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巴铁路的建设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地理意义
拓宽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保证我国能源进口安全;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所需燃油的三分之一依赖于进口,其中来自中东的进口量已经超过1亿吨。一直以来,中国的石油来源必须先后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中国南海,这给中国的外交带来诸多麻烦。在进口运输线路上,若马六甲海峡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而巴基斯坦正好处于中东与中国之间,如果从石油宝库波斯湾起,修建经过巴基斯坦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可大大缩短空间和时间距离,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中,瓜达尔港成为中国的储油仓库,。另一方面,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则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大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1.2亿吨,2005年进口石油1.3亿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至40%%。有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增至5亿吨,有3亿吨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0%%,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所以对于建设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通道,经济上要能带来利益,安全上也要全方位的考虑,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具有积极的战略构想。
Ⅱ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是否我们过度依赖进口
中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65%。对比之下,煤炭对外依存度只有5%。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中东石油质量好、开采成本低,加上运到中国的成本也便宜;而中国本土的石油品相不高、加工成本高,并不占优势。从经济层面说,国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中东石油好价格低,就是该更多进口中东石油。就跟欧美国家依赖中国低廉价格劳动力一样的。依赖度大了,也会有人说,要是中国切断了劳动力供应,那该怎么办?美国人要不要用中国制造了?极端、战争风险有没有?当然有,核战争一打世界整体灭绝的风险都有。只是概率比较低。防范潜在风险,可能还是多渠道进口。除了中东沙特,还有俄罗斯、尼日尔爾利亚、委内瑞拉,自己的油田也可以作为备用。发展电动卡车、汽车也是方向,而且这一方向有迅速加快的趋势。能发电的东西就多了,中国石油储量不多,但煤炭极其丰富,能用至少一两百年。还有页岩气、可燃冰、核能、太阳能都能转化为电力使用。未来20年,如果电动汽车大面积普及,石油地位就大为下降了。
Ⅲ 中巴铁路战略意义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中巴公路早已通车。如果能修一条中巴铁路和油气管道(喀什-----瓜达尔港),意义十分巨大。这方面,巴基斯坦方面非常积极,且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已投入使用,我们借道出海,何乐而不为?
你看地图,中国由东南港口经马六甲海峡出印度洋要绕一大圈,如果由新疆经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出印度洋就较近,直接与西亚石油输出国连接,大大缩短到非洲、欧洲的航程。如果这条铁路修成,可与巴基斯坦、伊朗的铁路连接,出口物资、进口中东石油尤为捷近方便,此“后门”一开,内陆新疆,就变为出欧、非、西亚的前沿,极大地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新疆的发展,其巨大战略意义也不言而喻。
当然,这条铁路和与之并行的油气管道要穿越咖喇昆仑山,难度、投资巨大,可由中巴合建或中国援建,有中巴公路建设的基础,有高原铁路建设的经验,我想,这条战略通道的建设会尽早纳入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