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上的血液是什么
扩展阅读
押金变费用怎么做账 2025-02-05 00:40:33
新野有什么石油 2025-02-05 00:39:47

石油上的血液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9-29 19:42:26

1. 为什么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石油是由一种生油母质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而转化形成的矿物能源。石油是以液态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其中碳占80%~90%,氢占10%~14%,其他元素有氧、硫、氮等,总计占1%,有时可达2%~3%,个别油田含量可达5%~7%。

石油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原苏联、美国、南美、西欧和印度尼西亚沿海地区。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很快,1960年只有10.5亿吨,1986年就增加到38.7亿吨。

石油在工业生产中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动力资源,它的许多优点是其他燃料所无法比拟的。如在物理性质上,石油是可以流动的液体,比重小于水,比其他燃料容易开采;占有的容积小,容易运输。同时,与一般燃料比较,它的可燃性好,发热量高,1 千克石油燃烧起来可以产生1万多大卡的热量,比煤炭的发热量高1倍,比木柴的发热量高4~5倍。此外,石油又有易燃烧、燃烧充分和燃后不留灰烬的特点,正合于内燃机的要求。所以,在陆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各种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石油都是重要的动力燃料。在现代国防方面,新型武器、超音速飞机、导弹和火箭所用的燃料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石油除用作工业燃料外,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现代有机化学工业就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之上。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石油产品不仅在民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都需要石油及石油产品,尤其对工业意义重大。

由于石油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能源,有很高的发热量;作为原料,不仅产量大,而且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各个部门。石油化工产品几乎能用于所有的工业部门中,是促进国民经济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化的工业离不开石油,就像人体离不开血液一样。因此,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 为什么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石油混身是宝,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它在国民经济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石油是优质的动力燃料的原料。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都是用石油的产品——汽油、柴油作动力燃料的;新兴的超音速飞机、导弹、火箭,也都以石油提炼出来的高级燃料为动力的。石油也是提炼优质润滑油的原料。一切转动的机械的“关节”中添加的润滑油都是石油制品。

石油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化工厂利用石油产品可加工出5000多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常见的色泽美观、经久耐用的涤纶、尼纶、腈纶、丙纶等合成纤维;能与天然橡胶相比美的合成橡胶;苯胺染料、洗衣粉、糖精、人造皮革、化肥、炸药等等都是由石油产品加工而成的。

石油经过微生物发酵,还可以制成合成蛋白。它是利用一种爱吃石蜡的嚼蜡菌,放在石油中的嚼蜡菌吃食石蜡后,会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嚼蜡菌自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公斤菌体含有相当于20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

如果将目前世界上年产30多亿吨石油中的石蜡(约占10%)的一半制成蛋白质,一年就可制得1.5亿吨人造蛋白,这是十分可观的人造蛋白资源。现在,人们已经用嚼蜡菌体作为饲料。不久将来,它们会被用来制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送上餐桌。

石油浑身都是宝。就连炼油最后剩下的石油焦和沥青也都是宝贝。石油焦做炼钢炉里的电极,可以提高钢的产量;还可用它作为制造石墨的原料。沥青则可以制作油毡纸或铺路。石油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是名不虚传的。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据估计它的蕴藏量为1000多亿吨,其中海洋里蕴藏着700多亿吨左右。尽管人们认识石油的模样,但由于它埋藏在地下,要探寻它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我们的祖先早就总结了许多寻找石油的宝贵经验。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追寻石油露出地面的蛛丝马迹,以找到它的藏身之地。例如,含石油的岩石受侵蚀露出地面或油层产生断裂,石油沿裂缝流出地面,有时漂在水面形成五光十色的薄膜,这就是油苗,发现了它,可跟踪追击到地下,找到油田。天然气往往与石油共生,因此通过发现池沼、河道或水坑里冒出的水泡,可判断天然气苗,从而找到石油。

石油开采

有时,在一些地方发现被石油浸过的疏松砂子,这就是油砂,找到了它就可顺藤摸瓜找到石油。还有,地下深处的石油,沿着岩缝升到地表,轻成分挥发后,留下的成分聚集成沥青丘,找到了它也就有了找到石油的希望。除这些简易的探油办法外,近代采用了先进的勘查技术,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找到石油。这些探查方法有: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学勘探法、新型遥感勘探法等。特别是在人造地球卫星上安装了遥感器后,通过远距离摄影,以及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可以进行大面积探寻石油。

人类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历史,十分悠久。

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石油,在古书《易经》里就有利用石油的记载。2000多年前,我国开采石油作燃料和润滑剂,到11世纪,我国开凿了第一批油井,并炼制出粗石油产品——“猛火油”,还加工制取了其他石油制品(例如炭黑、石蜡、沥青等)。

我国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名着《梦溪笔谈》中,首先使用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名词,在此以前人们都把石油称作石蜡水、石漆等。沈括还提出了石油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的科学理论和预测。

目前,世界上对常规能源资源的储量是否有限,也存在着不同的论点。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并非是有限的,对石油是由有机物质形成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这部分科学家提出了无机生成石油理论。他们认为,碳氢化合物可在地幔深处产生,并沿裂缝周期性上升;不仅在沉积层内,而且在岩浆岩和多孔火山岩内积聚。为了证明无机成油理论,已经有科学家通过实验室模拟地幔深处条件,无机合成出了石油。另外,在绝无生命存在的空间星体上,也已发现类似于石油和可燃气的物质。这似乎在证明无机生成石油的理论并非是没有根据的。预计,无机生成石油理论在未来将是能源科技发展前沿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一理论得以验证,油、气资源则将不是像有人预测的那样在今后30~60年会枯竭,而是可为人类服务更长的时间。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勘探技术日趋发达,使得人们对能源资源的勘探储量每年都有增加。

最近,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湾海底盆地发现了“年龄”仅三四千年的“新鲜”石油,经科学家用先进的放射性碳-14测定法鉴定,证实其“年龄”为4240岁,其中最年轻的石油的“年龄”只有500岁。这些“新鲜”石油产于浅海盆地之下,周围的沉积物为半公里厚,虽然因不具备储油条件,没有开采价值,但它高效率的转化过程,为科学家研究石油生成提供了绝好的样本。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能源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石油作为优质能源得到优先开发。目前世界总能耗中石油占48%,到2000年仍将占40%。世界上采油工业已有100多年历史,8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产量不断上升,1979年达到32亿吨的高峰。最近几年,世界石油产量有所下降。1982~1985年的平均年产量约为28亿吨。1993年世界石油产量达29.81亿吨,比1992年下降0.6%。

1973年以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利用廉价石油,支撑着它们高速发展的经济。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石油大幅度涨价,这大大刺激了世界石油勘探和开采业的发展。1979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石油再次发生世界性涨价。石油涨价促进了石油产量的增加。1986年开始,出现了世界性的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对石油勘探和开采业是很大的打击。首先是石油勘探业变得不景气,致使新发现的油气储量急剧下降。

目前,全世界油田共有12500个,其中超巨型和巨型油田仅占油田总数的2.9%,但它们的储量之和则占世界总储量的80%。

我国1993年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39907万吨;独联体39220万吨;美国34480万吨;伊朗18200万吨;中国14477万吨;墨西哥13317万吨;委内瑞拉11659万吨;挪威11237万吨;阿联酋10946万吨;尼日尔爾利亚9479万吨。

3.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3)石油上的血液是什么扩展阅读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双重夹击,人类的资源被大大地利用开发,为了能够实现人类的最大欲望,自然界的资源正在逐渐的被侵蚀。人类已经预先使用了提供给子孙后代的资源,那么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未来人类子孙后代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石油的使用。

科学家经过了长期的努力后发现,二氧化碳可以转变成石油,这种石油不是像天然石油那样是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形成的,而是在实验室中就可以形成。这个过程主要就是将二氧化碳经过催化、氢化,将二氧化碳转变成高烷基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