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是谁发现的
问题一:中国石油是谁发现的? “石油”一名是由宋朝科学家沈括在其论着《梦溪笔谈》中最先正式提出来的,并为后人所广泛引用。据《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载:“~、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在沈括之前曾经历过数种名称,有石脂水、水肥、石漆等。
石油一名虽由沈括正式提出,但据考应不是其首创,似可能是民间的习惯称法。疑与石油的产状有关:“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梦溪笔谈》),“自石岩流出,与泉水相杂”(《本草纲目》),故而形象称之。
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汽油的人是谁? 汽油是谁先发现并利用的?
早在发明内燃机之前,人类就已经制造出汽油了。但在很长时间内,汽油被认为是将原油冶炼成煤油后,一种无用的副产品。而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之所以能够如此重要,获得如此广泛应用,是围绕其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的结果。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煤油是标准的点灯用燃料。当时的石油冶炼依赖简单的蒸馏过程,将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煤油的沸点较高,很容易同沸点较低的汽油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开来。煤油成为原油炼制的主要产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则往往被白白烧掉。到20世纪前20年,研究人员发现,内燃机采用汽油这样的轻型燃料,反而运转得更好。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尽管美国石油勘探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奥克拉荷马州及德克萨斯州打出很多油井,但冶炼汽油的低效率,极大地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两名工程师,威廉姆・伯顿(公司副总裁)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实验室主任)解决了提炼汽油的低效率问题。他们对蒸馏法进行了改进,在其标准加热过程中增大压力,将煤油“裂解”成汽油。这种“热裂解”工艺使汽油的冶炼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达到40%。1913年,伯顿获得了有关这一工艺的专利。美国生产的汽油从此赶上了汽车需求的步伐。
问题三:大庆油田是谁发现的t
问题四:中裤没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石油并命名的人是谁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东汉的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汉书》中记载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陕西延长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到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成书于267年)、《水经注》都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
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把这种天然矿物称为“石油”,指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他试着用原油燃烧生成的煤烟制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沈括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他已经预见石油将来大有用途。
到了元朝,《元一统志》记述“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拾斤,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纳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还说,“石油,在宜君县西二十里姚曲村石井中,汲水澄而取之,气虽臭而味可疗驼马羊牛疥癣。”说明约800年前,陕枝饥北已经正式手工挖井采油,其用途已扩大到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
问题五:谁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石油的人? 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成书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湖泊池沼也。“泽中有火”,意指油蒸汽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之现象。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我国人民利用石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和西晋。据东汉文学家、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的《前汉书・卷三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云:“定阳,高奴,有淆水,肥可蘸”。高奴县指现在的陕西延安一带,淆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距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此后在《北史・西域传胡搭纳》中,也记录了新疆龟兹(今库车)一带石油的产出:“其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醍醐,甚臭。”古代的石油的产地也颇丰富,明李时珍在所着的《本草纲目》中有云:“石油所出不一,出陕之肃州、~州、延长、云南之缅甸、广之南雄者,自石岩流出,与泉水相杂……”。“石油”一名是由宋朝科学家沈括在其论着《梦溪笔谈》中最先正式提出来的,并为后人所广泛引用。据《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载:“~、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在沈括之前曾经历过数种名称,有石脂水、水肥、石漆等。唐李吉甫着《元和郡县志》有云:“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水上有墨脂……”。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晔所着的《后汉书・郡国志》在延寿县(今甘肃省玉门一带)处援引《博物志》(西晋张华着)言:“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_□,注地为沟……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淆水也”自沈括以后,后人多称石油。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云:“石油气味和雄硫同,故杀虫治疮”。明曹学俭《蜀中广记》说:“国朝正德末年,嘉州开盐井偶得油水,……此是石油,但出于井尔”。又见于清朝赵学敏所辑录的《本草纲目拾遗》:“西陲赤金卫(今甘肃玉门赤金堡一带)东一百五十里有石油泉”。石油一名虽由沈括正式提出,但据考应不是其首创[1]。似可能是民间的习惯称法。疑与石油的产状有关:“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梦溪笔谈》),“自石岩流出,与泉水相杂”(《本草纲目》),故而形象称之。
问题六:石油是谁先发现的 第一个发现石油的是我们中国人宋代的沈括,他在《梦溪笔谈》里第一次提到了石油
问题七:最先发现石油的国家是哪个? 中国
问题八:汽油是谁发明的? 发明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两名工程师,威廉姆・伯顿(公司副总裁)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实验室主任)
在此种情况下发明: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煤油是标准的点灯用燃料。当时的石油冶炼依赖简单的蒸馏程石油中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煤油的沸点较高,很容易同沸点较低的汽油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开来。煤油成为原油炼制的主要产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则往往被白白烧掉。到20世纪前20年,研究人员发现,内燃机采用汽油这样的轻型燃料,反而运转得更好。但采用蒸馏法,仅能从原油中提炼出20%%的汽油。尽管美国石油勘探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奥克拉荷马州及德克萨斯州打出很多油井,但冶炼汽油的低效率,极大地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两名工程师,威廉姆・伯顿(公司副总裁)和罗伯特・哈姆福瑞斯(实验室主任)解决了提炼汽油的低效率问题。他们对蒸馏法进行了改进,在其标准加热过程中增大压力,将煤油“裂解”成汽油。这种“热裂解”工艺使汽油的冶炼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达到40%。1913年,伯顿获得了有关这一工艺的专利。美国生产的汽油从此赶上了汽车需求的步伐。
问题九:北宋时期石油何时开采的 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石油的是谁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中国古人就已发现并利用了石油。那么在古代到底是谁首次发现并利用了石油?据史料记载:他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
在古代到底是谁首次发现并利用了石油?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汉族,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着《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着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我国最早记述石油与石油开采的记载也来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那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50岁,出任陕西延安府太守,在西北前线对抗强敌西夏的入侵。他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仍不忘考察民间开采石油的过程,在《梦溪笔谈》中他记录了石油的存在状态与开采过程。他是这样写的:
“在~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就是过去说的高奴县脂水,脂水就是石油。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火炬,冒着很浓的烟,帐幕沾上了油烟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根据现有的史料,他是第一个使用石油的人,他将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制成了墨,他还写过一首《延州诗》,描述了延州开采石油形成烟尘滚滚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沈括,最早描绘石油形态与开采过程的是沈括,最早用石油烟尘代替松烟制墨的也是沈括。他笔下的延州石油如今已形成我国着名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达到了二千万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问题十:石油最早是谁发现的? 王进喜。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利用石油的历史。在古代我国石油主要用在五个方面:①用于照明;②用做润滑剂;③用于医药;④用于军事;⑤用于制墨等。但整体上我国古代石油科技的发展极其缓慢,对石油的开发与运用也只限于对现成原油的开采与使用,未能对石油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
“石油”一名是由宋朝科学家沈括在其论着《梦溪笔谈》中最先正触提出来的,并为后人所广泛引用。据《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载:“~、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在沈括之前曾经历过数种名称,有石脂水、水肥、石漆等。
石油一名虽由沈括正式提出,但据考应不是其首创,似可能是民间的习惯称法。疑与石油的产状有关:“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梦溪笔谈》),“自石岩流出,与泉水相杂”(《本草纲目》),故而形象称之
B. 谁是中国最早的石油人
中国的石油工业是何时起步的呢?当时又是什么状态呢?那还得从100多年前讲起……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石油工业以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中国第一个开发石油的行政管理机构——矿油局,并于1878年聘请美国钻井技师购进石油机械钻机,在苗栗钻出了第一口油井算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石油工业已经历了70年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
(1)早期石油地质调查和对中国石油资源的评价。
近代地质科学是由西方国家于清朝末年传入中国的。19世纪70年代,华衡芳等人将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和丹纳的《金石识别》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19世纪末,清政府洋务派在南京设立了矿路学堂,开始讲授地质学。鲁迅先生曾在这里求学,毕业后于1903年发表了《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5年留美回国的邝荣光编制了中国第一幅地质图——《直隶省地质图》。
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孙中山组织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务(政)局下设置了地质科(章鸿钊任科长)。1913年,地质科改为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后又设立了地质研究所(由章鸿钊任所长),实为培养地质人才的讲习所。经过3年培养,于1916年6月,30名学生中有18人取得了毕业证书,并都进入了地质调查所,成为中国地质界的骨干和开拓者。
中国近代石油地质的调查开展是依附于地质调查开展工作的。中国近代早期的地质调查工作是由外国地质学家开始进行的,如美国人庞培莱、德国人李希霍芬(Richthofen)。1916年中国有了自己培养的地质人才以后,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开展了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包括石油地质调查。
(2)中国近代石油地质调查。
玉门油矿(着名画家吴作人作于1944年,原图为彩色油画)
1928年,张人鉴赴河西走廊调查,再次向国内详细介绍了玉门县赤金堡石油河和白杨河石油沟的油苗露头、地理位置、地层情况等,提出了开发计划。由于当时政局不定,地方政府无能,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20世纪30年代我国石油地质研究很活跃。1930年谢家荣所着《石油》问世,这是我国近代继张丙昌的《石油概论》之后的一部较早的重要石油专着,为我国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书作者认为我国油田的分布,“大抵自新疆北部,沿南山(即祁连山)北麓而至玉门、敦煌,复自甘肃东部,延入陕西北部,越秦岭山脉,而至四川盆地,适绕西藏高原之半”,同时指出,“热河、奉天有油母页岩,直、晋、鲁、豫诸省就地质上推想,或亦有此项页岩,在中国缺油之地,将来必能居为重要之富源”。
黄汲清
我国四川地区由于有2000多年油气开发历史,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20年代末和30年代,我国地质界的赵亚曾、黄汲清、谭锡畴、李春昱、陆贯一、潘钟祥等曾先后到四川调查石油地质。1933年,谭锡畴、李春昱发表地质报告《四川石油概论》,这是我国地质学家关于四川油气资源的一部重要论着。他们认为,四川盆地含油地层不止一层,地层更非一系,与石油产生有关系者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而各系之中又分上下层位,共七层,已出油者六层;原生油量在六层之中,多寡未必一律,如有一层原生油量多,即有成为富集油田之可能,因此四川油田颇有发展之希望。
C. 石油工人又称呼什么
王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
铁人——石油工人的诗
王铁人文化不高,他自己说“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但他仍以诗抒发了当代石油工人特有的粗犷和豪迈: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当新中国迎着高天滚滚的寒流,战胜重重困难走向初步繁荣富强时,涌现出了有“铁人”之称的英模王进喜。他不仅是大庆精神的象征,更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他去世虽然已有许多年,但“铁人精神”却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