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草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产能源物质的植物新品种——“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秆被割开后,就会流出白乳状的液体,经提炼就得到石油。这样不仅开辟了一条开发能源的新途径,还能降低使用煤炭、石油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1986年,美国率先进行人工种植石油植物,每公顷年收获石油120-140桶。随后,英国、法国、日本、巴西、菲律宾、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开展石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建立石油植物园这一全新的石油生产基地,人们还借助于遗传基因技术培育新树种,采用更先进的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
与其它能源相比,石油植物的开发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绿色植物,不会污染环境;其次,它属于可再生资源,能有计划地种植和开采;再者,较之于核能等能源要安全得多。正是基于上述优点,能源专家们指出,21世纪将是石油植物大展宏图的时代。
《必修》绪论已经将原来《试验修订本.必修》绪论中的这个石油草的例子改为以甘蔗、玉米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用作汽车燃料的酒精了。
Ⅱ 石油树和石油草是什么
前面谈到绿色植物中还有一种被称为“石油类”的生物质。早在1977年,美国科学家就已经发现,某些绿色植物能把太阳能迅速地转变成烃类,而烃类是石油的主要成分。就在那一年,美国科学家果然从一种叫“霍霍巴”的野生常绿灌木植物的乳叶中首次成功地提取出了一种宛如汽油的液体燃料。经试用表明,它完全可以作为石油的代用品。说来凑巧,在巴西也发现了一棵稀奇古怪的树,高30多米,树龄有100多岁了。只要在树干上挖上一个洞,一个小时内就能流出5~10升“柴油”;半年后又可进行第二次“开采”,每公顷可产“油”50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柴油”勿需加工提炼,就能直接在柴油汽车上使用。实际上这种特殊的石油树叫三叶橡胶树,在其胶浆中有1/3是石油烃,而烃类的热值每公斤竟有10500千卡。在马来西亚橡胶园中,也有这种三叶橡胶树,从其切口中流出的胶浆去掉水分后,最终物质就是一种油液。另外,在80年代初,美国一位植物科学家从藤本植物和灌木的树汁中提取“汽油”,也获得成功。科学家们裁种了大片美洲香槐,这种植物的白色汁液中含有油质,在它的其他部位也含有油质。为了获取大量石油,他们就先把整株美洲香槐研碎,然后用一种有机溶剂提纯。这些科学家认为,美洲香槐将是一种潜在的石油来源。在澳大利亚也发现了阔叶棉木,其枝、叶都可提炼油类,是目前世界上产油率最高的植物。
据调查,全球已发现有上千种可生产“绿色石油”的植物。加拿大正实验两年轮伐的杨树能源林,美国能源部建立了5个由三角叶杨、桤木、黑槐、糖槭树、桉树、牧豆等组成的能源试验林场,菲律宾种植了1.2万公顷银合欢,瑞士也制订了种植10万公顷“能源林”计划,可解决每年石油需求量的50%。
据专家推测,全球绿色植物贮存的总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标准煤,其中有90%贮存于森林中。
在自然界生长的这类植物,能够生出“石油”,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这种“石油”实际上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间,与矿物石油性质相近,科学家们把这类能产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誉为“石油类”植物。近几年还发现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绿玉树”,它们也都含有类似的烃类混合物的油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化学家卡尔文根据这些植物的特性,1978年专门研究了几种富含碳氢类化合物的大戟科属“石油植物”,在加利福尼亚州种植。这些“石油植物”的茎杆内含有一种碳氢化合物的白色乳状液,割开它们的表皮,白色乳状液就会流出来,经提炼,每公顷竟能生产14~16立方米的“石油”。这种植物耐旱性强,成活率高,在贫瘠的干旱地区也能生长。而且,这些“石油”在燃料时,不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会污染环境,确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的植物燃料。人们把这类植物称为“石油草”。由于卡尔文培育出的“石油草”为人类开辟了一个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新天地,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科学家们近年特别强调应大力开发和利用“高光效植物”。所谓“高光效植物”,就是指那些光合作用效率高于5‰的植物,例如甘蔗、玉米、甜菜、甘薯等,它们具有更高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选育和大面积种植高光效植物,已成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在林业方面研究和培育光合作用效率高、成长快、繁殖力强的树种,十分重要。新西兰用“无土栽培法”快速繁殖杨树,一个树芽在一年内就可繁殖出100万棵树苗,这种小树苗,3个月内便可长成1.5米高的幼树。
为了快速、增量获得生物质能的原料,许多科学家在研究林木培育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培育出一种杂交白杨。这种白杨能使6‰的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生长得特别快,且可密植,每平方米平均可栽培2~3棵。成材砍伐后,留下的树桩还会长出新树。种植这种杂交白杨,生产、砍伐、管理都很简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还成功地用“无土栽培法”无性繁殖了一种红杉。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同一良种木材产量增加50%。
Ⅲ 地球上的石油植物怎样提炼石油
人们还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不少的石油植物,它们所分泌出的液体,不需加工或稍经加工就可作为燃料使用。如澳大利亚有一种树,含油率高达4.2%,也就是说,一吨这种树可获取优质燃料5桶之多。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有一种被誉为石油树的银合欢树,这种树分泌的乳液中含石油量很高。
经专家测试,某些芳草也含有石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一种粗生分布广泛的杂草,由于黄鼠等啮齿动物很害怕它的气味,故取名黄鼠草。黄鼠草可以提炼石油,大约1万平方米草原生长的这样的野草可提取石油l000千克。若经人工杂交种植,1万平方米草原生长的这种草可提炼石油6000千克。目前,美国学者已发现了30多种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此外,科学家还发现300多种灌木、400多种花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石油。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石油植物及其栽种的研究,并通过引种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石油植物园、能源农场,专家预计在21世纪石油植物将成为人类能源的宝库。
Ⅳ 什么是石油植物
石油植物是指那些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可生产燃料油的植物的总称;现已发现的大量可直接生产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绿玉树、三角戟、续随子等。这些“石油植物”能生产低分子氢化合物,加工后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石油植物的发展,为人类战胜能源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因为如此,目前“石油农业”已在全球悄然兴起。
拓展资料
黄鼠草(学名:Ixeridium chinense (Thunb.) Tzvel.)是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又名苦荬、苦马菜。1-2年生草本植物。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47厘米。根垂直直伸,通常不分枝。根状茎极短缩。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基部直径1-3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基生叶长椭圆形、倒披针形、线形或舌形,包括叶柄长2.5-15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或向上渐窄,基部渐狭成有翼的短或长柄,全缘,不分裂亦无锯齿或边缘有尖齿或凹齿,或羽状浅裂、半裂或深裂,侧裂片2-7对,长三角形、线状三角形或线形,自中部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向基部的侧裂片常为锯齿状,有时为半圆形。茎生叶2-4枚,极少1枚或无茎叶,长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不裂,边缘全缘,顶端渐狭,基部扩大,耳状抱茎或至少基部茎生叶的基部有明显的耳状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
主要价值:苦菜每百克嫩叶含水分91克,蛋白质1.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胡萝卜素1.79毫克,维生素B20.18毫克,维生素C12毫克等。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等。《滇南本草》载“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请积,利水便。”《本草纲目》载“治血淋痔疹”。脾胃虚寒者忌食
败酱一名苦菜,浙江地方名四季菜,东北称野芹。属败酱科植物。有黄花、白花两种。根作败酱气。李时珍说:"南人采嫩者,曝蒸作菜食"。黄花者味较苦,均入药,功效相似。性味寒、苦、平,无毒。成分黄花败酱含挥发油,三菇皂甙、糖类。白花败酱根及根状茎含皂甙,败酱甙,毛罗尼甙及番木鳖甙。药理据试验,黄花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作用。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据浙江民间经验称:黄花败酱功效不及白花败酱)。[阑尾炎,妇女盆腔炎,多发性脓肿]败酱全草6一24克,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2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