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洋内有什么资源中国范围内的海域,有哪些已经发现的资源
根据调查,海洋中含有40亿吨铀、3亿吨银和400万吨金,此外还有大量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等。全世界海底石油资源储量约为1300亿吨。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km2,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油气储藏盆地,一些已开始商业开采。
Ⅱ 中国石油有多少
我国历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年份 石油资源量(亿吨) 天然气资源量(万亿平方米)
1987
787.46
33.6
1994
940
38.04
2006
1068
52.65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最近的一次是2004-2005年。目前,已取得的初步评价成果是:石油1068亿吨,天然气52.65亿立方米。油、气总资源量比1994年分别提高了14%和38%;油、气可采资源量比1994年分别提高了40%和57%。
此次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为822亿吨,其中东部419.7亿吨,中西部372.38亿吨,南方25亿吨;海上石油资源246亿吨。剩余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吨,而待发现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为68亿吨,其中,东部25亿吨,西部21亿吨,中部3.4亿吨,海域19亿吨。
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行情 资讯)五大盆地。海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占海域的48.7%。
从新增可采储量的趋势看,1991~1995年,中国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23亿吨;1996~2000年,年均新增1.58亿吨;2001~2005年,年均新增1.86亿吨;预计2006~2010年间年均新增1.8亿吨左右。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2005年新增储量中,隐蔽型油藏由1991年-1995年间的30%左右增至66%;低渗储层储量由45%升至65%,深层(大于3500米)和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量由46%升至66%。预计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加大。
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
Ⅲ 我国在南海的石油储量有多少
南海石油储量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抢走了“20座大庆”。
根据以往的消息披露统计:由美国人帮助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的石油储量超过了500亿吨。这与中国27亿吨储量的大庆相比,接近20倍。对此大规模的资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近30年来,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其中划入各国版图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主权属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据,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包括周边菲律宾等国家所公认的。
然而,从60年代开始,随着世人对海洋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周边国家先后抢占了我45个岛礁,有几个还是近几年抢占的,其中。越南30个,菲律宾10个,马来西亚5个。
我们提出“主权属我”,但周边国家在南沙占领我40多个岛礁,而我海峡两岸仅进驻7个岛礁。
我们提出“共同开发”,但是周边国家每年在南沙开采几千万砘石油,我们为了维护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没有撕破脸用武力去制止他们。而我们在南沙进行石油勘探却遭到周边国家的暴力阻挠和破坏而搁浅,至今我们还没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现在情况是“只允许他们开发勘探了500多亿吨储量石油,而不允许我们开发三沙市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这又如何体现“共同开发”呢?为此,我们一定要发动各方力量保护祖国蓝色海洋资源。彻底改变南中国海“老虎不发威全当病猫欺、客气当做福气”的不公平现状。
Ⅳ 中国在南沙海域有多少口油井
西江24-3,30-2油田 西江24-3发现于1985年3月,西江30-2发现于1988年7月。1988年8月在合同区域15/22启动第一口探井之前,进一步对该区域进行了 146公里 的地质调查。第二块油田30-2的商业可行性在1990年被证实。 在对24-3和30-2油田进行了联合开发研究之后,1991年底这两块油田的整体开发计划(ODP)被提交到中国有关部门审批。ODP中估计开发成本为6亿美元,按计划在1994年11月投产24-3油田,然后30-2油田在1995年10月投产。24-3油田的原油可采储量为1.83亿桶,30-2油田的原油可采储量为2.54亿桶。1992年1月ODP获得批准。 这两块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国际公司亚洲部代表其合作者Pecten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51%)进行作业。 项目组成 西江油田的开发包括带有第一阶段分离设备的两个采油平台和一艘用于最终分离、储存和卸载原油的浮式生产储存卸载船(FPSO)。两个平台相隔 13.6公里 ,一个在24-3油田(合同区域15/11),另一个在30-2油田(合同区域15/22),FPSO则位于二者之间,具体位置在考虑了两个油田原油特点的差异后进行了最优布置。 每个平台均是8脚钢柱式结构,导管架重量达5600吨,每个钢柱重达3760吨。每个平台的生活区可以容纳100名作业工人。 FPSO是由一条储油船改造而成,带有二级分离装置,储存和分配计量表。 项目采购 设备大部分从美国和欧洲采购,很大一部分加工工作是在亚洲进行的。价格比较而言具有竞争性的中国资源亦被采用,占到项目总投资的20%左右。 项目执行 该项目的执行由菲利浦斯、Pecten 和中国海洋石油共同组成的项目组负责。该小组在设计阶段位于休斯顿,而在制作与安装阶段迁至中国蛇口的PPCIA办公室。 开发井 两个平台的钻井和完工进度的执行有Halliburton公司承担,采用了集成式工程服务合同的形式。克瓦纳约翰布朗在1992年2月至1995年间担任西江油田的主要工程承包商,负责24-3和30-2海上平台顶部设施、生活区、XJ-2钻井机、FPSO加工设施和管线的详细设计和工程。同时也负责所有加工设备和特种设备的采购、催交、检查、出口/运输。克瓦纳约翰布朗帮助PPICA制定和评估建造标包,为项目管理小组提供海外人员,管理在中国、韩国和中国海上的建造工作。 现在24-3油田的日产量超过70000桶。在30-2油田投入生产以后,1996年最高日常量预计为10万桶/日。 生产情况 所产石油为25o至38oAPI,不同产层的孔隙度在15%至28%之间,渗透率为400-3700毫达西。油藏驱动机理为边缘水驱或底部水驱,取决于油藏情况,目前15口井的日产量为27,000桶原油。 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和惠州32-5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于1985年8月发现,1990年9月投产。惠州26-1油田于1988年3月发现,1991年11月投产。惠州32-2油田于1990年12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3油田于1991年1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5油田于1996年9月发现,1999年2月投产。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项目成功投产,该油田石油日产量将增加1万桶。 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发现于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国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该油田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东南方向 1000英尺 ( 300米 )的水中。阿莫科于1985年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得区块29/04合同。经过初步勘探研究后,流花11- 1A 开钻。测试产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随后进行的评价井钻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证实油储量巨大,超过10亿桶。1993年12月,科麦奇公司加入合作开发的队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但是,由于产出原油非常稠密的特点以及油层的相对较浅深度的特点,表明要使流花油田能够生产,必须使用革新性的技术和成熟的技术相结合的办法。 技术上的突破 在1987年至1992年间,阿莫科和南海东部公司工程部对各种开发设想进行了试验和测试,直到发现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项目组决定该油田的海上生产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一个浮式生产系统,用于钻井和采油(FPS) 一个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系统,用于加工和储存原油(FPSO) 一套革新性的水下系统,使用电动半浸式泵,其可以服务于约20口水平井 全球化的快速开发方案 1993年3月,在油田被发现后6年之后,流花11-1的整体开发计划获得中国各级政府的批准,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 1993年9月购买了一艘半潜式钻井船,并被改装成南海挑战号FPS。1993年10月又购买了一艘14万吨的油轮,并被改装成南海胜利号FPSO。1995年6月和1996年3月分别进入预定位置。两艘船系泊相距 3公里 。 FPS是经过改装的半浸式钻机,带有钻探水平井的系统。除此以外,FPS可以安装和运行水下折叠系统并安置发电设备和电力分输设备。开始时钻了10口井,到1996年底再完成10口井。 FPSO是一艘改装过的油轮,用来加工原油。储存加工后的油,燃烧相关的气体和处理生产废水。FPSO上的处理设备能够每天加工65000桶油和30万桶的流体。该船的储存能力是72万桶,加工过的原油将通过前后系泊的往来运送船卸载。 建立模块概念 流花项目中水下系统的模块概念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通常,深水系统机构庞大,必须在陆上建造,然后拖到现场。但是这个方法在流花油田却不实际。于是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可以在现场拼装的系统,通过浮式钻机来进行安装。通过将水下系统分割成可控制的组件,并使用一些革新性的技术-包括连接井与井的现场加工的牵索-工程师们创造了能够在FPS上拼装的系统,然后沉到海底,不需要潜水作业。 所有的独立水下组件均被设计成从FPS上使用水下机器人来安装和收回的模式,而不需要潜入水中。一个特殊的单点锥体,放置在海底,它也是设计成水下机器人可自由在水下选择工具而非往返水面更换工具的模式。 生产情况 1996年3月正式投产。1999年平均每天产油13,800桶,总共有25口生产井。 陆丰13-1,22-1油田 其中,陆丰13-1油田于1987年1月发现,1993年10月投产。陆丰22-1油田于1986年5月发现,1997年12月投产。 番禺5-1油田田 番禺5-1油田田于1999年发现。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CONHE ) 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直属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的加工、贮运、销售;天然气管道的输送、石油、天然气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利用(含成品油、液化气、石化深加工等)。兼营与主营相关的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及配套服务。南海东部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 113°10′ 以东、面积约 13.1× 10 4 km 2 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 13 年来,已有8个油田建成投产,公司每年原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至 1996 年产油量超过 1000×10 4t,在全国陆海油田中年产量排行第四位。 南海西部油气田 涠洲10-3油田 于1982年12月发现,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国的TOTAL公司。 1986年8月7日 投产, 1992年5月16日 转为自营,与 1991年8月20日 自营建成的涠洲10-3北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30万吨,至今已产原油近400万吨。 作业采油平台:南海自强号 涠洲11-4油田 涠洲11-4油田仍是涠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发现, 1993年9月19日 自营建成,设计产能60万吨,经改造达80万吨。与 1999年8月2日 自营建成的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年产能90万吨以上,至今已产原油近600万吨。 作业采油平台:涠洲11- 4A ,涠洲11- 4C 涠洲12-1油田 涠洲12-1油田,是涠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89年12月发现, 1999年6月12日 自营建成,设计产能100万吨,至今已产原油近160万吨。与涠洲10-3油田、涠洲10-3北油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11-4东油田连片生产,形成了南海北部湾涠西南油田群。 1999年7月28日 ,涠西南油田群总体开发工程投产庆典仪式在北部湾的涠洲岛上隆重举行。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历时三年建成。并每年向广西北海炼油厂供油50万吨。 作业采油平台:涠洲12-1 崖城13-1大气田 项目背景 崖城13-1气田位于三亚市以南 100公里 ,是1983年8月在水深约 100米 的地方发现的,估计储量在3万亿立方英尺。阿科为作业者并拥有该气田34%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拥有51%的权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拥有15%的权益。崖城13开始投入生产时,成为中国第一个海上气田。 崖城13气田的开发是伴随着亚太地区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商业用气市场的发展而来的。阿科气田生产的天然气通过 500英里 的运输到达香港的Castle Peak电力公司。 崖城气田的开发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个价值10多亿美元的项目,需要建设陆上和海上处理设施以及去往海南岛和香港的输送管线。将气体通过管线运输到香港需要建设 480英里 的海底管线,这在世界上是第二长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发电厂供应天然气以外,崖城13气田也向海南岛输送气体,用于发电和作为化肥厂的原料。 崖城气田的特点 崖城13气田使用了数种先进的地质数据技术来估算储量和生产能力。这些技术将来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质资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采用了一个三维图象来表现气田内部结构的地理状况。 崖城13-1气田被圈闭在渐新世陵水砂岩层的一个大而狭长、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块中。砂岩层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倾覆的正断层沿上倾方向截断,上覆不整合。气水界面构成下倾界限。在A平台,油藏约在海平面下 3600米 深处。6口生产井、5口探边井以及三维地震测线数据证明了气藏面积为44平方公里,最大厚度为 217米 总厚度( 178米 净厚度)。大量小断层切割了储集层,其中一条断层的断距为 40米 。主储层之上的透镜状砂岩仍具有储藏潜力。 生产情况 崖城13-1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9,33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凝析油探明储量约为1030万桶,1995年10月投产,1999年上半年,天然气平均日产量约为1.506亿立方英尺。 文昌13-1,13-2油田 2000年进入全面开发,计划打22口生产井,其中2口水平井。 2000年9月7日 ,南海二号承钻的文昌13-2油田开发生产井的11口表层集束井顺利结束,平均1.87天/井。 文昌13-1/13-2油田15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也正在大连建造。 2000年10月13日 ,中国海油与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签订南海文昌13-1/13-2石油合同,这是第145个石油合同。该外国公司参股40%。 东方1-1气田 2001年进入全面生产开发。 2000年8月25日 ,东方1-1气田开发工程方案初定,将建造4个平台和一个陆地处理终端,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4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一期工程将于 2003年9月15日 投产。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CONHW ) 主要承担东经 113°10 ?以西中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任务,并代表国家石油公司执行对外石油合同。勘探区域目前集中在南海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至 1998 年底,已开发油田 3 个、气田 1 个;在建年产 100 万吨新油田 1 个,将于 1999 年第 3 季度投产。目前公司除具备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独立进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管理能力以外,还具备海上设施维修、海洋工程建造、地震资料处理、陆上建筑安装、通讯气象服务、物资仓储运输等专业服务能力 。
Ⅳ 我国的石油储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几位
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但消费量却占世界总量的8.2%。
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内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48.44亿吨,比2003年底增长5.4%;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7.91亿吨,增长3.4%;累计采出量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24.91亿吨,增长2.4%。
世界石油储藏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拉美、欧洲、非洲、亚洲与北美。按储量大小计算,前10个国家为沙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墨西哥、美国与中国.
中国探明的石油人均储量不及世界人均数的1/9,天然气只有1/20,不少矿藏的人均储量在世界上排列于倒数的位置上
Ⅵ 南海周围的国家共在中国南海海域内建起多少油气井
在中国海域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而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的争议,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海洋油气开发步伐已经加快,正在从近海沿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经都争到了各自的地盘,相关国家已经开了1380口油井,中国却一直在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不是我愤青,而是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让人心疼!
南海自然资源简介
1.丰富的水产资源
鱼类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海龟海龟是海洋中少有的几种爬行动物之一。海龟有不同种类,一般指的是“绿蠵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西南中沙群岛是海龟的“故乡”。
海参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营养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海参种类很多,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出产20种。
海贝海贝属软体动物,种类繁多。西南中沙群岛分布约有250多种。按照用途可分为食用贝和观赏贝两大类。
观赏贝类是西南中沙群岛又一重要的“土特产”。品种繁多,形状各异,色泽鲜艳,光彩夺目,不仅供观赏,也是制作名贵工艺品的重要原料。、
其他海产主要有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藻类。软体类除了上面介绍的贝类以外,还有弛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等;甲壳类的螃蟹、龙虾等等。这些都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要海产。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是我国主要的产区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等。
2.奇异的海岛资源
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时如夏,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岛类在这里繁衍生长。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白鲣鸟、军舰鸟、海鸥、蓝翡翠鸟、锈眼鸟等等。
白鲣鸟,体形以鸭,成鸟重约二、三斤,周身洁白,当地人称为“鸟白”。它们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岛的东岛(也称“鸟岛”),与麻枫桐树相互依存。1981年东岛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使鸟类及其生长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
海鸟可供食用、药用,还可以制成标本工艺品供观赏,是一种可观的资源。大量的海鸟在各岛屿上留下丰富的鸟粪,千百年来堆积成厚厚的鸟粪层,有的岛屿竟厚达一米以上,储量十分丰富。鸟粪土富含有机质、氮、磷、钙质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料。
3.典型的热带植物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岛上植物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
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是白鲣鸟和其它海鸟的主要栖息场所。
在岛屿上,到处可见一种长成一簇簇、密不透风、葱绿欲滴的灌林丛林,这就是草海桐。也称“羊角树”。属热带常绿灌木。草海桐多生长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滩上。草海桐的生长对保护岛屿的沙滩、改善岛屿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树木类都与海南岛的树种有关。典型的有椰子树和木麻黄,是各岛屿主要的海岸防风林,栽培较多的树木还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按树等等。另外,各岛屿还种植有各种热带水果、部分粮食作物和多种蔬菜。
4.大有希望的海底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我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除了上述之外,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Ⅶ 中国南海石油储量是多少
南海石油储量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抢走了“20座大庆”。
根据以往的消息披露统计:由美国人帮助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勘探开发的石油储量超过了500亿吨。这与中国27亿吨储量的大庆相比,接近20倍。对此大规模的资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近30年来,南海周边国家非法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其中划入各国版图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主权属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据,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包括周边菲律宾等国家所公认的。
然而,从60年代开始,随着世人对海洋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周边国家先后抢占了我45个岛礁,有几个还是近几年抢占的,其中。越南30个,菲律宾10个,马来西亚5个。
我们提出“主权属我”,但周边国家在南沙占领我40多个岛礁,而我海峡两岸仅进驻7个岛礁。
我们提出“共同开发”,但是周边国家每年在南沙开采几千万砘石油,我们为了维护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没有撕破脸用武力去制止他们。而我们在南沙进行石油勘探却遭到周边国家的暴力阻挠和破坏而搁浅,至今我们还没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现在情况是“只允许他们开发勘探了500多亿吨储量石油,而不允许我们开发三沙市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这又如何体现“共同开发”呢?为此,我们一定要发动各方力量保护祖国蓝色海洋资源。彻底改变南中国海“老虎不发威全当病猫欺、客气当做福气”的不公平现状。
Ⅷ 中国为什么不到东海南海大规模采油,而要依赖进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是石油产量名列前茅的国家!
从2021年3月的原油进口数据来看,毫无悬念,中国4965.9万吨的原油进口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的样子,但是,进口这么多原油消耗的成本代价反而下降了3.9%。
Ⅸ 中国究竟有多少石油
质量不高,主要是含硫~
开采难度,应该还可以把
海洋石油潜力——巨大~所以南海、东海 对我意义重大!祖先所留,寸土寸水不可让阿!须知我国是960W领土+300领海=1260W国土面积的 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美家石油 也是异常丰富阿~ 阿拉斯加、德克萨斯 都是有油~关键人家米国国内还不让采~
海洋石油里哪些有争议————说白了就是领海国土的镇压~
当国家利益被披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时,所有的理由都是如此的冠冕堂皇
>------------------------------
>据1993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资源量为800亿吨左右,得到证实的储量极为有限。截至2004年底,探明原油储量40亿吨
>据世界石油大会估计,中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114.9亿吨,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占有量仅10吨,居世界第4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