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极苦寒,却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真是古生物变的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化石能源”,科学家说它们是远古时期生物残骸沉积形成的。说起石油,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沙特,因为在中东地区许多地方“往地上砸个坑就能冒出油来”。但是你知道吗?在北极的一些地方,爱斯基摩人在营地旁边随便捡块“黑土”就能生火取暖,因为那就是从地底渗出来的石油!有朋友问,地球的北极向来天寒地冻,许多地方寸草不生,不适合生物生存,为什么在北极圈里有许多油气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北极国家似乎有抽不完的石油和天然气?难道石油真的与古生物无关?
北极到底有多少石油和天然气?没有人知道准确的答案。这里太寒冷,人们只勘探了一小部分区域。地质学家们估计,北极未勘探储量超过900亿桶(约122亿吨)常规石油、48万亿立方米常规天然气和440亿桶天然气液体,分别占全球未勘探油气储量的16%、30%和26%,这一笔巨大的财富就埋在北极厚厚的冰盖之下!
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气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们真是古代生物变化而来?古代生物又是如何在北极酷寒条件下生存的呢?
在大约5500万到4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我们的地球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时候亚洲与北美洲之间还有大陆相连,北冰洋在陆地与格陵兰岛的包围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并且这是一个温暖的湖泊。
因为地球倾斜角度、绕太阳轨道进动、加上地壳板块移动造成频繁火山喷发排出大量二氧化碳(这是一种温室气体),始新世早期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达3500ppm,是今天的9倍。多种因素叠加,使当时的地球温度比今天高许多,北极平均气温达到13 ;而在最热的20万年时间里,北冰洋的平均温度高达23 ,与今天我国南海差不多!
在如此高的气温之下,地球上没有一处地方会被冰川覆盖,北极更是草肥水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格陵兰岛到阿拉斯加,从北欧到今天俄罗斯的北部再到加拿大的北部,到处都是密集的棕榈树林,地面是繁茂的蕨类植物、杂草和苔藓,水面则被厚厚的满江红覆盖。
满江红在今天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常见,它的英文名叫Azolla,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由于叶子在秋天会变成紫红色,因此被称为满江红。
在温度合适的情况下,满江红繁殖速度极快,它的生物量每3到10天就能翻番,直到覆盖所有水面,叶片层层叠叠,连蚊子都没办法找到空隙产卵,因此满江红又有“蚊子蕨”之称。
满江红占领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但它并非一无是处。满江红的大量繁殖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它叶片里边共生了一种古老蓝藻,这种蓝藻细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将它转化成氨供满江红生长所需。这种遍布北冰洋水面的水藻每公顷能吸收15吨碳和2.5吨氮,同时释放出氧气,而当它们死亡时下沉,就把碳和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带入到水底。
北冰洋的四周有许多江河将淡水和泥沙补充到海里,海面是温暖的淡水,海水的下层则是冰冷缺氧的咸水,微生物极少,沉入水底的满江红残骸不会被分解,年复一年,海底堆积的满江红越来越多。
经过几千万年的累积,北冰洋海底的动植物残骸达到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厚,这些残骸被泥沙掩埋覆盖,有机物在沉积岩层巨大压力下分解、升温,慢慢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实际上在更早的白垩纪和侏罗纪时期,地球也经历过非常温暖的时期,北极地区在此期间同样是动植物繁盛,海洋和海盆的浅水区域有大量浮游生物繁衍、死亡并沉入水底形成油气埋藏。
随着亿万年间地壳不断运动,欧亚大陆与北美洲分开,部分地壳隆起变成陆地,油气顺着岩层的缝隙向上挤出形成易开采的油气层,但有更多石油和天然气深埋水底。俄罗斯拥有北冰洋沿岸最漫长的海岸线,自然也有了数不尽的油气资源,只是因气候寒冷、勘探不易,许多油气田依然不为人所知。
北极地区勘探和开采油气的成本是其它地区的两倍以上,当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时,相关国家在北极开采的积极性不高,而一旦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在这里的生产活动就会活跃起来。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深层油气的开采意味着全球碳排放增加、气温升高又会导致北极地区冻土加速融化,更多被困在浅表土层的甲烷被释放出来,更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始终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对难题。
#俄方警告:禁俄石油将引灾难性后果#
#美媒:拜登决定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
B. 为什么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如此丰富
因为北极厚厚的蕨类植物和浮游生物组成的有机层,在富含碳元素的黑色岩芯中找到大量浮游生物和其他有机物形成了石油。 随着全球油气资源日益开发殆尽,北极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在这场你争我抢的北极油气资源争夺战隐丛镇中,中国一直像个“局外人”。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权益对中国来讲实现起来并不现实。即使是在很快即将进灶粗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的油气资源上,中国很难找到分享利益的切入点。 “截止目前,中国政府并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政策和态度出来。”朱丰告诉记者。虽然中国难以现实性分享到北极油气开发带来的好处,却可能是这场盛宴中潜在的受害者之一。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环境必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如果环保做得不到位,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北极油气开发难度很大,既要具有深海油郑盯气开发的技术,还要经受住低温极寒条件的考验。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制上都还不过关,海洋油气开发核心技术的落后是关键问题。中国企业,最多可以有一些劳务输出和低端设备的出口机会。”冯跃威表示。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C. 为什么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如此的丰富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的。当你看地图时,你首先注意到的是北极和南极不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地球学家阿拉斯泰尔说:“北极是一片被陆地包围的海洋,而南极洲是一块大陆。”
因此,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有机物,大量的沉积岩锁住了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理想的地质条件。然而,北极地区陆地上油气资源的积累往往是地质历史上这些地区被海水淹没期间形成的油气资源。
D. 为什么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如此丰富
北极是四面环海的海洋,而南极洲则是大陆。首先,这样的地理环境意味着北极地区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有机物,主要是海洋生物的死亡形式,例如藻类和浮游生物,它们是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其次,被陆地包围,这意味着超过50%的北冰洋位于大陆架上。该比率非常高,因为与海洋外壳相比,大陆外壳通常包含大量盆地沉积物,而海洋外壳往往会积聚大量有机物。在这些盆地中,大量有机质被埋在沉积岩的形成中,并处于缺氧环境中。通常情况下,有机物很难在富含氧气的浅海中保存,但是如果海洋足够深,海水就会分层,这意味着优越的富含氧气的海水和底部缺氧海水是分开的。
生态学家不仅关注石油开采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关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过程,例如,进行调查时,人们会让许多大型卡车从一辆卡车中走出来。并排在冰雪中。产生了振动,因此地震仪可以通过振动反射信号检测地下结构,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存。此外,道路和管道的建设将极大地破坏当地环境并减少栖息地。并带来大量移民,这大大增加了当地环境的负担和压力。实际上,阿拉斯加发生的事情只是北极正在组织的问题之一。在公海上,溢油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这种情况难以抑制,所以对海洋生物和生态产生严重影响。
E. 南极和北极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原因是什么
1.古代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的多(北极具有石油),使得北极地区也有很多生物存在,尸体埋入地下或海底经过理化作用形成石油
2.板块漂移的作用(南极有石油),说明南极大陆曾经是温暖的,生长有很多的生物,由于大陆漂移使得南极大陆逐渐变冷,生物死亡尸体埋入地下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形成石油
仅供参考
F. 北极地区为什么有大量的煤,铁,天然气,石油
2亿年前,世界是一块大陆,南极在热带左右,又因为当时盛长蕨类植物,后来根据大陆漂移说,北极才到了高纬度,又因为海路的变迁和地震,那些动植物遗体被埋在身土里,最后才渐渐变成现在的各种资源
G. 为什么南极煤炭丰富,北极石油丰富南北两极为什么不
因为南极远古时期是森林遍布,只是因为板块的移动才导致冰川覆盖,故多煤,而北极可能是远古时期是海洋或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多而形成石油.
一般而言,煤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 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两亿年前,全世界所有的大陆都连在一起,称为联合古陆。随后联合古陆分裂为两块,北方一块叫劳亚古陆,它后来进一步分裂为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南方一块叫冈瓦纳古陆,它后来进一步分裂为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共七块,而非洲大陆现在还在继续分裂,东非大裂谷就是分裂边界,东非大裂谷有一条分岔,因此未来东非大陆会一分为三。 大陆的形状、边界和位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运动着。在远古时代,南极大陆这块陆地并不在南极的位置上,当时它在比现在靠北的温带甚至热带,只是后来由于板块的分裂和漂移才到了目前的南极圈内。南极的煤炭,是当它处于较温暖地区时形成的。 目前南极大陆还在继续漂移,具体的方向是向南美靠拢。也许几千万年后,那时就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南极的大陆了,因为现在大南极大陆已经到了南极圈之外,南极圈内可能是一片海洋,也许可以称为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