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美国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04年1月1日,其探明石油储量为227亿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全国80%以上的储量集中于美国的四个州:得克萨斯州(24%)、阿拉斯加州(22%)、路易斯安那州(20%)和加利福尼亚州(19%)。其他产油州还包括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马州、怀俄明州、堪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北达科他州等。由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过度开采,石油储量下降较快。
美国是继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石油产量为790万桶/日,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2%。产量为过去50年来的最低点,比1985年的1060万桶/日下降约25%。美国现有大约50万口产油井,但大多属于“边际”井。根据2003年统计,主要产油区域集中在墨西哥湾、得克萨斯州陆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亚州、路易斯安那州陆地油田、俄克拉何马州和怀俄明州。2003年美国新钻探30151口油气井,其中油井为5694口,天然气井为20011口,干井为4446口。比2002年的钻井数量25536口上升18%。随着物探技术和钻探设备的进步和发展,墨西哥湾深水油田的产量迅速增长,当时深水油田产量已占美国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的2/3。图19-2和图19-3为美国石油与天然气产量变化图。
图19-3美国天然气生产变化图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日消费量为2007.1万桶(相当于9.143亿吨),较上年增长1.9%,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1%。在美国目前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42%,煤占24%,天然气占20%,核能占8%,水能、太阳能及风能等占6%。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统计,在美国2003年石油消费构成中,交通运输用油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67.5%,工业用油约占24.2%,民用油约占3.9%,电力用油约占2.4%,商业用油约占1.9%。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开始注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能源强度持续下降,90年代末生产每一美元所需能源较1970年下降了44%,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从1978年的31桶减少至2000年的26桶,降幅为20%。从总体看,1973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了126%,而能源消费仅增30%。
此外,由于美国交通运输业占其石油总消费的65%以上,20世纪80—90年代低油价时期美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车型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越野车和跑车等高耗油交通工具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以汽油为主体的石油产品需求有较大幅度的攀升,美国能源部预计,到2020年美国石油日消费量将达到2600万~2700万桶。
㈡ 美国油气资源分布
受地质背景的控制,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中部稳定的内部区域,主要的油气生产层系为古生界;在稳定内部区域的西部,油气产自山间盆地和前陆盆地内,产层除古生界外,还有中生界及新生界。科迪勒拉逆冲断层带的油气产自古生界和中生界,而沃希托和阿巴拉契亚逆冲断层带的油气仅产自古生代储层。
在墨西哥湾沿岸及海域,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已经从中生产了大量的油气,如着名的东得克萨斯油田,墨西哥湾沿岸油气区基本上由形成于北美大陆南部边缘的大型中生代和新生代复合盆地组成。大西洋边缘一带,也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物,可是迄今为止,除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发现了少量石油,该区勘探尚无重大突破,在巴尔的摩峡谷区域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非商业性的天然气。
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部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包括二叠盆地、本德隆起-沃思堡地区和南部的马拉松-沃希托逆冲断层带。该区古生代地层几乎全部可以生产油气,二叠盆地是该区最丰产油气的地区,它是北美克拉通西南边缘一个大的不对称构造坳陷,内部充填了厚的古生代地层。在二叠盆地中,特拉华-瓦尔沃德地区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区。
在科迪勒拉山系东面和中央稳定地台的西部边缘,从新墨西哥州到蒙大拿州,包括科罗拉多高原在内的地区,分布了一系列的含油气盆地,含油层系包括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地层。科迪勒拉逆冲断层带对该区的山间盆地,如尤因塔-皮申斯和圣胡安盆地等的石油资源有重要作用,在这些盆地中发现了重要的油气田。在美国的最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一些含油异常丰富的新生代盆地。
中陆地区占据了美国中央稳定地台的大部分,该油气区含有两个深盆地,一个是西部的阿纳达科盆地,另一个是东部的阿科马盆地,两个盆地都含有非常厚的古生代岩石层序。该区的油气集中在堪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圈闭类型为各种构造型、地层型或者二者复合的圈闭。
阿拉斯加州有两个油区,南部库克湾盆地的产油层为新生代储层;北冰洋海岸平原上的北坡盆地拥有美国最大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均有产层。北坡盆地中已发现的重要油气田和储层有:普拉德霍湾油田三叠纪储层、恩迪克特油田密西西比纪储层和库帕鲁克油田古近纪、新近纪储层。阿拉斯加盆地中有很大部分是含新生代岩层的非海相盆地,分布在阿拉斯加的内部,库克湾盆地就是这种类型。
从已生产的油气情况看,墨西哥湾油气区的生产居美国第一位,其次是二叠盆地为主的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部,中陆地区排在第三位,之后就是太平洋沿岸、落基山油气区等(图2.1~图2.3)。二叠盆地和中陆地区的油气田主要是靠地面和地质方法发现的,落基山、太平洋沿岸以及东得克萨斯/阿肯色-路易斯安那油气区的油田也是靠多种方法发现的,只有墨西哥湾油气区、东南部地区以及东内部油气区的油气是主要靠地震方法发现的。
在美国重要油气田中,构造圈闭占一半以上,特别是在海岸平原地区以构造圈闭为主;复合圈闭重要性居第二,主要分布在中陆地区及部分墨西哥湾海岸平原和加利福尼亚海岸平原地区;地层圈闭主要分布在中陆地区和落基山油气区。海岸平原及落基山、东内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储层以碎屑岩为主,仅二叠盆地的储层以碳酸盐岩为主。
图2.1 美国油气产区分布示意图[26,27]
图2.3 2004年美国天然气(干气)剩余探明储量分布[28]
㈢ 北美地区典型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北美地区的天然气和石油在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比例分别是19%和18%。2002年(估计值)北美地区的石油产量为5572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6.88%,天然气产量为8234.98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32.96%。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加拿大的油气资源较丰富,是美国油气的最大供应国。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又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现已成为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美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美国油气的产储量
美国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到目前为止,美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大体占世界总量的2.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3.2%。2003年1月1日美国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5.19万亿立方米,比2002年同期的估计探明储量5.02万亿立方米增加了3.39%。2002年底石油的剩余探明储量为30.75亿吨,比2001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30.07亿吨增加了2.26%。2002年其石油产量为2.89亿吨(实际值),比上年的2.90亿吨减少了0.34%。2002年天然气的产量为5703.87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5758.48亿立方米下降了0.95%。
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趋势为:从1950年到1999年水电在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天然气从1950年到1980年在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天然气所占比重先是忽然急剧减少,然后在9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从1950年到1999年稳中有降(见图6-1)。
图6-1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
2.美国的油气贸易
美国不但是油气资源大国,而且也是油气消费大国。其国内的油气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进口大量的油气。据英国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述评》统计,美国2002年石油进口为11357千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2.2%。天然气的进口量为1089.1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为6675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3.9%。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巨大,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油气对外依赖程度非常大。
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据预测,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在未来将稳步增长(见图6-2)。
图6-2美国未来石油生产与进口趋势
(美国石油消费,百万桶/日)
美国进口石油的地区主要是西半球(指美洲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见下图)由于地缘政治和一体化管网的自由贸易协定、能源部门相互投资、分担的安全义务以及可靠的供应关系等原因,2000年美国石油总进口的55%集中来自四个国家:加拿大(15%)、沙特阿拉伯(14%)、委内瑞拉(14%)和墨西哥(12%)(见图6-3和图6-4)。
图6-3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地区分布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图6-4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10大供应国(单位:千桶/日)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除了继续巩固与美洲国家的关系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的焦点。
3.油气消费
(1)美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预测
美国近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使美国消费的石油就占全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25%强。从1973~1998年间,美国的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2.42%,而1998年美国的GDP是1973年的1.93倍。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大国,虽然近期美国经济增长有趋缓的态势,但美国的经济在未来将继续缓慢增长,因此,其能源消费在未来也将继续增长,见图6-5。
图6-5美国石油总需求量趋势(百万桶/日)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2)美国油气消费量
美国每年平均消费石油8.97亿吨,天然气6544亿立方米。见表6-1和表6-2。
表6-1美国1987~2000年石油消费(单位:亿吨)
(据BP.2001)
表6-2美国1985~1998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单位:亿立方米)
(据BP,2001)
(3)美国油气消费结构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基本相同,从1950年到1980年,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渐下降。而石油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天然气消费量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1980年后,石油所占消费比重还是基本未变,而天然气所占消费比重在突然下降后逐步回升,煤炭所占比重在1980年之后稳中有升。
美国1999年能源消费总量为8533.6百万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所占比重为40.6%,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5.2%,二者合计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64.8%。
二、加拿大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加拿大油气的产储量
加拿大的油气资源量也比较丰富。2002年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246.60亿吨,比2001年的石油探明储量6.63亿吨增加了3619%。2003年报道天然气的估计探明储量1.70万亿立方米,比2002年1月1日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1.69万亿立方米增加了0.59%。
加拿大2002年底的石油产量为10975.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2002年的天然气产量为2074.2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产量2057.72亿立方米增加了0.80%。
2.加拿大的油气贸易
加拿大是石油净出口国,1998年其进口原油为3830万吨,进口油品为860万吨,出口原油6350万吨,出口油品为1570万吨。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气商品量为1780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1695亿立方米增加了5%,其中输往美国的天然气上升8.5%,达到了947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这主要是1998年末投入运营的管输能力扩容工程已开始发挥作用。
加拿大是美国天然气、石油和电力最大的供应国。2000年加拿大石油贸易增长了4%,对美增长了10%。2000年加拿大出口天然气1016.6亿立方米。
3.油气消费
加拿大1998年的石油消费量为8320万吨,比1997年的消费量8210万吨增加了1.3%(见表6-3),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气消费量为842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833亿立方米增加了1.1%(表6-4)。
表6-31990~1998年加拿大的石油消费量(单位:百万吨)
(据BP,2001)
表6-41985~1999年加拿大天然气消费量(单位:亿立方米)
(据BP,2001)
在加拿大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1999年石油所占比重为36.4%,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8.2%。
三、墨西哥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墨西哥的油气产量和储量
截止到2001年底,墨西哥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7.29亿吨,比上年同期的36.75亿吨减少了52.95%。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原油产量年平均约为1.55亿吨。2002年墨西哥的石油产量为1.59亿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1.56亿吨(实际值)增加了1.69%。
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墨西哥的天然气证实储量为2485.1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8354.93亿立方米减少了70.26%。2002年墨西哥的天然气产量为456.9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约1.94%。墨西哥的天然气储量在拉美仅次于委内瑞拉,在美洲居第四位。墨西哥开采的天然气大部分是伴生气,只有不足25%的天然气产自非伴生气田。由于墨西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投资很少,所以产量近5年一直不高。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估计,今后十年墨西哥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9%,而天然气产量却会不断下降(王锡华、焦震衡,2003)。
2.墨西哥的油气贸易和油气消费
墨西哥国土面积为192万平方公里,人口有9860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亿美元,人均GDP为4000美元,石油消费量为178万桶/日,人均石油消费量6.6桶/年,成品油需求量为165.1万桶/日,其中汽油占三分之一。1998年汽油消费量为50.7万桶/日,其中国内炼厂供应量为45.3万桶/日。目前该国每日进口的13.5万桶高辛烷值汽油大部分来自壳牌的帝尔帕克合资炼厂,同时也从欧洲进口汽油。该国汽油出口量为8.1万桶/日,通常销往美国。另外该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以燃料油为动力的电厂已经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新建电厂全部采用天然气为燃料。
1999年墨西哥的天然气商品量为35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3%。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石油为1359千桶/日。1999年墨西哥出口天然气16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出口量4亿立方米增加了300%。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1.7亿立方米,而从美国进口31.1亿立方米。
㈣ 关于美国石油出口
美国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并不一定就表明美国在走下坡路,当经济不景气肯定是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之一。我们还应该考虑美国国内能源形势的新变化。
由于美国经济是传统的面向世界市场的开放型经济,当自给有余时大量出口;在国内石油不能满足供应且总体成本越来越高时,就大规模地将投资和经营向国外转移,以获得利润并满足国内供给。这就是你所谓的下坡路。
美国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直接反映了美国能源供应格局发生了变化,间接反映了美国能源消费格局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与经济、技术有关。由于基础设施完善,加上多数气田离用户并不太远,美国天然气的利用率较高。同时,美国把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相当大的期望寄予石油替代品上。早在2006 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强调了这一点。“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最好方法是依靠科学技术⋯⋯通过开展乙醇、燃煤电厂、太阳能、风能技术以及核能领域的研究。这也侧面说明资源不是战略武器的唯一形式,科学技术也能提供战略武器。
美国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仍然放慢,对石油产品需求不足,必然影响美国对石油产品的消耗,降低了石油的进口。同时,美国炼厂剩余的炼油产能只能进一步地依赖出口市场,这样必然会对世界能源市场供应产生影响。当然,美国目前的出口状况仅反映了美国短期的能源市场变化。未来15年到20 年,美国的原油处于净进口国量地位,这一根本格局仍将难以得到改变。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很大,而其国内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量。
受影响是肯定的,但是否落空短期内还不好判断。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想通过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控制东石油以及中东石油运输线。满足自身的石油需要,还主导了国际石油价格。美国控制中东石油,就是想把欧盟、日本等盟国的能源需求操控在自己手上,然后可以抑制它们的经济发展,以保住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利用伊拉克战争打击欧元,以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
我国高调支持欧元低位一方面是希望欧元能与美元抗衡,同时希望加强中国同欧盟国的合作。
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打破了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利好局势。此次危机已波及全球,并且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影响极其严重,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危机;从影响的深度来看,已造成三大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并且预计衰退将持续。从发生的原因来看,这是第一次源自金融体系内部的危机,由于金融体系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此次对于金融体系的摧毁性打击,将导致市场化融资和信用体系的重新建立;危机将重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话语权之争,世界经济、政治、金融、货币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㈤ 美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归私人所有吗石油公司如何取得某个地区的石油开采权
美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如果是在私人土地之下的,是归私人所有的。美国的国土以私人所有土地占多数,这里的所有权是包括了地下开采资源的权利以及地上建筑房屋的权利的。所以,在那些私人土地之下的资源确实归私人所有,只要石油公司开个好价钱就能够获得。
美国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早在17世纪时英国殖民政府在向移民出售土地时,是连土地底下的所有一切比如矿产等都一起卖出的,此一法律一直延续至今,美国最流行的房地产所有权称为“封地产权”(fee simple estate, 简称fee simple)。
在这个英文专属名词中,“fee”(费用)是由“fief”(封地)转化而来的,以前英国王室向大臣封地,受封者握有所封土地的绝对权利。因此,凡买卖房地产时,只要标明“封地产权”的,则业主就对土地地表及地下的一切拥有所有权。
目前美国绝大部分房屋在出售时,是与所在土地的所有权一起出售的,也都采用“封地产权”的形式,如果是独栋屋或联排屋,会标明拥有土地的面积;如果是高层公寓式房屋,则所有屋主共同拥有所在楼宇的土地。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的地表及地下虽然均属业主所有,并不一定表明拥有地表的业主或者拥有地下资源的业主是同一个业主,此话怎讲?因为拥有地表及地下所有权的业主,可以选择将地表物业及地下资源分别出售给不同的人,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买了地表物业或地下资源的人,就只能拥有自己购买那部分的产权。
美国许多地方由于在私人土地上发现油气矿产资源而一夜暴富的人不少,大多数业主都会选择将地底资源的所有权出售或采取收取特许经营费的方式。
最近十多年由于页岩油的开采,在页岩油较多的地区比如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等地,许多居民都允许能源公司在自家后院安装油井,按事先约定好的数目每月收取特许费,对于这些居民来说,只要油井立在自家后院,就可以坐收不菲的收入。
据全国所有权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oyalty Owners)估计,全美约有1200多万土地所有者因在其土地上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而获得特许权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