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有多少吨动物死能变成石油
扩展阅读
钻石要多少块钱 2025-02-02 05:45:44
补接种狂犬疫苗费用多少 2025-02-02 05:36:36

有多少吨动物死能变成石油

发布时间: 2022-04-15 22:01:50

A. 动植物死后的遗体经过数百万年后真的会变成石油吗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当中,我们一直认为石油和煤炭都是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甚至是经过几千几万年的演变,那么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从上个世纪就宣扬的石油枯竭论现在还没有枯竭,要有多少动植物遗体才能形成石油,石油到底是什么?

假如动植物尸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变成石油,最大的转化率也就是一斤尸体转变成一斤石油,那可想而知当时的动植物该有多密集?不真是名副其实的人山人海了吗?这种情况可能吗?

B. 一只成年霸王龙死后能变成多少桶原油

霸王龙无法变成原油,霸王龙生活在恐龙时代末期,不足一亿年,地质埋藏深度和压力时间都不足。石油大部分是远古海洋生物遗骸被地质变动埋藏挤压腐化而来,一般六亿年前寒武纪大爆发到两亿年前侏罗纪时代之间的海洋和近海生物遗骸居多。换一个熟悉的画面:当一头鲸死去,它的尸体会落入洋底最深处,滋养一大批的腐食者和分解者。一代代的腐食动物和分解者生长和死去,最后转变为洋底软泥里的分散有机质,成为未来的生烃母质。霸王龙又称雷克斯暴龙,体长最长能达到15米,身高最高能达到6米,重量最多能达到15吨。相比之下,如今的大象最高也不过4.5米,体重至多也只有10吨。因为霸王龙高大的身形和残暴的外貌,所以其名字在古希腊语中译为“残暴的蜥蜴王”。

C. 地球上的石油会是由动物的尸体变成的吗

首先,根据过去教科书上的说法,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尸体,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经历上万年的时间形成的,期间还经历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因其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故将其视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为了证实这一假说,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以前曾经开采完的废气油田,有一些能有“自充式”的修复功能,过一段时间又再次发现石油,这个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石油源自地球本身而非由生物形成的这一论断。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石油总量与生物的尸体无关系,而与地壳深处的碳氢化合物的总量有关,它和天然气一样,是由于地幔燃烧而产生的一种化合物,可以供人类长期使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地壳浅层存在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到底真相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寻找更多的证据,做进一步研究。

D. 真的是生物转化形成的石油吗以前有那么多的生物吗

甲烷+二氧化碳,还有水,在高温高压的地下发生的反应,已经超越了我们目前的理解范畴,这种极端反应条件,我相信是除了原子核没有熔在一起外,电子是自由移动的,因此组合也是我们没法理解的,如果加上周围土中有吸收氧的矿物,这样甲烷+二氧化碳+水,或者其中的两种,就有生成烷烃的可能了。

工业用的氦气主要来自于天然气,通过比对氦3和氦4的比例不就可以知道这些氦气到底是来自原始大气还是来自放射性衰变吗?进而推测出石油的成因。就像通过水的含量推测氧气的积累过程一样?

不腐烂?而且死的相当有规则?一层一层的死?而且聚集到一起死?现在石油生成根本没有权威的解释,越是分析的头头是到的越经不住推敲,按古生物成油说,应该全世界随便哪个地方都能挖到石油,但实际情况是石油分布及其不均衡,不要拿大陆漂移敷衍,大陆漂移也是缓慢的漂移,每年只移动几厘米,每移动一毫米,就已经死了无数生物了,换句话说就是生物死的比大陆飘的快。

E. 一头成年的雷克斯暴龙死后能变成多少桶原油呢

霸王龙无法变成原油,霸王龙生活在恐龙时代末期,不足一亿年,地质埋藏深度和压力时间都不足。石油大部分是远古海洋生物遗骸被地质变动埋藏挤压腐化而来,一般六亿年前寒武纪大爆发到两亿年前侏罗纪时代之间的海洋和近海生物遗骸居多。换一个熟悉的画面:当一头鲸死去,它的尸体会落入洋底最深处,滋养一大批的腐食者和分解者。一代代的腐食动物和分解者生长和死去,最后转变为洋底软泥里的分散有机质,成为未来的生烃母质。霸王龙又称雷克斯暴龙,体长最长能达到15米,身高最高能达到6米,重量最多能达到15吨。相比之下,如今的大象最高也不过4.5米,体重至多也只有10吨。因为霸王龙高大的身形和残暴的外貌,所以其名字在古希腊语中译为“残暴的蜥蜴王”。

不过,假如可以,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历史上留下的石油也许只是寥寥几桶。

1.烃源岩的总生烃潜力

油气从富含干酪根的烃源岩中形成。某地区单位质量的某型烃源岩理论上能够形成多少吨的油气、现今保存下来的烃源岩已经在理论上形成了多少吨油气,这是石油科学界在勘探早期必须解答的问题。

2.总有机碳含量,与干酪根生烃效率

烃源岩中的生烃成分是干酪根。衡量干酪根含量的指标是TOC。TOC的含量直接与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挂钩。而对于干酪根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碳氢元素都会转化为烃类,转化效率是一个关键影响指标。

3.沉积物中的分散有机质向干酪根的转化效率

干酪根来源于水底沉积的分散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与细粒沉积物一起埋葬以后,经过水底微生物的改造和热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干酪根。那么,从有机质向干酪根转化的效率有多少?不同环境的转化效率有何差异?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然而事实上动物尸体形成的石油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F. 石油真的是动物尸体转化来的吗

石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能源,生活离不开石油。例如,石油是制造汽油和燃料的原料,汽车没有石油就没有办法启动。人类将石油视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基于人类对石油形成原因的理解。许多人猜测石油是由地球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埋在地下的动物尸体形成的。其实这种说法最不可靠。因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动物尸体只能变成化石,肌肉组织只能变成土壤,而不是油。

简而言之,这两种说法与死去的动物没有直接关系,这表明这是一种一直存在的错误观点。然而,不管怎么说,不管油是否用完,它引起的废气排放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将来肯定会发现这种能源的替代品。

G. 石油真的是由动物尸体形成的吗

这个世界很奇妙,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大自然待人类不薄,给人类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矿产资源,比如说石油。想必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个好东西,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国家在开发本国的石油资源。

还有另一部分科学家说,地球上存在大量的碳元素,碳元素经常会和其他元素结合起来,而在地球环境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结合起来的物质非常多,这些物质的重量比较轻,所以在地表岩石中,这些碳氢元素结合的物质直接漂浮于岩石表层,而经过时间的冲刷,慢慢形成了石油。

H. 几亿年前动植物死亡后,为什么会演变出煤和石油

煤主要是远古时期的植物死亡后转变而来,这点在学术界没太大争议;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有生物成油说和非生物成油说,并且涉及到阴谋论什么的,一时半会也没有定论。

煤和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化学成分都很复杂,但主要还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都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能源,人类能够开采和使用的煤和石油将会越来越少。

煤的形成

地球上的煤基本都源于远古植物死亡后,由于当时的微生物无法分解木质素,导致大量植物碎屑积累,最后在地质作用下又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碳化,从而形成了密实的固态煤。



据估计,全世界的石油还能使用大约100年,煤还能开采200年,未来人类必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才行,比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等。




I. 那请问一下 古生物到底是死了多少才能形成石油供支持现代人类开采利用了了这么久还没有枯竭

科学家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该学说认为在远古时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了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沉积层变为沉积岩并形成沉积盆地,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正是由古代动物和藻类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它们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J. 动物死后怎么会变成石油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 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 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 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

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现象,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

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骸,因此调查石油的性质便可以得知古老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历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油原料性质,以及由热能引起的变化过程等的详细资料。由此种资料即能进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遗骸逐渐堆积时的环境状况。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