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石油素有“工业的血液”之称,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又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石油泛指各种天然形成的可燃性液态碳氢化合物,常含有氧、氮、石蜡及硫等成分。
在浅海、泻湖以及湖泊中有大量微小水生物,它们对石油的产生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当它们死亡后就沉积在湖底,形成一层富含有机质的淤泥。水体含氧量很少,使死亡的有机体不致被氧化分解。随着埋藏成岩作用的进行,压力和热使有机体首先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干酪根,然后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分解转化为石油或天然气。经构造或水动力作用,油或气向高孔隙度的砂岩层聚集,形成油砂岩或焦油砂岩,少数岩石如页岩内的石油不易排出,就形成含油的页岩即油页岩。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动力能源,又是近代有机化工的重要合成原料气。提炼油品过程中回收矿物蜡和硫,炼油剩余物如石油焦可以做电极,沥青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汽车、轮船和飞机的问世,使石油作为内燃机燃料,有了新的和广泛的用途。除汽油以外,石油是煤油、粗柴油、润滑油、残渣燃料油、沥青和石蜡的来源。
石油不仅有广泛的工业用途,而且石化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被大量地使用着,装点着人们的家庭。造型各异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箱包器皿、生活用具乃至储存着丰富信息的软盘几乎没有一样离得开石化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上就有高奴(今延安附近)“有洧水(延河的支流),肥可难(古“燃”字)”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在世界上首先使用“石油”这个名词,并做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科学判断。
我国的油田分布很广,从新疆到台湾,从松辽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石油分布。其中尤以华北、东北的含油地层广泛,储量最为丰富。
我国主要石油基地既有陆地上的,也有分布于海域中的。我国陆上主要石油基地有: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目前我国最大油田。原油经大庆—秦皇岛—北京输油管和大庆一大连输油管输往东北及关内各大炼油厂,部分经大连出口。
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境内黄河出海口,为我国第二大油田。原油经通往青岛市输油管外运出口,经鲁宁输油管送往南京油港转运到沿长江的省市。
任丘油田。位于河北中部任丘、霸县一带。
辽河油田。在辽宁沈阳、营口和锦州之间。
大港油田。天津市南部直到河北省和黄骅县的渤海岸边。
克拉玛依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有输油管经独山子通往乌鲁木齐。
玉门油田。在甘肃酒泉盆地。
冷湖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
南阳油田。位于河南西南南阳盆地中。
我国海上石油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的大陆架上。
B. 70年代华北石油为什么会选择落户在沧州任丘,放弃了首选地保定高阳
针对华北石油选择落户在沧州任丘而放弃了首选地保定高阳的原因,根据资料查询有以下几点:
首先两个县的资源不同。高阳县的主要产业是农业,而且高阳县也没有任丘县那么丰富的石油资源储备,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集, 而且任丘县的交通区位优势也要略高于高阳县。
华北石油选地首先要选择资源丰富的地方,只有强大的资源供给,企业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这样才会越来越强。一旦资源匮乏,企业还要继续经营,将会面对空前的压力,没有原料,不能周转,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样。而华北石油的选址一定要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只有交通便利,才能更好地发展经营,历来交通受限的地方发展都被掣肘。而石油的运输更加要注重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一旦有问题,将会万分危险。所以在选地方交通一定要方便。以上叙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谣传很多,但都毫无根据。发个权威的吧!
任丘,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沧州地区所属的一个县,1986年改县为市。据《辞海》载:这里“地势南高北低。赵王河、白洋淀,均可通航,且富水产。解放后,大力进行洼地改造,农业发达,盛产小麦、玉米、高粮、豆类、棉花等。”
以前,任丘除了农业,几乎没有什么工矿业。就整个河北省来说,煤炭、冶金、机械、纺织、化学等工业都有一定的基础,而石油工业却是一块空白。在1975年出版的一本《河北地理》(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上,介绍了这个工业,那个工业,就是没有介绍石油工业。
这也难怪,因为河北省的石油工业,可以说从1975年才开始起步。在那以前,虽然已经做了二十年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而且先后在凤河营1号井、京参1井、河1井、雄县高家堡家1井见到了油气显示或油气流,但是并没有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到了1975年7月3日,这天凌晨,位于任丘西南辛中驿附近的任4井喷出高产油流,据测试,日产达1014吨。这口井喷油,不仅宣告任丘古潜山油田的诞生,而且也从此结束了河北省不产石油的 历史 。
任4井是怎样诞生的?
任4井,1975年2月17日开钻,担任这口井钻进任务的是大港油田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当时担任这个队队长的是张志奎,井队地质技术员是冯泽臣。
在任4井钻进以前,这个地区曾经打过任1井、任2井,其中任2井曾在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中见到过较好的油气显示;还有一口冀门1井,是河北省地质局石油普查大队3505钻井队打的。冀门1井于1973年12月开钻,1974年9月完钻,井深为3000.34米。它钻开了第四系到震旦系的全部地层。在第三系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在从2983米深处取出的岩心中,见到了油斑油迹。
任4井出油以前,在这个地区找油,目的层都是第三层。钻任4井的目的,本来也是探查第三系的油气藏,结果在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地层中,陆续见到了各种级别的含油显示16层共33.9米。按常规,打完第三系的地层以后,它应该完钻试油了。考虑到这口井距冀门1井很近,相隔不过4000米,而冀门1井从古老地层中取出的岩心,已经证明老地层中有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再往下打,搞它个水落石出呢?地质人员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当时任钻井二部副指挥咸雪峰、叶秉三等同志的支持,他们及时作出了“任4井一定要加深,打进灰岩完钻”的决定。5月27日,这口井在3153米处钻进震旦系雾迷山组地层(当时认为是奥陶系)。这个队的地质人员和钻井工人密切配合,精心录井,从井深3162米开始,在成千上万粒细碎的岩屑中,找到了闪烁着油脂光泽的白云岩含油岩屑。当钻至井深3177米时,井下出现了漏失泥浆的现象,这是地层中储集空间良好的反应,说明任4井白云岩层中缝洞发育,具有一定的规模。
1975年6月4日,任4井钻至井深3200.64米完钻。至此,已钻开白云岩47米多。根据在任4井发现白云岩含油岩屑的情况,钻井二部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油层套管下到潜山顶面,对白云岩井段裸眼完成,用原钻机试油,结果终于得到成功,喷出了原油。
我国最大的古潜山油田
面对古潜山喷油的现实,地质家们在任丘地质构造图前,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任丘构造可能是下古生界――上元古界基岩风化块体大面积含油,这里有存在着一个大油田的可能性。据此,他们又在任丘布了五口井:任6井、任7井、任9井、任11井和任13井。前4口井各占一个山头,任13井的任务是探边。这些井在1975年秋末先后开钻,到1976年初陆续完钻,结果任6井、任7井、任9并、任11井的日产量都在千吨以上,其中任7井日初产原油高达4600多吨,任9井日初产原油则比任7井还要高,达到5400吨,成为任丘油田 历史 上初产量最高的一口井;在全国范围内,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口井的初产量能超过任9井。
在任丘,这几口井出油以后,一个高产大油田的轮廓,已初步被勾划出来了。随后,在任丘北面的霸县、文安、永清、安新、雄县、安次、大兴,任丘南面的河间、献县、肃宁、深县、束鹿、荆丘,西面的高阳等县,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油田,并先后投入开发。
根据地质学家的意见,认为任丘油田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古潜山油田。
地质学家指出:在地质 历史 上,元古代和古生代初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当时地壳不断下降,海盆里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到距今45000万年左右的奥陶系晚期,由于地壳的区域性抬升运动,海底缓慢上升,海水逐渐退去,岩层裸露在地面上。以后,在地质内力和外力的长期作用下,使原来平整的地面,出现褶皱、断裂、隆起,坳陷和岩石体上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裂隙。到了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平原地壳下降,于是在古老的岩层上面,又覆盖上新沉积的岩层。这种潜藏在新地层之下由古老地层组成的山,就是“古潜山”,而一旦古潜山中贮藏了丰富的石油时,就成了”古潜山”式的油田。
寻找油气藏,按过去的经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几乎都是在新生代,中生代等比较新的地层中找到的。任丘及其外围的许多油气田,固然也有不少是在新地层中找到的,但其中的多数,特别是就产量来说,绝大多数来自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等古老地层构成的古潜山式油田。地质学家们认为,这些古老地层中的油气,也是在新生代的地层中生成的,现在它之所以出现于古老地层中,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的结果。这种新地层生油,古老地层储油的情况,被称为“新生古储”。
“潜山”这个概念,早在1922年,赛德尼?鲍尔斯发表的《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一文中就已提及,而“古潜山”、“古潜山油田”及“新生古储”的概念,则是1975年由当时在任丘地区进行石油勘探的石油地质工作者,根据任丘地区古老地层储油的特征,第一次提出来的。
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是继大庆油田发现以来,我国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大庆、胜利、大港、中原和我国其它许多油田,都是在新生代、中生代陆相砂岩地层中找到的,而任丘及其周围许多古潜山油田,则是在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找到的。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在我国境内无论是北方、南方、都有广泛的分布。因此,任丘古潜山式油田的发现,也就为今后找油,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任丘油田出油以后
任丘油田出油以后,消息很快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家都为石油战线又抱了这么一个“大金娃娃”而高兴。
1975年10月26日,也就是任6井喷油的第二天,就在任6井的井场上,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石油化工部部长康世恩及河北省的有关领导,都亲临现场参加大会。康世恩在会上讲话,对冀中石油勘探给予很高评价,同时提议把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任丘油田。
1976年1月28日,石油化工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组织冀中地区石油会战的报告》。1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会战队伍共三万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大港油田,还有一部分来自胜利、吉林、长庆、江汉、玉门和新疆油田。所有参加会战的队伍,都成建制、携带设备、指挥机关和后勤辅助力量也都配套。因此,一到会战地区,就能投人战斗。当时的任务,一方面是开发和建设任丘油田,继续打一批油井,并建成相应的集输管网、泵站和注水站工程;另一方面是对任丘外围的十多个潜山进行勘探,以准各新的战场。
会战初期,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谷牧等同志都曾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油田视察工作。李先念还带领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冶金部、物资总局等五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到任丘油田现场办公室,帮助油田解决某些紧缺物资和设备。其中有设备2700多台,钢材、水泥20000多吨,木材3000多方,石油专用器材800多吨,使石油会战得以顺利进行。
任丘油田从1975年任4井喷油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生产原油。据统计,当年生产原油1万吨;1976年原油日产量连上一万吨、二万吨、三万吨三个台阶,这一年就生产原油597万吨;1977年至1986年十年中,原油的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从任丘油田出油到1986年底,共产油13367万吨。以上统计数字中,也包括了任丘外围各潜山油田和第三系油田的产量,而占主要地位的还是任丘古潜山油田,它的产量一般要占总产量的80%左右。前些年还要高一些,近些年由于任丘潜山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许多油井的含水量急剧增加,产量才逐渐下降。
任丘油田从发现到建成1000万吨产能,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全国石油年产量不过12万吨,其中还有五万吨是人造石油。当时我国的产油量,在世界上居第29位。以后节节上升,到1978年,我国石油的年产量已达到1.04亿吨。这一年,任丘油田产油1723万吨,占全国产油量的六分之一。
国家需要石油,就象人体需要血液一样。任丘油田出油以后,为了尽快地把石油输向四面八方,以满足祖国 社会 主义建设急需,1976年4月1日任丘1号联合站(南大站)建成投产,一条从任丘――沧州的输油管线也同时建成投产;1976年7月1日任丘2号联合站(北大站)也建成了,从任丘――北京长达150公里的输油管线,仅用了三个月就建成投产。就在任丘――北京输油管线建成后不到一个月,唐山发生大地震,从秦皇岛到北京的输油管线受到严重破坏,输油中断。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现名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油的来源发生困难,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任丘油田的油,通过新建成的任丘一北京输油管线,源源不断地输进了东方红炼油厂,使这个厂顺利地度过了难关。
相信整篇读完就会懂得为什么华北油田落户任丘了!
事实是当年华北油田会战指挥部选址时,霸县、任丘和河间均在考察范围内,霸县距离油源较远,而河间领导目光太短浅,向考察组提出一连串的困难和条件。而时任任丘县委书记的李敏同志目光远大,在热情接待考察组的同时当即表示:无条件的支援油田建设,立即组织人马成立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陪同考察组选址,选中什么地方就批拨什么地方。就这样,一个改变任丘面貌的宏伟蓝图实现了!任丘有今天李敏老书记功不可没!
非常简单!第一、当时最高产的油田位于任丘,这是资源条件;第二、任丘位于106国道上,这是交通条件;第三、当时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人文条件。加之任丘与北京的距离适中,具有吸引力。
因为石油,因为华北油田,任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提升建成中交,单这一项目就可为任丘贡献500亿GDP,任丘在2019年有望跨入千亿之列,直接横扫河北所有县级市,其他县可望而不可及。
油田总部,包括职工生活区与生产区是俩会事。会战最早集结地在霸县煎茶埔镇。(华北油田会战,七五年由天津大港油田组织展开)当时落户霸县。一是从天津大港到霸县交通便利,二是油田专用铁路库在天津周李庄(物资运输也便结)。但霸县政府考虑占用优质小麦良田太多,而且油田人口巨增,也影响当地供应。所以挽拒。而任丘丶河间丶高阳则成备选地,其中任丘县领导最为特别,只要落户,占用区域丶占用面积只要油田需求,任丘县政府全力配合,没有额外要求!正是这点,感动了油田领导,最终总部丶职工生活区基本全部落户任丘。华北油田的顺利开发,中央特别重视,国务院总理丶副总理和在冀战斗过的开国将军都亲临过任丘。
任丘好吗?我国石油城大都升为地级市,到现在任丘还是个县级市!如大庆东营等。其实你们都说错了,华北石油总部首选地是黄骅!就是为了对抗天津大港油田!现在天津大港油田都到了黄骅和沧州境内!我们地上物人和住宅都是河北省,可是地下石油属于天津大港!
我我就是任丘人。题目所说!因为70年代的任丘还不是一个发达城市。而当时高阳就属于城市了。物价自然要高,而任丘可以说算是一个镇级别的地方,物价相比高阳要低的多!加上当时国家的政策,帮助落后地区,帮助城市发展,所以就选择了任丘!
而以后任丘的发展证明国家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相信雄安新区的建立会是任丘又一次的发展!
附上任丘公交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都不知道回答者都是从哪粘贴过来的。华北石油最开始是要建在雄县的,因为雄县的石油很丰富,此前做过勘测。由于地方目光不是很长远,要价太高,把华北油田拱手相让。
这件事情我清楚:
当时高阳县主要负责人刘锡珍的意见是占了高阳的土地,将来我县28万农民吃什么?并要了很高的条件。
华北油田只好迁往任丘。
C. 任丘是否有个什么油田
任丘有华北任丘油田。
华北油田(任丘)位于冀中大平原风的白洋淀畔,地处河北省任丘市。东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西有京广铁路、京石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分列南北,京九铁路、京开高速公路穿市而过,与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相距均为百余公里。
附录相关:
1976年,华北油田正式诞生,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1978年华北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一跃而居全国第三位,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原油总产量达到了1733万吨高峰,写下了油田创业史上光辉的一页。自1977年起,油田连续保持年产1000万吨达10年之久,油气年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达15年以上。1985年10月油田建成输往北京的天然气工作,有力地支援了首都经济建设。
D. 石油的用途
石油用途
作者:宏亮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 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 各种燃料产量最大, 约占总产量的90%; 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 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 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 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 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
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 煤油 沸点范围为180 ~ 310℃ 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
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
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
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绝缘油、压缩机油,合计占40%。商品润滑油按粘度分级,负荷大,速度低的机械用高粘度油,否则用低粘度油。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高。
润滑脂
俗称黄油,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
石蜡油
包括石蜡(占总消耗量的10%)、地蜡、石油脂等。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做为化工原料产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沥青
主要供道路、建筑用。
石油焦
用于冶金(钢、铝)、化工(电石)行业做电极。
除上述石油商品外,各个炼油装置还得到一些在常温下是气体的产物,总称炼厂气,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压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气,可做原料或化工原料。 炼油厂提供的化工原料品种很多,是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基地,各种油、炼厂气都可按不同生产目的、生产工艺选用。常压下的气态原料主要制乙烯、丙烯、合成氨、氢气、乙炔、碳黑。液态原料(液化石油气、轻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经裂解可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乙炔除外),是发展石油化工的基础。目前,原油因高温结焦严重,还不能直接生产基本有机原料。炼油厂还是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芳烃的提供者。 最后应当指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中或多或少加有添加剂以改进使用、储存性能。各个炼油装置生产的产物都需按商品标准加入添加剂和不同装置的油进行调和方能作为商品使用。石油添加剂用量少,功效大,属化学合成的精细化工产品,是发展高档产品所必需的,应大力发展。
石油勘探
作者:宏亮
石油勘探,就是考证地质历史,研究地质规律,寻找石油天然气田。主要要经过四大步骤,即:确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围;然后从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的深凹陷来;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的凹陷周围寻找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地质圈闭;最后对评价最好的圈闭进行钻探,查证是否有石油或天然气,并搞清它有多少储量。下面对这四个步骤的工作内容作一介绍。(具体的石油勘探技术方法后面有专题论述)
(一)确定古湖泊古海洋的范围
前面已经讲到了,石油是在古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积物中生成的,油田也是在这里形成的。因此,确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及其范围当属是首要的。
确定古湖古海的地质依据,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印模、痕迹等)。通过地质家们的研究,现在地球上的岩石种类极多,但最基本的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火成岩(亦叫岩浆岩),它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浆喷发到浅处或地面后,凝固而成的。电视中曾多次报导过现代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因此对这种岩石的来源与形成是好理解的。二是沉积岩,前面在油气形成问题时,已谈到了它的来源与形成过程了,它就是确定古湖古海最主要的物质依据。也就是说,哪里有沉积岩,哪里就是古代湖泊或海洋,这是毫无疑问的。三是变质岩,这主要是各种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在地壳的变迁过程中因经受高温高压而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变成了既坚硬又致密的另一类岩石。
古湖泊和古海洋又怎样区别呢?这主要是通过化石来确定和区分的。因为湖泊与海洋的生物特征是大不一样的。另外,即使同样的沉积岩,湖泊和海洋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是以当时水的咸淡来分的,淡水为湖,咸水为海……。
古湖古海的保存状况对找油找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在后来的地质变迁中,或遭受过风化剥蚀,造成残缺不全;或遭到火成岩的侵入破坏;或经过严重的变质过程等等,这些情况也都要通过对岩石性质和地层保存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考证其发育过程。
(二)查明生油凹陷的位置
不论是湖盆或者海盆,面积都很大,一般也有上万平方公里,大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竟超过50万平方公里。盆底的形态也是凹凸不平,很不规则的,有高低,有深浅,较低的部分称之为凹陷,高的部位称之为凸起或隆起,一般水中的生物遗体比较容易富集在盆底的低处,所以凹陷是被认为盆地中有利于生油的部位,当然也是较深的为好,故在明确了盆地范围以后的第二步就是查明深凹陷的位置,也就是找出能够生成较多油气的地方。
(三)寻找地质圈闭
寻找地质圈闭是寻找油田的中心环节。任何一个找油部门对这一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地质圈闭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形态各异。例如大庆油田的大庆长垣,其圈闭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我国找到的最大储油圈闭。当然也有小到不足一个平方公里的,有的单独的含油圈闭只有一口油井。地质圈闭有的可以部分地露出地面,甚至一座高山即为一个完整的地质圈闭;有的埋藏很深,地表完全看不出来。现在我国有能力探测到的圈闭埋深,大约在五、六千米深左右,在这个深度以内,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可以查得比较准确,钻井也能够得着。寻找圈闭自然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到小的过程,对于深而小的圈闭,找到它当然是很困难的,它要求的技术精度、难度要比一般情况下高的多。
找到地质圈闭以后,还要对圈闭进行是否具备储油条件的研究和评价工作。一般来说,在靠近生油凹陷的地质圈闭,有利于油气运移进去,成为有希望的油田,而对其他地方的圈闭,评价就要低一些。再则各个圈闭本身的保存是否完整,可储藏油量的大小等情况也需要进行研究和评价。
(四)钻探油气田
对所找到的地质圈闭,里面是否储藏着石油或天然气,在没有对它进行钻井验证之前,一般是很难给以定论的。因此,对地质圈闭进行钻探,这是寻找油田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其重要性及关键性在于,这个步骤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和手段,它都关系到一个油田能否顺利诞生以及它的实际命运问题。
在油田发现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一个圈闭本来是充满了石油的,但因钻探技术及方法不当,而没有发现其中的油气,直到若干年后,人们再次认识,再次钻探时才证实是个油田;还有的在首次钻探中就发现了油层,但其中油气就是出不来或油气产量很低、结果评价为没有工业开采价值而弃置一旁,可是以后的重新钻探或经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又喷出了高产油气流。可见,钻探是发现油气田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与前面的工作关系,如同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那样,所以必须十分认真对待。
在盆地内或一个圈闭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应该打在什么位置,这是要综合考虑多种资料以后才能确定的。其实,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来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如新疆克拉玛依因为旁边有黑油山可以看得见,它就是第一号探井生油的。至于我国东部在复盖区找油田,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说明在此以前至少已有了两口空井;胜利油田的第一口出油探井是华8井,说明在此之前曾经至少打了7口干井;大港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后才发现的;任丘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经有5口以上的井落了空。当然,确定探井井位也不是无章可循、完全盲目的,简单而言,以找油为目的的探井(另有以探明地层为目的的井称之为基准井或参数井)总是尽可能定在圈闭的最高位置,其理由就是油和气总是浮在水的上面。这里的所谓"高"是指含油层的“高”。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因而“高”也不是绝对的高,形象地比喻:如果要钻探的圈闭象个反扣着的碗或盆,第一口探井就定在拱起的碗或盆底上;如果这个圈闭象一条竖放着的大鱼,第一口井位就定在其脊背的高处;如果圈闭象一块倾斜的板(克拉玛依),探井就定在它的上方。也有极少的例外,比如一般人的头发都在头顶上最密,但秃顶者却在头部的周围才有头发,如果一定要在头顶去剪发,只会徒劳无益,新疆准噶尔盆地就有这样的实例,五十年代在其最高处打成了一口探井,一无所获,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四周较低处打井,却出了油,用“秃顶”周围的头发来比喻,确有相似之处。也有确实在“盆底”找到油的,犹如炒菜的锅里放点油,它不可能停在锅沿上,这是因为这里的地层里几乎没有水,石油不占密度差的优势浮起来,只好“沉底”了,这种实例很少,所以“高处找油”仍然是首先应当遵循的准则。
当一个地质圈闭经钻探后,有一口井获得了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流,这就算是找到了一个油田。但是,还必须进一步把这个油田的具体范围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发现油气之后,就应立即查清油层的层数、深度、厚度,并要搞清油层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质,还要对油层进行油气生产能力的测试和原油性质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扩大钻探,进一步探明圈闭含油气情况,算出地下的油气储藏量有多少。这样,对单独个油田来说,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结束了。
最后这里还需加以说明的是,在实际寻找油田的工作中,这个步骤不可能绝然分开进行,而总是相互联系、交错进行的。找有利生油凹陷的过程中,往往也同时就找到了地质圈闭;在找地质圈闭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沉积地层或新的生油凹陷;在钻探圈闭时,也会发现新的生油层和储集层,以致给人们增加许多新的认识。总的来说,寻找油田的过程,一方面是人们对地下情况不断积累资料、深化认识的过程,一方面又是找油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