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菲律宾石油怎么进口
扩展阅读
黄金到钻石需要多少时间 2025-02-02 01:10:12

菲律宾石油怎么进口

发布时间: 2023-12-28 11:18:46

㈠ 中国进口沙特石油用什么运输方式

海上。根据查询中国网得知,中国进口沙特石油用海上运输方式,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是一个有多年历史的综合国际石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炼制商,业务遍及沙特王国和全世界。

㈡ 菲气田见底,菲外长称愿重启油气开发谈判,他提出了怎样的条件

首先是以菲律宾宪法为基础,以菲律宾利益为首要考禅喊虑。相对而言,中菲恢复相关谈判有利于南海局势的稳定,因为这个项目看似只是一个经济协议,其实是中菲两国的基础妥善处理南海争议。在美国的怂恿下,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爆发了争端,其实就是为了这个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气。

要知道的是在油气勘探争端中,日方曾敦促中国尽快建造航母。中国在东海的专属经济区应延伸至冲绳海槽。但日方认为,在这片海域,他们有权共同开发。此外,日方还擅自提出中线,企图以此为界线。中方不承认这条“中线”。日方的真正目的,是在中国开发的这个成熟油田里,省下一杯粥。

㈢ 我国从阿拉伯进口石油的有利条件

我国从阿拉伯进口石油的有利条件,炼油后石油产品海运出口方便,石油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于技术要求很高,对于人员要求较低等。
我国必须全年依靠进口来确保国内工业生产。 众所周知,位于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储量。
这是因为中国石油可开发资源不多,即使有些储量也比较贫瘠。再加上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多,所以不得不进口。

㈣ 石油进出口的流程

1.一般进出口石油是用油轮运输的,这里讲进口
2.和一般程序一样 在到达中国的基本港口后,报关 清关
“卸货” 这里卸货就是卸油咯 一般是通过船上与下面的指定管道连接 从管道运输
还有一种就是派专业运输油的汽车来运

㈤ 重要矿产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基本状况

2.3.1 石油进口运输通道

我国石油进口风险指数居高,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通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海上油轮运输,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轮运输,而且80%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亚太地区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由此形成南、北、西3个方向的石油进口运输通道。其中,中东原油油轮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沿海各.港口;非洲原油油轮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沿海各港口;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原油油轮经太平洋,到达中国沿海各港口。这3条航线构成南部石油进口通道。俄罗斯原油供应中国,构成北部石油进口通道。

虽然马六甲海峡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3国共管,但这也威胁着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为了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开辟更好的石油进口通道,降低石油进口风险,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地缘政治关系,正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形成4大石油运输通道,即中哈和中俄陆路原油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和中缅海上原油运输通道。

中哈石油管道构筑了中国“第一条油气补给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的中哈石油管道在2005年12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在2006年5月开始向我国出口石油。该管道西起里海岸边的阿特劳,东至新疆阿拉山口,全长3088千米,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今后伊朗等环里海国家的油气资源也有可能通过该管道运输出口到中国新疆。另外,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正在论证当中,我国已成功打通了中哈陆路石油运输通道。

中俄远东石油管线大庆支线将架起中国“第二条油气补给线”。俄罗斯是中国的第4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目前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铁路运输。由于铁路运输具有成本高、运量小等缺陷,双方都对管道运输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006年1月俄罗斯政府正式公布,泰纳线将在2006年7月1日开工,一期工程从西伯利亚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国东北边境的斯科沃罗季诺,全长2400千米,预计2008年年底可交付使用,届时年输油能力将达3000万吨,泰纳石油管线一期工程将修建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的支线,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原油进口的压力和风险。此外,中国还正筹划多条“油气补给线”。

2.3.2 重要矿产资源进口运输通道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进口,大多数也是经海路运输的。我国矿产品进口中,50.0%的铁矿,20.0%的铜,50.0%~60.0%的氧化铝,90.0%的铬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和南中国海输入中国。连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也通过海上通道运输到广东口岸。

近期一些陆上口岸矿产品进口量开始大幅度增长。例如,东南亚国家的矿产品经过广西和云南的口岸入境。广西进口越南锰矿最大通道位于靖西。从越南重庆境内经越南坡标口岸,到岳圩口岸边民互市锰矿进口交易点。缅甸的矿产品主要经过云南进口。从新疆口岸目前进口的矿产品,占我国矿产品进口总量的比重还不高。蒙古大量矿产品,特别是铜矿,通过陆上通道进口到我国。

㈥ 办理进口石油需要哪些手续

需通过中联油、中联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珠海振戎等五家企业代理进口。其他企业不能办理进口手续。

发改委公布文件所放开的是原油进口使用权,并非原油进口权,所以地方炼厂在进口环节,仍需通过中联油、中联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珠海振戎等五家企业代理进口。

2015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

目前国内原油进口分为国营和非国营贸易,国营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大型企业控制;取得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资质的企业已有20余家,但进口原油只能进入按规定程序批准建设的炼厂加工。

放开民营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新增用油企业用油数量依据淘汰自有或兼并重组的落后装置能力、建设储气设施规模的一定比例确定,但上限不超过本企业符合条件的常减压装置设计加工能力总和,并规定了可追溯、可检查的落后产能淘汰确认程序。

(6)菲律宾石油怎么进口扩展阅读:

一些市场人士并不看好未来地炼进口原油的积极性。一方面,自2013年中化工获得1000万吨进口配额后,地炼原料市场出现骨牌效应,大量性价比较高的内贸原油资源流入地炼手中,如果把进口原油高昂的运输成本考虑在内,进口原油的炼油效益不如内贸原油。

另一方面,地炼与主营炼厂不同,其计划性较弱、趋利性较强,而进口原油从采购到加工的周期较长,一旦原油起伏剧烈,炼厂可能面临长时间的巨额亏损,这是地炼难以承受的,所以地炼可能很难像中字头企业那样成规模并且持续地采购进口原油。

㈦ 世界油气运输通道有哪些

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国是西方和泛太平洋的工业化国家,而产油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南美和西非这几个欠发达的地区,这种格局必然导致石油贸易的国际化。国际石油贸易涉及的地区范围广泛,它由数十万千米的管道、数百个口岸、数千艘油轮和庞大的航线网构成海陆联运系统。石油运输可以采取海运、陆运、空运、联运、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由于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口数量庞大,所以,目前石油运输主要是海上船运。海上船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不受道路和铁路限制等优点。而天然气则由于其多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气的运输比石油更复杂,它还涉及气态天然气液化的问题。
海上航线 目前,海上运输线主要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等。随着国际石油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大运输通道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了。作为这些航线的起点或是中继站的海峡与运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成为保障石油航运顺畅无阻的“咽喉”。

海上运输线(1)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非洲大陆之间,周边国家有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和也门,该海峡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红海南端与阿拉伯海亚丁湾,被世人称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长18千米,宽25~32千米,在入口处有几个小岛,其中较大的是丕林岛,面积为13平方千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320万~330万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欧洲、美国和亚洲。
(2)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64~97千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1300万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欧洲、北美、东南亚和大洋洲。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出口,川流不息的巨型油轮通过该海峡后,分三条航道将石油源源不断地送到消费国家和地区:一条经波斯湾—好望角—北大西洋,到欧洲国家;一条经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也到欧洲国家;另一条经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因此,霍尔木兹海峡可谓西方国家的石油“大动脉”。在波斯语中,“霍尔木兹”意为“光明之神”,一旦它被封锁或受到影响,西方世界将陷入黑暗之中。
(3)博斯普鲁斯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海峡全长30.4千米,最宽处为3.4千米,最窄处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200万桶,几乎全部为南向运输,主要是原油,外加每日数十万桶的成品油。石油运输主要目的地是西欧和南欧。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
该海峡虽然最狭窄之处仅有708米,但却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大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包括5500艘左右的油轮,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难航行的“咽喉”水道。海湾石油的众多出口线路中,有许多是向西经过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地中海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
(4)巴拿马运河/穿越巴拿马的石油管线。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连接位于太平洋的巴拿马城和位于加勒比海的科隆市(巴拿马港),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15米不等,河宽150~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61.3万桶。石油运输主要目的地是北美。
2002年,在所有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载物资总量(以吨位统计)中,石油和成品油的运输量最大,占16%。油轮中有64%的船只是南向行使,通过运河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且以运输成品油为主。
(5)苏伊士运河/萨米德石油管线。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运河全长175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深度为22.5米。苏伊士运河/萨米德(Sumed)石油管线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380万桶,其中萨米德管线的日输量(石油全部来自沙特阿拉伯)为250万桶,剩余130万桶通过运河运输。石油出口目的地绝大部分运往欧洲,也有一小部分运往美国。
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道。如果苏伊士运河和萨米德管线因故遭封锁而中断石油运输,那所有的油轮不得不绕道好望角,这将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大增加。
(6)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及太平洋的一条狭窄水道,全长约1080千米,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运通道,号称“东方直布罗陀”。海峡的东南出口处就是新加坡。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1030万桶。石油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环太平洋国家。
(7)俄罗斯油气出口管线/港口。
俄罗斯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六位,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港主要是位于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和位于波罗的海的普里莫尔斯克港(列宁格勒州北部、芬兰湾沿岸)。油气出口管线主要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东欧国家。2002年,俄罗斯石油日出口量超过450万桶;天然气年出口量超过67000亿立方英尺(合1896亿立方米)。油气出口目的地包括东欧、荷兰、意大利、德国、法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
管道运输 采用管道运输石油具有运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厂之间的纽带,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也是与油轮相辅的运输方式。世界油气管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远距离、大口径的管道系统,二是管道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原苏联地区,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例如,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平方千米,在荷兰为265米/平方千米,法国48米/平方千米。美国在天然气管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至1999年末,美国有天然气长输管道40825公里,100余个州际天然气管输公司,管网遍及本土48个州。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还分别有6条和4条国际供气管道。
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两亿。
近几年,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欧洲对情节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原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 II管线、“欧洲管线”、霍尔滕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在东欧输气、配气管线的修复与新建计划正在进行。北非输气管线长度的增长与欧洲天然气扩建项目密切相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开始建设欧洲—马格里布管道系统在其本国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和管道建设发展前景巨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韩国和日本输送天然气项目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道项目。
就世界各国(地区)的管道建设与发展来看,有如下特点:
第一,油气管道建设与经济和资源的关系密切。世界油气运输,特别是天然气运输业最发达的北美、西欧和原苏联地区,前两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后者是世界天然气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他们都有强烈的油气消费欲望。
第二,油气消费量是管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北美、西欧、原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是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区。
第三,油气产区远离消费区是油气管道发展的前提。从世界储量分布分析,这种产、需区域严重分隔的现象将不断推动油气管道的发展。
液化天然气船运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以便于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指海上船运。亚太地区是液化天然气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文莱等国。其中亚太地区除马来西亚有少量液化天然气向欧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液化天然气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另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等国的液化天然气除少量出口到欧美地区外,很大数量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日、韩两国。中国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从以上液化天然气的进出口国别来看,与石油进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运输特点也基本一致。要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运输渠道的安全。

㈧ 我国假如从几内亚湾沿岸进口石油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我国从几内亚湾沿岸进口石油的合理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海运:几内亚湾沿岸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之间有着广泛的海上运输网络,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方式渗颤则将石油运输到中国的主要港口,如青岛、上海等。
2. 管道运输:根据目前国内油气管道的布局,可以修建一条从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到中国内陆的输油管道,将石油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中国内陆的油田和炼油厂。
3. 铁路运输:相对于海运和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但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物流服务,可以将石油运输到中国内陆各地的炼油厂和加油站。
4. 其他运输方式:如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等,但这些运输方式成本较高,适用范围较窄,一般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石油运输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从洞逗几内亚湾沿岸进口石油的合理运输方式主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来选择,不同运输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成丛棚本、效率和安全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