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三原县西阳镇延长石油怎么样
扩展阅读
同类产品哪个好用 2025-02-02 09:34:05

三原县西阳镇延长石油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11-25 18:58:55

⑴ 延长石油标志的含义是什么啊急。。。。。。。。。

标志以抽象的山丹丹花造型传达出企业的总体形象和地域特色,红色的底色代表山丹丹花的朴实,由中心渐变的红色充满质感,中心的淡黄色象征着太阳的照耀和能源的孕育。每一个组合元素看起来既像山丹丹花的花瓣,又像一个一个的油滴,代表延长的主业。油滴的旋转排列传达了延长“汇聚能源,放射光芒”的企业责任感。所有元素由小到大的渐变,代表延长百年历史中的成长轨迹,配合数字“1905”,厚重、大方、富有亲和力。

⑵ 中国石油工业概况如何

石油和石油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出露于地表,所以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古人以石油照明、药用以及作为润滑剂,以天然气熬盐,用沥青涂船防腐和作建筑材料等。

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发现天然气的记载。东周时,四川的劳动人民在临邛(今四川邛州市)开凿盐井时发现了天然气,并把产出天然气的井,形象地称为“火井”。临邛因有“火井”而出名,在南北朝时被定名为“火井镇”,隋朝时又改名为“火井县”。后来在我国的陕西、甘肃、云南、湖北、河北、浙江、江西等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天然气。随着对天然气性能的逐渐认识,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了有目的地开采和利用天然气。据史书记载,从晋朝起,古代人民就开始利用天然气熬盐、煮饭和照明了。

西汉时期,陕北延安一带的人们就采集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用作燃料。到了北宋年间,又把石油加工成石烛,用来照明。元代以后,用石油生产石烛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加工石烛的工场。到了明代,陕北人又用石油熬制出了点灯用的油,这说明四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初步掌握了从石油中提炼灯油的技术。

在古代,石油还被作为药物使用。我们的祖先对石油的药用性能曾做过很多尝试和研究。早在南北朝时,石油就被作为药物治疗脱发病。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详细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石油作为药物的经验,指出石油可以“主治小儿惊风,可以与它药合做丸散,涂疮癣虫癞……”。

利用石油烟制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独特发明。从汉代以来,我国多用松烟墨。北宋科学家沈括制出了黑光如漆的油烟墨。由于油烟墨比松烟墨好,一时间民间大量制造,流传很广。

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我国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的《汉书》中。书中记有“高奴高奴在今陕西省延长一带,洧水是今延河一条支流。有洧水可燃”。历史上,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在我国古代,对石油、天然气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九百多年前,沈括就首先提出了“石油”这个名字。沈括在11世纪末成书的《梦溪笔谈》中说:“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1080年沈括曾在延长一带对石油的产状、性能、用途等作过实地考察。在世界古代科学着作中,他是论述石油最详的第一人。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今天这已被实践所证实。

2.卓筒井的发明我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大口浅井和小口深井两个阶段。北宋以前开凿的井,一般为大口浅井,以后开凿的井多为小口深井。大口浅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锹、镐等简单工具开挖出来的;小口深井是用专门的打井机械开凿而成的,人们叫它“卓筒井”。

打卓筒井(图1-1)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和较先进的工具。北宋中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劳动工具得到不断创新和改造。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发明与应用,为卓筒井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图1-1打卓筒井示意图

关于卓筒井的施工方法,在苏轼着的《东坡志林》上曾经有过记载。开凿这种井所用的钻头只有碗口那么大,而深度可以达到几丈。古代钻凿一口卓筒井,至少要四五年,有的需要十余年时间。

古代发现的石油,仅仅是少量露出地面的油苗。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就需要打开地下的宝库。四川省自贡市1835年钻成了一口天然气井,井深1001.42m。这是近代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后来,这口井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我国古代发明的打卓筒井技术,是世界钻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后来,该技术传入西方各国,推动了世界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对造福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被国外誉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列举中国传入欧洲的重大发明时称:“中国的卓筒井技术,在11世纪就传入西方。1900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深井,都是采用中国人创造的方法打成的。”

3.我国古代第一口油井和第一口气井我国明代学者曹学佺在他的《蜀中广记》中曾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四川乐山一带,在开凿盐井的时候,偶然发现有大量“油水”冒上来。这种“油水”引燃以后,可用于夜间照明。于是便继续挖掘了几口井,专门采集“油水”。美国的德雷克于1859年5月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一口21.69m深的油井;俄国的谢苗诺夫于1848年在黑海沿岸上打了一口油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油井比美国、俄国开凿的油井早了三百多年。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开凿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口气井的开凿者。以前,西方学者大都以为世界上最早开凿天然气井的是英国。英国是1668年开始开采天然气的,而我国古书上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在四川开凿出了着名的临邛火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开凿天然气井的历史,比英国至少早1500年。

4.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是台湾省的苗栗油田。1861年,一个叫邱苟的人,在新竹县东南的出磺坑一带发现了油苗。于是,他就在那里挖了一个3m深的坑,每天可采集到6kg原油。他用这种原油点亮马灯,还把剩余的原油卖给当地农民,用于点灯或治病。这件事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清朝政府知道后,便于1876年收归官办,并从美国请来了技师,买来了钻井机器,于1878年在苗栗钻凿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产油约750kg。

中国内地最早开发的油田是陕北的延长油田。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陕西省的延长县。虽然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发现了石油,但真正投入开发却是近百年的事。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大肆掠夺我国的资源。德、日、美、俄都想获得陕北石油的开采权。有识之士为了保护祖国的石油资源,1904年提出了开办“延长油矿”的主张。1905年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延长石油官厂,聘请日本技师到延长进行调查,最终得出了延长地区石油储藏浅、油质好的结论。1907年延长候补知县洪寅聘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等7人,从日本购得钻机及炼油设备。当年4月在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安装钻机;6月5日开钻;9月6日钻到井深68.89m处见油,每日可产原油150~200kg;再向下钻进,于9月10日钻到井深81m处完井,名曰“延一井”,初期日产量1t。此井开采10年后,最高日产油量达到1.25t,以后逐渐减少,至1934年枯竭停产,总计产油2550t。1978年,该井加深至118m,压裂后,初日产原油3.9t;1985年8月,再加深到152m,压裂后初日产原油3t。随着油井的开采,“延一井”上的采油工具也由原来的橹台机器变为现代的抽油机。1985年延长油矿建矿80周年的时候,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为“延一井”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5.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35—1938年,孙健初等人曾三次深入荒无人烟的甘肃祁连山地区实地考察。经过研究分析,认为玉门石油河畔的老君庙一带具备储藏油气的有利条件。根据孙健初确定的井位,1939年3月开始挖掘一号井。5月6日,从延长油矿运来钻机开始钻井。8月11日钻至115.5m时,发现油层,日喷原油10t左右。由此发现了老君庙油田,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从1939年到1949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近50×104t,占同期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0%以上。不仅能满足西北各省工业和民用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9年9月28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时任军事总代表的康世恩宣布接管油田。根据彭德怀“要把玉门建设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的指示,康世恩发动广大职工积极生产原油,对解放军进军新疆和解放全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和重视,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单位。油田的建设得到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援。到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从1949年的9×104t增长到75.54×104t,占当年全国原油年产量的87.78%。新华社于1957年10月8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1958年,玉门油田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1959年达到140×104t的高峰,撑起了当时中国石油的半壁江山。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石油工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玉门油田曾先后调出7.8万余人、设备2000多台套,从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油田的建设。今天,无论是在茫茫的戈壁,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从天山之麓到渤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华北平原,“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玉门油田提出了“东山再起,再现青春”的响亮口号,以玉门为主体,先后开发了吐哈油田和青西油田。今天,玉门油田正在焕发新的青春。

6.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km,东西最宽处73km,总面积5470km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先后对松辽盆地北部、海拉尔盆地、依兰—舒兰地堑、三江盆地等进行了石油勘探。1959年4月11日正式开钻的松辽盆地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9月26日喷出了原油,成为发现大庆油田的标志。

传来这一特大喜讯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当时黑龙江省的省委书记欧阳钦到现场祝贺时,提议把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从此大庆油田这个响亮的名字就和中国石油工业辉煌发展的历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1960年3月,党中央决定由余秋里亲自领导,调集37个厂矿及院校的职工、刚毕业的学生以及3万多名复转军人会师大庆,展开了一场气贯长虹的石油大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就摸清楚了该地区的含油面积和储量,不到两年就初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1963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就达到四百多万吨。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64年初,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从此,大庆油田成为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油量突破5000×104t。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大庆油田走“科技兴油”之路,积极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开发理论。经过广大石油职工的不懈努力,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连续27年稳定在5000×104t以上,达到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的先进水平。2006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40.5×104t,天然气24.5×108m3,实现油气当量4535.9×104t。

大庆油田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培育出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工作作风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进入21世纪,大庆油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祖国大地,创造出石油工业新的辉煌。

7.我国现代石油工业成长历程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12×104t,其中天然原油7×104t,人造原油5×104t;天然气年产量为0.1×108m3;石油探明储量为2900×104t;原油加工能力为17.5×104t均未包括台湾省。。

我国现代石油工业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工业。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积极恢复玉门、延长油矿以及东北的人造石油工业,同时在西北勘探石油。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104t。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石油勘探战略东移。1959年9月26日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喷油,揭开了开发大庆油田的序幕。1958年9月兰州炼油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个年加工能力100×104t的大型炼油厂。1953年10月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成立。1955年7月石油工业部成立。1958年10月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1958年11月,我国第二所石油院校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成立。

1963年,我国原油年产量达到了648×104t,基本上满足了国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随后,我国又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使全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从1973年起,中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1978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108t,从此跨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1985年,全国原油年产量达到1.25×108t,排名世界第六位。20世纪90年代,中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初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接替区。同时,我国在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成功。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104t,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跨上了新台阶。

到2000年,全国原油年产量达到1.62×108t,连续13年名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227×108m3,名列世界第15位。到2006年,原油年产量达到1.84×108t,仍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达到595×108m3。

二、中国油气资源与生产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广阔的近海大陆架,具有形成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条件。可能有石油、天然气分布的沉积盆地面积达670×104km2,在世界各国沉积岩面积位次中居第三位,其中陆上面积约占520×104km2,近海大陆架面积约占150×104km2,大大小小的沉积盆地有500余个。

由于石油、天然气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南部海域;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根据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程度,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区,它们是:

(1)东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2)中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重庆地区;(3)西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4)南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5)西藏含油气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地区;(6)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中国油气资源相对丰富。根据2005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初步结果,全国石油总资源量约1021×108t,其中陆上约775×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7×1012m3,其中陆上38.9×1012m3。资源量是根据地质理论和有关技术预测的、远景的量。资源量中经过钻井、测试证实的那一部分油气含量叫储量。储量与资源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凹陷储量增长规律的分类研究,认为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140×108~160×108t,最终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为10×1012~15×1012m3。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为3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天然气探明程度不足1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属于快速增长期。

未来15~20年内,随着勘探投入的增加,中国天然气储量将进入高基值稳定增长阶段。年均增长量为1500×108~2000×108m3。储量增长将为提高天然气产量奠定资源基础。石油资源勘探难度虽然不断加大,但从石油资源总量和平均探明程度分析,中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加大勘探力度、提高采收率、增加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产能递减,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并有可能发现大型油田。

中国的非常规资源也很丰富。煤层气资源量约30×1012m3,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排在第三位;油页岩、油砂和沥青等也有一定的储量;中国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可以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补充。

现在,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近海海域共发现了700多个油气田,形成了6大油气区。陆上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长庆、四川、中原、华北、大港、吉林、江汉、青海、河南等20多个主要生产基地。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0多亿吨,累积可采储量70×108t,剩余可采储量还有25×108t。2006—2010年,中国原油年产量将维持在1.8×108~2.0×108t之间。目前中国的储采比只有14∶1,而中东国家达到80∶1,世界平均水平也是40∶1。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在近几年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国陆地和海上气田的开发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4.1×1012m3。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已由幼年期进入了青年期。2005年我国天然气的储采比为45∶1,远高于我国石油的储采比。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能分别达到4.9×1012m3和7.5×1012m3,这就意味着至少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储量增长仍保持着青年期的特点。同时,我国天然气产量也将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900×108~1100×108m3,2020年达到1500×108~1700×108m3。

三、发展方针和任务中国是一个油气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油气消费大国。2006年我国一年生产的原油是1.84×108t,但我们消耗了3.30×108t,其中的1.46×108t从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在44%左右。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消费原油总量的50%需要从国外进口。油气作为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世界的经济命脉。为此,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快改革和发展。在极力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的同时,积极勘探开发西部新区和海上油气资源,使之成为战略接替油区。中国政府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努力走出去,到海外寻找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的选择。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生产规模很小,远未进行充分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我国在天然气利用方面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20%以上,而这一比重在我国只有3%,甚至低于印度的8%。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石油资源使用不尽合理。能耗高、效率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节约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石油的利用效率上,我国每千美元GDP是0.2t,而美国是0.1t。利用效率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石油、石化本身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把最好的宝贵资源全部变成成品油;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我们的电力用油、汽车用油与国外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我们使用燃料油发电,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基于上述缘由,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方针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我国石油工业将实施市场化、国际化、低成本、科技创新和持续重组战略。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改善石油储采结构,提高天然气对原油产量的比例、增加境外份额油与国内原油的比例,优化油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换取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油气勘探,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加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积极改善储采结构和消费结构。严格执行厉行节约的法规,抑制不合理消费。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安全。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政策是: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开展煤层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调查勘探,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加强老油田稳产改造,延缓老油田的产量递减。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扩大境外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在沿海地区适度建设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扩建和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的成品油输送管道。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⑶ 中国油田排名是怎样的哪个油田最大

中国油田排名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最大。

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克拉玛依──马尔禾油田先后发现克拉玛依、白碱滩、百口泉、乌尔禾、红山嘴等多个油田,整个轮廓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克拉玛依己经建设成为一个依托石油立体发展的工业城市。

目前,玛湖油田已实现规模储量整体动用,已新建产能138万吨,并已具备建设产能1015万吨的资源条件,克拉玛依将继续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更优质的油气资源。

⑷ 除了大庆油田之外,我国还有几大油田

中国油田

中国到目前发现有如下油田:大庆油田、中原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玉门油田、冀东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滇黔桂、土哈油田。

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处松辽拗陷带中心部位,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油田外围又发现新的油气资源。1959年9月26日当地第3号钻井喷油,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为大庆油田。油田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储量10.8亿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来,原油年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居全国之首。1995年产原油5600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十多年里连续稳产高产,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见的。所产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过大庆—铁岭—秦皇岛—北京、大庆—铁岭—大连两条输油管和铁路网,运往东北、华北及全国许多大炼油厂、石化企业加工利用,并有部分通过秦皇岛和大连港出口。 
    (2)胜利油田。在山东省黄河入海口东营市。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储量7亿吨。1995年生产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12.85亿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过鲁宁输油管运往南京及长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过输油管直达青岛市黄岛油港外运出口。 
    (3)华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称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层发现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466万吨,有输油管通往北京、沧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围包括天津和河北沧州、唐山地区濒临渤海地带的陆地、海滩和极浅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5亿吨,1995年年产原油430万吨。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阳和山东省东明等12个县市间,又名东濮油田。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油气富集,储量大,1979年投产,1995年年产石油410万吨。 
    (6)辽河油田。在辽宁省辽河下游的大型油气田。面积174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552万吨,天然气17.51亿立方米。供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工业区。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产340万吨,是东北地区重要原油生产基地。 
    (8)克拉玛依油田。在北疆准噶尔盆地西缘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为黑,“玛依”意为油,因产石油而得名。1955年发现,1956年开始油田建设。沉积层厚达13000米,含油面积大、储油构造多、油质好,为我国内陆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左右,建有炼油厂,输油管已通乌鲁木齐,大量原油通过兰新铁路东运兰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又称青海油田。地质上属新生代凹陷,多储油构造,面积大、油层多、埋藏浅。1959年发现,1995年年产原油121万吨,石油产品供应青海及西藏地区需要。 
    (10)玉门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处祁连山北麓的老君庙油田,又名玉门油矿,1939年始建玉门油矿局,是我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所产原油大量东运至兰州等地加工。 
    (11)南阳油田。在河南省南阳盆地,又称河南油田,1977年开发,1995年年产191万吨。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4)长庆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 
    (15)江苏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16)江汉油田。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17)延长油田。 1995年年产原油73万吨。

⑸ 我国的各大油田分别位于什么地区(平原

我国的西藏地区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
我国的西藏地区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是我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最先提出的观点,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有人提出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对石油的开发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意义。这一观点的提出对缓解我国的石油紧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的这一观点希望能引起石油等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学术研讨,鉴定,开发,为早日解决我国的石油紧缺作出贡献。
18世纪70年代到现在,人们对石油的生成问题归纳为两大派,既有机生成派和无机生成派。有机生成派认为石油是有机物生成的;无机生成派认为石油是无机物生成的。有机生成派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地区发现了15亿年前的石油?为什么油气藏多存在于海沟和大型线状断裂带及大陆盆地之中。
人们为什么对石油的产生会产生这么多的疑问呢?这主要是因为对地球的演化史没搞清楚。我根据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地球形成之后,由于在冷却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大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热量,气温逐渐下降,地球逐渐收缩。由于形成地壳的成分不同,收缩时造成地球的表面高低不同,低的地方形成了盆地。39亿年前,由于地球的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平均1.2万米深。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出现。6亿年前,由于气温和海洋的温度逐渐升高,产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5.2亿年前,由于地球的膨裂,部分陆地逐渐露出了海面,4.8亿年前一些陆生生物开始出现了。6500万年前,地壳发生了最后一次大的膨裂,造成海水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恐龙灭绝了。
如果根据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就能很好地解释所有的石油之谜,并能对石油的产地和产量作出很好的预测。
1、为什么一些地区找到了15亿年前的石油?这是因为39亿年前,海洋就已经覆盖着整个地球,38亿年前生命就在海洋中出现了,石油又是海洋微生物的残骸生成的,所以发现15亿年前的石油就可以理解了。
2.为什么油气藏多存在于海沟和地壳的大型线状断裂带?这是因为地球膨裂总是在地壳的最薄地区,也就是海盆地区。这些海盆地区存在大量的石油,因为海沟的边缘和地壳的大型断裂带是地球海盆膨裂的边缘,所以必然有大量的石油。
3.为什么石油多存在于大陆盆地之中?因为这些地区历史上是海洋中的盆地,一些海洋微生物的残骸在海底洪流的作用下,必然被冲积到这些盆地形成石油。
4.为什么90%以上的油气和含盐有关?因为海水的咸度很大,受阳光的照射形成很多的蒸发盐,这些盐有利于石油的保护。
5.为什么99%的油气和火成岩有关?因为石油的生成需要温度,这些海洋微生物残骸在火成岩的温度帮助下才能生成石油。
6.世界上的油矿规模比任何矿体的规模大得多,这么多的海洋微生物残骸是从那里来的呢?因为生命38亿年前就在海洋中出现了,6亿年前又发生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到6500万年前海洋从大陆上彻底退出,这期间经历了38亿年。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储量1770.62亿吨,按38亿年计算,每年产生46吨的海洋微生物残骸这是完全可能的。
7.石油为什么高度集中在中东地区?因为中东地区地质史上是海盆地区,处于热带的时间长。气候炎热非常适合海洋生物的繁衍,所以这一地区的石油就多。
8.石油生成的主要时间?石油是由海洋微生物残骸形成的,而大量的海洋微生物是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后,到6500万年前海水从大陆上彻底退出这段时间生成的,所以石油主要在寒武纪之后到6500万年前的海相沉积层中产生。
9.石油的原产地。因为石油是海洋中微生物的残骸生成的,所以石油的原产地必然是海相沉积层。但是由于石油的运移,石油也可以在火成岩、陆相沉积层中发现。
10.石油的生存环境。关于石油的生存环境,有机生成派分为海相成因派和陆相成因派。陆相盆地形成的时间短、动物残骸少不可能形成油田。虽然在陆相油田中发现动物化石,也不能证明陆相沉积层能生成石油,因为这些石油是从海相沉积层中运移过来的。在这些陆相沉积层的下面肯定有海相沉积层,只不过我们没有钻那么深,没有发现海相沉积层而已。在抚顺和茂名均有较厚的油页岩,同时含煤层中大都含有油页岩。油页岩与煤共生,油页岩无疑是陆相成因,这说明由于时间短,动物残骸少只能生成油页岩,不能生成石油。
11.生成石油的物质是什么?生成石油的物质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是由碳、氢、氧等三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并被淤泥覆盖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组成天然气。煤与石油的成因很相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所以不能生成石油。这也就是煤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深度、同样的压力、同样的温度下,没有变成石油的原因。
12.为什么沙漠地区有石油?因为沙漠是海洋形成的。5.2亿年前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海底洪流把沙子、海洋生物残骸、蒸发盐冲击到海底盆地,所以这些地区存在着石油。地壳膨裂后,海水从大陆上退出,这一地区露出海面形成陆地,由于这些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逐渐变成了沙漠。在撒哈拉大沙漠和我国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已发现大量的石油,我国的内蒙古沙漠肯定也有大量的石油。
13.我国是富油国。在我国境内存在大量的海相沉积层,已探明的海相沉积层455万平方千米。在这些海相沉积层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但由于我国的海相沉积层大部分比较深、石油基础理论及地球演化史没搞清楚、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落后,这些石油还没有得到开发。
14.石油的产量。因为石油是海洋盆地中的海洋微生物残骸生成的,所以海相沉积层的厚度、海盆面积的大小、海盆是否处于热带地区、海盆在热带地区的时间长短,这是决定石油产量的四要素。
15.我国的西藏地区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我国西藏地区完全符合决定石油高产量的四要素。(1)珠穆朗玛锋地区,早奥陶世至始新世中期的海相沉积层厚达1.1万米。在这一地区的奥陶世海相沉积层下面,肯定存在寒武纪海相沉积层,如果加上寒武纪海相沉积层的厚度,这一地区的海相沉积层肯定超过1.2万米。而塔里木地区从寒武纪到志留纪的海相沉积层仅1000米。(2)珠穆朗玛锋地区在中生代(2.25亿年)时,位于南纬24度,而后才逐渐移至现在的北纬28.6度,说明中生代时喜玛拉雅山地区处于热带地区。(3)西藏地区地质历史上是海盆地区,以后才逐渐隆起形成青藏高原。西藏盆地北至新疆南部,东至滇西、青海南部,面积很大。(4)西藏地区如果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算起,至6500万年前海洋从西藏地区彻底退出,这期间近5.5亿年的时间都处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下面。而塔里木盆地主体缺少泥盆纪海相沉积层,从寒武纪到志留纪仅2亿年时间处于海洋下面。我国的西藏地区上述四条优越的生油条件是世界上其它油田所无法相比的,所以我国的西藏地区必然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
证据:
1995年;青藏高原发现一个10-15万平方公里的巨型地下空间。 在1995年,一支由来自加拿大、爱尔兰、中国、法国等国的学者组成的国际联合小组运用了电磁学方法,布置了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希望能找到地球内部反馈出的信息。魏文博一行科学家分析了几种可能性。“通常来说,固体岩石的导电性差,高导体物质一般为金属、石墨、水等。”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是地下金属成分增多了,但探测结果却表明没有如此富足的矿藏,而石墨层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也被排除。或者地下有一些类似于水的液态物质,并溶解了很多盐分,但这一点也很难得到观测的证据。最后,科学家们判断,在深层的地壳下,水一般以形态特殊的水分子存在于岩层中,出现如此集中的高导电性则证明,青藏高原东部有可能存在广阔的地下海洋。地球膨裂说认为“地下海洋”其实就是石油。

2004年11月29日14:57 [ 张爱林 叶2辉 ] 来源:[ 新华网 ]
地处西藏羌塘地区的西藏第一口海相石油深钻现已进尺800米。 据专家介
绍,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西藏高原羌塘盆地属于特提斯海相盆地,位于世界特
提斯构造域东段。被国际地学界称为"特提斯构造域"的地区,不仅是重大基础地
质理论诞生之地,也是世界上探明储量和开采储量最大的含油气地带。

作者:赖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