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石油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
石油专业的就业皮芹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是在加快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同时,积极扩大和运碧占领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所以这样就急需大量石油方面的人才。石油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石油专业毕业生就旁握举业方向主要有,包括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钻井(又包括泥浆、固井)、采油、集输等专业岗位。还可以去胜利、大港等油田从事石油钻井、采油、修井、石油设备制造与维护等领域从事现场生产操作、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工作。
‘贰’ 石油行业现在的前景怎么样
石油行业现在的前景很不错。
石油行业发展前景,强劲的工业增长和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而在这些能源中,石油行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主要为三大国有企业控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截至201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公司,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则是世界第四大石油产品销售公司。
目前,三大企业都渴望与西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一是为了获取资源,二是为了获得与非常规石油生产相关的必要技术。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允许国内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产量分成合同。
‘叁’ 现货原油市场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恒力石化(600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成品油产量、中国成品油销量等
成品油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5-2019年,我国成品油产出量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成品油产量为29076.60万吨,同比下降5.47%。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成品油产量有所增加,上半年产量15036.30万吨。整体来看,我国成品油产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注:此处成品油产量为汽油、柴油产量之和。
成品油主要以出口为主 进口较少
2014-2020年我国成品油进口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渐深入,我国汽油需求量也持续增加。2020年,我国成品油进口量为480579吨,同比上升44.11%。2021年上半年,我国汽油进口量为64919吨。其中进口成品油主要以汽油为主,柴油进口量较少。
注:此处成品油进口量为汽油、柴油进口量之和。
2015-2019年中国成品油出口量呈总体上升趋势。2019年,成品油出口量为3496万吨,同比增长19.99%。2020年,由于海外疫情影响,成品油需求低迷,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也有所下降,为3496万吨,同比下降7.24%。2021年上半年虚游,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为1135万吨。
注:此处成品油出口量为汽油、柴油出口量之和。
表观消费量总体呈下降状态
2015-2020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大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中国成品油表现消费量为27136.34万吨,同比下滑3.90%。颤尘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继续下滑。2020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5751.65万吨,同比下降5.10%。2021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3931.79万吨。
注:此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汽油、柴油表观消费量之和。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出口
中国成品油零售行业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国成品油市场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逐步实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成品油供给将呈现去产能、控产量的局面。从需求方面来看差洞销,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用于公共交通的成品油需求、国外成品油的需求将有所恢复,需求将逐步恢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肆’ 国际油价触及天花板,石油市场为何如此动荡
国际油价能够触及天花板,这是因为石油市场非常动荡,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只有世界和平石油市场才能稳定。
在需求大幅度上涨的时候,油价却一直上涨,这也说明国际油价会出现下跌的情况,但是形势比较严峻,现在出现了全国经济变低的情况。资本主义市场也在动荡着,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石油的价格就出现了很多不定因素,现在的石油市场动荡将会愈演愈烈。现在的形势也比较复杂,所以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变化,而且有广泛的影响,经济受到了冲击,还可能出现财政风险影响多方面的局势,石油主要依赖于俄罗斯,所以这对很多国家都是一个打击,出口率也会受到影响。部分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逃离石油市场,所以会出现油价下跌,并且低位进一步降低,全球的政策原因也会影响,所以得重新评估。
‘伍’ 石油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的石油化工工业产品销售额可达每年2.9万亿美元,远高于全球市场上的石油销售额,而且虽然需求量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市场,但在新兴经济体中也得到了强劲的增长,石油化工市场已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非洲的情况可能是个例外,那里的需求量仅仅占全球需求量的3%)。石油化工产品已成为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直接产品有塑料包装袋、农用化学品、涂料,这些产品占化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一些尚未被人们熟悉的产品有飞机制造(10%)、房屋用品(20%)、制药设备(30%)。化工产品的用途日益广泛是新兴经济体的关键因素,从基础建设到工业包装、消费者产品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乙烯本身的直接应用并不多(如在西班牙,人们将乙烯用于西红柿的催熟,但应用得并不广泛)。同样,乙烯也有许多衍生物,如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纤维(聚对苯二酸盐和聚醋)。在美国,约70%的终端利用是非耐用产品,包括管材、汽车部件和电器部件。许多广泛的用途都集中在基本经济活动上,如包装业与建筑业。石油化工工业与GDP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产品与区域之间的GDP变化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成熟程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中国与东南亚所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导致亚洲(日本除外)乙烯的需求量增长率高达75%,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则仅为3.2%。随着GDP构成的多重性,这种增加可以扩大在整体经济增长中这些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导致库存物资的大规模流通,对于可储存的下游产品来说,这种特征更加突出。暂时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更大,涉及消费者与储备供应两个方面,由于较高的利润会刺激较高的工业发展,对此,生产与供应就会表现出某些灵活性。然而,更难保证的就是那些潜在的需求中任何额外的增加而不是暂时的供给中断,原因在于国际制裁与消费主流中的长期交付期,以及新增的产能。
过多的利润会促使过度投资,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生产能力过剩与利润的大幅度下跌。即使在过去的10年中出现了一些合并,乙烯工业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分散性,对任何天然气市场机遇的限制都会导致由减产引起的投资减少。由于高密度资本的投入与大量石油化工产品与市场的高度融合,获利的生产者感到有必要继续生产,即使他们已经受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要稳定价格,或者在出现一个循环的低迷时期,生产者也会努力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石油化工工业的极速增长,曾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中。对于当代的石油化工工业来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求的增长与现有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失衡,这与需求增长或生产的价格优势严重脱节有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生产能力再次增加,开始开采大量便宜的天然气,而欧洲人则致力于将石脑油作为满足当地需求的最便宜资源。这两种方式现已无人采纳,新兴的市场既可满足需求也可供给充足的生产原料,这可以体现竞争优势。这种失衡的解决可能会使这些生产者感到痛苦,但却可为那些善于把握的人们提供重要机遇。
影响需求、供给、利润和价格的原因是什么?石油化工生产能力的新浪潮还有空间吗?如果没有,会有赢家吗?或者仅剩输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得乙烯工业显得极其有效------它是整个石油化工工业关键的驱动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