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什么能用生态农业替代石油农业
扩展阅读
泡澡产品哪个牌子好 2024-11-24 17:03:11
石油出版社账号怎么注册 2024-11-24 16:43:21

什么能用生态农业替代石油农业

发布时间: 2022-01-23 16:08:13

1.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各有什么特点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大量应用牲畜
石油农业:薄膜、化肥开始应用
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生物制剂
不是很完善,抛砖引玉

2. 生态农业既充分利用了什么,又保护了什么

资源 环境
[A]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B]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具有生产率高、稳定持续、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特点。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农业生态结构;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循环转化率;保护并合理利用与增殖自然资源: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绿地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有:①农村立体结构:②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③农渔禽水生生态系统;④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⑤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⑥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⑦庭园经济生态系统;⑧多功能农工联营生态系统;⑨物质和能量多层利用系统等。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实用技术有沼气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细绿萍养殖及综合利用技术、稻田养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等。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它废弃了石油农业的弊端,总结、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它具有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因而使其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和有机废物的再生率都较高。
[C]生态农业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不排或少排废物的良性农业生产循环体系。
早在本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发展生态农业。这种生态农场以农业为主,林牧副渔综合发展,自己建有加工农畜产品的工厂。农作物的秸秆,树林里的树叶,以及面料厂和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作为牲畜的饲料;牲畜粪便及废弃杂物送入沼气池制取沼气;沼气可用于发电和做燃料,为加工厂提供能源;沼气池里的残渣经过处理,又可做饲料或肥料用。这样的循环利用,既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又控制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部分地区,也根据当地的生产状况和自然条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体系。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一种以生产淡水鱼、甘蔗、糖、蚕茧为主的农业生态体系。农民在鱼塘的基埂上种桑,桑叶可养蚕出茧,蚕粪和蚕蛹投入池塘喂鱼,捞上来的塘泥又可为桑树施肥。如果不种桑而种甘蔗,蔗秆用于榨糖,叶子喂猪,猪粪又可喂鱼,鱼塘的唐泥可做肥料。
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安排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性生产效益;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维持了生态平衡。生态农业的建立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D]在地球上,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已有了约一万年的历史了。在此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三大发展阶段。
一、人类农业活动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持续时间约为7000年)。特点:刀耕火种、熟荒、撂荒,基本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问题:只取不给,土地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第二阶段: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持续时间:近3000年来)。特点: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以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等有机肥为土地提供营养;采用间作、轮作、套作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注意到了保持地力常新;注意天时地利来进行农业生产,注重顺应自然规律。问题:由于以人畜力为主,劳动生产低效;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得到改善;难以在较大规模上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林、牧、农、渔的综合生产。第3阶段:集约化生产的石油农业(至今约150多年)。开始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鼎盛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特点: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来进行农业生产;直接和间接依赖石化能源;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比如在美国,1%的人种粮养活着全国其余的人)。问题:高输入、高能耗,加剧世界能源危机;机械化耕作与不合理的种植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但大部分进入了环境,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
二、“生态农业”概念在国际上出现
“生态农业”概念在国际上出现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指导思想:要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生态农业”有多种叫法:肥力农业、腐殖质农业、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综合农业、持久农业、生物生态农业、科学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一词提出的时间:1970年,提出该词的学者为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生态农业”明确定义的时间是1981年,提出定义的学者是英国农学家M.Worthington。当时对“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生态农业有以下明显的特点:能有效发展农业生产;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怎样理解生态农业系统呢?生态农业是人们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不断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以获取一系列社会必需的生活与生产资料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系统的8个基本原则:①战略性(用农业发展的长远眼光来制定自己的生态农业战略);②地域性(按照自己的地域特色和特有农业品种来设计能发挥当地优势的生态农业模式);③多样性(注重品种和栽种的多样性,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和减少病虫害);④整体性(注重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方面整体发展);⑤协调性(注重林、田、水、草等与经济、技术、生态环境有机配合);⑥层次性(利用生物界的食物链关系来设计农业生产模式,由此获得多方面收益);⑦高效性(重视提高植物中储存的太阳能的转换率,充分合理利用其它自然资源);⑧持续性(重视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利用具有持久性)。
生态农业包含多种产品:各类食品;多种生活用品(衣料、洗涤剂、包装材料);建筑材料(比如:墙体隔热材料、屋顶材料);工业原料(能源、润滑油、涂料、蜡等);城市居民假日休闲的去处;为城市退休者提供养老居住地。(摘自《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
[E] 生态农业是在现代石油〔注〕农业面临严重挑战前,在总结和吸收了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多种农业生产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注〕:现代石油农业指现代的用高能量(如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电力、燃油等)换取高产量的农业。其特点是:(1)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性的农业。(2)生态农业是一种大农业生产,是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一种综合性的农业;(3)生态农业是一种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的高效农业;(4)生态农业是一种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其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5)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要再循环,尽量减少损失,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
[F]生态农业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它是农业系统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系统之一,是搞好“人地粮”和“水土肥”平衡的重要内容。例如,近年来我国各地推广的多种经营内空的“垄稻沟鱼”、“垄稻沟蛙”、“垄稻沟虾”、“瓜菜鱼”等。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建立的“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模式,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畜牧业(主要是养猪)、沼气互相促进,沼液、沼渣又促进种植业(主要是粮食、水果)的发展。这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G]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H]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3.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的新型农业。它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建立起一个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高产出的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运用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结构.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生态农田的作物实行间作、套种,增加了温度、阳光、水分和肥料的垂直利用程度。譬如,玉米秆儿高、叶片大,喜欢强光照,且根系发达,需要的水、肥较多;而大豆和花生茎低矮、叶片小,不需要太强的阳光,根系浅且能固氮。将它们间作,高矮相间,不但加大了土壤耕作层和地上空间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农田的通风透光程度,使不同的作物各取所需。

生态农业还促使生物之间进行互利互惠的“共生”,这样,系统内每种生物的生长,会促进另一种生物的生长。例如,在“稻田养鱼”的例子中,给稻田施肥后孳生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成了鱼的饵料,而鱼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又成了水稻的有机肥料,这样,稻和鱼之间便互利互惠,互相促进生长。

生态农业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威廉·阿尔伯里奇首先提出的。他看到现代“石油农业”尽管使粮食增产了,物质丰富了,但给农田留下了说不完的灾难和危害。要克服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弊病,同时又要保证农业的收获,他认为,应该把农业放到自然生态循环之中,让农业在能量、物质营养方面都进行良性的自然循环,据此提出了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要全面规划、相互协调,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着眼于系统的整体功能中,而且生态农业考虑的标准有3条:一是经济效益,即生产要发展,农民要富裕;二是社会效益,要满足社会对农副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生态效益,即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不局限于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从生产实践出发,一方面立足于耕地,努力提高土地单产;另一方面又把全部土地当做生产场所,发挥多种经营的优势。

4.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吗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21世纪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
远景设计院提出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有以下解决方式: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 建立稳固的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3.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5.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6.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7.极争取省及国家对我市农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5. 什么是生态农业什么是有机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农业、有机农业主要特征是不使用化肥农药、植物生正调节剂、以有机肥为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改造、引入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叫现代农业。

6.   为什么说“生态农业”可以避免“石油农业”所带来的一些弊病

“石油农业”耗能多,投资大,成本高,并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较好地处理了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避免“石油农业”所带来的一些弊病。

7. 生态农业合乎哪些要求

在20世纪以前,世界各国都以传统的有机农业为主,产量很低。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石油、化工、机电工业的发展,兴起了无机农业又称石油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产量空前提高,但也造成了土壤、大气、水源、食品的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此,197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7.A.阿伯奇特首先提出“生态农业”概念。1981年,英国的M.K.沃辛顿进一步指出,生态农业是生态上低输入、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小型农业系统,旨在对环境不致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利用半数以上的耕地种植多年生牧草,发展养牛,实行农作物轮作,种植豆科植物,利用牲畜粪肥和含有矿物质的岩石,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化肥、农药等。它在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但由于生态农业主要依靠生物本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进行生产,转化效率低,农作物产量不高。

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必须合乎下列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生态学要求:

第一,生产结构的确定,产品布局的安排等都必须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匹配;

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可更新能力;

第三,在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上,要做到有取有补,维护生态平衡;

第四,在利用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抚育和增殖自然资源,使整个生产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是全面规划、相互协调的整体农业。生态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系统的整体功能。

8.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农业,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生态经济规律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生态农业分别有以下几种模式:
1、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在此类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系统中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次循环利用。如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等。
2、综合开发与全面建设的生态农业。即在一定区域内,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综合发展生态型农、林、牧、副、渔、工、贸各产业,带动山、水、林、田、路、渠的全面建设,并采取配套生态措施进行系统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在较高层次上达到良性循环。如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等。
3、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在这种生态农业系统中,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种生物在类群中各得其所,共生共荣,能获得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生物产品产出。如立体生态农业。
4、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的生态农业。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干旱、地力低下、石漠化、盐碱化、农业生产用地污染等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人工生态调控。如沃土工程、节水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
5、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生态农业。即在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中,建立小型循环生态系统,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6、资源开发的生态农业。主要根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物种生长特征,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开发利用资源。在我市,主要是根据山区自然资源和物种生长特点,建设山地资源复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太阳能、小水电等

9. 有哪些适用于农家生态旅游的新型农业

(1)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生态农业强调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少用或不用化肥,减少环境压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更多地强调人和化学能的低投入原则,把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衔接和保证资源环境的持续性放在首位;生态农业的核心是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农业自然生态系;把生物工程技术引入农业,进行战略性资源替代,最大限度地克服石油农业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建立起来,具有生态合理性、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的最大特点是把农作物从阳光那里得到的能量和物质多次利用,循环使用,这样可以在较少的土地和较小的空间、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使排出污染环境的废物最少。生态农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2)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亦称“有机耕作法”,类似的还有“有机园艺”,是总结了东方传统农业发展几千年长盛不衰的经验后提出的。它是指不使用化肥、农药,而代之以有机肥料和机械与生物防治病虫害,在生产操作上具有特定的精确标准特点的作物栽培系统。有机农业准确定义为,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特点:一是天然性。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安全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解决了当前农产品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需求。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所拥有地域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3)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又称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是通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来调节生物体生活的环境,使之最适合进行农业生产。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锐减、气候异常等因素,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稀缺的国家,设施型农业显得更为重要。现代设施农业管理可通过计算机将生态环境控制在最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水平,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也能生产新鲜蔬菜,使农业能像工业那样有计划、有规模地生产。我国农业资源短缺,设施农业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重要途径,建立在现代农业与工程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设施农业将促进我国农业走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4)生物农业。生物农业就是利用自然条件,采用多种农作物轮作肥田、天然杀虫、生物多样化等科学方法种植农作物,在不使用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条件下,建立农业开发管理体系,生产出接近天然植物的农产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修复被工业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扩大农业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价值,是生物农业的一项内容。生物农业发展目标是生产不含残留化学制剂、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尊重自然环境,应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不断增加和保持土壤的肥力。其研究领域有多个方面,如新植物品种和新的有机体的特性评价与生产,扩大耕作,多样化耕作,强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乡村环境保护等。生物农业强调农事和园艺操作中生物、技术、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相互协调。

(5)其他适于农家生态旅游的新型农业。立体高效型农业,是多层次配置、多时序、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主体种养结构,构建高效复合生态系统。扩大对空间、时间、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群体光合性能有效提高,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保健型农业,以生产保健型、营养型、鲜嫩型、食疗型等食品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培育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又有疗效的农产品,如抗癌粮、富硒蔬菜、大米、防病瓜、长寿果、健脑鸡、保肝蛋等。

工艺型农业,是以生产既可以食用又具有欣赏功能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效果的农产品为目的的农业。如白茄子、方形西瓜、黑辣椒、球形胡萝卜、方形树、彩色棉、鹌鹑鸡、猪肉狗,水果遮光化妆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