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洛克菲勒故事(超详细)
人物经历:
洛克菲勒出身贫穷,在家中六个孩子排行第二。父亲是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Avery Rockefeller)(1810年11月13日-1906年5月11日).母亲是Eliza Davison(1813年9月12日-1889年3月28日)。他父亲是卖假药的江湖郎中,又犯重婚罪,不是个正直的人,故洛克菲勒一生都与他保持着一段距离,但父亲精打细算的商业头脑也对年幼的洛克菲勒留下正面影响。
然而完全相反的,其母却是个虔诚的浸信会教徒,生活自律,并从小对他灌输节俭,勤奋等观念。儿时同辈形容他是个"口齿清晰,讲究方法,谨慎小心"的孩子。
1853年他的家庭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Cleveland)。1855年9月,16岁的洛克菲勒在经过六个礼拜的求职后,终于在Hewitt & Tuttle公司开始了第一分工作:簿记员。此时他的月薪是17美元。领到第一分薪水的他向自己承诺:未来毕生都要捐出十分之一的财产于慈善事业。
3年后的1858年,19岁的他已离职与克拉克(Maurice B. Clark)合伙开始独立经营农产品转售的生意。
1859年,宾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无数人们疯狂涌进西北,数以千计的油井被胡乱开挖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邻近的克利夫兰。看到这情况的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
历史证明了他的想法。数年内,原油暴跌,炼油速度远不及钻油速度,许多钻油商必须贱价抛售原油以避免破产。1863年,和克拉克两人终于行动,成立Clark& Rockefeller转向石油提炼投资,并揽入了另一位合伙人,化学家安德鲁斯(Samuel Andrews)。
1865年,洛克菲勒和老合伙克拉克在经营方针上出现了严重纠纷。其结果,洛克菲勒大量借债筹措现金,在拍卖会上以72,500美金(这对当时的他是一笔极大的巨款)成功将克拉克股权全数买下,而公司名亦改为Rockefeller & Andrews,克拉克从此离开标准石油。该拍卖常被后世史家视为洛克菲勒乃至整个石油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战。
1864年,洛克菲勒与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结婚,两人是之前在商业学校的班上认识的。他从此再也没有第二段爱情关系。他们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唯一的儿子也将在日后继承他的大部分事业。
1866年,揽入自己弟弟William Rockefeller为生意伙伴。1867年,揽入Henry M. Flagler为另一合伙人,以Rockefeller,Andrews,Flagler三人为核心的炼油公司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于是诞生,这即是日后标准石油的前身。
此后两三年间,洛克菲勒选择高风险的极端方法,大量举债增资,大量转投资,大量开发副产品,结果是成功的。于1868年,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公司已在克利夫兰拥有两块炼油区,并在纽约设有一交易据点,并已是世界上最大炼油商。
1870年与人合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至1880年几乎垄断整个石油业,并形成美国第一个大托拉斯。
1892年法院裁定美孚石油托拉斯为非法垄断企业,他被迫将财产转到各分公司名下,但仍由原董事会集中经营。
1899年又将分公司联合成立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生前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学及一些慈善机构。
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退休了。洛克菲勒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之多。
后代沿袭他的做法,到1950年,共捐赠25亿美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了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的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的。
洛克菲勒退休后又活了41年。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位于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10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
(1)标准石油是怎么巩固地位扩展阅读
洛克菲勒的名言:
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让每一个念头都服从于利益动机。
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我的信念是抢在别人之前达到目的。
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永远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
往上爬的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即使输了,唯一该去做的就是光明磊落的去输。
② 请举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主要实例、案例。附上简介/分析/出处为盼。谢谢!
3月18日,申请半年之久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因商务部一纸禁令最终未能成行。由于这是商务部首次引用2008年8月1日生效的《反垄断法》做出裁决,此举引发了全社会甚至世界舆论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各国制定《反垄断法》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从国际通行的案例看,《反垄断法》的大刀一般应当指向哪里?
通常而言,各国反垄断法都具有三种任务:促进公众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竞争。在具体实践中,各国反垄断执法机关也会具体把握个中尺度,并且通常也都会与其本国当时的产业政策、国家安全等因素结合考虑。以汇源案为例,商务部此次并没有生搬市场占有率等数据,也并不是为了保护被收购企业利益和企业投资者利益,而是评估果汁产业发展走向和结合本国产业政策做出了裁决。
控制企业合并 促进公众利益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本身有着扩大规模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自然倾向,如果对合并不加控制,允许企业无限制地购买或者兼并其他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导致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正是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都有控制合并的规定。这种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保证市场上有竞争者。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合并的申报和审批制度,即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合并需要向反垄断法的主管机关进行申报。
商务部驳回汇源案申请主要就是根据这一原则。但在竞争者较容易进入的果汁领域,控制较高市场份额的领先企业是否能做到“消灭”竞争者,目前尚存争议。
各国法律规定
根据美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法律,只要合并可以产生或者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主管机关就可以禁止合并。有些国家的法律还规定,什么样的合并可以推断为是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例如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规定,如果合并后一家企业达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或者三家或三家以下的企业共同达到二分之一市场份额,或者五家或五家以下的企业共同达到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就可以推断合并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
不过,有些合并即便产生或者加强了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因为某些特殊的情况,政府也应当批准合并。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定,如果合并有利于整体经济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应当批准合并。需要指出的是,导致垄断的合并因为会严重损害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政府批准这种合并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
中国《反垄断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但是,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对不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附加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
适用案例:
欧盟驳回力拓、必和必拓合并申请
2008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必和必拓的收购方案展开调查,该部门当时表示,两家矿业公司的合并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将控制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铁矿资源。而通过并购,全球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公司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矿、铝矿及煤矿供应商,其垄断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2008年1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表否决声明。 详情
中国商务部驳回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
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收购汇源的申报材料,此后多次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2009年3月18日,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否决了这起并购。 详情
豁免案例:美国批准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
美国司法部1997年批准了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这一方面是因为麦道公司当时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另一方面因为合并后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与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
禁止垄断协议 保护消费者权益
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曾经说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反垄断法上把这种限制竞争性的协议称为“卡特尔”,具体还分为商定售价的价格卡特尔、限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数量卡特尔和通过协议划分销售市场的地域卡特尔。
上述这些卡特尔对市场竞争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各自在其销售地域都有着垄断地位,这一方面使消费者失去了选择商品的权利,另一方面使市场失去优胜劣汰的机制,即效益差的企业不能被淘汰,效益好的企业不能扩大生产规模,这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竞争力,使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各国法律规定
在各国反垄断法中,上述各种严重损害竞争的协议一般得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即不管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订立的,都得被视为违法。当然,企业间订立限制竞争的协议有时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当某些限制竞争协议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率,它们一般被视为合理的限制,可以得到反垄断法的豁免。
根据美国的《谢尔曼法》,这种情况下对公司的罚款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对个人罚款可以达到35万美元,此外还可以处以三年以下的刑事监禁。但在具体案件中,美国司法部根据美国刑法的规定,早已大幅度提高了反垄断案件的罚金。
中国反垄断法也有相关详细条文规定,同时规定,即使不适用于已有条款约束的,经营者面对此类指控时,需自行举证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适用案例:
三菱参与石墨电极价格协议被罚
在2000年,日本三菱公司因为被指控参与了一个固定石墨电极价格的国际卡特尔,被美国司法部征收了1亿3千4百万美元的罚金。
两大国际拍卖行商定佣金被罚
英国的克里斯蒂(Christie)拍卖行和美国的苏斯比(Sotheby)拍卖行作为国际上两家最着名的拍卖行,因商定佣金的价格被指控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最后,这两家拍卖行不仅被课以巨额罚金,它们的总裁还面临着刑事监禁。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维护市场竞争
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甚至垄断地位。反垄断法虽然不反对合法的垄断,但因为合法的垄断者同样不受竞争的制约,它们就非常可能会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国家必须对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加强监督。
各国法律规定
中国《反垄断法》中对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较细的条文规定,同时设置了豁免条款:“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适用案例:微软在美国、欧盟涉嫌垄断被罚
微软公司就是通过控制操作系统的知识产权在全世界的软件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并凭此优势在浏览器、即时通讯等产品上事实捆绑,妨碍了竞争者进入。1997年,美国司法局控告微软垄断,微软由此饱受诉讼煎熬,最终交出数亿罚金
③ 标准石油的公司历史
在1870年,俄亥俄州,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Rockefeller)、亨利·弗拉格勒(Henry Flagler)、化学家塞缪尔·安德鲁(Samuel Andrews),匿名合伙人史提芬·哈里斯(Stephen Harkness),与威廉的姐夫奥利弗·詹宁斯(Oliver Jennings)合伙建立了标准石油。在开始的10,000股中,洛克菲勒分得2,667股;威廉、亨利与塞缪尔各分得1,333股;史提芬分得1,334股;奥利弗分得1,000股; 而洛克菲勒、安德鲁与弗拉格勒公司(Rockefeller, Andrews & Flagler)分得1,000股。通过后来受到广泛批评的高效战术,它在1872年的两个月内吞并或者摧毁了它在克里夫兰的大部分竞争者,在后来更是席卷美国东北部。
在早年,因为洛克菲勒是塑造新石油工业的唯一的、重要的人物,所以他统治着团队。权利集中在公司在克利夫兰的总部,但是总部的决策都以合作方式作出。
州政府作出反应,试图通过立法限制公司规模。洛克菲勒和他的联营者发展出新方法去组织他们快速成长的企业。在1882年,他们将各州公司整合在一群委托人(Trustees)下。根据秘密合约,旧时的37个股东将他们的股份“委托”予9个委托人:威廉·洛克菲勒与他的长兄,约翰·洛克菲勒、奥利弗·佩恩(Oliver H. Payne)、查尔斯·普拉特(Charles Pratt)、亨利·弗拉格勒,约翰·阿奇博尔德(John Archbold)、威廉·沃登(William Warden)、雅比斯·博斯特威克(Jabez Bostwick)与本杰明·巴斯特(Benjamin Brewster)。这种组织形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所以,在后来,其它的巨型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托拉斯”形式。
公司的成长,除通过增加销售,还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在购入竞争对手的公司后,洛克菲勒关闭他认为是低效的公司而保留其它的公司。在1868年一个精彩的交易中,纽约中央铁路旗下的湖滨铁路(Lake Shore Railroad)招标,只要一间公司每日输送60加仑石油,并自行装卸,该公司就能以原价的71%运输石油,即每加仑一分,每桶42分。小公司都谴责这次招标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有的能力为折扣而产出足够的石油。
在1872年,洛克菲勒加入南方促进公司(South Improvement Company),这使得他在运输时能够得到回扣,让竞争对手露出弱点。但是此举被揭发,竞争对手要求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撤回南方促进公司的契约。
标准石油的行动与秘密运输合约使得其煤油价格由1865年的56分跌至1870年的26分。
在1885年,俄亥俄标准石油将总部由克利夫兰迁到纽约市百老汇26号(26 Broadway)。同时,俄亥俄标准石油注册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因为新泽西州的公司股份所有权法比较宽松。
同样地,在1890年,国会通过了美国所有反垄断法的始祖 -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尽管“抑制贸易”的定义充满争议,它禁止抑制贸易的一切合约、计划、交易、阴谋。标准石油集团很快地引起了俄亥俄总检察长大卫·沃森(David Watson)的注意。
从1881年到1906年,标准石油以65.4%的股息548,436,000美金。就如普通的策略一样,部分盈利重新投入到商务中,而非作股息。1882年到1906年间,净盈利为838,783,800美金,股息为290,347,800美金。 在1897年,洛克菲勒从集团的控股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引退,但是保留了在公司的股份。副主席约翰·阿奇博德(John Archbold)主持公司的大部分运作。同时间,政府试图通过反托拉斯法限制公司的发展。
标准石油因为高效率与负责任建立最初的市场地位。在当时,大部分公司将汽油倒入河流,但是标准石油将它们用作自家机器的燃料。在当时,大部分公司的炼油厂的废料堆积如山,但是洛克菲勒找到卖掉它们的方法。
例如,标准石油在1908年购入发明矿脂的切斯伯勒制造公司(Chesebrough Manufacturing Company)。
记者、作家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l),父亲是被洛克菲勒击败的油商,是第一批“耙粪记者”之一。她与同情她的标准石油高级行政人员亨利·罗杰斯(Henry Rogers)作了广泛的采访,她的调查助长了公众对标准石油与一切垄断者的攻击。
在1902年11月开始,麦克卢尔(McClure's)杂志开始连载她的研究,连载在1904年10月结束,分为19部分。在1904年,集合成书标准石油历史(The History of the Standard Oil Company)。
标准石油托拉斯的控制权在一小群家族手上。在1910年,洛克菲勒说:“我认为在标准石油由创办至现今的历史中,大部分股权都为普拉特家族(Pratt Family)、佩恩-惠特尼家族(Payne-Whitney Family)、哈里斯-弗拉格勒家族(Harkness-Flagler Family)与洛克菲勒家族所控制。”
这些家族将大部分股息重新投资于其他产业,尤其是铁路业。他们也大量投资天然气与电力照明产业(包括巨型的纽约市综合天然气公司(Consolidated Gas Company of New York City))。他们大量购入美国钢铁(US Steel)、混合铜业(Amalgamated Copper)甚至是玉米产品提炼公司(Corn Procts Refining Company)的股份。
中国标准:标准石油的产量增长得非常快,以至于美国市场很快饱和,所以公司开始展望海外市场。在1890年代末,公司开始向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售卖煤油,用作油灯的燃料。标准石油中文商标采用了“美孚”,意为美丽与可靠。它也在生产的锡灯上使用“美孚”商标,这些锡灯价格低,以鼓励中国百姓放弃使用菜油灯,使用煤油灯。此举获得了积极反应,中国成为标准石油在亚洲的最大市场。施丹维克(Stanvac)是美国在投资珍珠港之前在东南亚的唯一投资。
标准石油在中国各大城市修建储油罐、仓库与办事处(将油轮上的散装油以每罐5加仑重新储存)。在内陆,它使用油罐车、火车与船只运输石油。施丹维克华北分部,以上海为基地,拥有上百艘河流船只,包括趸船、蒸汽船、小轮、拖轮以及油轮。超过13艘公司的油轮在长江上航行,其中最大的几艘美平(Mei Ping)(1,118吨)、美夏(Mei Hsia)(1,048吨)与美安(Mei An)(934吨)。他们都在帕奈号事件(USS Panay incident)中沉没。美安在1901年服役,是船队的第一艘船。船队的其他船只包括:美川(Mei Chuen)、美孚(Mei Foo)、美红(Mei Hung)、美江(Mei Kiang)、美路(Mei Lu)、美谭(Mei Tan)、美苏(Mei Su)、美英(Mei Ying)、与美云(Mei Yun)。美夏,是一艘特别设计在江河航行的油轮,由上海的最新造船技术建造。在1912年,使用同样技术建造的美孚服役。在1926年服役的美夏能够在3个储油罐中装载350吨散装油,她长206英尺,宽32英尺,在海外设计,在上海建造。她的石油燃料燃烧器进口自美国,而水管锅炉进口自英国。
指控诉讼:在1890年,标准石油控制了美国80%的石油。俄亥俄州起诉标准石油成功,托拉斯在1892年被迫解散。但是,标准石油只是将俄亥俄标准石油分离而继续控制它。后来,新泽西州修改了它的注册公司法,允许一间公司持有全美任何的公司的股份。所以,在1899年,以纽约市百老汇26号为基地的标准石油托拉斯,合法地重组为一间控股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它持有41间公司的股份,而这些公司又控制了更多的公司,实际上只改变了控制公司的方法。公众认为由一群被选董事控制的标准石油集团是无孔不入的。
在1904年,91%的产油与85%的石油的最终销售都为标准石油控制。它的产出大多数是煤油,其中55%出口到世界各地。在1900年后,它不再使用价格战排挤竞争对手。联邦商业机构专员(Commissioner of Corporations)研究了标准石油在1904到1906年间的运作,称“毫无疑问......标准石油在石油提炼产业中的统治地位是通过不公战术取得的;操纵输油管与铁路,与通过削减石化产品的价格,用不公方法竞争。”在竞争对手的逐渐蚕食下,在1906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只剩下了70%。同年,对标准石油的反托拉斯控诉失败了。在1911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下跌到64%,而且至少有147个竞争对手,包括海湾(Gulf)、德士古(Texaco)和壳牌(Shell)。公司并未试图垄断石油的勘探与抽取。(在1911年,美国石油的勘探与抽取的11%为标准石油控制。)
在1909年,美国司法部以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依据起诉标准石油垄断及抑制州际商业:
在铁路公司偏向的组合的回扣、偏向与其他歧视性策略;通过控制输油管抑制竞争对手、达到垄断,对竞争对手拥有的输油管的不公策略;与竞争对手签署妨碍贸易的合约;不公的竞争方法,比如在必要打压对手的时候削减地方价格;派遣间谍到竞争对手处出收集情报,运营虚假独立公司,以相同的意图在石油上的付款中取得回扣。
在最后四年中,双方不断在庭上争论标准石油的垄断策略:
“调查的总体结果揭示许多以标准石油公司与其附属公司名义进行的,在铁路上的公然歧视。除加利福尼亚州的几所大型公司外,标准石油是以如此歧视方式销售获利。在国内的每一个地区,公司都享受着对竞争对手的一些不公优势,而其中一些歧视影响范围广阔。” 标准石油部分继承公司解散时名字 现状 新泽西标准石油 现为埃克森美孚的一部分。 纽约标准石油 现为埃克森美孚的一部分。 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 现为雪佛龙的一部分。 印第安纳标准石油 现为BP的一部分。 肯塔基标准石油 现为雪佛龙的一部分。 大陆石油公司(Continental Oil Company) 现为康菲公司的一部分。 俄亥俄标准石油 现为BP的一部分。 俄亥俄石油公司 现名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
④ 请讲讲标准石油和摩根财团是如何被拆分的。洛克菲勒和摩根的后人们现在怎么样
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为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目标,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后,原俄亥俄标准石油成为了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印第安纳标准石油改名为阿莫科石油(Amoco),后来成为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Mobil),现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新泽西标准石油改名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现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改名为雪佛龙石油(Chevron),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原肯塔基标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并购,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代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 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关于洛克菲勒后人的现状可以参看网页http://ke..com/view/1366465.htm
⑤ 被称为石油时代的时期是
石油时代(英语:Age of oil、英语:Oil Age或英语:Petroleum Age)代表在人类历史中人类使用石油生产或作为燃料,并对石油需求大增的一个时期。虽然自古以来,未精制的石油已用于各种用途,但在19世纪开始才有精细的石油开采技术和汽油发动机,因此石油时代被公认为始于19世纪。
历史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后,化石燃料便一直被用作一个能源。煤炭开始被广泛使用,并继续保持着人类主要能源的地位,直到20世纪。然而,两个事件彻底改变了石油时代的发展。第一件事是亚伯拉罕·皮诺·格斯纳于1846年发明了煤油,将煤和石油变成照明燃料。煤油这一发明提高了石油的可用性,并因此增加其需求。而第二事则是埃德温·德雷克于1859年发明了用于现代深水油井的钻井技术,并导致石油开采业开始蓬勃发展。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于1870年创立垄断世界石油产业的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亦于1870年至1897年期间担任主席一位。可惜的是,标准石油于1911年被美国最高法院勒令拆解。卡尔·本茨亦于1885年他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发动的汽车,致使石油需求大增。
石油时代后期
石油时代后期则通常被认为始于1901年。当时,石油公司在斯平德尔托普发现大量石油。自此,石油便被大量开挖,并令到大规模消耗石油变得可能。
电力的出现亦使得石油的使用量大增,而始于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一年开始的经济扩张亦促使世界对石油相关产品的需求大增,并导致石油需求大增。人口爆炸亦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至今,石油需求仍然在上升。
结束
石油时代早期
自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石油产量达到顶峰,不少学者便认为全球产量将会达到顶峰。于1956年,地球物理学家M·金·哈伯特推导美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在1965年至1970年期间达到顶峰。而实际上美国的石油产量是在1971年。哈伯特亦根据1956年的石油产量数据推导出世界石油产量将会在21世纪初达到顶峰。于1989年,科林·坎贝尔预计世界石油产量将会在2007年达到顶峰,但石油产量在2012年仍然创了新高。
尽管石油产量将会在2010年代达到顶峰,但石油时代仍然不会因此而马上完结。哈伯特估计石油产量将会在2050年减半,而这才可能结束石油时代。石油输出国组织亦于2004年预计2025年的石油需求将会增加近一倍。这显示石油将会变得供不应求,并可能结束石油时代。
除了石油产量和需求会导致石油时代结束,其他燃料亦可能取代石油的主要燃料地位,并因此结束石油时代。随着三位一体核试于1945年成功和核能的发展,许多学者在20世纪中叶均认为石油时代即将结束,并会被核子时代取代。但是,核能至今仍然很难取代石油的地位。
⑥ 标准石油公司的经营管理
标准石油公司的管理阶层想出应对之道,他们主张成立托拉斯,那可使不断成长的标准石油公司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和促进管理。1881年,多德拟定了一份协议书,内容是:原本由标准石油公司控制的数十家公司的股东,以其所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交换新成立托拉斯的股票。交换条件是企业的股权必须转换给9位信托人,包括洛克菲勒兄弟、弗拉格勒、波斯威克及其他原来标准石油公司的主要人物。这项措施在美国商业界是史无前例的。当托拉斯组织结构与1882年1月2日生效时,标准石油麾下已经控制全美80%的炼油事业、90%的输油管线;在油罐车、石油副产品、油桶制造等相关行业中,也居领先地位。
但是托拉斯也引发了新的管理问题。信托人允许各分公司的主管自行经营,但任何超过5000美元的支出都必须取得核准。信托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每天在午餐时到纽约百老汇街26号聚会。洛克菲勒说:“我们的惯例是,没有共识前不采取任何重要行动。”共识是必须的,因为托拉斯是一群公司的集合体,彼此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托拉斯必须仰赖各组成单位的有效经营才得以顺利运作,因此,各分公司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中央总管也有相对的要求,但这些要求都建立在对各单位有好处的技术上。一位资深的信托人维拉斯(George Vilas)就曾拜访个单位,统一财务报表格式。
在这种新式管理分工之下,标准石油托拉斯的运作,依靠由各自单位高层主管组成的各委员会,再由纽约办公室里的固定人员辅助。不同委员会分别管理制造、生产、运输、出口、润滑油、桶罐等容器及国内市场等业务。托拉斯的最高管理阶层又为企业找到新的营销方向——设立零售网络,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石油能直接供应大众市场。设立网络使标准石油公司的煤油及汽油零售站,由1882年130家增加为1906年3500家。但纵向组合一直要到标准石油公司开始把原油汲出地面才算完成。1881年,当勘探者在俄亥俄州利马(Lima,Ohio)附近平原找到重大油矿后,标准石油公司自老家开始涉足原油开采。到1891年,标准石油开采的原油,已经占全美原油产量的25%。1895年,原油开采占标准石油盈余的14%。
此时的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实践了20世纪企业经营原则:从原料、各种制造过程,最终消费产品的一贯作业。洛克菲勒可以控制每一滴油的“生命历程”,从在宾西法尼亚油田开采,直到在加州某标准石油零售站上,一位农夫买了1加仑煤油为止。
⑦ 世界上第一个石油垄断企业是谁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建了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公司。所谓“标准”,意思是标榜他们生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当时,市场上销售的煤油质量参差不齐。
洛克菲勒首先回到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合并了家乡的整个炼油行业,又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兼并运动,几乎控制了美国所有的炼油行业。1878年,标准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占全美的95%。
洛克菲勒专心致力于巩固他的事业——扩充工厂设备,保持和改进质量,注意控制成本。他向工业一体化迈出了第一步,使供销的职能纳入企业范围,使全面的经营管理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随着石油帝国的发展,因本身庞大而导致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这一弊病并十分重视。此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这与他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多德千方百计地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多德在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产生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托拉斯”理论的指导下,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企业——托拉斯。19世纪8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1884年,洛克菲勒把标准石油公司总部迁到纽约市百老汇街26号,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石油大王”。
1888年,公司开始进入上游生产,收购油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标准石油公司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一直持续到1911年。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洛克菲勒对托拉斯采取明撤暗存的办法,把重心转移到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因为新泽西州的法律允许该州的公司持有其他州公司的股权,从而在“合法”旗帜下,把“队伍”重新集合起来,注册资本从1000万美元扩大到1.1亿美元。1899年,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原先标准托拉斯的成员公司基本上变成了它的子公司。1911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它违背反托拉斯法,把它解体为34家公司。这是石油史上第一次采用法律手段进行的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