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南海采石油水深多少米
扩展阅读
cpb钻石怎么样 2025-02-25 10:05:49
石油联名卡怎么使用 2025-02-25 10:04:09

南海采石油水深多少米

发布时间: 2022-04-12 13:19:14

❶ 油气田的南海油气田

中国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由于石油开采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出于政治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走上了一条拉西方“入伙”的道路,即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资的方式,邀揽西方大的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据了解,目前共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有开采作业,钻井总量达上千口。
1957年,海南岛莺歌海渔村渔民向当时石油部反映,附近浅海的油气苗至少存在了上百年,根据这一线索,地质专家开始进行调查,并在浅海开始钻探工作。到1960年,广东省石油管理局海南勘探大队在莺歌海村水道口附近的浅海中,打浅井两口,共采得原油150公斤,并在此基础上,于1963年打出了具有海洋石油起步标志的“莺1井 ”。
20世纪80年代初,越南就与苏联合作开采了头顿地区东南150公里处的白虎油田,这块油田最高年产量达到540万吨,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
2012年6月,中海油对外招标开采南海油气田,招标公告显示,9个海上区块分别命名为“金银22、华阳10、华阳34、毕生16、弹丸04、弹丸22、日积03、日积27、尹庆西18”等区块,其中7个区块位于中建南盆地,2个位于万安盆地与南薇西盆地部分区域。这些区块的水深在300米到40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
2012年7月11日,菲律宾能源部副部长拉约格称,将在7月底标售3个南海海域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权利。开放竞标的3个水域都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外海,是中菲争议海域,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域。该区域紧邻菲律宾在该海域现有的天然气田,拉约格说这个油气田目前已承担了菲律宾吕宋岛近40%的能源供应。

❷ 中南海东部石油开采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113°10′以东、面积约13.1万平方千米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主要是珠江口盆地,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1996年产油量超过1000万吨,1997年1297万吨,发现油田和含油气构造24个,探明优质储量近5亿吨,南海东部连续10年油气产量超千万立方米。2008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
一、油气历史
1974年,开始海洋石油物探作业。
1976年,西沙群岛永兴岛钻探了南海第一口深探井——西永1井。
1983年,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成立。
1983年11月,恩平构造上钻探对外合作第一口探井,发现第一个含油构造。
1984年,菲利普斯公司在西江24-3获得第一口高产油井,发现西江24-3油田。
1985年8月,发现惠州21-1油田。
1987年,发现陆丰13-1油田。
1996年,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全国第四大油田。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与美国阿莫科公司合作投产,成为当时我国海上最大对外合作油田。
1997年1月,与圣太非石油公司合作发现番禺4-2油田。
1997年6月,与菲利普斯公司和派克顿公司合作,我国第一口大位移井——南海西江24-3-A14井钻探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钻井上又一进步。
2005年12月,南海东部海域第一个自营开发的油田——陆丰13-1油田投产,证实了技术的提高。
2006年,通过与哈斯基公司的精诚合作,中国海上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荔湾3-1-1井获得成功。南海珠江口盆地荔湾深水天然气构造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深水油气发现的空白。该构造拥有约10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大大增强了公司对中国海域深水勘探前景的信心。
2007年8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新加坡石油有限公司就26/18区块签订产品分成合同,这是中国海油与新加坡石油的首度合作。据知,26/18区块位于中国南海东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区块面积4961平方千米,水深85~200米。根据合同规定,在勘探期内,新加坡石油将在26/18区块进行二维地震数据采集,并钻探预探井。在勘探期内,新加坡石油将承担全部的勘探费用。中国海油将有权参与合同区内所有商业油气发现最多51%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勘探部总经理朱伟林先生表示,中国海域丰富的勘探潜力有着高度的吸引力,也正缘于此,我们才能不断地迎来新老朋友,合作勘探中国海域的油气资源。
2009年,陆丰13-1油田成为中国海油第一个因石油合同到期而回归自营的油田。
二、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油田、惠州26-1油田、惠州32-2油田、惠州32-3油田和惠州32-5油田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于1985年8月发现,1990年9月投产。惠州26-1油田于1988年3月发现,1991年11月投产。惠州32-2油田于1990年12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3油田于1991年1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5油田于1996年9月发现,1999年2月投产。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项目成功投产。
三、流花11-1油田
1987年发现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是目前南中国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该油田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东南方向300米的水中。阿莫科于1985年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得区块29/04合同。经过初步勘探研究后,流花11-1A开钻。测试产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随后进行的评价井钻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证实油储量巨大,超过10亿桶。1993年12月,科麦奇公司加入合作开发的队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与美国阿莫科公司合作投产,成为当时我国海上最大对外合作油田。中外合作采用创7项世界第一、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发生产技术。流花油田因此被世界海洋石油界誉为“国际海洋石油皇冠上的明珠”。
2003年7月24日,中国海油从跨国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科麦奇手中接过油田所有权,随即进行了机构重组,本部对油田作业的支持大大增强。同时,拓展管理思路、细化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稳定骨干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得以实施。2004年,油田产量增加7.7%,生产时率提高至94.31%。2004年10月22日流花油田提前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产量甚至超过2001年生产高峰时期。与之对应的是,油田直接作业费减少3.9%,桶油成本降低10%,行政管理费压缩到2003年的30%,并且逐年降低。
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中心直袭流花11-1油田。在油田作业的“南海胜利”号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6根锚链被台风刮断,3根软管断裂,油舱破裂。油田被迫停产。中国海油自力更生,经过一年奋战,流花油田提前成功复产,并取得7项创新成果,意味着中国人开始掌握深水油气田设备维修技术,一举打破了外国公司对世界深水工程领域的垄断。

❸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概况是什么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按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300)×108t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为15.84×1012m3,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油气资源蕴藏于深海区域,因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其中曾母、文莱—沙巴、万安、巴拉望和礼乐等盆地的资源量尤其丰富,这几个盆地总资源量约为(105.30~126.45)×108t油当量。目前南海探明石油储量位居世界海洋石油的第五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第四位,已成为世界上一个新的重要含油气区。

南海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图
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储量为3.38×108t,南海南部深水区油气储量为5.3×108t。目前除了中国之外,在南海开展深水油气勘探的国家主要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和越南,主要分布在文莱—沙巴、曾母盆地、万安盆地、西北巴拉望、北康和礼乐盆地,并且已经有了重大的发现,勘探区域逐渐由浅水区向深水区不断进军,且300m水深线内主要以气藏为主,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以油田和油气田为主。

❹ 中国南海石油储量是多少

南海石油储量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抢走了“20座大庆”。
根据以往的消息披露统计:由美国人帮助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的石油储量超过了500亿吨。这与中国27亿吨储量的大庆相比,接近20倍。对此大规模的资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近30年来,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其中划入各国版图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主权属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据,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包括周边菲律宾等国家所公认的。

然而,从60年代开始,随着世人对海洋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周边国家先后抢占了我45个岛礁,有几个还是近几年抢占的,其中。越南30个,菲律宾10个,马来西亚5个。

我们提出“主权属我”,但周边国家在南沙占领我40多个岛礁,而我海峡两岸仅进驻7个岛礁。

我们提出“共同开发”,但是周边国家每年在南沙开采几千万砘石油,我们为了维护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没有撕破脸用武力去制止他们。而我们在南沙进行石油勘探却遭到周边国家的暴力阻挠和破坏而搁浅,至今我们还没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现在情况是“只允许他们开发勘探了500多亿吨储量石油,而不允许我们开发三沙市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这又如何体现“共同开发”呢?为此,我们一定要发动各方力量保护祖国蓝色海洋资源。彻底改变南中国海“老虎不发威全当病猫欺、客气当做福气”的不公平现状。

❺ 中国为什么不到东海南海大规模采油,而要依赖进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是石油产量名列前茅的国家!

从2021年3月的原油进口数据来看,毫无悬念,中国4965.9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的样子,但是,进口这么多原油消耗的成本代价反而下降了3.9%。

❻ 中国南海西部有石油吗

南海西部,石油开发任务主要由中国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承担。该公司目前作业集中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区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公司在西部海域已发现油气田31个、含油气构造37个,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2.45亿桶,天然气可采储量2.1万亿立方米,在产油田12个,在产气田3个。已投产的崖城13-1气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合作气田,东方1-1气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气田。建成油气年生产600多万吨油当量。
南海西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在海南近海海域,分布着3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北部湾、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面积共12万平方千米,是油气资源勘探远景区。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南海西部大气区的勘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临高、东方、乐东、崖城、文昌五大主攻区。
1957年,对莺歌海一带状油气苗进行调查,下海探油的第一站。
莺歌海含油气盆地位于北部湾南部,以及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U”字形盆地上。西部的西莺歌海盆地为特提斯体系的拉张断陷盆地,东部的琼东南盆地则为环太平洋体系的一个孤后盆地。琼东南盆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千米,石油资源量约为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6.4万亿立方米。这里有世界级海上大气田——崖13-1大气田,同时也是我国海上第一大气田(产量为34亿立方米,高于春晓油气的25亿立方米,但探明储量要低于春晓油气田)。
一、涠西南油田群
(1)1973年,发现涠洲11-1油田。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涠洲岛西南方向,与在生产油田涠洲11-4和涠洲12-1油田相邻,油田所处海域水深在30~40米;涠洲11-1油田仅有一座生产平台,其开发生产主要依托涠洲12-1油田的生产设施和海底管线来实现;2007年涠洲11-1油田成功投产,现有1口生产井在产,日产原油2100余桶。
(2)1982年发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10-3油田。
涠洲11-4油田仍是涠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发现,1993年9月19日自营建成,设计产能60万吨,经改造达80万吨。与1999年8月2日自营建成的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90万吨以上。
涠洲10-3油田1986年8月7日投产,1992年5月16日转为自营,与1991年8月20日自营建成的涠洲10-3北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30万吨。
(3)1989年发现涠洲12-1油田。
涠洲12-1油田,是涠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99年6月12日自营建成,设计产能100万吨。与涠洲10-3油田、涠洲10-3北油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了南海北部湾涠西南油田群。
主要从事海上采油技术服务、浮式储油轮总包服务、海陆工程建造、海上设备维修、石油专用产品的制造、原油外输协调、油气及副产品运输销售和加工利用、油田化工、通信气象、网络工程、管道工程、数据处理、海上配餐、物资储运、码头仓储、工程勘察设计、物业管理、宾馆旅游业、海陆运输、技能培训等专业技术服务工作。
二、南海崖城13-1气田
1983年,成立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198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现为英国BP阿科中国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发现崖13-1气田,其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海上气田,号称“东方气龙”。
崖城13-1气田使用了数种先进的地质数据技术来估算储量和生产能力。这些技术将来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质资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采用了一个三维图像来表现气田内部结构的地理状况。
崖城13-1气田被圈闭在渐新世陵水砂岩层的一个大而狭长、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块中。砂岩层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倾覆的正断层沿上倾方向截断,上覆不整合。气水界面构成下倾界限。在A平台,油藏约在海平面下3600米深处。6口生产井、5口探边井以及三维地震测线数据证明了气藏面积为44平方千米,最大厚度为217米(总厚度)(净厚度178米)。大量小断层切割了储层,其中一条断层的断距为40米。主储层之上的透镜状砂岩仍具有储藏潜力。
崖城13-1气田是我国海上第一大气田。它位于三亚以南100千米的海域。总投资为11.3亿美元,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及科威特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崖城13-1油田年产天然气34亿立方米,其中29亿立方米通过778千米的海底输气管道输往香港烂角嘴售气终端,5亿立方米通过97千米的海底管道输往在三亚的南山基地。
崖城13-1气田,是1983年8月在水深约100米的地方发现的,阿科为作业者并拥有该气田34%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拥有51%的权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拥有15%的权益。崖城13-1油田自1996年10月开始投入生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海上气田。
崖城13-1气田的开发是伴随着亚太地区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商业用气市场的发展而来的。阿科气田生产的天然气通过500英里的运输到达香港的Castle Peak电力公司。
崖城气田的开发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个价值10多亿美元的项目,需要建设陆上和海上处理设施以及去往海南岛和香港的输送管线。将气体通过管线运输到香港需要建设480英里的海底管线,这在世界上是第二长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发电厂供应天然气以外,崖城13-1气田也向海南岛输送气体,用于发电和作为化肥厂的原料。
崖城13-1气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47亿立方米,天然气凝析油探明储量约为1030万桶,1995年10月投产,1999年上半年天然气平均日产量约为426万立方米。
三、文昌油田群
1984年和1985年,发现文昌19-1、文昌8-3油田。
文昌13-1/2油田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以东136千米的海域上,距离湛江约260千米,油田所处海区水深117米。该油田主要由两座无人驻守的固定式井口采油平台“文昌13-1”“文昌13-2”及一艘15万吨无动力的浮式储油轮(FPSO)“南海奋进”号组成。采油平台采集的原油,通过海底输油管道输送到“南海奋进”号上进行处理、储存和外输。原油外输方式主要通过油轮系泊“南海奋进”号进行海上过驳运输。油田设计年产原油250万吨,于2002年7月7日投产。
2008年7月位于中国南海的文昌油田群已成功试产。这一油田群共有7口井在产,可日产原油14000余桶。文昌油田群位于南海西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由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个油田构成。开发生产设施包括5座井口平台、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轮和26口生产井。
文昌19-1油田是文昌油田群中第一个投产的油田,其高峰日产量预计可达18800余桶。其余三个油田文昌15-1、文昌14-3和文昌8-3将于2008年陆续投产。
文昌油田群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珠江口盆地西部,包括文昌19-1、文昌15-1、文昌14-3、文昌8-3四个油田,是20世纪80年代勘探发现的。
2008年6月中旬,文昌19-1油田开始试生产。
四、东方1-1气田
1995年,基本探明东方1-1气田,2002年6月21日正式开钻。
东方1-1气田项目是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中国第一个自营开发的气田,总投资额为32.7亿元。它位于南海北部湾莺歌海海域,距东方市约113千米。该气田天然气储量达966.8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24亿立方米,纯烃储量612亿立方米。
根据东方1-1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安排,一期工程建立D、E两座生产平台,共钻井12口;二期工程建A、B两座井口平台,分别钻井10口。两条海底管道、一条海底电缆、一座陆上终端。气田所产天然气在海上中心平台初步处理后,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到东方陆上终端处理,再输送给用户。
东方1-1气田开发井作业海区水深68米,一期工程的12口开发井中,除了1口是大斜度井外,其余11口井全部是水平井,作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2003年8月2日建成我国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海上天然气气田——东方1-1气田全长256千米的输气管线,把天然气分别送往海南省的八所、洋浦、海口等重要工业基地。
五、天然气水合物
1999年,在西沙海槽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总资源量达643亿~772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我国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一半。南海资源的开发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潜力。2011年报道,我国对海域可燃冰的专题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已在南海圈定了25个成矿区块,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承担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专项调查的主要单位,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从2002年正式启动的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项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2007年首次在神狐海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证明南海可燃冰资源远景良好。目前,专题调查团队已圈出南海北部7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仅神狐钻探区内11个可燃冰矿体,面积就达到约23平方千米,气体资源量约为194亿立方米,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

❼ 南海深度多少

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南海海区主要属热带、赤道带气候,温度高,年变化小,生物种类丰富。沿海河口一带为良好渔场,稚鱼成长后又向近海洄游。在深海区有随海流前来的金枪鱼、旗鱼、鲣鱼、鲨鱼等远洋性鱼类。近年来在珠江口、莺歌海、西沙群岛等海域海底均已发现石油。南海为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交通要冲,但岛礁众多,水深变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险地带。
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翻译为南中国海,但中国仍采用南海作官方名称。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则称之为南中国海。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平均水深1,212米。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南海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

❽ “南海八号”深水钻井平台是什么

“南海八号”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了南海石油开发的需要,贯彻实施国家南海战略,从国外购进的一座深水钻井平台。
“南海八号”最大作业水深1400m,最大钻井深度可达7620m,作业能力在国内仅次于“海洋石油981”。2012年12月5日,完成升级改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南海八号”傲然挺立于深圳洲岛码头,正式加入中国海油深水舰队。

“南海八号”深水钻井平台
以超深水标准设计的“海洋石油981”不适合在800m水深以内海域作业,而国内现役其他钻井平台作业水深均不超过450 m。“南海八号”投入使用,优化了中国海油的钻井装备结构,能满足国内450~800m水深海域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
“南海八号”平台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海洋石油深水钻井能力,并填补国内450~800m水深钻井装备的空白。
2013年3月1日,“南海八号”钻井平台顺利完成流花油田一口深水井的井下防喷器作业,该井水深546m,这是“南海八号”的首口深水井作业。

❾ 南海最深处的水深达到多少米

南海最深在西北部为5559米。
南海海底环境:
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
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是大陆坡围绕的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海盆,大体呈扁的菱形,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其北部水深3400米,南部4200米,最深在西北部为5559米。大陆架沿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
在中央海盆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海盆内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可视为一个“深海平原”。虽称之为“平原”,但它的地形很复杂,其上矗立着27座高度超过1000米的海山(其中不少高度超过3400—3900米)以及20多座400—1000米高的海丘。南海诸岛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阶上形成的。
南海,主要指南海诸岛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