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大庆的油是什么石油

大庆的油是什么石油

发布时间: 2022-04-15 18:38:45

‘壹’ 大庆油田已为国出油50多年,给祖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在旧中国,由于石油工业落后,缺少石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重大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开始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9月26号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说叫大庆油田。我国松辽盆地沉睡千万年的黄金“惊天一喷。”大庆油田从此诞生。中国。是发现石油和使用石油比较早的国家,然而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石油的勘探技术上非常落后。直到大庆油田的发现,在让共和国石油工业挺起了脊梁,让新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贰’ 大庆油田为什么叫大庆油田

为了纪念建国十周年的喜庆。

1959年9月26日,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位于原肇州县大同镇附近三号探井喷出了有工业价值的油流。为了纪念喜庆,当时的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提议将该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科技创新

截至2021年6月,大庆油田自主创新复合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复合驱技术的国家。

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国内复合体系评价技术的飞跃,首次利用国产原料研发出高效界面位阻表面活性剂,攻克了界面张力和溶解性相互矛盾的瓶颈,引领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研制技术快速发展。

2021年8月25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标志着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叁’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

黑龙江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中生代油田(图2-7),含油面积约2500km2,埋藏深度为900~1200m。

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为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区,四周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山脉环绕。前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主要出露在盆地四周,在盆地内部构成基底。该盆地海西褶皱基底之上的沉积盖层可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即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西南隆起区、西部斜坡区和北部倾没区,各构造单元内又可划分出长垣、背斜带、隆起、构造阶地、凹陷等次级构造单元(童崇光,1990)。

图2-7 松辽盆地构造分区与油气田分布图

(据大庆油田,1979;转引自童崇光,1990,修改)

1—盆地边界;2—构造区界线;3—油田;4—油气流区

油田编号及名称:1—大庆油田;2—朝阳沟油田;3—扶余油田;4—新木油田;5—新北油田;6—红岗油田;7—宋芳屯油田;8—龙虎泡和升平油田

中生代是松辽盆地发展的主要时期,经历晚侏罗世断陷阶段、早白垩世早期断坳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坳陷阶段和晚白垩世隆升阶段的发展演化,形成侏罗-白垩系以湖相及三角洲相为主、以砂质岩和泥质岩互层为特征的含油沉积岩系(表2-1)。其中,下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砂岩、泥岩、泥质页岩及油页岩是主要生油层和储集层。

表2-1 松辽盆地中生界地层简表

(据童崇光,1990,修改)

大庆油田是指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中部的大型背斜(长垣)构造油藏,呈近南北向展布,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敖宝塔等7个高点,之间以鞍部相连。石油储集层主要为青山口组中上部的高台子油层、姚家组下部的葡萄花油层、姚家组上部及嫩江组下部的萨尔图油层,它们多为河流-三角洲砂岩体储油。萨尔图油层为主要产油层,多数为中、细砂岩,属滨湖河流相-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一般厚5~10m;葡萄花油层是大庆油田南部的重要含油层,在敖包塔南端尖灭,以细砂为主,一般厚9~18m;高台子油层分布于大庆油田北部,单层厚度仅1m左右,向油田南部尖灭。

中央坳陷区是白垩纪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叠合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嫩江组发育三套由厚层湖相暗色泥页岩构成的生油体。有机质含量丰富,干络根类型为腐泥型和混合型。大量生油的温度界限为50~180℃,深度界限为1200~3000m。

大庆油田属陆相原生油藏,具多套生、储、盖组合。油层孔隙度为24%~26%,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三高两低”的特点,即含蜡量高(17.8%~30%)、凝固点高(25~30℃)、黏度高(地面黏度10~20cP)、原油密度低(0.83~0.86kg/cm3)、含硫量低(<0.1%)。油田具统一压力系统,油水界面在-1000~-2000m处,油气界面在-920~-950m处,油、气、水重力分异清楚。石油地质储量超过30亿吨。

‘肆’ 黑龙江省大庆市又发现了矿石石油‘l这是真的吗

是的,是页岩油。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区的重大性突破,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将成为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资源。
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包括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页岩层系中的砂岩或碳酸盐邻层中的石油资源。
我国页岩油主要为陆相页岩油,证照处及特征划分为夹层型,混积型和页岩型。古龙页岩油是第三类,也是开发难度最大的一类,国内外均无成功先例。古龙页岩油是典型的陆相泥级页岩油,石油富集在页理缝和基质孔溪内,岩性细腻,黏土矿物含量高达35%以上,以前被认为是孔隙度极低和渗透性极差的岩石,基本不可能储油。

‘伍’ 五大油田分别指什么

1、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2、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是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正在建设中的山东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在实施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和山东省两个跨世纪工程(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和建设“海上山东”)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油气深加工等多元开发为辅的大型联合企业,曾是中国第三大油田,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中位居前列。辽河油田总部位于辽河下游、渤海湾畔,被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环抱,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人文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4、中原油田

中原油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二大油气田,总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探区。

中原油田发现于1975年,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化工等综合优势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5、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田,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其下辖附属的准行政管理地区为华北油田地区。注册油气勘探区域:主要集中在冀中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和冀南—南华北地区等三大探区、山西沁水盆地。

(5)大庆的油是什么石油扩展阅读:

按控制产油气面积内的地质因素,将油气田分为3类:

1、构造型油气田:指产油气面积受单一的构造因素控制,如褶皱和断层。

2、地层型油气田:区域背斜或单斜构造背景上由地层因素控制(如地层的不整合、尖灭和岩性变化等)的含油面积。

3、复合型油气田:产油气面积内不受单一的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而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的油气田。

‘陆’ 谁知道关于大庆油田的资料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庆油田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1999年底,大庆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立。2000年1月1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注册资本475亿元,现资产总额1089亿元,员工总数90427人。公司成立六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94亿吨,天然气130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840亿元,利税总额4795亿元,连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 ”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

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特殊的厚礼献给成立10周年的新中国。

“大庆”,这个源于石油、取之国庆的名字,从此叫响全国,传扬世界。

说起“大庆”,我们整理出若干个“链接”———

大庆油田的诞生,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1963年12月4日,新华社播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石油工业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从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进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1978年,全国原油年总产量突破1亿吨,从此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从此开始的改革开放,有了立足的“血液”保障。年产5000万吨的纪录,大庆人奇迹般地保持了27年。

大庆油田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的骄人业绩,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开发西部”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大庆的稳产相对应的,是国家建设的稳固;与大庆高产相对应的,是国家发展的高速度。

大庆开发46年间,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相当于为全国人民每人生产原油近1.4吨,累计向国家上缴各种资金(包括承担原油差价)总计超过1万亿元。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新闻背景有些繁杂和遥远,那就看一份最新的资料———“9月10日,中国纳税500强揭晓。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278.90亿元的纳税额第五次荣登榜首。”

我特别注意了与此相关的报道,几乎都是这般寥寥数语。而大庆人早已习惯了默默的钻探、默默的采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无怨无悔。

问题是,大庆人可以默默奉献,但默默奉献绝不等同于默默无闻。无论对于谁,对这一段不该遗忘不能遗忘的历史的“大面积”的淡忘,都是一件值得认真反思的事。就这一点探索下去,这其中一定涉及到信仰、信念、价值观、方向感等等,这是不容小视的一个大课题。

二十世纪是石油世纪,二十世纪的战争中大多数人的血都是为石油流淌的。这些话早已不新鲜了。当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近几年,世界各国即使是普通的人也已经真正地意识到了石油沉甸甸的分量。

为了帮助思考,不妨再引用两组数字: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为930万吨,对外依存度仅为6%;12年以后的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7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5.7%。在这12年间,国内石油年产量增长不足250万吨,而石油消费年增长却在1000万吨以上。

根据有关研究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4.5亿吨以上,国内可能产出1.8到2亿吨原油,预计缺口2.52.7亿吨。

尽管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24.3亿吨,居世界第11位,但人均只有1.89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5吨)的7.6%。

这些枯燥的数字意味着,早已被我们甩进了太平洋的“缺油大国”的帽子,我们不得不重新戴上。

与国家的大发展同步,与国家的大目标一致,这就是大庆人在新世纪赋予“铁人精神”的新内涵。

大庆:精神的经典

写大庆,怎么能不提到“铁人”王进喜?

1964年年底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时候,王进喜代表全国工人发言。他的讲话以大庆会战为背景,以1205队和钻井二大队工作为主线,重点汇报了大庆工人阶级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与各种困难斗,终于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他在大会堂朗诵起自己的那一首短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整个大会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另外一个很经典的场面:跃入泥浆池里,奋力挥动着双臂。

这是一些很经典的话语:“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一切一切的“经典”,使王进喜成为那个时代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那手扶刹把的英姿,至今看来依然很“酷”。

这一切一切的“经典”,逐渐地凝聚升华成了一种“铁人精神”。

“爱国、敬业、求实、奉献”,就是这个“精神能源”的全部成分,它先是溶进了大庆人红色的血液里,继而溶进了石油这个黑色的“工业血液”中,接着就源源不断地输入共和国强健的躯体———民族精神的意义,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并见诸于人民群众的行动上。大庆精神的意义尤为如此。

有人这样比喻:在共和国建设的天平上,大庆是只举足轻重的砝码。在大庆开发建设史中截取三个时段就可以一目了然。

———十年动乱期间,大庆人统一的“革命思想”是:这乱、那乱,唯有大庆不能乱。与其对应的“革命行动”是:始终坚持生产一天都不停,产量逐年递增并且几乎就是在动乱结束那一年,原油年产量跃上了5000万吨大关。

———改革开放20年,也是大庆油田稳产高产的20年。大庆油田连续27年在5000万吨以上的稳产高产,无疑是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新纪录。高产稳产的大庆———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和“中国精神能源”合成的强大驱动力,助推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03年,大庆油田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展开的第一项战略行动就是对原油产量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年产量首次下调到5000万吨以下。

经测算,如果在高含水后期继续维持大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以上,不仅地面设施将无法适应,还需要大量增加新的投入,原油操作成本也将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效益下滑。更重要和更严峻的局面则是:无法保持与国家的大发展同步,无法保证与国家的大目标一致。

对大庆来说,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就体现在科学的大局观。

与国家的大发展同步,与国家的大目标一致,这就是大庆人在新世纪赋予“铁人精神”的新内涵。

减下去的是当前,加上去的是长远;减下去的是高成本产量,加上来的是低成本效益,这是大庆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破解这个重大课题?大庆人早已胸有成竹———打一场“技术换资源”的大战役。

准确的表述该是,大庆人的技术换资源的行动与理论齐头并进,更有一支2万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的队伍结伴而行,从而迅速创建了一个新的科技创新体系,从而迅速形成了“买不来、带不走、拆不开、偷不去、溜不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做大、做强,还要考虑“做久、做长”。

今天,当你在互联网上检索一下,当把中东、伊拉克、里海、马六甲、欧佩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石油收购斯拉夫、泰纳线等等这些关键词输入进去,显示在你眼前的一切可能就是一个国际能源安全严峻形势的新坐标。这时,不知你会不会这样想:拥有大庆,是中国人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幸福的事。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有删节,标题为本报所加)

大庆:钻探的深度

其实,大庆真正的传奇恰恰就储存在我们外人几乎看不懂的一切“单调”和“单纯”中,然而,这一切的“单调”和“单纯”又都无一不体现着大庆人爱石油、懂石油、尊重石油的科学观。

我赞同这样一个说法:在百年中国科学史上,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有两大事件,一是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一是发现了大庆油田。

据介绍,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700-800米,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对此,最有启发性和权威性的还是我国地质大师黄汲清的说法,他和李四光一起是“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提出者,他还是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30年没有找到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也认为,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的问题”。

科学,发现了大庆;科学,同样迅速地发展了大庆。

早在1964年,大庆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个口号,当时曾是那样地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据介绍,一口井打到底,在8001200米之间,通常有100多个含油的砂岩层,最厚的达20米,最薄的仅0.2米。大庆人的工作对象就在这千米之下的岩层中———那被他们形象地称为“地宫”的地方。在那里,整个石油开采系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开采工作如同一项“隐蔽工程”。

如何保证油井准确打入有开采价值的油层?怎样确定不同性质的油层层性以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在开采过程中,以怎样随时掌握油层的变化以改进完善工艺保持稳产?所有这一切,唯有通过可靠的数据,通过一系列反复试验才能找到答案。这便构成了大庆科学的求实精神的客观基础。

而更为重要的是,大庆人自觉地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油层,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油层,在不断地探索地下奥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油田开采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工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学的力度在于求实。科学的力度也在于创新。而创新的过程,就是思想上解放的过程。

回顾大庆油田在实现高产稳产近30年的历史,三大“科学战役”标志着大庆人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

———大庆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后,油田综合含水已高达90%,储采结构严重失调,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开发难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对于油田二次创业的艰难,有人形象的比喻:“油田综合含水达到90%%,就好比人被水淹到了脖子,含水95%相当于淹到了嘴,含水达到98%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从历史上看,一般油田的开采高峰只能维持三五年,以后产量就会递减。但凭什么大庆油田的产量长期保持在5000万吨的水平线上?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高含水长期稳产注水开采技术》,硬是使大庆油田地质储量由原来的26亿吨增加到48亿吨,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大庆油田。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非常重要。大庆油田自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目前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在大庆等油田开始成功应用,大庆的科技工作者还在世界首创出一种更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泡沫复合驱油技术。仅大庆油田适用该技术的地质储量就达近20亿吨。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石油开采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原始创新技术,这不仅是现今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创新的亮点,对于世界石油开采也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第三大战役就是对“表外储层”的攻关了。让主持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来讲述可能更生动精彩:

大庆油田这种河湖三角洲的沉积,像一棵大树,有干、有枝、有叶,干枝叶都互相连通,如果说主力油层是杆,薄油层是枝,“表外储层”就是叶。它们都是空间上的延续,属于同一储油系统。王启民认为,大庆油田树大、根深、叶茂,“表外储层”每口井都有,每个层都有。单独看,“表外储层”很瘦,但大庆油田面积油几千平方公里,所有这类油层加起来又很“肥”。

尽管开采这样的油层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可循,但如同当年会战初期一样,大庆人这次依然是靠“两论”起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几个寒暑过后,“表外储层”开采这道世界性难题终于被破解。

这项成果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可采储量计算,价值高达2000多亿元,而国家要探明同等储量的石油资源,光勘探费就需投入100多亿元。不仅技术上取得突破,经济上创造巨大效益,更重要在于还创造性地发展了石油地质理论。

其实,大庆真正的传奇恰恰就储存在我们外人几乎看不懂的一切“单调”和“单纯”中,然而,这一切的“单调”和“单纯”又都无一不体现着大庆人爱石油、懂石油、尊重石油的科学观

‘柒’ 大庆石油最原始的储量是多少是1959年发现的吗

1959年3月22日,人们已经确定之前圈定的松基1井没有石油流出。,“7月初至7月20日,松基三井取芯,见到含砂油层,含油饱满,气味浓烈”,“9月26日,松基3井喷
出工业油流,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发现油田的日期也临近国庆,于是,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油田所在地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以出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周年。接下来,石油工业部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正是因为大庆等特大油田的发现,新华社在1963年12月4日播发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中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
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 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连续25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出口原油3.55亿吨,创汇494.8亿美元,上缴各种资金3242.08亿元,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

‘捌’ 我国十大油田是哪些呢

中国的十大油田每年的排位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以2019年国内油气田产量来做一次排名,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最新的十大油田都有哪些。

  • 1. 中石油长庆油田

2019年油气当量年产量:5700万吨

长庆油田算近些年新崛起的一块油田,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目前长庆油田探明的储量占到全国年度新增储量的1/3以上,未来的发展潜力依旧十分巨大。

  • 2. 中石油大庆油田

2019年油气当量年产量:4363万吨

大庆油田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油田之一,2019年是它发现的第六十周年,累积产出原油24亿吨,并且创造了最高27年稳定高产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