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深海采油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为何我国海外油田并不多
开采油田不止需要先进的技术,也要考虑所处的环境。运用先进的技术开采完以后,需要把石油运到合适的地方,这个运送的步骤很难。
利布拉油田是巴西迄今勘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单体盐下层区块,且为油的质量上乘,通过开发有望让巴西成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这块油田处于1英里厚的海盐层之下的深海层,技术上的难题与资金的瓶颈令巴西本土石油公司不得不通过国际合作寻求突破,巴西尚且如此,我国亦然,不能冲动的进行深海采油。
深海采油固然是开采油田的一个好办法,但是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与他国合作一起开采油田,不可贸然行动。
② 中国为什么不到东海南海大规模采油,而要依赖进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是石油产量名列前茅的国家!
从2021年3月的原油进口数据来看,毫无悬念,中国4965.9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的样子,但是,进口这么多原油消耗的成本代价反而下降了3.9%。
③ 南海自然条件那么恶劣,越南是如何在南海开采出那么大量的石油中国为何不行
越南没有自己的钻井平台,建成那些都是跟别人合作的。2012年5月9日9时38分,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钻头触及南海荔湾6-1区域约1500米深的水下地层。这是我国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中国不是没有滴
④ 我国没有能力开采深海石油吗
中国已拥有深海采油的技术手段,至少在技术层面已经为深海采油提供了可行性。
全球70%以上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底,其中50%的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在300至500米的深海,浅于200米的海底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7%。因此,研制深海采油技术设备是中国开发能源的必经之路。于是,中国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项目之后,又从天际潜入了海底。
截至不久前,中国仅具备开发不足300米水深的浅海油气田的能力,而西方石油公司早已拥有开发3000米水深的深海油气田的能力。鉴于此,上世纪末,中国对深海采油技术设备予以立项,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工程,亦即举世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前后投资人民币60亿元(11.2亿新元)。这座钻井平台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担设计、采购、建造和完工调试,美国Friede Goldman公司承担初步设计,上海第708研究所承担详细设计。2004年起,中国加快了该项目的进度,并于2008年开工建造钻井平台。
该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等多种作业功能,设计自重3万吨,长114米,宽79米,平台稳性和强度能抵御南中国海两百年一遇的波浪载荷,在1500米水深内可使用锚泊定位,甲板最大载荷9000吨。最大作业水深超过3000米,钻井深度超过1万米。这些技术指标堪与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平台相媲美。
2010年2月,该钻井平台被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其后交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使用。中海油将用来在南中国海北部海域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将向深海进军开发油气资源。
同时中国研制载人潜水器的项目也在齐头并进。日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全球七成海底。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速度自然触发了该国对资源开发的异常渴求。估计今后“蛟龙号”之类的载人潜水器也将在南中国海开发中起到非凡的作用。“蛟龙号”的设计深度为7000米,为世界第一,预计2012年将进行7000米级海试。耐压和密封是考验深海载人潜水器性能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潜入水下7000米时,将承受相当于7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等于1平方米面积承重7000吨。巨大的水压对潜水器的耐压能力、密封性能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潜航员身处狭小的空间,要在极深的海底孤军作战,连续工作6至8小时,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
台湾对拥有油气田资源的渴望,比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却缺乏经济、军事能力;大陆经济、军事能力固然差强人意,却在南中国海没有立足点。从某一个侧面看待这个问题,似乎两岸在经济层面进行合作,联合勘探并开发南中国海油气田,也不失为一个绝处逢生的良机。
⑤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贫油国家原油储量少,面对外国在我国南海开采石油我们该如何对付
越南早在1978年就在南海开采石油,中国没有实际开采项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海特别是南沙的主权争议导致的不安全环境。
凤凰网:越南在南海岛屿有哪些具体开发项目?
李国强:越南最早在1978年就和日本达成协议,就开发南海海底石油进行合作。自此之后,越南与50多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石油勘探和开发合同大约有30多个,越南还在西沙和南沙海域非法石油招标120多个。
1986年冠名为“白虎”的油田在南海正式投产,由此开始越南的原油产量逐年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仅仅这个“白虎”油田,已经累计生产原油2000多万吨,创汇250亿美元。2009年前后,越南冠名为“大熊”、“龙”和“青龙”三个油田也相继投产,这几个油田都是在我国南海断续线之内。
越南曾经是贫油国,现在的石油年产量高达将近2000多万吨,一跃成为了石油出口国。石油已经成为越南出口最多的产品之一,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0%。
凤凰网:中国有没有实质性的油田开采项目?
李国强:没有。周边国家和国外石油公司,一共合作开采大约有1200多口油井,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当然这1200多口油井是在整个南海的南部海域,有很多并没有进入我们所主张的管辖断续线之内。
凤凰网:为什么会这样?
李国强: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安全原因,直接跟南海,特别是南沙的主权争议相关,南海处于一种并不是十分安全的局面,风险过大,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受困于资金上的困扰。
第三个困境是来自于技术上的困境,也就是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所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并不具备在深海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技术能力。中海油尝试过与国外公司合作,拿市场换技术,但是这样一个过程应该说很曲折,也并不是很顺利,国外的核心技术还是拿不到。
凤凰网:现在的情况呢?
李国强: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应该说资金已经不是问题。在技术上的困扰,特别是我们看到去年6月份、8月份的时候,“蛟龙”号载人深潜下水成功,实际上也是我们深海勘探和开采上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基于这样的一些突破,今年年初,中海油公司提出向“海上大庆”进军的目标。
现在依然是安全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实,早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的石油公司和美国的克里斯公司,在万安滩这边,也签署了合同,要尝试进行南海的石油开采,这是中国和国外石油公司签署的第一个南海的海上石油合同,真正意义上的合同,但是很遗憾这个合同最后夭折了。核心就在于周边环境、安全环境和国家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四、中国对策
中国力争通过外交途径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坚持大海防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做好实施收回被占岛礁的准备。
凤凰网:面对南海争端,中国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李国强:第一,坚持“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基本立场。
第二,进一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行动。在争端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与周边国家探索出临时性的解决办法。比如在东海,和日本有渔业协定;在黄海,与韩国有共同的渔区;在北部湾划界后,也有共同的渔区、临时共管的一些地方。在南海会不会有这样的临时措施出来,我想是值得探讨的,政府也会做一些努力。
第三,我们会坚决贯彻中国的大海防战略,提升岛上、岸上和海上作战能力,继续保障健全的海防能力体系。南海问题涉及到我们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海防体系,对我们维护主权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海防战略是要坚决去执行的。
第四,海上执法部门,包括海警、海监、渔政、海事等,要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不断地加大海上和空中巡视护航的力度,不间断的宣誓主权,显示我国在南海的存在。
凤凰网:刚才您提到,我们在开采能源方面主要面临安全环境差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李国强:最重要的还是发挥人民海军保驾护航的功能。随着我们的航母即将建造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我们在南海的军事防御格局,同时也会为我们在南海的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保障。
凤凰网:在我国控制的岛屿周围也经常发生争端,有什么办法吗?
李国强: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所占岛礁的防卫能力和防卫功能,以及多方面的功能,即军用和民用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够做好实施收回被占岛礁的准备。
⑥ 中国海洋石油存在问题是什么
尽管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我国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程度较低,面临着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使得我国海洋油气的开发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
近年来,我国在浅海石油地质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深水区域的勘探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南海水深一般在500~2000米,属深水作业区。尽管我国在深水开发石油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海洋科技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海洋科研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深海资源勘探开发能力不足,高端技术对国外依赖性强。国外对我国在一些尖端技术上的封锁,制约了我国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尚未形成高效开发近海油气田的技术体系和完整的技术装备。
二、与周边国家存在着海洋利益纠纷
我国海域因油气勘探与周围邻国出现的争执由来已久。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领海中,除了渤海是大陆环抱的海湾没有与其他邻国存在争议外,其他海域都或多或少地与周边国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争议。
近年来东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东海已有的油气资源勘探成果表明了东海东缘最有前景的油气聚集区位于主要凹陷中心区的西翼,这个位置正是平湖至春晓油气田带,目前,中国与日本在东海油气资源划界和开发方面仍在继续进行接触和谈判,但其争议和分歧不可能迅速解决。
随着南沙海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周边一些国家纷纷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声称拥有主权,并开始勘探那里的石油资源,使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断激化。
⑦ 发展我国深海油气的必要性是什么
我国陆地和海洋浅水区都经历了40~50年的勘探历程,勘探程度较高,发现新的大型油气接替领域相当困难。而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104km2的深水区域,可以成为我国油气的重要接替领域。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深水的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深海区是世界油气资源重要战略接替区。建设大型深水装备,加快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海洋石油工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