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水下钢管用什么石油
扩展阅读
静态和动态成本如何计算 2024-11-27 04:16:17
转转能发多少个产品 2024-11-27 04:09:42

水下钢管用什么石油

发布时间: 2024-07-10 15:19:51

㈠ 开采石油钢管用来做什么

有几种用途:
1、做输油管用。
2、做输水管用。
3、从地下用机械的方式采油时,是采油机械不可缺少的、用量最多的一部分。其实就是自喷井也需要下油管开采的。
4、修井或对油井进行其他作业时要通过油管来向井下输送工具,操作工具。

石油管道外表面防腐涂什么类型油漆

埋地管道外壁防腐层的种类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地下长输管道主要采用石油沥青和煤焦油沥青作外防腐蚀材料,在防腐预制厂或现场涂敷施工。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了一些性能很好的塑料防腐材料,例如粘胶带,热塑涂层,粉末融结涂层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管道施工遇到一些严酷的自然环境,对防腐层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管道防腐材料的研究中,都大力发展复合材料或复合结构,强调防腐层要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物理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和较宽的温度适应性能,以达到防腐、绝缘、保温、增加强度等多种功能,陆续发展形成了聚烯烃、环氧粉末、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系列。
1.常用外防腐层材料
1)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作为最早的管道防腐材料,由于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安全可靠、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长输管道中几乎全部采用石油沥青缠绕玻璃布作防腐材料。石油沥青防腐层应用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成熟、设备定型,但和煤焦油瓷漆、塑料等材料相比,它的主要缺点是吸水率大,耐老化性能差,不耐细菌腐蚀等。
2)煤焦油瓷漆
煤焦油瓷漆具有吸水率低、电绝缘性能好、抗细菌腐蚀等特点,是国外管道防腐的主要材料之一,在我国只是小范围内试用过。由于煤焦油瓷漆在使用中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热敷过程中毒性较大,操作时须采取适当的劳保措施,因此限制了煤焦油瓷漆的推广应用。
3)环氧煤沥青
由环氧树脂、煤沥青、固化剂及防锈颜料所组成的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有强度高、绝缘好、耐水、耐热、耐腐蚀介质、抗菌等性能,适用于水下管道及金属构筑物防腐。同时还具有施工简单(冷涂工艺)、操作安全、施工机具少等优点,因而较石油沥青、煤焦油瓷漆更优越。不过环氧煤沥青防腐层属于薄型涂层,总厚度小于1mm,而且对钢管表面处理、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很严,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针孔,影响防腐效果。因此,现场施工中质量较难控制。
4)胶粘带
在制成的塑料带基材上,涂上压敏型粘合剂(厚0.1mm左右)即成压敏型胶粘带。它是在掺有各种防老化剂的聚乙烯带材上,涂特殊胶粘剂而制成的一种常温下有压敏粘结性能,温度升高后能固化而与金属有很好的粘结力的防腐材料。它可在管道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防腐层。压敏型胶粘带防腐作用主要由塑料基带承担,粘合剂只作为缠绕时的粘合媒介。聚乙烯胶粘带具有较好的防腐绝缘性能,施工方便,无污染,价格较低,防腐质量可靠,不过由于国内胶带生产工艺、带材厚度、胶层厚度及配方等方面落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使推广应用受到影响。
5)聚乙烯包覆层
将聚乙烯塑料热挤塑在表面经过处理的管道表面,形成紧密粘结在管壁上的连续的硬质塑料外壳,俗称“夹克”。由于其具有防腐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原材料费用低、适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在国内各油田都试用过。对于小口径管道有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大口径的管道容易出现 “夹克开裂”的问题,也使聚乙烯包覆层的应用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是采用聚乙烯热收缩套(带、片) 补口。
6)环氧粉末涂层
环氧粉末涂层是将严格清理过的管子预热至一定温度,再把环氧粉末喷在管子上,利用管壁热量将粉末融化、冷却后形成均匀、连续、坚固的防腐薄膜。热固性环氧粉末涂层由于它的优异性能,特别适用于严酷苛刻环境,如高盐、高碱的土壤,高含盐分的海水和酷热的沙漠地带。环氧粉末涂层喷涂方法由20世纪60年代静电喷涂研究成功到现在,已形成了完整的喷涂工艺,正向着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来,国内的长输管线已有部分使用环氧粉末涂层进行防腐。
7) 三层防腐涂层
由环氧树脂和挤压聚乙烯涂层相结合形成的三层聚烯烃管子涂层是一种新型的防腐方法,它综合了环氧树脂和挤压聚乙烯两种涂层的优良性质,显着改善了传统的两层防腐涂层的性质,特别是提高了抗阴极剥离能力和粘着力。所谓三层是指涂层分成三次形成,第一层环氧树脂底漆,有熔结环氧粉末、无溶剂环氧液、含溶剂环氧液三个品种,主要根据涂敷设备、管子直径、运行温度、所用表涂层及管子涂敷速度等因素选择,底漆厚度为50μm。第二层中间层由共聚物或三聚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聚烯烃,中间层起粘结作用,厚度通常为250~400μm。第三层是聚烯烃表涂层,主要起机械保护作用,由挤压聚烯烃,如低密度、中密度聚乙烯或改性聚乙烯组成,涂层厚度视管子直径或管道运行条件而定,一般为1.5~3mm。另外,在某些环境下,为防紫外线照射,还可在表涂层上附加一层30~40μm厚的聚丙烯。
2.20世纪90年代防腐涂层技术的发展特点
国外防腐涂料发展的特点是涂料产品结构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其改变方向以节省资源、无污染、经济、高效、有利生产为原则,在目前的防腐材料研究中,着眼于发展复合材料或复合结构,强调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物理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和较宽的温度适应性能,既起到防腐绝缘作用,又能保温和提高管道强度。
据防腐专家们的观点,目前防腐涂层技术的发展应为:
(1)发展试验技术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涂料及涂层在预制厂的出厂质量;
(2)进一步提高现有管道涂料的粘结力、柔韧性、耐磨、耐湿气和氧气的渗透性;
(3)研制耐热温度达127℃的新型耐热涂料;
(4)降低涂装过程中能耗及进行管道表面处理的费用;
(5)使涂层具有更宽的适应范围,强度更大;
(6)研究和开发高度自动化的喷涂工艺。
这样,新型防腐材料100%固体含量聚氨酯防腐涂料就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应运而生了。
100%固体含量聚氨酯防腐涂料

㈢ 鐭虫补瑁傚寲绠′笌9948镞犵绅绠$殑鍖哄埆锛

1銆佺敤阃斾笉涓镙

锛1锛8163娴佷綋涓撶敤阍㈢★纴

锛2锛9948鐭虫补瑁傚寲涓撶敤阍㈢★纴鐢ㄤ簬鐭虫补镣煎巶镄勭倝绠°佺儹浜ゆ崲鍣ㄧ″拰绠¢亾鐢ㄦ棤缂濈°

2銆9948鐭虫补瑁傚寲鐢ㄧ$殑瑕佹眰楂树簬8163鏅阃氭祦浣撹緭阃併

锛1锛9948𨱒愭枡镄勫佸帤浠ュ强绠″瓙镄勫栧缎镄勫昂瀵稿叕宸瑕佹眰楂桡绂

锛2锛夋潗鏂欑殑𨱒愯川铏界劧涔熸湁閲嶅悎镄勫湴鏂癸纴浣嗘槸閲嶅悎镄勬潗璐ㄤ粬浠镄勫姏瀛︽ц兘瑕佹眰链変竴瀹氱殑鍖哄埆锛岀煶娌硅傚寲鐣ラ珮浜庢櫘阃氭祦浣撹緭阃併傚洜涓虹敤鍒颁简𨱒愭枡12CrMo銆1Cr19Ni11Nb绛夋潗璐ㄣ

3銆9948鐭虫补瑁傚寲鐢ㄧ$殑琛ㄩ溃璐ㄩ噺瑕佹眰楂树簬8163鏅阃氭祦浣撹緭阃併

鐢变簬𨱒愭枡镄勬潗璐ㄨ瘉鏄庝功涓娌℃湁鍐插嚮锷熶竴椤癸纴钥屼笖琛ㄩ溃璐ㄩ噺瑕佹眰宸鍒澶澶э纴涔熶笉鑳界敤浜庣煶娌硅傚寲銆备篃灏辨槸璇8163绗﹀悎GB8163镄勭″瓙涓嶅彲浠ョ敤浜庣煶娌硅傚寲銆

4銆佷氦璐х姸镐佷笉钖岋纴9948阍㈢″湪鐑澶勭悊鐘舵佷笅浜よ揣銆


镓╁𪾢𨱒愭枡锛

涓銆侀挗绠″帇锷涚郴鏁拌〃绀烘柟娉曪细

1銆佸帇锷汸<7Mpa锛岀郴鏁癝=8锛

2銆7<阍㈢″帇锷汸<17.5锛岀郴鏁癝=6锛

3銆佸帇锷汸>17.5锛岀郴鏁癝=4锛

4銆佹棤缂濋挗绠℃疮绫抽吨閲廤=0.02466*S(D-S)锛岀﹀彿镒忎箟 锛欴=澶栧缎S=澹佸帤锛

5銆佽$畻涓句緥 锛氩栧缎涓60mm澹佸帤4mm镄勬棤缂濋挗绠★纴姹傛疮m閲嶉噺銆

姣弇閲嶉噺=0.02466*4*锛60-4锛=5.52Kg銆

浜屻佹棤缂濋挗绠℃爣鍑

1銆丢B/T8163-2008锛堣緭阃佹祦浣撶敤镞犵绅阍㈢★级銆备富瑕佺敤浜庡伐绋嫔强澶у瀷璁惧囦笂杈挞佹祦浣撶¢亾銆备唬琛ㄦ潗璐锛堢墝鍙凤级涓20銆丵345绛夈

2銆丢B3087-2008锛堜绠涓铡嬮攨镣夌敤镞犵绅阍㈢★级銆备富瑕佺敤浜庡伐涓氶攨镣夊强鐢熸椿阌呯倝杈挞佷绠涓铡嬫祦浣撶殑绠¢亾銆备唬琛ㄦ潗璐ㄤ负10銆20鍙烽挗銆

3銆丢B5310-2008锛堥珮铡嬮攨镣夌敤镞犵绅阍㈢★级銆备富瑕佺敤浜庣数绔椤强镙哥数绔欓攨镣変笂钥愰珮娓┿侀珮铡嬬殑杈挞佹祦浣挞泦绠卞强绠¢亾銆备唬琛ㄦ潗璐ㄤ负20G銆12Cr1MoVG銆15CrMoG绛夈

鍙傝冭祫鏂欙细锏惧害锏剧-镞犵绅阍㈢GB8163

锏惧害锏剧-GB9948镞犵绅绠

㈣ 海底石油是到海底去开采吗

海底石油是怎样开采出来的

地球上可供人类开采使用的石油大约有3000亿吨,其中1350亿吨深埋在海底岩层中。20世纪中叶,海上石油平台刚刚建起,便成为勘探和开采海底石油最重要的海上能源站。
A 盐丘里的宝藏
在海上找石油,是要碰运气的。
早在1938年,美国一家小公司,就开始在亚拉巴马州的墨贝尔湾进行勘探,但他们没有发现值得钻探、开采的东西。
那么,怎么才能确定这里有没有石油呢?根据经验,地质学家会先参考该区的地质构成图。对于石油勘探者来说,关键就在于沉积物下面有没有盐丘状的结构。所谓盐丘,就是盐受到挤压,在地表形成的硬块,石油和天然气就被包裹在盐丘内部的各层之间。
在找到盐丘后,探测人员就要采用权威的爆破法进行探测了。他们对盐丘实施小型爆破,记录声波返回所用的时间。爆破法帮助他们提前了解了岩床的大致情况,但是无法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盐丘里到底都有什么东西,沙子、页岩、石灰石还是石油?想弄清楚盐丘内部物质成分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这儿放上起重机,开始打井。即使是这样,一口探井能够发现石油或天然气的几率仅为13%。
在陆地勘探中,一旦石油公司租赁了适宜开采石油的土地,工作队就会马上组建,起重机负责把管子吊在准备打井的地方,一个类似人的牙齿一样的钻头被接在第一根管子的前端,准备就绪之后,起重机底部的发动机通过转动那根管子,使它插入地下,这个过程叫“钻井”。而海洋勘探与此类似。
随着井越钻越深,工作人员开始接上新的管子,并向管子里灌一种俗称“泥浆”的化学混合物作为钻井液来清理钻头,并移走打井产生的废物。同时,一个金属壳将会插进钻井管和井壁之间,圆柱形的石油和岩石样本将被取出来并进行分析,这个样本被称为“矿样”。
B 海上作业模式初定
1946年在路易斯安那州,木兰石油公司开始进行水下勘探。他们首先在距离岸边16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有可能开采出石油的勘探点。随后,他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浅水里打了35米的桩,然后搭建了一个固定的平台,这个平台的高度比涨潮时的最高水位还高3.5米。
然后,码头上的工人们每天坐着蒸汽船来到平台上,勘探工人们拖来了一台普通起重机,并把它安放在钻井平台上。为了让它们既不任意漂浮,又不完全固定,工程人员把钻机、深海码头和运输船结合在一起使用。
如此一来,建在水上的勘探平台像是湖里的船坞,打桩机被运到指定地点开始打桩,木制的平台被钉在恰当的位置上,平台中间还为钻杆留了个洞。运输船把起重机运来,工人们把它安放在那个预留孔的上方。所有这些步骤的执行都很严格,唯一能够移动的是停靠在勘探平台边上的运输船,它为抽泥泵、管子架和工作人员提供“安身”之处。这样,一个具有现代石油开采意义的海上平台搭建起来了。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一个最大的障碍,确保平台始终在海底松软的泥沙上保持水平状态。而海底淤泥平均有10米厚,因此打桩至少要打到海底以下15米的深度。有时,一根钢桩甚至要打到45米深才能固定住。但还是会发生意外,1948年2月23目,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小心地操纵着吊车,想要把钻探设备从运输船转移到平台上,这时吊钩断裂了,价值5.5万美元的设备沉入了大海。
C 第一桶海底石油
事实上,除了钻井平台,海上钻井与陆地钻井有诸多相似之处:把许多钢管连接在一起,挂在起重机上,钢管的前端是一个大金属钻头,专门用来穿透不同硬度的岩石。当钻探人员在比较坚硬的岩层打孔时,如果钻头磨损了,那么所有的设备都提起来,这样才能换上新钻头。因此,海上的工作是十分单调的,频繁地把一根管子接到另一根管子上。钻探平台上,像塔一样高的起重机通过绳索把长长的管子向上拖起,一组工人把新的管子接上去,使连接后的管子长度能够到达海底。
钻探工作队里都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钻井液工程师:他主要负责估测钻探管子里浓稠的清洁剂的流度。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就好像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来运送氧气一样。钻井液通过管子流向钻头,再在钻孔、管子间回流出来。钻井液既可以清洁钻头,又能给它降温,还能把已经钻成粉末的岩石碎末和石油运送到水面上来。而且,钻井液还把海底下的信息带到地面,钻井液里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都要仔细地监控、分析。
全世界第一次真正从海底开采出石油的日子,是1947年11月的一天。那天,当钻头打到530米时,奇迹发生了,一个工人看见了浓稠的墨绿色液体流进了储存钻井液的深坑里。当时,这些石油每桶卖了2.65美元。此后,工程师们还为输送石油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海床以下2米深的地方铺设海地管线。
D 平台上的生活
每个海上钻井平台至少需要25人才能够运转起来:包括两组钻井工人,6个人一组,两组交替工作,每半天轮换一次;1名专职地质学家对矿样进行评估;4名海员、4名厨师、2名工具维护人员以及1位钻井液工程师和1名勘探队负责人。一个新的工作线就这样形成了,海上工作人员和陆地上不同,他们不是早出晚归的工作模式:工人们每天在钻井平台上辛苦工作12小时,连续工作7天,之后就可以放假7天,他们可以利用假期去岸上放松,然后再回到海上。
因为工作漫长而又枯燥,海上生活的唯一调剂就是吃顿好饭。石油公司从来不在吃上节约开支。不过很显然,海上石油工人的食物里唯一没有的就是酒。由于日常工作的危险性,这使石油公司在很早就禁止任何含有酒精的饮品出现在钻井平台。这条禁令被严格执行,一旦有人违反,就会被立即遣送回岸上。
在钻井平台上,吸烟也被绝对禁止,尤其是在靠近钻探孔的地方,当原油快要抽出来时,钻孔附近会缭绕着一些天然气。因此,哪怕是一点点火星都会要了全队人的命。
不仅如此,海上勘探队还生活在爆炸的恐慌之中,一旦石油或者天然气在高压下发生喷冒,可能就会从钻孔中急涌而出,有时力量巨大到足以摧毁整个钻探平台。钻探平台离陆地越远,发生这种井喷的危险系数就越大。从1955年到1968年之间,世界上有23个钻井平台毁于井喷,这使得投保率几乎翻了一倍。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能够放在油井附近的监控装置,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它会自动卸掉从井中溢出的压力,这就是防爆器,它成为预防井喷的必备之物。
E 移动的钻探平台
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打一口新井必须要搭建钻井平台,勘探结束后还要拆除,这项高额费用使海上石油勘探的发展速度减慢。为此,一个美国海军退役士兵拉伯德灵机一动: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固定的钻探平台整体挪走,让整套设备从一个勘探点漂浮到另一个勘探点?
拉伯德曾于二战期间在美国海军服役,所以他对驳船十分熟悉,他想用驳船来运输钻探平台。在运输过程中,驳船起到船体的作用,把钻探平台放到驳船上面。当运送到目的地时,驳船就充满水,沉到水下,把钻探平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当钻探工作完成之后,用电泵将驳船内的水抽净,重新起到运输作用。拉伯德的革新,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
此后,随着技术的革新,还出现了能够停泊在深水区的半潜式钻探平台。这种钻探平台能够潜入水面以下15米深,然后把锚插入海底,再用绳子把锚和钻探平台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它固定在指定位置了,就像我们在陆地上用绳子和木桩固定帐篷一样。
现在最常用的钻探平台被称为“自升式塔台”。自升式塔台被拖到指定位置之后,它就开始发挥驳船的作用,潜入水中,它的桩腿开始向下伸,直到海底,这些桩腿把平台固定在那儿,然后钻探平台再自动向上升起,一直升到海面以上的安全工作高度。当钻探工作结束时,钻探平台就和钻孔脱离(钻孔要用混凝土封上),浮于海面,被拖往下一勘探地。由于采用了自升式钻塔,深水区钻井开始发展起来,从前桩腿只能插到海底40米,而现在,常常冒险插到90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