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的意思是什么
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2. 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阿拉伯国家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原因:阿拉伯在中东,中东地区是海洋生活着许多海洋生物,石油就是这些海洋生物和这些热带植物的尸体所组成的。
(2)石油是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
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油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3. 石油是什么
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在加工提炼之前称为原油。
石油是种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液态烃,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地下液态石油中常溶有大量的天然气,并溶有固态烃及非烃,多具芳香气味,呈油脂状,比水轻,多呈黑褐色、棕色、绿色及浅黄色。
是什么形成了石油?
石油和天然气来源于有机物质。早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生物,随着地史的进展,生物亦广泛地发育和繁殖起来。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虽多,数量很大,化学成分又异常复杂。近年来在许多活着的有机体中发现了石油烃类及其有关烃的化合物,更加深了人们对生成油、气原始物质的认识。但是,就生成油、气的主要原始物质而言,仍然是以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物质为主。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有机生油说认为,油、气的生成过程是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可以简要的概述如下:
水体中和陆地上搬运来的有机质同其它矿物质混杂在一起,沉积在水盆底部,在还原条件下保存下来。由于地壳不断地下沉,沉积物一层一层不断地加厚。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不断增大,有机物质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逐渐向石油和天然气转化。近年来,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石油的生成具有其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虽然有早期生油和晚期生油之争,但晚期生油占优势。
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因素有多少?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剥蚀作用、水动力冲刷、氧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等等。
(1)剥蚀作用:地壳的构造运动可使地壳相对抬升,将已经形成的地下油、气藏上升到地表遭受剥蚀而被破坏。
(2)水动力冲刷: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使背斜油、气藏的一翼相对抬升,导致原闭合高度减小,打破了原来油、气、水的平衡,致使水动力冲刷破坏了原来的油、气藏。
(3)氧化作用:由于构造运动的发生,打破了原油、气藏的平衡状态,使地下油气或与地下水接触,或沿断裂上升到地表,都会因氧化作用而分别形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高分子含氧化合物(如沥青类)导致油、气藏的破坏。
(4)扩散作用:天然气通过盖层扩散也能造成散失。
石油在地下是怎样储存的?
大量油气勘探及开发实践,改变了人们最初以为地下有石油湖、石油河之类的错误认识。逐渐知道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不是什么“油湖”、“油河”,而是储存在那些具有互相连通的孔隙、裂隙的岩层内,好象水充满于海绵里一样。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这是因为它具备了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
4. 石油主要可以用来做什么
石油的用途有如下十项:
1、燃油
这个应该没有悬念,而且消耗了大部分的石油。72%的石油用于制成各种燃油:汽车上的柴油、汽油,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油。
2、塑料
塑料无所不在,牙刷、盆、瓶子、iPad、圣诞老人,随便就可以数出一大串,原来,我们生活在石油的包围圈里——几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产品,如果没有专门了解,我们很难把黑乎乎的石油与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塑料制品联系起来。
3、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耐高温、低温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鞋子、体育用具、轮胎、电线电缆等物品都能找到合成橡胶的身影,而石油就是制作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
4、制药
制药确实与石油密不可分。先不说间接耗材,如包装使用的塑料,就连药品本身也依赖石油。例如苯,许多药都从苯衍生而来,而苯又是从石油里制取,现代医药的进步也和石化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外假肢、人造器官以及医用X光片及其处理溶液等等也使用了石油制品。
5、化妆品
石油也是制作化妆品的原料,含量较高的可达80%!石油精炼或合成出来的油、石蜡、香精、染料等,都用来制作化妆品。有兴趣的话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所使用的化妆品成分表,看看里面到底含有哪些东西。
5. 石油是什么样的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可称为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都是从石油中提炼或合成出来的。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是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如大庆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固体石蜡及沥青等产品;石油化工产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溶剂等。
6. 什么东西是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7. 原油和石油有什么区别
原油与石油产品各不相同,但又密切相关。在原油开采、管道运输,以及石油产品精炼过程中对水分的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
一、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区别
1、原油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 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2、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石油产品可分为: 石油燃料、 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石油工业一向以生产汽油、煤油和工业锅炉用的燃料油为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更先进的炼油技术出现,以法国人荷德利发明的(催化裂化法)最为重要。所谓催化裂化就是利用热力、压力和催化剂把重油裂解为较轻油类,主要是汽油。另一种炼油法是聚合法,与裂化法刚好相反:把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将提炼所得的较轻气体聚合成汽油和其他液体。
二、原油、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方法
1、原油及石油产品水分测定仪
目前,原油、柴油、汽油、润滑油等各种石油及其制品的水分测定,主要采用MS-M-300系列在线原油微波水分测定仪,它不仅可以为石油开采,输送管道、联合站、贸易交接和精炼企业提供满足现场要求的水分测量方案,还可以保证同客户的原有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同时培训客户的技术人员熟练使用和操作,为客户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约了成本,实现了客户需要的价值。
2、深井专用原油水分测定仪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采油深井(2000米-5000米)内原油中的含水量测量指标,对原油采油的过程监控、成本控制十分重要。由于深井内温度高、压力大、井下工况复杂,其水分测量一直是石油企业的难题。MS-M-204 深井专用水分测定仪,是一款专门为深井原油水分检测量身定制的微波水分测定仪,适用于小空间几千米深的采油井定制。
8. 石油是什么
对于石油的具体描述,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油大家可以理解为是干酪根转化来的,而干酪根又几乎全部来自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高等植物。
第二、目前有机成因说占据学术以及各国石油公司绝对主流。(包括无机成因说发源国俄国。1.1876年门捷列夫大佬提出碳化物说 2.1889年3月俄国学者索克诺夫发表宇宙说 3.前苏联学者库得梁采夫提出岩浆说 4.1971年切克留卡提出高温生成说 5.1966,1971年叶兰斯基提出蛇纹石化生说)
第三、有机成因说之所以被各国学术界广泛接受和认可并用于指导实践,有以下几大事实:
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分布于沉积岩中,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盆地中都发现了油气田;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结晶基岩凸起发育区尚无油气发现。(想了想,还是有岩浆岩中发现石油的例子,就在准噶ga尔盆地里面,可是,可是,岩浆岩形成的储层确是被高度风化后的产物,严格来讲他已经大半步迈进了沉积岩的怀抱)
2.从前寒武纪到第四纪更新世地层都有石油发现(这意味着什么呢,不懂就去翻翻地质年代表哈,算了听说多图吸引人我给你们找个好图,算了我不卖关子了 这意味着地球上开始出现沉积岩的同时就生成了石油呀~)
3.光谱分析证明,中、新生代石油灰分以氧化铁为主(<70% 那个说O都消失了的你出来)古生代石油的灰分主要为氧化镍和氧化钴(<60%-80%)。将此数据与岩石圈元素含量对比,会发现钒镍铜钴这些元素的含量大约是岩石圈平均含量的2000,1000,50,30倍(想起来没?对!生物富集作用!真棒)。将石油灰分与煤灰分对比,各元素含量基本吻合,而煤是有机成因的已经被世界公认无可辩驳,石油与煤行业相关术语也是通用的,岂不是就证明了有机成因理论?
9. 石油是什么东西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的起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输送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潟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形貌与成分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