有油气田的地方毕竟都是偏远的地方,远离了城市,远离了舆论中心,自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群体。但我们的生活好像又和石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加油站到输气站,从身上的衣服到居家的用品,每一样都和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他们的生活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钻井队的王队长已经记不清又多少次踏过那条小路了,生活的艰苦其实都不难忍受。但有时候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总是莫名地袭来。上次回家已经是几个月前了吧,母亲身体不大好。他一直很是挂念,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钻井的石油工人又不像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那样方便,尤其这种勘探期的工作更是辛苦和繁忙。王队有时候也在想,要是自己在城市里工作就好了,这样的话把母亲接过去,可以随时随地照顾她。母亲老了,辛辛苦苦一辈子。晚年本该是享享清福了,但自己做的这份工作真是不能好好尽孝。其实很多时候他自己都心酸,上次回家和母亲聊天,老人家还说自己身子骨很硬朗呢。她说儿子做的是大事,不要因为家里什么的把工作耽误了。其实他自己比谁都清楚,母亲的身体真的不硬朗了。也许以后见面的日子都屈指可数了。最终他还是安排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后走向了工作岗位。
有时候事情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有时候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你永远不会料到,下一个等待你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那年五月底,专层井很顺利地进入试油阶段。但又恰好赶上了持续暴雨,探井现场一片汪洋。道路被淹,桥梁冲毁,施工车辆无法进入现场。王队和队员们奔赴现场抢险,在泥泞中艰难地步行前进。抢险工作从早上干到晚上,休息后接着又得干。很累啊,但是不能不干对不对,不然就是前功尽弃。这时候不坚守,那等到什么时候坚守呢?
王队还是听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接到电话的一瞬间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母亲可能不太好了,他甚至有一瞬间大脑呈现出空白状态。虽然家里人说不要太担心,但是那怎么可能不担心呢?都那么大岁数的人了,一旦有个大病可能就永远起不来了。但这时候正处在勘探最紧张的时候,他不可能离开工地的。一边是责任,一边是牵挂。人啊,总是要经历一些煎熬不是吗?谁知道他那些天是怎么过来的呢?但是我们知道王队从来没有在工作上又丝毫松懈,他一如既往地严谨,一如既往地坚守。当最后工作结束他赶回家里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病危了。那一刻他哭的像个孩子。愧疚?自责?无奈?也许是有的吧,但肯定不会是全部,没有经历过你永远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他选择了坚守岗位。
80后,思维最活跃的一代人。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赶上了时代的转型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有希望也有压力。总体算是好的吧,毕竟时代进步了。他们面对的是更多的选择,很多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从学校毕业后选择工作也有了更广阔的渠道。金融,互联网这些新兴的行业对吸引着无数的人。相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做一名工人他们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
但是在西二线南昌——上海支干线的末站。这里却有着一支最年轻的队伍,他们大都是80后,平均年龄26岁。他们肩负的责任是向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输气。这里是中亚天然气向上海供气的“最后”一班岗。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现在各种管道井然有序。也许他们也不曾想到,这里将是他们燃烧青春的地方。也许他们也不曾想过自己会进入一个“传统”的行业。但是既然选择了,那就必须走下去。想起以前为之奋斗的艰苦经历,如今他们总是倍感欣慰。这是一个需要坚守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坚守的岗位。这里没有互联网行业有那么多“故事”可讲,也没有金融行业有那么多的诱惑和惊涛骇浪。但正是因为他们耐得住寂寞,才让这份看似平凡的重要工作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你看,不远处就是中国的名片和窗口。我们在这里为它的正常运转站岗和坚守。
漠河,中国大陆的最北端。这里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旅游胜地。这里给人的联想是皑皑白雪,是漫长的冬季,是风景如画。隔着黑龙江往北就是俄罗斯。冬天的时候这里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而且这里多风。对于很多人来说,喜欢这里是因为可以在气温不那么低的时候来看一看美丽的风景,来避避暑。但如果真要在这里常年驻扎和工作,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但在这里,同样有一群人石油人在坚守。
管道班的吴班长总能想起一些趣事,也总能想起那凛冽的风,那厚厚的积雪。漫长的冬季是最艰苦的岁月,但巡护的重点也在这个季节。某些路永冻层经久不化的冰雪意味着除了步行,没有更好的交通工具可以利用。一百多公里的管线需要巡护,那有多少米要用脚步去丈量呢?在陡峭的山坡上总有他和同事的脚印。
他说同事曾经在爬上某个高点后,向着大庆方向堆了一个雪人。并写下了六个大字“我在这里坚守”。是的,你们在坚守,和那个可爱的雪人一起在坚守!守护一份责任,守护一份孤独,守护一份荣耀。
‘叁’ 在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工作的日子是怎样的
我只能说我做为石油工人里的一个工种的日子。
采油工:
我工作了19年,作为一名石油工人,我上夜班,一个月也要上一个或两个白班。我和一名女同事搭档工作,她大我10岁。
白班:(3到7个人左右,男女都有。)
早晨6点半多出从家里出门到单位机关,开一个班前会,大约10到20分钟,将一些生产资料带到侯车室,7点半上车做半个小时到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野外的井站。交接完班后,由班站长分配好工作:巡井、对设备维护保养、计量记录并初步计算各种数据资料、清理油井和采油站卫生、基本这些要做完需要干到下午3点左右,有时干不完就要加班加点(当然这没有加班费)中午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多小时休息吃饭的时间(看工作量)。最后剩一个小时左右交替去洗澡,整理并分析今天的工作成果,对有问题的油井要进行分析,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准备,进行岗位练兵。记录笔记,学习安全文件。(我不专职白班,不过基本也就这些)下午4:00或4:30交接班坐班车回家。
夜班:(2到3个人一男一女或两男一女)(3个人的工作都很辛苦。4:00和0:00点两个班连着上为一个班)15:00从家里出发到单位集合,由值班干部开个小会。15:30出发,到站上交接完班后:男工的巡井,巡一次井需要70分钟到4小时左右(看路程的远近,管理的油水井的数量,管理的难易度)所以一个夜班基本巡3次井,(这其中要抽时间清理承包部位的卫生,油井出现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汇报问题,记录问题。学习安全文件,写笔记,做油井分析)时间很紧张。女工的看站,并计量记录并初步计算各种数据资料,清理井站卫生,学习安全文件,写笔记,采油站出现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汇报问题,记录问题。
(夜班很辛苦,长时间工作会受到神经衰弱和风湿的困扰。而且夜班人少,要时刻警惕,野兽和犯罪份子都会威胁只有一个人在野外的工人,特别是夜里,心里压力会很大,过度的劳累在野外抱着管线就睡了过去的时候一年总要有几次的)
我父亲是石油工人,我的父亲要我成为石油工人,我就是石油工人。荣耀,自豪。
‘肆’ 石油工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果真如外界传说的“人人月入过万”吗
石油工人工作条件异常艰苦,长期远离城市,扎根荒漠危险性还高。也不是人人月入过万。
引文: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三桶油扩招,将有大量的石油专业的学生进入石油行业,很多人在网上说钻井工人的工资高,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钻井风险系数可能仅次于煤矿,尽管每个小组都配备有安全官员、安全监督员和非常标准化的hsse管理系统。公司每年都有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半年度检查等检查和评估。基层队的经历肯定很深刻,但是每年的安全事故还是很多的,可以查查新闻。
你还觉得钻井工人工资很高吗?
网友摸微温:一线工作者太辛苦了,拿不到比例回报!一个月一万不算太多,关键还是各种危险。
‘伍’ 关于中国石油加油员待遇
中国石油加油员主要是靠提成加底薪赚工资,过年过节有有钱发、还有年终奖,别的没什么。不管怎么说,到哪里都要有关系,没有关系你就是做一辈子苦力,而且赚不到什么钱。
‘陆’ 赞美石油工人的文章
石油工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由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党委副书记袁础同志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于树花同志共同编辑的5楹联伴着油花飞6一书,最近已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共选录了来自整个石油系统各条战线的近3000副对联佳作,
内容涉及油田的各行各业,艺术
而又真实地反映了百万石油职
工的精神风貌"
该书一经问世,立即在我国
楹联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楹联
学会会长马萧萧评价道:/我惊
奇地发现,这些每日握刹把!攥
管钳的手,竟能创作出如此高水
平的对联作品"这不是一本普通
的楹联专辑,它是石油工人用血
汗绘制的历史长卷,是一部反映
石油工业创业里程的长篇史
诗"0
石油工人喜爱楹联,有着多
方面的原因"由于行业的特殊
性,我们石油人长年远离家园,
远离亲人,辛勤工作在偏远的荒
漠戈壁"浩瀚的大漠,荒凉的戈
壁,塑造了石油工人热情奔放!
不屈不挠的人生性格"逢年过
节,面对旷野的石油人哪个不想
家,哪个不想和亲人团圆"然而
石油工人这一高尚的职业决定
了他们必定要付出情感的牺牲"于是,他们便把对石油
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绵绵的情感,融进对联里,贴在板
房上,以抒发石油工人对祖国的情怀,寄托对亲人的思
念"由此,对联便成了石油人过节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
风景"笔者曾在塔里木沙漠中目睹到这样的情景:年三
十的下午,沙漠运输公司的领导在为出车司机准备年
夜饭时,没有忘记为每幢野营房的门上贴上一副由职
工自己创作的对联"当奔波了一天的司机们回来后,首
先看到那散发着墨香的火红对联,立刻感到一股融融
的暖意"
两位编者都是文墨爱好者,一位醉心书法,一位工
于对联,二者珠联璧合,结下不解之缘"自80年代末开
始,他们便怀着一种热爱祖国!热爱石油事业的真挚情
感,在胜利油田发起八次石油征联比赛,并合作了300
余副对联书法作品"此后,他们又劳苦数年,先后在全
石油行业广泛征集到8000多副对联"最后选出精品,
结集出版"
在此,我们要再次感谢两位编者,为弘扬石油企业
文化,将这本凝聚着石油工人智慧和情感的作品奉献
在世人面前"
‘柒’ 石油工人内心独白,采访10个石油工人之一。
在写这篇文章时,悄悄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希望采访10个石油工人,希望我的采访能让各位看官全面了解下石油工人的现状。当然,这个采访可能会以电子稿的形式发给对方,真正能做到面访的仅是寥寥。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石油工人遍布全球,希望我的采访对象能包含男性到女性,从国内到国外(包括伊拉克、尼日尔爾尔等战乱贫穷国家),目的就是希望我所写出来的文字能客观公正。
写作原由:初到,仅仅是想记录生活的琐碎,希望将生活中不可与人说的话记录在这。但是,前几天,我关注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立方石油)9月16日推送一篇文章,题为:26岁,我和石油说再见!(再见,再也不见......)。内容几乎都来自于校友心声,看到这些文字,内心是酸楚的,只是觉得当下社会上对石油工人有太多太多的误解。然而,我也很庆幸,同为石油人,但是我能较为幸运地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所以,我才拟定了一个小目标,想要采访那些正在为祖国石油行业奉献青春奉献家庭的石油工人们。
------------------------------------------------------华丽丽地分割线-----------------------------------------------
今天要采访的第一位,暂时还没想好,那我就作一个引子吧,算是热热身,我将尽可能将自己所能想到的全部写出来。第一次写采访,可能有点凌乱,请海涵。如果大家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可留言,我在列采访提纲的时候,再加进去。
作者本人背景介绍:女;已婚,与老公两地分居(同为石油工人);石油行业干了6年;油一代(老公油二代);工作地点虽不及北上广但也是数一数二的即将跻身一线的二线大都市;收入比不上公务员、银行、金融,工资奖金尚可活得较好每年旅行,前几年有过节费卡等福利,近两年取消,无其他收入来源;父母在老家,但离得近一小时动车便可回,算是在身边能照顾。
Q1:你为什么会进入石油行业?
答:07年高中毕业,石油行业甚是红火,因为父母的朋友有来自石油行业的,在他们平时聊天过程中,得知石油行业好哇,就业前景喜人呐,毕业不愁找不到工作呀,就这样,高考志愿就填到西南地区某石油高校。大学进去后,周围的同学大多来自石油家庭,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辈儿都是建国初期的老石油人,俗称他们为油二代或油三代。在石油行业,大多都还是属于比较闭塞的,父母子女可能几辈人都会在石油行业干,所以大学毕业后,他们自然是回到了家乡。而我作为油一代,没有那么多的背景关系,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千万百计进入石油行业,进入在外人看来是一个铁饭碗的行业。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得遵循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按照伊查克.爱迪斯的理论,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那么我所理解的石油行业,至少应该是过了贵族期,意思就是说他的生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作为80后的我们,似乎什么不好的都被赶上了,非典、地震、高考改革、就业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都给遇上了。从进入大学还红红火火的石油行业,早几年听师兄师姐说,油田来招人,学生不愁找不到单位,用人单位反而害怕学生不去,于是什么一拖二、一同解决女朋友工作等条件,都一一答应,待遇也是好,鸡蛋牛奶米面油水果生活用品常常发,一年挣的钱都花不出去。那时候就想啊,哇,多好啊,要是能进入石油单位,岂不是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到我们毕业的时候,工作已经开始不太好找了,双选会上,为了想去一个稍微好点的单位,得苦苦哀求用人单位收下你的简历啊,至于能不能去,全看用人单位心情。
而我,运气非常好,顺利地找到了一家石油单位,就这样,阴差阳错,就进入了石油行业。
Q2:你所在的工作单位是什么地方,你经历过哪些工作上的变动(调动),现在具体从事什么岗位?
答:我现在所在的工作单位在成都,一个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交通便捷,人口众多,繁华休闲无疑是它的代名词。所以那种远在边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孤寂我无法深刻体会;在海上平台没有信号没有网络没有娱乐,连海里的鱼都是公的,60度的温度,80分贝的噪音的工作环境也无法体会;长时间得不到与外界的联系,与世隔绝,神情恍惚,反应迟钝的滋味仍无法体会。但是,同为石油人,他们的感受我是理解的;没有那种经历,但是身边的同学朋友,无不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不能陪伴父母、不能找到对象、不能过二十几岁该过的躁动的日子。
在工作上的变动,我虽没有去沙漠也没有海上,但是我从大学毕业刚入职时,也是分到了一个偏远地区。从出单位大门到市区,走路加坐车转车,当时公路还不通,三个小时单程。有时候为了去城里吃一顿好的,交通费远远比吃饭钱贵啊。记得那次,很久没体会过人间烟火,为了去吃一次泰国菜,三个女生,走了三个小时去城里,团购的泰国菜99元,可是打的费就200多。由于太久太久没有吃到过大餐了,三个女生吃到扶墙出门,可能是咖喱吃多的了缘故,在回去的车上犯晕,刚吃下的又全都吐出来了。可是,我们也很心满意足啊,至少我曾吃到胃里了。
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所以我们是上一个月休七天,就这样,每月进城还是明显感觉到与社会脱节,身处闹市区,却无法融入其中。一个在海上的工友说,一个海班回来,自己啥也不干,就去塘沽最繁华的外滩公园看了半天人,啥也不干,就是坐着看人。后来我在山区干了一年,就调回了机关,我算是彻底摆脱无人区,但是我的那些同事们,你们还好吗?
回到机关后,干的活儿也不少,都知道机关环境好,想要拼命挤进来的人也多,关系户也是硬的不能再硬,我前面说了,我不是油二代也没有关系,全凭自己的努力。要想在机关生存,真的是如履薄冰。前前后后,因为关系户打压等各种原因,换了几个跨专业的岗位工作,大学专业不能学以致用,仍是遗憾。
Q3:你现在的工作能给你带来成就感么,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让你选择,你希望继续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下去吗?
答:现在的工作谈不上成就感,我都说了,在机关工作如履薄冰,只求干好本职工作,不与同事勾心斗角,做好该做的事。
唯一的遗憾就是老公不在身边,都是石油工人,都在为祖国献石油,顾得了大家又岂能顾小家。
我希望继续在这个岗位干下去,唯一能让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我已经比大多数石油工人都相对幸运了,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了,其他别无所求。
Q4:你觉得工作后,你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你而言是好还是坏?请分别谈一下。
答:人生变化谈不上,我仅仅是走着大家都在走的路,读书、工作,只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鲜有人知石油工人的辛苦罢了。只是每每身边有人问,去加油站加油能不能优惠啊,你能不能给我弄点便宜点儿的油啊,你能不能给我找点油票啊等等问题,我就觉得心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你找我买原油有用么,国家定价的油价,我上哪儿给你弄优惠啊,真是不明真相,你一解释吧,又还觉得你不愿意帮忙,我只能呵呵。
还有,父母身边那些不知道石油行业艰辛的朋友,以及对石油行业收入高福利好仍存误解的朋友,他们总是会拿你的工作说事。什么东西都是门外汉看热闹,诚然,听说一个女孩子说在石油单位工作的,就好比听说你是教师一样,一个很不错很稳定的工作,找对象都要好找一些。然而,他们看到的仅仅是表现,而你也不并想在大人面前继续解释什么。
Q5:目前为止,你感到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答:我最遗憾的事,就是和老公目前仍是异地。虽然大学时候就接受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铁人精神熏陶,从那时候在我的世界观里,就刻下了,石油工人注定夫妻聚少离多,注定是长久的相隔两地。老公在外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奉献毕生,而老婆,只能在家又当爹又当妈,一个人拉扯孩子。在孩子们的眼中,爸爸仅仅是一个符号,体会不到父爱,体会不到家里有男人的安全感。
Q6:如果给你放一次长假,你打算怎么规划这次假期?
答:如果给我一次长假,我希望和老公一起带着双方父母出门旅行一次,毕竟,工作这么多年了,能陪父母的时间不多,像我们这种异地夫妻的,两人见面都不容易,别说两家父母能见面那更是难了。
Q7:你的愿望是什么?
答:我的愿望是:和老公一起既可以早九晚五,也能够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