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开采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石油开采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包括以下方面:
1.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2.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石油对陆地和空气的污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油气挥发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㈡ 石油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废水中还有大量的石油与悬浮物,这些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进行排放,或者处理不够彻底而进行排放,会对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食物链被动植物所吸收,经过长时期的沉积,会对人体与动植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利用受污染的水进行灌溉,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油田土壤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钻井、洗井、试井、采油和修井过程中的落地原油或井喷及固体废弃物。土壤一旦遭受石油污染,便会引起多项环境要素的改变,以致危害生态环境。土壤被石油污染影响其通透性,凡能聚在土壤中的石油烃,绝大部分是高分子组成,它们粘着在植物根系上形成一种粘膜,阻碍植物根系的呼吸与吸收,引起根系腐烂。因此采油区应种树种草绿化、净化保护土壤,石油污染的土地不能急于种粮食、蔬菜等,石油污染的土壤长出的稻米光泽较差,粘性较低,蔬菜味道不佳、易腐烂、不易保存。所以对落地原油和泥浆等要回收处理,一方面可回收资源,另一方面可保护环境。 石油开采过程是造成土壤水土流失的主要过程其影响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井场、道路、站所、油气管道等工程施工建设扰乱和破坏土壤主体构型,影响土壤通气和透水,改变了地表、地面坡度的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壤结构;毁坏了地面植被,使松动土体岩性物质裸露地表,土壤抗蚀,抗冲性降低,加速了土壤的侵蚀。其次是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水保设施,为区域经济的一时增长,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了边治理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再次,井场平整,道路、油气管道开挖而移动土体,土方随意堆放,加之坡地开挖土方,没有采取任何护栏措施,疏松的土方随坡而下,易受暴雨冲刷,可诱发崩塌、滑坡,加速地面侵蚀,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易受风力影响造成沙尘天气,使区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最后是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汇入地表径流,造成水污染;弃土、弃渣及生活废弃物,虽已就地回填,但仍为松散堆积物,大幅度降低原水土保持功能。石油开采是对地层油藏不断挖掘的过程,不仅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更使原先无人到达或难以进入的地区变的可达和易进入,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戈壁风沙区来说,灌木、蒿草在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表剥离引起的植被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从用地构成看,井场、站(所)对植被是点状影响,道路、集输管道是线状影响,线状影响远大于点状影响;从用地方式看,临时用地植被可采取人工和自然恢复,永久性用地则完全被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虽然经人工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上升,但可能造成遗传均化,生态系统功能减弱。 总结 石油开采全过程对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十分严重的,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我们要在追求开采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治理,努力谋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㈢ 石油污染有多少危害
1、一是油气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理化反应污染;或燃烧生成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2、二是污染土壤,这里我们不必多说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三是污染地下水,我们现在生活的水资源被污染,以至于地方性癌症村屡屡皆是,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恶果是日日严峻。
二、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㈣ 开采石油对地球的伤害
1、造成地面下降.严重者造成地表局部地应力改变,引起断裂或地震.
2、海洋石油开采,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3、开采石油,带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引发温室效应.
以上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㈤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提炼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提炼和使用过程中操成的危害:
开采:钻完井时对地表、地层结构的伤害,开采对地层压力的破坏(引发亏空,海底地震等),注水压力过大、点位不合适对地层的破坏。
运输:海底管线的锈蚀泄漏,如平台往中心平台回输油气的海底管线被穿梭其间的拖轮锚钩带起刮坏而泄漏的。如油轮在满载油品的航行过程中发生事故。
提炼:在海上平台,油从海底提升采到地面之后只是经过粗加工,目标产品是含水小于1%的原油,然后会运输到陆地终端进行进一步处理。碳排放是所有中心平台气体放空时肯定有的,所有的有毒气体(硫化氢等),还有因上下游(平台到陆地终端或其他平台)流程受限无法利用的天然气,除了直接与大气接触被风吹走稀释,都会在平台最高点的火炬烧掉,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使用过程:也就是平时的塑料污染,汽车尾气。等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污染。石油产品所含有的石油气、苯和芳香烃、硫化氢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当达到人体中毒极限,被人体所吸入后,将会导致人员中毒。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成批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
㈥ 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
煤、石油的开采,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一、对土地的毁坏
采煤、采油,都要占用、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采煤的矿渣、煤矸石,采油的钻台、设备,占地是自身设备的几十倍,对土地的毁坏是不可逆的.
二、地下水的破坏
造成地下水位降低,水质变差,污染.
三、地面下沉
山体滑坡、地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地面建筑倒塌的危险大大增加.
四、能源问题
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㈦ 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从利与弊。
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的利与弊:
对于石油的开采
1)对于地层,某些增产措施会破坏地层(酸化压裂),康菲渤海的漏油就属于将地层压坏,导致原油顺着压裂的地层外漏,无法封堵;
2)对于地表,石油产品的开采、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泄露、井喷等问题也会导致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中要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当大自然无法完全消除这些有害物质时,自然环境将会恶化,环境的恶化直接危及人类安全,目前,与能源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失控的温室效应、热岛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㈧ 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地表塌陷
煤炭开采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由于连续不断的开采,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当顶板自重超过顶板抗拉强度和煤校抗压强度时,顶板岩土层会发生位移、断裂,经冒落、下沉变化之后引起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后,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种破坏对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有土地收益的减少或丧失,同时造成地表水利设施的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
2、城市大气污染
一次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悬浮颗粒物及多种芳香烃化合物,已对一些国家的城市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不仅导致生态的破坏,而且危害人体健康。欧盟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材料损坏、农作物和森林以及人体健康损失费用每年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仅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20亿元人民币。
3、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按体积计算是每100万大气单位中约有280个单位。之后,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1988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349个单位。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1.5~3℃,极地温度可能上升6~8℃。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将对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4、酸雨
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大面积酸雨。酸雨会改变覆盖区的土壤性质,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改变湖泊水库的酸度,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和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酸雨还可导致地区气候改变,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5、核废料问题
人类发展核能技术,尽管对反应堆已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世界范围内的民用核能计划的实施,已产生了上千吨的核废料。这些核废料的最终处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数百年内仍将存在放射性危害。
㈨ 人类若过度开采地球上的资源,会对大自然造成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要有两行那么多字,比如过度开采煤
过度开采煤、石油、天然气,会使采煤、石油、天然气使用量的上升,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上升,从而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在不合理的采掘活动中也会导致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破坏草地,灌木,森林等植被,污染水源,加剧水土流失。
以地下漏斗为例,因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不但让地面建筑工程受到安全威胁,而且在雨季,降水对地下水的补充也会因储水空间减小而减少直至不补给,从而引起当地地下水资源萎缩和枯竭。
(9)开采石油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进入市场之后,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各需求者竞争的结果必然使资源产品的价格上升。摆脱了长期以来计划体制制约的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将在短期内显着提高,困扰我国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经济危机”将得到缓解。
经济状况的改善使资源型产业部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自然资源的产品产出率也随之有所提高。但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也必然会上升,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已处于超强度开采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成为自然资源市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