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河北保定华北油田石油隶都项目违规怎么收场
扩展阅读
钻石怎么获取金币 2025-02-05 00:30:23
高温大棚建筑成本多少钱 2025-02-05 00:19:38

河北保定华北油田石油隶都项目违规怎么收场

发布时间: 2023-10-01 09:38:07

Ⅰ 华北油田公司与华北石油管理局是一个单位吗

油公司和管理局是改制留下的产物,
油公司掌管着勘探区块和勘探资金,是甲方;
管理局是为油公司提供钻井、测井等服务的,是乙方。

这里要注意的是,管理局不是要你去管理谁,只是个名字而已。

哪个都应该有需求,无论甲方还是乙方都是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Ⅱ 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位于华北前寒武纪地台的东部,华北平原的中部和南部,黄海的辽东湾和渤海湾(图14.1)。

图14.1 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是一个巨大的坳陷,从南部淮扬板块前寒武纪岩体隆起带至北部燕山贝加尔山系同期岩体隆起带在东北方向绵延。油田的西部环绕着山西陆背斜有古岩系出露,东部与山东地台和辽东地台接壤(图14.2)。

图14.2 油气田

大港油田是中国第二大产油区,面积达310000km2。油田分为两个盆地——陆向斜:北部的渤海湾和南部的开封-合肥,是被东北走向的断裂带所分割,总体是沿着黄河腹地伸展。渤海湾盆地深入到断裂带,从辽河下游经辽东湾至黄河三角洲。断裂带在北部海域从东部被郯庐断层所切割,该断层具有剪切性质,是东亚断裂带的一部分(Варнавский,1986)。

在这个断裂带上分为两个盆地:北部的辽河、渤海湾、济阳和由一系列连绵交替的地堑和地垒构成。这些地堑和地垒的基底地层厚度从4~6km到9km不等。在渤海湾陆向斜的西部,渤海湾和济阳两个盆地的交界处,分布着一个巨型地垒隆起(100 km×60 km),属于中国大型油气田——胜利油田(图14.1)。这里绵延着东北走向的地垒和地堑第二大断裂体系。该断裂带开始于天行山前部盆地,盆地东部是巨大的地垒——曹县山梁,从东部结束于黄胡儿盆地,往东与渤海盆地接壤——济阳(Высоцкий,1990)。

南部的开封-合肥陆向斜盆地呈西北走向。盆地基底是复杂的前寒武纪结晶的页岩和片麻岩的深度变质岩层。沉积外层由里菲组(震旦纪)、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陆源碳酸盐类岩和晚古生代的海洋及大陆岩石组成,主要是由中生代陆地砂岩-泥岩(具有火山岩层理)沉积和新生代陆相岩石,大部分是由湖泊和冰川形成的岩石组成。

含油层几乎分布在剖面的各个地层。但是主要含油层在中新世三角洲和河道砂岩、古近纪湖底粘土水相砂岩层、震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裂隙。主要具有开采价值的含油层在中新世近湖泊区域以及被上新世厚层泥岩覆盖的海相沉积层。在古近纪至新近纪的三角洲、河道以及湖海沙质沉积中已经探明在2~3km的深部分布着13个含油层。

砂岩的含油层达30m,孔隙度是15%~20%,渗透量300~500 m3/天。矿藏位于构造的前部或者陆背斜褶皱,这些区域已被大量的断裂破坏。矿藏的类型主要是板式-穹窿形,具有构造和底层隔离成分。地层隔离块状矿藏属于潜伏的碳酸盐类残岩,是震旦纪—奥陶纪带有裂隙的石灰岩和白云石,孔隙度达到18%,渗透量300~400 m3/天;生油层在2750~3500 m深处。古近纪—新近纪砂岩中的石油含有石蜡,密度是854~879 kg/m3,黏度是6~30 MPa·s,硫的含量是0.2%~0.8%。

碳酸盐类沉积岩中的石油也含有石蜡的成分,密度是880kg/m3,黏度是10~20MPa·s,硫含量达0.4%。

华北平原是中韩古地台的中心,其克拉通化结束于1.7 Ga前并且进入欧亚岩石圈板块(图14.3)。地台的特点是岩石圈薄,有过现代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地势平缓,海拔不高,低于100 m,与黄海连为一体,地台厚薄不一。

图14.3 地台位置

中新元古代沉积构成过渡期外层,寒武纪和奥陶纪是浅水碳酸盐类岩沉积。从奥陶纪晚期到石炭纪早期(大约80 Ma)在岩石沉积上有缺失,特点就是深部形成角砾云母橄榄岩。在石炭纪中晚期出现了形成近海煤层的海侵现象。在二叠纪早期出现了河湖沉积,二叠纪晚期和三叠纪出现了具有红色建造的陆相条件。

印支运动(Т2—J1)的特征是基性岩浆、碱性岩浆尤其是酸性岩浆的运动。燕山运动(J1—К2)的特点是花岗岩物质、角砾云橄岩的侵入和含碱性泥灰岩成分喷出岩的外涌(Шлезингер,2000)。

为了研究区域内部构造,我们利用中日俄“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已经取得的资料,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中心制定了一个纲要(http:/www/wdcb.ru/sep/sedimentary-basins)。对地球物理及地质数据的分析表明,华北平原的厚度是50~100km,西部菲律宾盆地的厚度是50~80km。对该国际组织所考察地区深部温度的计算结果证明,岩石圈越古老,等温线位置越深。

对欧亚大陆到太平洋之间过渡带的深部构造研究,是格奥特拉威尔斯项目沿3条地质穿越考察线路的构造圈进行的,包括岩石圈、软流圈,建立在对地质-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其中一条穿越华北平原、中国东部海域以及菲律宾盆地的线路是中日俄3国专家共同完成的(图14.4)。该项研究揭示了上地幔构造和表层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软流圈埋藏位置越高,热液物质的密度越高,深水沉积盆地形成的年代越晚。在形成于6Ma前的马林斯基槽谷下部,软流圈接近地壳。在中新世帕列斯-维拉盆地的下面,软流圈位于30km的深处,而在始新世菲律宾盆地的下面,其位置在50~80km的深处。

图14.4 华北平原深部构造

在华北平原储油构造及东海陆架盆地下面,新生代活跃的软流圈侵入褶皱的位置在50~70km的深处。前寒武系在新生代经历了构造变动。几个时期的拉伸使得含油沉积层形成了内部克拉通。这一套地堑在深部构造中表现为地壳厚度变薄、热液温度升高、地震活动受限。岩浆活动分为3个阶段。古近纪阶段,大约在60 Ma,软流圈侵入褶皱抬升导致岩石圈破碎,超基性玄武岩注入形成地堑,同时粗粒碎屑岩积聚。新近纪阶段,软流圈沉降至大约70 km的深处。在这一时期,更多的碱性岩浆涌入地表,作为华北油田主要成油物质的砂质泥岩积聚。现代阶段,出现了形成独立火山锥的碱性玄武岩,其岩浆源位置在大于100km的深处。根据深部地震探测结果,华北平原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5km。莫霍面表层厚薄不一,有地堑引起的相对隆起。

经过华北平原、渤海湾和辽河盆地,呈南北方向绵延着华东断裂带(Милановский),长度为1500km,平均宽度为300~450km。该断裂带东部终止于郯庐深大断裂,南部被秦岭北部平移断层切断。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断裂带的一部分。

华东断裂带内部结构复杂,由一系列同样走向的地堑组成,这些地堑被更狭窄的地垒所切割。它们周围是一系列铲状断层,这些铲状断层在10~15km的深处汇聚为断裂的表层,平缓地向东部延展。

这个体系的发育开始于始新世的早期,临近中新世时结束,就在这里开始形成宽阔平坦的华北陆向斜。地堑形成,主要是陆地碎片,也有局部的海洋沉积层。沉积层的总厚度达10~12km。拉斑玄武岩、超基性-玄武岩或者碱性玄武岩性质的火山岩在断层中起了主要作用。

在华东断裂体系的深部构造中有来自地幔的底辟作用:地壳开始变薄,中部到28~32km,而外围到34~40km,而软流圈的盖层抬升至80km,甚至到45~60km,周围区域是100~150km。这种情形在“格奥特拉维斯”项目的资料中也得以体现。

在华北产油区有95个油气田,主要集中在几个区域: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沧县采油区和其他小油田(Высоцкий,1990)。

华北平原研究的区域是渤海湾。这是东部最重要的油气储藏区域。如前所述,古近纪沉积开始发育的地堑构造的成因是地幔物质上升引起的表层拉伸作用的结果。古近纪时期的地壳拉伸导致玄武岩岩浆的喷出,岩浆热液与沉积岩一起形成始新世和渐新世的岩层。在新近纪—第四纪时期,这些断裂结构被沉积物覆盖。这样,形成了黄海沉积盆地。

渤海湾盆地的面积大约200 000 km2 ,是全国最大的油气田(图14.5),那里分布的油气田有胜利、大港、渤海、华北、冀东、辽河等。盆地产油量占中国产油总量的40%(ПИ.Жунси,2007)。

地理上胜利油田叫济阳盆地。该盆地结构复杂,是典型的断裂盆地。从构造形态角度来看,渤海湾属于断块、地堑、坳陷等碎片构成的马赛克结构,是地壳拉伸和断块下陷造成的。

在地质构造上,渤海盆地西与太行山隆起带接壤,向北延伸至燕山褶皱带,东部、东南部与辽东、胶东、鲁齐隆起相邻,西南部与华北平原交界。该区域内发育着庞大的低洼地带:辽河(辽河油田)、黄骅(大港油田和冀东油田)、冀中(华北油田)、济阳和临清(胜利油田)、东濮(中原油田)、渤中(渤海油田)等(图14.5)。渤海湾盆地地层剖面及沉积层岩石组成如图14.6所示。

近10年来,中国的研究人员加强了对渤海湾及黄海南部大陆架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查。在渤海湾水域发现了一系列油田:① 秦皇岛油田——位于渤海湾中部和北部的油田。1995年原始产量为300 Mt;② 蓬莱油田——位于渤海湾的东部,于2000年发现。储油层是奥陶纪沉积岩,油气生成与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有关。含油层位于1.8~2.8km的深处。2006年产油量达450 Mt;③ 渤中油田——位于渤海湾的中部,距离秦皇岛油田以东20km。原始原油储量为300 Mt;④ 塔里木油田——油田含油层位于1.2~2.7km的深处,于2005年发现。原始储量为500 Mt;⑤ 南堡油田——油田位于渤海湾沿岸,距离北京130km,于2007年发现。产油层位于1.8~2.8km的深处。含油层是奥陶纪沉积层。原始储油量为1800 Mt;⑥ 垦利油田——该油田于2008年发现。原始储量预计为20 Mt。胜利产油区

图14.5 渤海湾示意图

胜利油气田,中国第二大油田。位于山东半岛和渤海湾水域。1961年发现,1964年开始开发。该产油区由一系列油田组成:荆邱、埕东、羊三木、河口、孤岛、孤东、永安、东辛、纯花镇、胜坨、郝家、尚店等,原始产油量为1500Mt。

胜利油田属于穹形隆起(图14.1),面积为26000km2。除了已经探明的储油区域外,令人关注的是该油田从1961年开采出第一桶原油起,几乎在地层剖面的各个区域发现了油气层:从太古宙的变质岩到新近纪的冰期砂岩。

试比较:西伯利亚地台最古老的含油气构造是巴依金茨克背斜层——尤鲁布切诺油田——托霍姆斯克一带新元古代的上层,按储量来说是特大型油田。

胜利油田主要的产油区是古-新近纪冲积陆源沉积。根据李荣西等(2004)的研究,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可以是煤、煤质泥板岩和石炭—二叠纪石灰岩(图14.6)。大多分布在石炭纪太原和二叠纪山西岩系。根据煤和煤质泥板岩的热分解,通过实验证明,在4 000~5 000 m深处的压力下,含碳量达到62%~64%的煤,每吨可以生产14.57 m3 的石油和147 m3 的天然气。

图14.6 渤海湾区域地层

何长春采用测井方法对胜利油田储油层进行了研究,把多年开采后的济阳油田中难于发现的“隐藏”矿层作为主要勘测目标,反映了他们对各种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水平。

根据中石化通用的分类方法,济阳油田的隐性储油区按照岩石圈组成成分分为4种:① 碎屑型,② 碳质岩石,③ 喷出岩型,④ 变质岩和裂隙泥质板岩(Чень.Сяо.Цэунь,2007)。

碎屑型隐性矿床是冲积过程中砂质物质形成的各种形态:冲积扇、冲积三角洲、各种形态的河床沉积、冲积沙滩及沙洲的沉积等。它们的组成成分、结构和构造是各种各样的。

表14.1 胜利油田矿床储油层类型

碳质隐性矿床是古生代早期和古近纪的湖相沉积。古近纪的碳质沉积发育广泛,古地势复杂多样,各处薄厚不均。主要是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的各种结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碳质隐性矿床是碎屑型、鲕状、泥质石灰岩和白云岩,具有原生和次生孔隙。

喷出岩隐性石油矿床与辉长石、辉绿岩、玄武岩、基性火山岩和安山岩。有关发育着孔隙、裂隙、岩洞及混合储油层。

太古宙变质岩隐性石油矿床与花岗岩、各种成分的片麻岩以及页岩有关。储油层的类型是孔隙型和裂隙型

在大港油田的沧县产油区已经探明有10个储油区(一个在海上),属于轴向斜和构造前端。来自三角洲的产油砂层13层和3层大概是古生代的石灰岩层。沧县储油区的西部坡地探明油区(胜利油田之后)第二大油田——任丘油田(图14.7),储油层在侵蚀突起部,叠加着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凸起部被古近纪的沉积物覆盖,外围是正断层。大型油层厚度最高可达875m,埋藏深度为2750~3500km。

渤海湾盆地和济阳次盆地一带,碳氢化合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山东半岛的东营凹陷,它位于中韩大陆陆壳的东部,与燕山、太行山褶皱带接壤,沿郯庐断裂呈南北走向延伸700多千米,宽度为400 km,面积为220 000 km2。基底叠加着太古宙和元古宙早期的岩石(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图14.7 任丘油田剖面示意图

东营凹陷的沉积层是早古生代的地层: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岩石缺失)。上古生界是中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的沉积岩。基本上,碳酸盐系岩石有石灰岩、白云石、灰岩,很少会有泥质板岩、粉砂岩和砂岩(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中生代的沉积岩有侏罗纪岩石: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是泥质板岩、砂岩和煤质片岩,有时夹杂着煤层;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广泛,而上白垩统非常局限。早白垩世的基底叠加着安山岩,而晚白垩世的基底则是砾岩、砂砾岩和粘土(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新生代沉积是古近纪和新近纪的沉积,与中生代地层区域呈角度不整合。其中岩石种类丰富多样:粘土、煤质粘土页岩、砂岩、白云石、石灰岩、粉砂岩。特点是蒸发岩类缺失,洼地中央部分的厚度达几百米。第四纪沉积叠加陆成岩(Чень Сяо Дэунь,2007)。

应该指出的是,沉积层外表的沉积物质到处都是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岩石。古-新近纪沉积是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及索尔格含量为1.7%~11%(平均为5%)的油母页岩,这也是碳酸盐类岩石——生物礁岩、藻灰岩、鲕状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

陈晓军(2007)把东营凹陷新生代的剖面划分为6大类岩相:冲积扇、扇三角洲、沿岸水下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沿岸砂丘、深水三角洲。总的特点是,东营凹陷古近纪岩石剖面具有环状结构,缺少具有聚集生油物质和隔离性质的沉积物质。

古近纪主要的生油构造是中始新世粘土及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油母页岩。根据金之钧(2007)的资料,积聚在东营凹陷一探明含油层的泥岩和油母页岩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大部分(97.3%)。主要的富集岩石是中小颗粒的砾岩、砂岩及含孔隙状胶结物的粉砂岩。按组成成分是硬砂岩、硬砂岩性质的长石砂岩以及长石砂岩。

东营凹陷最大的产油区是梁家楼,面积180km2,还有牛庄,牛庄在构造、成分、聚集层性质等方面最典型。

最后,陈晓军作出如下结论:东营凹陷不仅是渤海湾最富集的断裂凹陷之一,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也是最大的。这不仅得益于地质发展承袭的特性,也有赖于生油沉积层、储油岩层不论是在平面还是剖面上相互补偿形成的最佳契合。始新世和渐新世的沉积物形成诸如洪积物、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次深海和重力作用(各种三角洲都存在)形成的深水建造等巨厚杂岩,其岩相组分的差别决定了砂岩、砾岩岩层的广泛分布,它们被有机物丰富的油母页岩和泥质板岩中赋存的碳氢化合物充填。碳氢化合物随着上涌的岩层,沿着大量的断层,不仅充填了背斜层,而且进入了岩性圈闭。这其中是浅水三角洲和深水三角洲沉积物中的砂岩起到了主要储油层的作用。这一研究将会增加碳氢化合物的储量,这是目前就东营凹陷来说仍需探讨的问题。

中国东海大陆架具有广阔的储油前景。中国的学者认为,东海北部大陆架经过两次断裂和下降的运动。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初次断裂运动导致了地堑和半地堑的形成,这些地方被冲积物和湖泊冲积物所充填。在始新世晚期和渐新世早期的断裂被区域隆起抬升运动中断,只是在始新世早期当坳陷继续被冲积物和湖泊冲积物沉积充填时才得以继续。后来,在中新世早期,断裂被第二次隆起抬升运动所中断,开始了断裂后阶段(中新世早期和后期)的区域沉降和海侵。整个区域演变为宽阔的大陆架。油母页岩包括迁延断裂湖泊相、河流页岩、煤炭板岩。迁延断裂的河湖及三角洲沉积、断裂后海岸和(或者)浅 海-海洋砂岩、破碎的基底岩石都是碳氢化合物的潜在赋存空间。

在中国东海大陆架发现了碳氢化合物的矿床。

中国东海海域西部是中国的海岸线,南部是台湾岛,东部毗邻琉球岛和冲绳岛。西北与黄河交界,东北与日本海相接,从日本海开始是朝鲜海峡。东海盆地面积是770000km。从构造关系来说,中国东海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其构造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新生代断裂凹陷:扬子、浙东、台北和彭佳屿。这些凹陷的基底是古生代—中生代沉积,被古生代时期的大量断层分割,被冲刷的表层已被充塞掩埋。这些断层重新复苏,在古近纪继续活跃,从而形成了断裂坳陷。中国东海坳陷被大量的隆起(如台湾-新直等)所切割。这些隆起带是古近纪火山岛弧的侵蚀和地下残留。中国东海分布着9个天然气田:平湖、天外天、宝云亭、残雪、断桥、孔雀亭、武云亭、春晓和丽水。中国东海第一个碳氢化合物的工业矿床是在1983年被发现的,就是平湖气田。目前,最大的气田是春晓气田。春晓气田分布在东海海域,临近西湖坳陷(图14.8,图14.9)。1998年在东海大陆架发现了特大型气田——春晓气田。该气田位于东海水下,属于太平洋西部边缘盆地(图14.8)。天然气的形成与渐新世花岗岩相的砂岩有关(有些文献指出,储气层是晚始新世沉积层)。矿床位于大约3000m的深处,面积大约19km2。春晓气田属于背斜层——处于平缓的背斜褶皱的顶部。碳氢化合物来源于含煤岩层,以及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的砂质板岩。气体实际纯度很高,甲烷含量大约是88%。

图14.8 中国东海海域春晓气田示意图

春晓气田的藏量大约在700亿m3。中国东海天然气的总储量为7×1012 m3,2/3的储量集中在西湖凹陷盆地。对东海海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个区域的研究还很薄弱。西湖凹陷处在浙东巨型坳陷的边缘,位于台湾新直和玉山隆起之间(图14.9),面积为59000km2。凹陷的中部是与主要矿床形成有关系的区域陆背斜。

剖面的基底部分(古新统—始新统)是坳陷发育过程中断裂时期的沉积。剖面的中间部位(渐新统—中新统)具有构造逆转的痕迹,在基底断裂处有剧烈的岩层垂直交换。剖面的上部(上新统—第四系)与深海沉积阶段有关。西湖凹陷形成时期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之前(图14.10)。其表层分为4套区域不整合的岩系。拗陷的基底是不整合在中生代安山岩和闪长岩之上的古新世互层状灰色砂质粘土岩和粉砂岩这一层上面有始新世早期的泥质板岩、砂岩与安山岩、凝灰岩的夹层。在始新世中晚期(平湖层)剖面在泥质板岩和砂岩之间有煤层。下一个巨大断裂发生在渐新世的基底,其基底沉积物在底层是泥质板岩,上部是砂岩与砂质粘土和煤的夹层。中新世的基底部分是砂质杂岩和砂质粘土的夹层,往上这些岩层变为砂质粘土和煤(图14.11)。

图14.9 中国东海海域西湖凹陷示意图

图14.10 西湖凹陷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圆圈代表碳氢化合物

与中新世岩层不整合的上新世—第四纪杂岩是砂质粘土、粗粒砂岩和泥质板岩的厚层。沉积物的厚度从3.5~15km不等。

从动力地质学角度讲,中国南海凹陷在形成碳氢化合物方面具有很大空间。根据罗德尼科夫(Родников,2001)等的研究,中国南海的形成与始于越南大陆架的断裂活动有关。首先,古近纪的断裂运动沿着越南大陆架以大陆断裂盆地的形式伸展,而后断裂过程导致了海洋的形成。越南大陆架的梅科斯克凹陷是一个巨大的油气盆地,与之相关的是在动力学及规模上都独一无二的油田“白虎”,该油田在构造上属于大型地下陆背斜构造,这个凹陷的中部具有了复杂的结构。中国南海的东北部比南部形成的时间稍晚。

由于海底扩张,凹陷的形成开始于37.8Ma,结束于15.5Ma。断层地堑的形成源于陆源海洋沉积,断层后一级则是由浅海及海洋沉积物叠加形成,主要是始新世—渐新世和中新世中期以及上新世早期的砂质泥岩。中国南海大陆架的石油储量预计在100亿~160亿t。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华北油田,包括渤海油田,以及中国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是中国东部的大型油气盆地。海上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图14.11 西湖凹陷岩层示意图

1)凹陷的地质构造状态以及凹陷相对于东海断裂体系的时间空间属性。中国东海断裂体系内部构造复杂,它决定着深部地堑与地垒的交替变化。中国学者用地震勘测法和钻井勘测法的详细研究表明,渤海凹陷(甚至松辽凹陷)在断裂形成期由30~50个对油气绝缘的断裂型地堑组成,其中被有机物含量很高的湖泊沉积物所充填。

2)区域地理地质的发展也对碳氢化合物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合作项目“格奥特拉维斯”的研究资料表明(http:/www/wdcb.ru/sep/sedimentary-basins),华北前寒武纪地台经历过构造活跃期,这导致了内部地堑的形成,这些内部地堑就是潜在的油气沉积。而伴随着超基性玄武岩热液的喷出,软流圈底辟构造的抬升决定了巨厚的沉积层的温度升高,而沉积层富含有机物,有机物会随之产生出碳氢化合物。

3)新近纪—第四纪断层期间,在已经形成的黄海界限模糊的边缘地带上断层构造被沉积物所覆盖,这样,形成了沉积性质的石油天然气盆地。盆地剖面的所有地层几乎都是含油的,但是形成油气构造的主要产油层是中新世三角洲及河道的砂岩,古新世湖泊粘土中的冲积砂岩矿层。

Ⅲ 70年代华北石油为什么会选择落户在沧州任丘,放弃了首选地保定高阳

针对华北石油选择落户在沧州任丘而放弃了首选地保定高阳的原因,根据资料查询有以下几点:

首先两个县的资源不同。高阳县的主要产业是农业,而且高阳县也没有任丘县那么丰富的石油资源储备,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集, 而且任丘县的交通区位优势也要略高于高阳县。

华北石油选地首先要选择资源丰富的地方,只有强大的资源供给,企业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这样才会越来越强。一旦资源匮乏,企业还要继续经营,将会面对空前的压力,没有原料,不能周转,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样。而华北石油的选址一定要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只有交通便利,才能更好地发展经营,历来交通受限的地方发展都被掣肘。而石油的运输更加要注重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一旦有问题,将会万分危险。所以在选地方交通一定要方便。以上叙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谣传很多,但都毫无根据。发个权威的吧!

任丘,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沧州地区所属的一个县,1986年改县为市。据《辞海》载:这里“地势南高北低。赵王河、白洋淀,均可通航,且富水产。解放后,大力进行洼地改造,农业发达,盛产小麦、玉米、高粮、豆类、棉花等。”

以前,任丘除了农业,几乎没有什么工矿业。就整个河北省来说,煤炭、冶金、机械、纺织、化学等工业都有一定的基础,而石油工业却是一块空白。在1975年出版的一本《河北地理》(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上,介绍了这个工业,那个工业,就是没有介绍石油工业。

这也难怪,因为河北省的石油工业,可以说从1975年才开始起步。在那以前,虽然已经做了二十年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而且先后在凤河营1号井、京参1井、河1井、雄县高家堡家1井见到了油气显示或油气流,但是并没有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到了1975年7月3日,这天凌晨,位于任丘西南辛中驿附近的任4井喷出高产油流,据测试,日产达1014吨。这口井喷油,不仅宣告任丘古潜山油田的诞生,而且也从此结束了河北省不产石油的 历史 。

任4井是怎样诞生的?

任4井,1975年2月17日开钻,担任这口井钻进任务的是大港油田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当时担任这个队队长的是张志奎,井队地质技术员是冯泽臣。

在任4井钻进以前,这个地区曾经打过任1井、任2井,其中任2井曾在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中见到过较好的油气显示;还有一口冀门1井,是河北省地质局石油普查大队3505钻井队打的。冀门1井于1973年12月开钻,1974年9月完钻,井深为3000.34米。它钻开了第四系到震旦系的全部地层。在第三系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在从2983米深处取出的岩心中,见到了油斑油迹。

任4井出油以前,在这个地区找油,目的层都是第三层。钻任4井的目的,本来也是探查第三系的油气藏,结果在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地层中,陆续见到了各种级别的含油显示16层共33.9米。按常规,打完第三系的地层以后,它应该完钻试油了。考虑到这口井距冀门1井很近,相隔不过4000米,而冀门1井从古老地层中取出的岩心,已经证明老地层中有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再往下打,搞它个水落石出呢?地质人员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当时任钻井二部副指挥咸雪峰、叶秉三等同志的支持,他们及时作出了“任4井一定要加深,打进灰岩完钻”的决定。5月27日,这口井在3153米处钻进震旦系雾迷山组地层(当时认为是奥陶系)。这个队的地质人员和钻井工人密切配合,精心录井,从井深3162米开始,在成千上万粒细碎的岩屑中,找到了闪烁着油脂光泽的白云岩含油岩屑。当钻至井深3177米时,井下出现了漏失泥浆的现象,这是地层中储集空间良好的反应,说明任4井白云岩层中缝洞发育,具有一定的规模。

1975年6月4日,任4井钻至井深3200.64米完钻。至此,已钻开白云岩47米多。根据在任4井发现白云岩含油岩屑的情况,钻井二部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油层套管下到潜山顶面,对白云岩井段裸眼完成,用原钻机试油,结果终于得到成功,喷出了原油。

我国最大的古潜山油田

面对古潜山喷油的现实,地质家们在任丘地质构造图前,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任丘构造可能是下古生界――上元古界基岩风化块体大面积含油,这里有存在着一个大油田的可能性。据此,他们又在任丘布了五口井:任6井、任7井、任9井、任11井和任13井。前4口井各占一个山头,任13井的任务是探边。这些井在1975年秋末先后开钻,到1976年初陆续完钻,结果任6井、任7井、任9并、任11井的日产量都在千吨以上,其中任7井日初产原油高达4600多吨,任9井日初产原油则比任7井还要高,达到5400吨,成为任丘油田 历史 上初产量最高的一口井;在全国范围内,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口井的初产量能超过任9井。

在任丘,这几口井出油以后,一个高产大油田的轮廓,已初步被勾划出来了。随后,在任丘北面的霸县、文安、永清、安新、雄县、安次、大兴,任丘南面的河间、献县、肃宁、深县、束鹿、荆丘,西面的高阳等县,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油田,并先后投入开发。

根据地质学家的意见,认为任丘油田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古潜山油田。

地质学家指出:在地质 历史 上,元古代和古生代初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当时地壳不断下降,海盆里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到距今45000万年左右的奥陶系晚期,由于地壳的区域性抬升运动,海底缓慢上升,海水逐渐退去,岩层裸露在地面上。以后,在地质内力和外力的长期作用下,使原来平整的地面,出现褶皱、断裂、隆起,坳陷和岩石体上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裂隙。到了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平原地壳下降,于是在古老的岩层上面,又覆盖上新沉积的岩层。这种潜藏在新地层之下由古老地层组成的山,就是“古潜山”,而一旦古潜山中贮藏了丰富的石油时,就成了”古潜山”式的油田。

寻找油气藏,按过去的经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几乎都是在新生代,中生代等比较新的地层中找到的。任丘及其外围的许多油气田,固然也有不少是在新地层中找到的,但其中的多数,特别是就产量来说,绝大多数来自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等古老地层构成的古潜山式油田。地质学家们认为,这些古老地层中的油气,也是在新生代的地层中生成的,现在它之所以出现于古老地层中,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的结果。这种新地层生油,古老地层储油的情况,被称为“新生古储”。

“潜山”这个概念,早在1922年,赛德尼?鲍尔斯发表的《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一文中就已提及,而“古潜山”、“古潜山油田”及“新生古储”的概念,则是1975年由当时在任丘地区进行石油勘探的石油地质工作者,根据任丘地区古老地层储油的特征,第一次提出来的。

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是继大庆油田发现以来,我国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大庆、胜利、大港、中原和我国其它许多油田,都是在新生代、中生代陆相砂岩地层中找到的,而任丘及其周围许多古潜山油田,则是在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找到的。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在我国境内无论是北方、南方、都有广泛的分布。因此,任丘古潜山式油田的发现,也就为今后找油,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任丘油田出油以后

任丘油田出油以后,消息很快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家都为石油战线又抱了这么一个“大金娃娃”而高兴。

1975年10月26日,也就是任6井喷油的第二天,就在任6井的井场上,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石油化工部部长康世恩及河北省的有关领导,都亲临现场参加大会。康世恩在会上讲话,对冀中石油勘探给予很高评价,同时提议把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任丘油田。

1976年1月28日,石油化工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组织冀中地区石油会战的报告》。1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会战队伍共三万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大港油田,还有一部分来自胜利、吉林、长庆、江汉、玉门和新疆油田。所有参加会战的队伍,都成建制、携带设备、指挥机关和后勤辅助力量也都配套。因此,一到会战地区,就能投人战斗。当时的任务,一方面是开发和建设任丘油田,继续打一批油井,并建成相应的集输管网、泵站和注水站工程;另一方面是对任丘外围的十多个潜山进行勘探,以准各新的战场。

会战初期,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谷牧等同志都曾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油田视察工作。李先念还带领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冶金部、物资总局等五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到任丘油田现场办公室,帮助油田解决某些紧缺物资和设备。其中有设备2700多台,钢材、水泥20000多吨,木材3000多方,石油专用器材800多吨,使石油会战得以顺利进行。

任丘油田从1975年任4井喷油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生产原油。据统计,当年生产原油1万吨;1976年原油日产量连上一万吨、二万吨、三万吨三个台阶,这一年就生产原油597万吨;1977年至1986年十年中,原油的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从任丘油田出油到1986年底,共产油13367万吨。以上统计数字中,也包括了任丘外围各潜山油田和第三系油田的产量,而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任丘古潜山油田,它的产量一般要占总产量的80%左右。前些年还要高一些,近些年由于任丘潜山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许多油井的含水量急剧增加,产量才逐渐下降。

任丘油田从发现到建成1000万吨产能,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全国石油年产量不过12万吨,其中还有五万吨是人造石油。当时我国的产油量,在世界上居第29位。以后节节上升,到1978年,我国石油的年产量已达到1.04亿吨。这一年,任丘油田产油1723万吨,占全国产油量的六分之一。

国家需要石油,就象人体需要血液一样。任丘油田出油以后,为了尽快地把石油输向四面八方,以满足祖国 社会 主义建设急需,1976年4月1日任丘1号联合站(南大站)建成投产,一条从任丘――沧州的输油管线也同时建成投产;1976年7月1日任丘2号联合站(北大站)也建成了,从任丘――北京长达150公里的输油管线,仅用了三个月就建成投产。就在任丘――北京输油管线建成后不到一个月,唐山发生大地震,从秦皇岛到北京的输油管线受到严重破坏,输油中断。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现名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油的来源发生困难,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任丘油田的油,通过新建成的任丘一北京输油管线,源源不断地输进了东方红炼油厂,使这个厂顺利地度过了难关。

相信整篇读完就会懂得为什么华北油田落户任丘了!

事实是当年华北油田会战指挥部选址时,霸县、任丘和河间均在考察范围内,霸县距离油源较远,而河间领导目光太短浅,向考察组提出一连串的困难和条件。而时任任丘县委书记的李敏同志目光远大,在热情接待考察组的同时当即表示:无条件的支援油田建设,立即组织人马成立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陪同考察组选址,选中什么地方就批拨什么地方。就这样,一个改变任丘面貌的宏伟蓝图实现了!任丘有今天李敏老书记功不可没!

非常简单!第一、当时最高产的油田位于任丘,这是资源条件;第二、任丘位于106国道上,这是交通条件;第三、当时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人文条件。加之任丘与北京的距离适中,具有吸引力。

因为石油,因为华北油田,任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提升建成中交,单这一项目就可为任丘贡献500亿GDP,任丘在2019年有望跨入千亿之列,直接横扫河北所有县级市,其他县可望而不可及。

油田总部,包括职工生活区与生产区是俩会事。会战最早集结地在霸县煎茶埔镇。(华北油田会战,七五年由天津大港油田组织展开)当时落户霸县。一是从天津大港到霸县交通便利,二是油田专用铁路库在天津周李庄(物资运输也便结)。但霸县政府考虑占用优质小麦良田太多,而且油田人口巨增,也影响当地供应。所以挽拒。而任丘丶河间丶高阳则成备选地,其中任丘县领导最为特别,只要落户,占用区域丶占用面积只要油田需求,任丘县政府全力配合,没有额外要求!正是这点,感动了油田领导,最终总部丶职工生活区基本全部落户任丘。华北油田的顺利开发,中央特别重视,国务院总理丶副总理和在冀战斗过的开国将军都亲临过任丘。

任丘好吗?我国石油城大都升为地级市,到现在任丘还是个县级市!如大庆东营等。其实你们都说错了,华北石油总部首选地是黄骅!就是为了对抗天津大港油田!现在天津大港油田都到了黄骅和沧州境内!我们地上物人和住宅都是河北省,可是地下石油属于天津大港!

我我就是任丘人。题目所说!因为70年代的任丘还不是一个发达城市。而当时高阳就属于城市了。物价自然要高,而任丘可以说算是一个镇级别的地方,物价相比高阳要低的多!加上当时国家的政策,帮助落后地区,帮助城市发展,所以就选择了任丘!
而以后任丘的发展证明国家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相信雄安新区的建立会是任丘又一次的发展!

附上任丘公交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都不知道回答者都是从哪粘贴过来的。华北石油最开始是要建在雄县的,因为雄县的石油很丰富,此前做过勘测。由于地方目光不是很长远,要价太高,把华北油田拱手相让。

这件事情我清楚:

当时高阳县主要负责人刘锡珍的意见是占了高阳的土地,将来我县28万农民吃什么?并要了很高的条件。

华北油田只好迁往任丘。

Ⅳ 沧州华北油田属国营单位吗,归中石油还是中石化管啊,是跟大港油田渤海装备一样归中石油管理吗

华北油田公司属中国石油,是中石油的油气田企业之一。总部在河北省沧州市下属的任丘市。渤海装备公司由华北和大港油田两家的装备制造企业重组形成的,正式的名称是渤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也属于中国石油。楼下的说法有误,渤海钻探是由原华北、大港两家所属的钻井公司重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