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原料地、近消费市场、地价较低平台辽阔。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资源充足)
海运港口: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莱州港等。(交通便利)
而且东营市“石油大学”为石油化学工业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人力众多)
(1)石油工业为什么沿河分布扩展阅读: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公路:黄三角地区公路纵横贯通,交织成网,国道、高速公路、省道遍布。 铁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张东铁路、德大铁路、滨港铁路、益羊铁路、胶济铁路等均经过该区域。
⑵ 为什么沿海地区有石油分布
石油储存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是:
1、方便油轮运输。
2、便于炼化企业使用原料。
3、用油大户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4、沿海地区原油生产企业少。
⑶ 为什么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分布特别多
西亚的波斯湾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
海拔长约1040千米,宽180千米~320千米,面积24
万千米2,平均水深25米,是一片广阔的内海。它西
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河水,向东则通过它
唯一的出口--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连。霍
尔木兹海峡因扼守波斯湾石油海上运输的出口而具
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海湾及其周围100千米2范围
内,是一条巨大的石油带,这里蕴藏着占世界石油
总储量一半以上的石油,仅沙特一国的石油储量就
占世界总储量的1/4,堪称"石油王国"。
波斯湾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是气候温暖的浅海环
境,水生动植物丰富并有大范围的良好的储存构造,
具备了形成和储藏石油的最佳条件。波斯湾地区不
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
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
级大油田;并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
因此输油管运输距离短,原油外运方便。油田的地
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
因此其生产成本是世界最低的。
波斯湾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
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
西欧和美国等地;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湾
昔日的贫困国家转眼之间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⑷ 安哥拉石油工业多布局在沿海地带的益处
石油产量丰富和地皮便宜。
1、沿海地带的石油储备量非常大,是内陆的2倍,所以安哥拉石油工业多布局在沿海地带。
2、沿海地区相比于内陆地皮更加便宜,可以大大减少安哥拉石油工业的成本。
⑸ 为什么石油大多分布在沿海
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波斯湾沿岸、海底及两河流域为世界着名大油田,以波斯湾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带。西亚石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易开采。石油的形成与其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波斯湾地区及两河流域地质构造方面属于新褶皱山系的边缘拗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同时,长期温暖的海洋环境,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海洋生物遗体沉入海底后,成为生成石油的有机物质来源,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变成了石油。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
美国于2003年的一项研究,有不少枯干的油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弃置以后,仍然可以生产石油。所以,石油可能并非生物生成的矿物,而是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内部经过放射线作用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