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战争怎么结束和开始的
扩展阅读
做主播需要什么资源 2024-11-27 23:41:38
如何网上缴费上网费用 2024-11-27 23:17:23

石油战争怎么结束和开始的

发布时间: 2024-06-11 07:46:30

‘壹’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怎么解决的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

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

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1)石油战争怎么结束和开始的扩展阅读

石油危机影响

二战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高度依赖廉价石油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这次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

展开了一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科技革命,进而引发了由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向以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一全球化的经济转型,重塑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国家,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贰’ 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

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上世纪70年代初,中东产油国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定,将石油所得税率提高,终止了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单独定价的特权,原油标价从每桶约2美元提高到约3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采取了减产、对美国等国进行石油禁运及抬价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74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调石油进口政策,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978年底,伊朗政局巨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加上西方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抢购石油,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爆发战争,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高油价促使石油消费国实施能源多样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产量也在高价格的刺激下高速增长。所有这一切使国际石油市场开始供过于求。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6、7美元。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牵头组成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但到1991年1月油价又开始直线下跌。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这次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初,欧佩克油价跌破每桶12美元,当年年底国际油价再次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欧佩克达成新的减产保价协议,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油价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地缘因素再次左右能源市场,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受需求旺盛、投机活跃、美元贬值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航空公司暂未受冲击

上海证券报从航空业内获悉,国内航油一季度的销售价格刚刚于1月1日公布,较去年10月31日上调后并未调整。分析师指出,这至少意味着3月之前国内航空公司都不必担心国际油价的高企,不过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下一季度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航油价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航油出厂价、进销差价和2006年7月起增加的综合采购成本差价。从去年起,每个季度航油价格都将根据综合采购成本差价的调整而进行一次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以上个季度国际航油市场的变化情况。去年10月31日晚发改委宣布调高每吨航油出厂价500元,由此也带来销售价格上调,这也是截至目前国内航空油价的最后一次变动。据上海证券报了解,今年1月1日中航油公布的第一季度航油价格没有作出调整。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树荣昨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绝大部分的航油还是向中航油采购,因此国际油价的变动不会对航空公司航油成本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国内航油价格可以保持到3月底,这也意味着,除了国际航线需要在海外加油,国内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航油成本短期内将维持不变。不过她也指出,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4月初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根据民航总局的数据,去年9月份国内各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44%。中信证券分析师马晓立表示,根据其对2006年整体情况的测算,油价每上涨100元,东航将会减少净利润2.2亿元,南航减少2.5亿元,国航减少1.8亿元。不过李树荣指出,即使国内油价上调,航空公司也可以通过提高燃油附加费来抵消部分成本。 高油价带动煤价上涨

今年煤炭长协价格谈判很顺利,往年常见的“顶牛”不见了,煤企报价基本得到满足。在这背后,有油价高企的“功劳”。

2007年12月18日是重点煤炭合同汇总会结束的日子。此前一天, 2008年重点合同电煤基本签订完毕,主要电煤价格每吨上涨30至40元,涨幅在10%左右。煤炭价格正式放开,是在2006年,但2006年和2007年,原“计划煤”价格每吨都只上涨20元左右,而且谈判非常艰苦。2008年,是煤企谈判最顺利的一年。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认为,除了供应偏紧之外,国际油价高涨也拉高了煤炭价格。国际上,按同等发热量,煤价与原油价格有1:6的关系,2007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70美元升至90多美元。煤炭作为替代能源,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用煤、用电的经济性逐步显现,从而拉动煤炭需求的增长,并拉高煤炭价格。

另外,原油价格高企,还催生了包括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热。按照有关规划,我国将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石化行业冷暖不一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国际油价变动对中石油和中石化势将带来直接影响。“由于两大集团一直充当政府稳定国内油价的政策工具,因此在国际油价高涨之后,其所承受的压力也显着增大。”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贺炜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高油价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冲击并不一样。对中石油来说,因其上游业务比较突出,受益将更显着;但对中石化而言,因炼油业务庞大,高油价会加剧其炼油亏损。

由于石油是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油价上涨对化工行业肯定会带来成本上升。银河证券分析师李国洪表示,化工行业不同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速度和幅度明显不同,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纤、塑料原料等向下传递的速度快且幅度大,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强,而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慢且幅度小,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弱。

“因此,油价上升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塑料原料等企业较为有利,而对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企业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分析。精细及日用化工由于位于石化产业链末端,油价的变化对其鞭长莫及。”李国洪说。

贺炜指出,对钾肥等化肥产品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后的一大影响就是海运费用的上升。此外,油价与天然气价格具有联动关系,这也造成尿素等产品成本的攀升。

不过,并非所有行业都为此次油价破百感到悲观。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替代能源在油价高企后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贺炜表示,煤化工等替代能源将从中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替代能源本身,一些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也会受国际油价大涨的利好刺激。”贺炜说。

昨天,国内风电制造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涨停,报收于144.1元。而在美国市场上,油价触及100美元大大刺激了中国新能源股的表现。其中,林洋新能源结束近3个交易日的调整,急涨一成,至35.99美元;晶澳太阳能升7.53%,逼近历史高位;中电光伏涨7.2%,收至17.71美元的上市次高位;加拿大太阳能也涨了1.85%。

‘叁’ 什么是石油战争

海湾战争 两伊战争 石油是工业的命脉 工业是战争的支柱

‘肆’ 20世纪石油战争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伍’ 沙美俄石油三国大战,其各国的石油产业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我觉得美国已经第一个出局了,后面就是看俄罗斯和沙特的了。

1、美国已经趁石油价格大跌开始在沙特疯狂购买石油加强自身的石油储备了。为什么会说美国出局了呢?主要就是在沙特和俄罗斯石油战争刚开始没几天,美国就开始大量从沙特买入石油,加强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所以美国在这场石油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自动退出了,而且美国的石油也确实是比不过沙特和俄罗斯,这场石油战争中美国肯定是最弱的一个,并且也是最早被出局的那一个。

综上,沙美俄三国的石油大战,美国率先出局,而剩下的俄罗斯和沙特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陆’ 为什么1973年石油禁运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除了在军事上进攻以色列外,又试图用石油作武器,发起了石油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两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10国召开会议,决定对军事经济援助以色列的国家以及同情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和日本等依赖中东石油的国家,不得不重新检讨自己的中东政策。特别是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达100%,所以日本赶紧撤回以往暧昧不清的中东立场,表明支持阿拉伯国家。日本政府宣布关于中东问题的三点原则:“一、以色列应该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上全面撤军;二、国际社会要本着公正的原则解决中东问题;三、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正当权利。”1973年12月,阿拉伯产油国正式承认日本为友好国家,解除对日本的石油禁运。
石油战争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由于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产业单一,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石油工业,所以石油禁运对阿拉伯各国自己的经济打击也很大,难以长久维持。石油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阿拉伯国家就不得不重新开始对美国和欧洲出口石油。但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暴涨,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打击,远远大于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打击,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借债购买昂贵的石油,这后来发展成为一些贫困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债务问题。

‘柒’ 沙俄石油博弈引发油价暴跌,这场石油价格战最终可能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

我觉得最后会双方协商后会各退一步,然后解决了这次石油战争。

1、双方都不愿意轻易松口。这次石油战争双方都不愿意轻易松口,因为一旦自己松口了,那就是把先手权力让给对方了,对方占据主动的情况下自己肯定是会吃亏的,没有一个国家希望自己的国家利益被损害,再加上双方各自采取针对措施,我觉得现在两个国家已经弄出火气了,就是想硬刚下去,看谁先受不了低头。

综上,现在石油战争仍然会持续下去,但是未来等疫情结束,我觉得双方会各退一步来解决这次的石油站长,不然一直持续下去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

‘捌’ 有没有关于73年石油斗争的资料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 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以
石油为武器,采取提价、减产、禁运、增加股份及国有化等措施联合行动,
配合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10月6
日,战争爆发的当天,叙利亚首先卡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关闭了输送
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翌日,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
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全部收归国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
塔尔6个海湾产油国决定不顾西方石油公司的反对,单方面把海湾原油
标价提高70%。17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
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逐月减
少石油供应5%。紧接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科威
特等阿拉伯主要产油国相继宣布对美国和支持以色列的荷兰实行全面的
石油禁运。十月战争结束后,阿拉伯产油国采取了进一步减产、提价和禁
运等措施。11月4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再次决定成员国立即减产
25%。12月22日,石油国输出国组织决定再次大幅度提价,从1974年1
月起阿拉伯标准轻油的标价从5.1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与此同时,
为了感谢非洲人民同以色列断交,支持阿拉伯人民斗争的正义行动和声
援非洲人民的反帝、反殖及反种族主义的斗争,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对葡萄
牙、罗得西亚和南非实行石油禁运。此外,阿拉伯产油国还采取了增加股
份和国有化行动。阿拉伯产油国把提价、减产和禁运等措旅结合在一起开
展的石油斗争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和影响,极大地支持了阿拉伯人民
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打击了超极大国的强权政治和以色列的侵略扩
张政策。在阿拉伯人民的坚决、有效的斗争和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以
色列被迫于1974年2月和5月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作了一定程度的
后撤。接着,在1974年的联合国第29届大会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获准
以常驻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联大的会议和工作,国际地位显着提高。这些均
是阿拉伯人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和运用石油武器的成果。同时,通过石油
斗争,阿拉伯及第三世界产油国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夺回了控制石
油生产和供应,以及决定石油标价的权利,结束了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剥
削第三世界产油国的历史,冲破了帝国主义长期垄断国际经济的局面,冲
击了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资源、国际市场及金融体系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