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是什么体验的
扩展阅读
琼斯石油怎么样 2025-02-04 06:40:17
小丸压缩工具在哪里下载 2025-02-04 06:40:10
巩俐为什么有电影资源呀 2025-02-04 06:33:39

石油是什么体验的

发布时间: 2023-10-20 06:00:13

① 在中石油上班是怎样的体验

在中石油上班挺好的,就是工作条件可能会差点,这你应该清楚(除非你有点关系)。要是你学历比较高,那你可以去选择工作地,否则就是工作地选择你。

航空煤油、-35号柴油、芳烃产量分别增长了14.5%、15.4%和12.4%。清洁油品比例稳定提升,95号以上高标号汽油、国Ⅴ车用柴油产量分别提高了1.6和7个百分点。

炼油与化工:

炼化业务是提高公司价值的重要领域。2011年,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生产运行管理,炼油装置保持较高负荷,22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好于上年,轻油收率、乙烯收率、双烯收率保持国内领先,炼化业务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全年国内加工原油15132万吨,生产成品油10369万吨。炼油高效产品实现增产,成品油收率提高0.7个百分点,黑色产品比例下降0.5个百分点。

② 在中国石油加油站上班累吗

基本上同意 290291711的回答,他回答的问题也分地方,1. 像我们待的是一个小县城的城区,民风还算可以,这5年来走单(就是加完油没付钱故意跑了的)就有这么1、2起,也有忘记给钱(不是故意)由于是个县城都能找到人要回来或者自己送回来;2. 加油收价钱这个是肯定的,尤其是新员工,这个学费有多有少,主要在个人,时间长了就好多了;3. 至于忘记收钱这个事儿,现在也在增加技防,就是在加油机连接零管系统后每条加油枪只能连续加油3笔,然后在室内操作一下,这就从技术方面强制断开连续加油操作,就不会忘记收钱了,如果还是忘记收钱,那就说明有点太心不在焉了。小站工作强度不太高上24小时、歇24小时,在站上吃住,离家近可以回家,扣完伙食(200)、保险后,每月两千多一点点(或者说两千左右吧),没有见过年终奖这个东西。
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私信我。

③ 在中国石油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四老学姐来回答了~

首先,风景如画~石大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南门就是唐岛湾,风景秀丽,冬暖夏凉。除了风有些大~

光冲这个食堂装修,我就给100分!

最后一个,不得不说石大的妖风真的是很优秀了...每次从图书馆后面走,都在怀疑人生,我是谁?我在哪?我为啥要走这儿?

不过,据说石大校内的风之所以这么大,都是被安排的...不说了,很心累...

总之,这里风景如花,这里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来石大就读。

④ 海上石油平台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

海上石油平台工作体验还是不错的,个人提升也比较大。

海上钻井平台主要用于钻探井的海上结构物。上装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主要有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


海上钻井平台的布置

平台的总体布置是解决工艺布置与结构布置的总体问题。海上钻井平台作为海上钻井的场地,所安装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堆放的器材及物资不能像陆地井场那样比较随意地改换位置,这是因为每座平台在设计和建造时都是按一定的工艺设施分布条件来确定平台各部分的结构形式和尺寸的。

⑤ 石油工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果真如外界传说的“人人月入过万”吗

人总是特别的奇怪,对于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或者是只是看到了一个表面现象,就对别人的工作胡乱的进行猜想。相信很多人对于石油工人都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他们觉得石油工人个个都是月入过万的,毕竟对于石油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烧钱的地方,而且石油工人也是特别辛苦的,对于月入过万当然是比较轻松的。

对于大部分在国内工作的石油工人来说,他们的工资都是一般化的,当然也不缺乏部分油二代,由于福利高,退休工资高,他们的父辈财富累积比较高,因此而也总是开着豪车住着比较好的房子,但其实这跟他们自身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说实在的,现如今很多使用工人所付出的努力和他们的工资是不挂钩的。毕竟我们知道在一线的石油工人不仅工作环境十分的恶劣,而且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⑥ 80后石油工的海上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据视觉中国报道,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湾的中北部,距离海岸约20公里,是1995年发现的亿吨级大型稠油油田。目前,这个油田由10座海上平台和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组成,从空中俯瞰,一座座平台仿佛是撒在海面上的一个星座。程垚所在的CEPJ平台,是其中最为“年轻”的平台之一,于2014年投产。其大小相当于一座足球场,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满员住宿能力为100人。

有了20多天的海休假期,程垚得以经常带妻子出去旅游。“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先注意那里的紧急逃生口和其他安全标示,他说海上最要紧的是安全,这个习惯也带到了陆地。”但如今,即将来临的新生命,带给了程垚新的责任。“

现在,他也不再外出旅游,而是想着当一名好父亲。海休结束的那天,早晨7点,程垚匆匆别过妻子张婷,开始他的又一次出海征程。等待他的是近4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和28天的海上生活。

⑦ 做一名油二代/油三代是怎样的体验

典型的油三代,研究生毕业,企业管理专业,回到父母所在的油建单位,我爷爷奶奶都是随军北上,转业在抚顺石化,然后又从抚顺石化分离出来,回到了在老家成立的石油单位。所以我爸总说,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
外界有很多夸大中石油待遇的说法,作为职工以及职工子女而言,尤其是我们油建单位,薪资待遇跟付出其实是不对等的。常年在外漂泊,住集体宿舍,吃食堂大锅饭,没有私生活可言,个人娱乐项目毛毛的真的只能呵呵。但是到手的钱真的是寥寥无几,在我们单位所处的地级市将将的中等水平,也许二十年前是优越的,如今也只是靠着体系和信仰来维系。也许有人会说包吃包住也是企业成本也是单位福利,我擦我只想说我们待的地方不包住就只能以天为盖地为庐了好么。
在生活方面,大院里的生活,各方面物资齐全,然并卵。二十年前是好的,如今想想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基本上石油大院周边的小区也是要什么有什么吧,这点便利性根本不值一提。想来,比较好的就是,这样的环境给了我们相对较宽的视野,同龄人还在和泥巴,我们就知道新疆宁夏四川大庆,从小玩的吃的喝的用的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同龄人觉得出省都很难,我们觉得出国也不过如此,其实还是蛮爽的。但是反而在成年后,与我而言,缺少一种归属感吧,没有地方可称为故乡,无从怀念,心生寂寞。
工作方面,作为油三代,在项目上常要面对一些老职工,都是大爷,班组的更是,好处就是绝对没人敢欺负我,经理我可以叫叔叔,但那有如何?该干的工作一样都不会少,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压力,就是一旦做不好,就是丢了三代人的脸,凡事必然谨小慎微。
努不努力的,虽然我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研究生确实是自己拼过了考出来的,在校的表现也绝对是能让同学老师拿出来夸赞的。工作之后更是要考虑父母家人的声誉,不敢懈怠。相比于非石油后代,反而觉得自己担子更重。不过这点见仁见智吧。
对企业的理解,我是学企管的,客观来讲,如果不是某种难以名状的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我不会选择这样的公司,企业文化没有施行力度,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很弱,体制机制问题重重,若是有一天中石油把油建单位抛出体系,以当前的状态绝对死路一条。另外,员工流失率偏高,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还是少了些,这是当前形势下必须改变的问题吧,毕竟企业都计划着转型,在管理方面跟不上未来也是寸步难行。
能想到的就这些。不过,无论以后身在何方,还是希望一切越来越好吧。

⑧ 在加油站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毕业的时候,我手里只剩下一个offer:西南某省石油销售公司,当时报考的岗位是行政管理,在招聘的宣讲会上,公司的人事慷慨激昂地说:“大家放心,我们不会真的让你们去加油的,我们公司不会脑壳有包,招聘那么多研究生、本科生去加油站加油,这不是浪费人才吗?”所以,尽管知道进公司需要到基层锻炼,但从未想过基层锻炼是需要自己手拿油枪给顾客加油。入职的消息突如其来,但我还是满怀期待又充满欣喜,毕竟马上就可以有工资啦!公司给研究生的工资是6500每个月,在这个城市已经足够体面生存。同时,公司还向我们承诺,基层轮岗一年,就会是加油站经理或经理助理,所以我期待着:进去一年,就可以升职加薪,走向人生高峰!

    进入公司,首先是入职培训,这段时光应当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了,比上学还要幸福。公司安排我们住标间宾馆,每天安排好食宿,听听课,和同一批进公司的大学生们吹吹牛,不亦乐乎。刚毕业,大多数学生是本科生,心思都比较单纯,人也很好相处,所以我们度过了无比愉快的一个多星期。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乎这里的每个老师都曾在加油站、油库呆过,无人例外,这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公平的公司。“大家都在加油站呆过,哪里有什么关系户、有背景的,网上都是乱说。”当时的我这样想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老师们对公司的介绍,我感受到了这个老牌国企在新时代的诸多创新和与时俱进,譬如服务理念、网红营销、社群传播、员工之间、公益活动等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这个公司的朝气和活力。但在培训的过程中,还是能隐晦地感受到许多前辈在这个公司经历了诸多无奈,“内卷”也是不少前辈的感受。但问到具体的事宜,他们对我们只有几个字:“进来自己品,细品。”也感受到基层工作简直是个高危职业:爆炸、火灾、盗窃、抢劫、吸毒......这让我们都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担心,毕竟工资再高、待遇再好也没有命重要呀!“拿着这么点工资操着主席的心啊!”大家这么感慨道。最令我震撼地还是最后一位老师,真情实感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公司这些年的历程,因为她某种能力突出,公司频繁地给他换加油站,甚至一个人呆过一个新建立的加油站,运营好了又将他调走,他不想去,但是公司最终还是让他去了。听了他的故事,我开始理解,在这个公司,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公司想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对于未来的路,我开始犹疑。

    培训结束后,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哪个加油站,没有时间给你考虑,你只能跟着去到加油站。于是,令们所有人都痛苦的加油员生活如期而至。可能在大家的想象中,加油员主要是跟你车子打交道,问清楚油号、加完油就可以了,除了体力外,这个工作简单又轻松。之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也就累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也不复杂,这个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和机关的工作比起来,它确实更不费脑,然而事实上,体力的辛苦其实完全不值一提。尽管第一天站十个小时让我感到非常不适,毕竟我平时不是站着就是躺着,能走电梯决不爬楼梯,然而忍忍、熬熬还是可以过去。第一天我们就是戴着实习生的工牌站着看别人怎么加油,观摩学习。顾客每次招呼你加油的时候,你都觉得很尴尬,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在那儿杵着,看别人忙碌,一边听老员工讲加油站的各种条条款款:24小时的监控,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被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动作要力求规范,不然监控看到、被检查到就不好啦、提醒顾客不要在加油站接打手机、引车到位手势要规范、送顾客走手势一定要有、提醒骑摩托车的把车推出去再启动,不管他听不听,你的动作一定要有........但是老员工跟我们念叨最多的还是:千万不要加错油,加错油赔钱就完蛋啦,去年有个大学生把汽油和柴油加错,人家的名牌车,赔了八万,以及一定要注意收小票,不然跑单了就是你赔。我小心翼翼记下各种,生怕自己赔。第二天,我们终于在老员工的带领下开始加油,油枪有点重,特别那个枪管,真的太重了,我一个一米五的小女生拉着有些吃力,好在老员工们看我可怜,都会帮我拉一下。加油一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卑微。有些顾客你没听清他们加几号油、加多少,多问两遍对你很不耐烦。还有的可能遇到点事情把气出你身上。有的每次你找他拿小票直接甩给你,扔地上你自己拣。当然也会有一些可爱、有礼貌的顾客会跟你说谢谢。加了几天油我渐渐如鱼得水,能够很好地操作,和顾客顺畅沟通。然而,公司要求在加油过程中一定要卖非油产品,如牛奶、苏打水,这也是对员工服务标准的硬性考核指标之一,而我却一件东西也卖不出去,这也让我对这份工作没了信心。但是加油工作还是相对而言简单的。

    加了两个星期的油后,一天早餐,收银的姐姐让我进去跟她学着收银,我就兴致勃勃地去了。结果,想不到收银比加油难多了。电脑屏幕,姐姐飞速点着各种信息,而我眼花缭乱,啥也看不清。而且顾客来的时候往往排着长队,后面的人一直催,一着急我就手忙脚乱。所以收银第一天,我就被跑单了。并且,收银的时候你会发现,人们更容易愤怒,因为没有人有耐心等着排队。并且,在外面加油的遇到顾客有问题可以说你进去问收银的,收银的手忙脚乱还要应付顾客各种问题,顾客捋不清楚就开始骂你。第一天,一个人的汽车停路上没油了,想拿桶打散装汽油,按公司规定,打散装汽油需要本人身份证、复印件,还要在支付宝申报就艺老员工的说法告诉他,需要身份证和复印件,那个人急匆匆就走了,拿了个复印件回来,我们告诉他必须还要原件,他就很不高兴,“不早说”,于是把身份证和复印件拿来,结果登记的时候发现他拿的是妻子的证件不是本人的,于是他终于忍不住爆发:“你们有什么为什么不一次性说清楚,让我跑那么多趟?”其实这位顾客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我们确实说了,还说了两遍,但他没听清却又怪在我们头上。由于公司条条款款的种种限制十分严格,又有监控实时监视,员工们的处事能力空间的确十分有限。

    辞职的那天早晨,心情本来不错,因为我的收银已经学得差不多,可以几乎没有失误地操作机器了,但就很奇怪,那天早晨找茬的顾客特别多。先是以为反映自己充值了加油卡但余额没有显示,在加油的时候他就怒气冲冲凶了加油员一顿,怀疑我们多扣了他钱。进来查询他的交易明细,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查不到他的充值记录,他又怀疑收银是不是输了密码把他钱扣了,于是在他的胡搅蛮缠下两个值班经理和收银姐姐跟他掰扯了半个小时他才离去。我一个人在收银台手忙脚乱地应付局面。没过多久,一位大哥来交钱说自己是12号油枪,我就按规定跟他核对信息:“请问您是12号油枪114元吗?”他:“你说啥子我听不清。”我又重复一遍,对方开始凶我:“咋个可能一百多,我摩托车。”这时旁边的姐姐问他是不是14号三十多,他说:“他们跟我说12号嘛”。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我心情很烦躁感觉很想砸东西,所以我说:“我不干了”,就跑出了加油站。在这个地方,没有道理可讲。企业的进步,都是靠压榨员工、迎合顾客换来的。但是员工们其实真的很维护公司,顾客抱怨油价贵,他们说油价已经降了。顾客觉得非油产品贵,他们觉得很划算。他们适应了公司的条条框框,虽然满腹委屈,但是这份工作还是给了他们足够的体面支撑自己的家。

    但是,我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