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磺酸钠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纺织、印染助剂和液体洗涤剂,氯乙烯聚合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AS, 用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用作洗涤剂、润滑剂、发泡剂。
本品用做为防锈添加剂,乳化剂,有相当抗盐水浸渍能力和相当好的油溶性,它对黑色金属和黄铜防锈性能较好,可作为多种极性物质在油中的助溶剂。对手汗和水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其它防锈添加剂复合使用,常用作工序间的清洗和防锈油、防锈脂、切削液
Ⅱ 石油磺酸有毒吗
石油磺酸钠又称烷基磺酸钠
简称:石油皂英文名称:sodium alkane sulfonate 、
分子式:R-SO3Na(R=C14~C18烷基)
结构式为:RSO3Na、其中R为平均14~18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族烷基。外观 : 棕红色半透明粘稠体。密度;1.09。
溶解性: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液体,对酸碱和硬水都比较稳定,
毒性:无毒,
2 化学特性编辑本段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强亲水性的磺酸基与烃基相联结,表面活性强,低温水溶解性好,20℃含32%活性物,浊点(25%时)3℃,表面张力(1%)25℃时31mN/m,润湿力0.1%水溶液20℃为8s,50℃为4s。在碱性,中性,弱酸性溶液中稳定,对硬水不敏感。具有吸水潮解性,在粉状洗涤剂中用量不宜过多。含正构烷烃>98%的C14~C17烷烃与适量水在反应器内紫外光照射下通入压力0.1MPa的SO2与O2的混合气体,SO2与O2的分子比为2:l,在30℃温度下进行磺氧化反应,并经分离制得。
3 执行标准编辑本段
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磺酸钠的要求,实验方法,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精制润滑油馏分经三氧化硫或发烟硫酸磺化、中和、抽提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该产品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和防锈性。其代号为T7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以上文件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内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 实验方法编辑本段
4.1 外观:
用目测法进行。
4.2 磺酸钠、无机盐、矿物油含量测定:
4.2.1实验仪器、化学试剂:
分析天平、药物天平、恒温烘箱、电热炉具各1台,取样管1只、500毫升分液漏斗2个、250毫升分液漏斗1个、150毫升烧杯4个、250毫升烧杯2个、250毫升容量瓶两个、250毫升三角瓶两个、瓷坩埚3个、移液管50ml、20ml各1只、10ml、5ml吸管各1只、棉花团1份,50%异丙醇溶液:异丙醇:蒸馏水为1:1、 石油醚 (AR) 、3%溴水(AR) 、 浓硫酸 (AR) 、浓盐酸 (AR) 氯化钡 (AR) 、蒸馏水和PH试纸。
4.2.2实验原理:
根据石油磺酸钠和矿物油在异丙醇和石油醚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将磺酸钠和矿物油分开,来测得各自含量。再根据有机物和硫酸盐灼烧后的灰分质量来测定无机盐含量和平均分子量。
4.2.3操作过程:
4.2.3.1矿物油
用150ml烧杯称取约10g试样w,准确至1mg,加入100ml,50%异丙醇,加温搅拌使溶解。然后将混合物移入500ml分液漏斗内,并用50ml50%异丙醇冲洗烧杯,洗液放入漏斗,之后用石油醚提取4次,每次40ml醇液放入250ml容量瓶内,醚液用50ml50%异丙醇洗涤一次,洗液放入容量瓶,再用50%异丙醇补充至刻度,供测试磺酸钠和无机盐含量用。醚液通过棉花滤入一恒重的250ml三角瓶内,先蒸除溶剂,再置烘箱中110℃烘烤5小时,干燥器冷却30分钟,分析天平称重准确至0.1mg(以下同),得矿物油质量R1. 将矿物油R1用少量石油醚溶解,移入一恒重的50ml坩埚中,先蒸除溶剂,再加温使其炭化,然后放入高温炉750℃20~30分钟使其炭化,冷却后加入5滴浓硫酸,在电炉上加温至发烟停止,再移入高温炉750℃灼烧1小时,室温冷却3分钟,干燥器冷却30分钟,称重得灰分质量R2。
4.2.3.2磺酸钠
从250ml容量瓶中,取试液50ml,放入恒重的150ml烧杯中,先蒸除溶剂(温度不宜过高,可吹风加速蒸发)再置烘箱中110℃烘烤5小时,干燥器冷却30分钟,称重得磺酸钠质量R3。
将R3用少量异丙醇加温溶解,移入一恒重的40ml坩埚内,先蒸除溶剂,再加温炭化,之后移入高温炉750℃20~30分钟,使其灰化,取出冷却,加入浓硫酸5~10滴,电炉加温至发烟停止,视情况可再重复一次,然后置高温炉750℃灼烧1小时,取出冷却称重得灰分质量R4。
4.2.3.3无机盐
从容量瓶中取试液50ml,置250ml分液漏斗内,再向漏斗内加入25ml异丙醇、50ml石油醚及5ml浓硫酸,振摇静置分层,将下层醇液放入一洁净的250ml烧杯中,醚层用2N盐酸洗涤两次,每次10ml,洗液放入烧杯并向烧杯内加入3%溴水1~2g,加热至沸,然后趁热加入10%氯化钡20ml,让该液在45℃条件下沉降12小时以上,用定量快速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全面洗涤,将沉淀物及滤纸置于恒重的30ml坩埚中,先炭化,再置高温炉灰化,取出冷却加浓硫酸5滴,电炉加温至发烟停止,移入高温炉750℃灼烧1小时,冷却称重得盐灰分质量R5。
4.2.3.4计算
a 矿物油含量X1,X1 =(R1—7R2)/ W ×100%
b 磺酸钠含量X2,X2=(5R3+7R2)/ (W—S) ×100%
c 无机盐含量S, S =305×R5 / W ×100%
d 平均分子量M,M = a× R3 / R4
式中:W——试样重量,g
R1——残留矿物油的重量,g
R2——残留矿物油所溶解的磺酸盐中所得可硫酸盐化灰分的重量,g
R3——磺酸盐残余物的重量,g
R4——从溶解的磺酸盐R3中所得可硫酸盐化灰分的重量,g
R5——硫酸钡残余物的重量,g
305——取样为总重W 的1/5,61份无机盐烧得1份灰分,5*61=305。
a —— 硫酸钠分子量/2, 当产品中无机盐含量为0时, a=71
当产品中无机盐含量为0~1%时, a=85
4.3挥发物:
将已恒重的坩埚称入5克式样M1,精确至1毫克。在105±1℃烘箱中烘3小时,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进行称量M2 ,精确至1毫克。
挥发物含量%=100( M1—M2 )/ M1
4.4水分:
称取10g式样,用120号溶剂汽油50~100ml溶解,溶解液放入水分测试仪器蒸馏瓶内蒸馏,观察测定管内水分不在增加时,记录水容积量毫升数。
水分含量%=水容积量毫升数*10
4.5 PH值:
PH值用1—14 PH广泛试纸检测。
检测规则
5.1 组批:以每一槽罐的产品为一批。
5.2抽样:抽样按GB/T 4756-1998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执行。
5.3判定:检测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应加倍抽样复检,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品不合格。
5.4仲裁: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双方会同取样进行仲裁分析。
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6.1标志:
包装容器上要有牢固的标志,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净重、执行标准号及型号。
6.2 包装:
200立升铁桶包装。
6.3运输及储存:
可按普通货物进行运输。可在普通货场和仓库储存。
5 制备来源编辑本段
由石油馏分(230-320℃)先进行氢化或用浓硫酸处理除去不饱和烃而得纯烷烃,在紫外光照射下与氯和二氧化硫作用成一氯化合物,再用烧碱皂化而制得。
十八烷基磺酸钠分子量达不到400,为356
6 主要用途编辑本段
主要用作纺织、印染助剂和液体洗涤剂,氯乙烯聚合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AS, 用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用作洗涤剂、润滑剂、发泡剂。
本品用做为防锈添加剂,乳化剂,有相当抗盐水浸渍能力和相当好的油溶性,它对黑色金属和黄铜防锈性能较好,可作为多种极性物质在油中的助溶剂。对手汗和水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其它防锈添加剂复合使用,常用作工序间的清洗和防锈油、防锈脂、切削液
http://ke.so.com/doc/6781137.html
望采纳,谢谢
Ⅲ 石油磺酸盐的简介
petroleum sulfonate
分子式: C23H38SO3M 或C31H48SO3M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不同分子的复杂混合物。其分子量影响在油和水中的相对溶解性,也影响憎水性和亲水性。
目前大量的石油磺酸盐用生产烷基苯的下脚料制成。分子结构基本上是对位二代苯及烷基取代的十氢化萘和烷基取代的二苯基烷烃,黏度和折光度较低,具有疏水性。也可用脂肪酸或其酯类为原料,用三氯化硫(是否应为三氧化硫) 直接磺化制得。
主要用作钡盐、镁盐、铵盐和胺盐的原料,这些盐类分别用于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添加剂、金属加工的切削油乳液配料、石油钻井用泥浆和石油破乳剂等。
Ⅳ 油溶性缓蚀剂的种类划分
油溶性缓蚀剂按其极性基团的种类来划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高分子羧酸及其金属皂类;②酯类i③磺酸盐及其他含硫有机化合物;④胺类及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⑤磷酸酯、亚磷酸酯及其他含磷有机化合物。以下我们将逐类介绍。 1大分子羧酸及其金属皂类 羧酸是研究的最早的油溶性缓蚀剂之一。属于这一类的缓蚀剂有: (1)动植物脂肪酸及其金属皂,如洋油酸、羊脂酸、羊蜡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油酸、蓖麻油酸、硬脂酸以及它们的金属皂类; (2)合成脂肪酸及其皂类,如由石油某一馏分的氧化产物而得的氧化石油脂、氧化地蜡、高碳酸以及它们的金属皂类; (3)合成多极性高分子羧酸类,如C12~C18烯基丁二酸、羟基脂肪酸(如a-羟基十八酸)、苯氧基十八酸、壬基苯氧乙酸、N-油酰肌氨酸以及这些酸类的有机胺盐等,国外有许多报道,用烯基或烷基丁二酸与环氧乙烷或醇胺等有机胺反应制得的衍生物作为缓蚀剂; (4)天然石油产品中的石油酸,如环烷酸及其皂等。单一的饱和一元脂肪酸的缓蚀性能较差,一般很少直接使用。因为单个羧基的极性不够,吸附不强,所以往往使用其金属皂类。如硬脂酸铝、环烷酸锌等。1.1硬脂酸铝 硬脂酸铝简称铝皂,它是由硬脂酸用氢氧化钠皂化后,再用明矾或硫酸铝置换而得。实际上是一种十七烷基羧酸盐。硬脂酸铝可分为单、双、三硬脂酸铝3种产品。工业硬脂酸铝实际上是上述3种的混合物。所谓的单、双、三硬脂酸铝只不过是相对以某一组分为主而已。不同结构的硬脂酸铝与矿物油稠化而成的铝皂脂,其性能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双硬脂酸铝的防锈性能为最好。
用硬脂酸铝配制的防锈油脂,适用于钢铁、铜、铝等多种金属,对铸铁和黄铜也有较好的效果。其耐湿热和抗大气腐蚀的性能要比石油磺酸钡稍好,故适用于长期封存防锈。但其抗盐水性、中和置换性较差,不宜作海洋气候和工序间缓蚀。硬脂酸铝有时会引起黄铜变色,其含量越高越明显。若控制用量在3%以下,黄铜变色现象可基本消除。
目前,国内以硬脂酸铝作为防锈剂而生产的防锈油不多。使用较多的是船用润滑脂。在船用润滑脂中,硬脂酸铝是作为增稠剂使用的,但它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锈性。 1.2环烷酸锌 环烷酸是不溶于水的油状物,单独使用时防锈力不佳,常使用它的盐类。环烷酸锌是原油碱洗液中的副产品环烷酸钠通过锌盐置换得到的。
其结构如下:
实际上,我们所用的环烷酸是带五元环和六元环烷烃同系物的混合物。因此,环烷酸的具体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取决于原油的来源和馏分。一般作为缓蚀剂的是锭子油馏分中所含的环烷酸,酸值在200mgKOH/g左右,环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00~600之间,其锌盐的含锌量为7%~9%。环烷酸锌对黑色金属的抗潮湿性能较好,对汗液有一定的中和置换性。而对有色金属,如紫铜、黄铜、青铜的防锈效果并不显着,重叠性也不太好。环烷酸锌的抗盐水能力差,常与石油磺酸盐复配,应用于钢、铜、铝、铸铁的长期封存,也可稀释后用做工序间防锈油。环烷酸锌油溶性很好,所以添加量常在10%以上,并且所形成的油溶液透明而稳定。对某些极性较强的物质有一定的助溶作用。
1.3氧化石油脂及其钡皂
石油脂是生产润滑油的残渣或航空润滑油脱蜡后残留下来的蜡膏。其中含有20%~30%的油及少量石蜡,其余主要是地蜡,所以也叫蜡膏。石油脂在较强的氧化条件下被氧化成醇、酮、酸、酯等不同氧化深度产物的混合物。其中可皂化部分主要是各种脂肪酸,即所谓的合成脂肪酸。也有少量羟基酸、酮酸等。不皂化部分有醇、酮等。氧化石油脂是防锈效果优良的防锈剂。因为其中含有羧基、羟基等多种极性基团,对金属表面有很强的吸附力。少量羟基的存在能乳化掉金属表面的水迹。所以氧化石油脂的防锈性能一般比脂肪酸好,甚至比硬脂酸铝、环烷酸锌、磺化羊毛脂等缓蚀剂都强。它适用于钢铁、铜、铝等多种金属。但是此类缓蚀剂油溶性较差。因为随着氧化深度增加,其中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增多,油溶性下降。为了兼顾防锈性和油溶性,一般控制其皂化值在90~120mg KOH/g左右,或者加入适量助溶剂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等,以改善其油溶性。为了进一步改善氧化石油脂的防锈性和油溶性,大连石油七厂用氢氧化钡与之中和,制得氧化石油脂钡皂(743钡皂),钡含量一般在1.8%左右。其防锈性、油溶性均比氧化石油脂好。适用于钢铁、铜、铝等多种金属,防锈效果较好。此类钡皂的抗盐水性能虽比其相应的酸好,但仍不如石油磺酸钡。故实际使用时常与石油磺酸钡复合,其添加量一般为l%~2%。氧化石油脂钡皂的抗湿热性能很好,更突出的是耐大气腐蚀性能。氧化石油脂的其他衍生物还有氧化石油脂锌皂和磺化氧化石油脂锌皂。它们的防锈性都不错。
1.4十二烯基丁二酸
十二烯基丁二酸是一种良好的油溶性缓蚀剂。其油溶性比烷基丁二酸要好,在油中较稳定,常用于透平油中。在透平油中加入0.03%~0.O5%,即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内燃机油、仪表油、齿轮油和液压油中。十二烯基丁二酸对紫铜的抗海水腐蚀性能比石油磺酸盐好,对钢铁抗盐水腐蚀能力稍差,因此常和石油磺酸钡复合使用。其添加量为1%~2%。
1.5羊毛脂及其皂类
羊毛脂是羊毛清洗时所获得的一种副产品,其成分较复杂,主要成分为羊毛酸和羊毛醇所形成的各种酯的混合物。这些成分大部分都是强极性化合物,有强烈的吸附性,故防锈效果很好。但羊毛脂单独作为防锈剂使用时,添加量较大,一般在10%~20%,因此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源和成本的限制。通常将羊毛脂做成羊毛脂皂类或磺化盐,因为羊毛脂在矿物油中溶解度很大,需要添加较大量才有效。转化为羊毛脂皂类或磺化盐后,极性进一步增强,降低了它在矿物油中的溶解度,使其在较低浓度下也有较好的防锈性能。最常使用的有羊毛脂镁皂、铝皂等。添加2%以上即可使油明显稠化,对钢铁、铜、铝等多种金属均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它们抗湿热、抗大气腐蚀性能较好,但抗盐雾性较差。另外,磺锻羊毛脂钙皂也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它具有较好的抗盐雾性和汗液置换性。
1.6其他羧酸类缓蚀剂
工业上应用的羧酸类缓蚀剂还有很多,如十六烯基丁二酸、十八烯基丁二酸、壬基苯氧基乙酸等,它们也都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是有效的油溶性缓蚀剂。
2、酯类
酯类缓蚀剂包括天然化合物和人工合成酯两大类。常用的天然化合物有羊毛脂及其皂类,它是使用较早的一类油溶性缓蚀剂,防锈性能良好。还有蜂蜡,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也较好,但由于成本高,来源困难,很少使用。人工合成的酯类极性较弱,在油中的溶解度较大,因此要添加量较大时才有效。如硬脂酸乙酯、月桂酸十八酯、蓖麻醇酸乙酯等缓蚀效果都不是很好。在酯类分子上引进另外的极性基团,可以大大降低酯在油中的溶解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此外还有单油酸甘油酯、季戊四醇油酸酯等。酯类缓蚀剂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常与其他缓蚀剂复配,以提高防锈性或作为其他缓蚀剂的助溶剂。它们的缺点是高温下易氧化变成酸而引起金属锈蚀,因此不宜高温下使用。
(1)SpanSO80 Span80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HLB值为4.3,亲油性很强,是油溶性乳化剂,故在水中分散不稳定,易分层。由于其亲油性好,常作为缓蚀剂的助溶剂和分散剂,如与苯并三氮唑、氧化石油脂、石油磺酸钡等复配使用,有助溶作用。另外,Span80中还含有少量的油酸(<4%),可能腐蚀铅、铜等金属。
(2)其他酯类缓蚀剂 其他酯类缓蚀剂还有十六烷基丁二酸单甲酯、9-羟基-l0-苯基硬脂酸甲酯、氧化石油脂衍生物等。
3磺酸盐及其他含硫有机化合物
这是一类应用较早和较广泛的一种油溶性缓蚀剂,最常用的是石油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是各种磺酸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复杂的烷基苯磺酸盐和烷基萘磺酸盐,其次则为脂肪烃的磺酸盐和环烃的磺酸盐及其氧化物等。它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油溶性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用作切削油和农药乳化剂、用作矿物浮选的泡沫剂、燃料油中的分散剂等。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石油磺酸盐用作金属防锈油中的防锈剂,常用的有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钙。石油磺酸盐按其中金属氢氧化物的含量高低,可分成中性磺酸盐、碱性磺酸盐和高碱性磺酸盐三类。中性磺酸盐具有良好的耐盐水腐蚀性能,并有较好的汗液置换性。但对铜和铜合金的防锈效果较差,常与苯并三氮唑等铜缓蚀剂联用。这类磺酸盐常用于零件工序间防锈和产品长期封存。其中钡盐防锈性最好。碱性磺酸盐具有优良的中和性和浮游分散性,常用于内燃机、柴油机润滑油及一些燃料油中。高碱性磺酸盐也主要用于内燃机、柴油机润滑油中,作为浮游分散剂,防止积炭的产生。
(1)石油磺酸钡
石油磺酸钡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石油磺酸盐缓蚀剂。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防锈油脂中都含有它,添加量一般在1%~l0%。常用于机械产品的工序间和长期封存防锈油中。主要适合于黑色金属防锈,对其他金属也有效果。制备石油磺酸钙的原油,其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70为宜。其中含有长烷侧链的芳香烃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当长侧链(即R-烃基)上的碳原子数为24左右所制得的石油磺酸钡,其油溶性和防锈性都比较好。除石油磺酸钡外,还常用石油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钙。钠盐外观呈棕色油状黏稠体,有效含量一般在40%以上,易溶于油,并有一定的亲水性,常用于乳化油中,添加量在1%~l0%,适用于黑色金属。石油磺酸钙由于无毒,主要用于食品及医疗器械防锈,也可作为润滑油的清净分散剂。中灰分石油磺酸钙主要特性是提高润滑油对机件的洗涤和防锈能力,减少机件上胶膜和沉淀物的生成,从而改善其抗氧、抗腐蚀性能。高灰分石油磺酸钙适用于轻负荷内燃机油中,并常与抗氧抗腐蚀剂复合使用,以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和抗腐蚀性能。
(2)二壬基萘磺酸钡
二壬基萘磺酸钡是人工合成的油溶性磺酸盐。它由萘与壬烯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二壬基萘,然后在25~35℃下,用发烟硫酸磺化,生成二壬基萘磺酸,再用乙醇水溶液抽提,抽提后直接用氢氧化钡中和皂化,即得成品。二壬基萘磺酸钡与石油磺酸钡的基本性能相似,其油溶性好,贮存稳定性也比较好,有效用量小,一般在2%~6%之间。它是一种多用途的油溶性缓蚀剂,不仅可以添加在润滑油中,而且在内燃机油、专用锭子油中都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它有一定的抗盐水能力,对黑色金属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对黄铜效果也良好,对青铜、紫铜效果差些。
磺酸盐及其他含硫有机缓蚀剂还有烷基磺酰胺乙酸钠、2一巯基苯并噻唑十二烷基酚醚(结构如下)等。前者常用于燃料油中,防止油罐、油管的腐蚀。后者常用于铜制品的缓蚀剂。
4磷酸酯、亚磷酸酯及其他含磷有机化合物
磷酸酯缓蚀剂在5.2.4节中已作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油溶性的含磷缓蚀剂。
(1)磷酸及其衍生物在酸性磷酸酯中,典型的有双十八烷基磷酸酯、双辛基磷酸酯、双环己基磷酸酯等。它们在透平油腐蚀试验中,加0.2%就足够了,能在钢铁表面生成一层灰色的保护膜,这是磷酸与钢铁的反应物。文献报道(P-Rc6H4)OP03H或它的碱金属盐、全氟代磷酸酯(H(CF2)nOP(O)(OH)2,n=2~8,R为C6~30的烷基)可用作电池中锌电极的缓蚀剂。
烷基硫代酸性磷酸酯及其金属盐类,具有抗氧、抗蚀、降凝作用,是一类多效防锈添加剂。其结构式如下:
(2)亚磷酸及其衍生物在石油升温加工过程中,环烷酸及硫化物导致的腐蚀可用亚磷酸酯(A)、(B)进行抑制。其中R1、R2、R3为C6~l2烷基或芳基。
Clubley等报道了下列结构(a)的含有羧基的亚磷酸具有抑垢和缓蚀作用,可用于水系统中金属的缓蚀。式中R1=H、Me。9(10)-亚磷酰基硬脂酸(b)是一种棕红色黏稠液体,磷含量7%~9%,油溶性较差。用作缓蚀剂时,常和石油磺酸钡复合使用,可提高对钢的湿热箱效果,改善其酸中和性。
(3)含磷聚合物 含磷高分子用做缓蚀剂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其主要类型为聚酰胺、聚丙烯酸及聚醚类含磷高聚物。十二烷基膦酸聚乙二醇酯为棕红色液体,可作一般的缓蚀剂使用,对钢铁使用效果较好,其结构如下。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为一种浅红色透明液体,磷含量2.5%,酸值30~40。可用于金属切削油、切削液的防锈、抗磨。
另据报道含有-CH2CR[COOCH2CH(OH)CIq2N(Z)CH2P(O)(ox)2]的聚丙烯酸是很好的分散剂,也是缓蚀剂。其中R=H,Me;X=H,碱金属;Z=-CH2P(O)(ox)2,烷基,芳基,环己基,芳烷基。其制备方法为:用(甲基)丙烯酸高聚物与LCH2CH(OH)CH2N(Z)CH2P(O)(oX)2(L=卤素)或GN(Z)CH2p(o)(ox)2(G=缩水甘油基)反应制得。用聚酰胺和PCI3甲醛在乙酸中反应制得的含磷聚酰胺高聚物也可作为缓蚀剂。Matulenwicz等报道具有如下结构的低聚物也是良好的缓蚀剂。
其中R=H,或碳原子数小于等于24的烷基;PO=丙烯氧化物;EO=乙烯氧化物;x=1~100;Y=0~100;R=1~3;n=1~100:W=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