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化石油怎么样
中化石油质量好,品质有保障。
根据有驾汽车网得知,中化石油质量好,品质有保障。中化石油可以算是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后的第四桶油,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年的历史,国内不多,但在国内外石油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相对来说,中化的油比其他三桶油的价格要便宜些,甚至跟一些私营油站的价格有得一比。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其进入市场晚,知名度低,需要压缩利润来打开市场。不过,中化石油在中国分布的范围有限,并不是到处都有,许多城市是没有这个加油站,而这也是其价格比较便宜的原因之一。
中化石油和中石化看起来确实很相似。很多人把中化石油误认为中石化,导致中化石油是山寨的联想。虽然同为国企,但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加油站的颜色不一样。中化是蓝的,中石化是红的。不同的业务范围,中化集团是中国中化集团的子公司,是中国四大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但在能源、农业、化工、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石化,全称中国石化集团,是在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基础上重组而成的特大型石化企业集团,主营石油化工、海洋石油开采和新能源开发。
2. 为什么石油绝大部分都在人烟稀少的戈壁
戈壁人烟稀少,地势形态复杂,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质变迁造成了石油资源的充足,这可能就是其中原因吧!
戈壁,但这里没有肥沃的土地和盛开的鲜花。有的只是幅员辽阔的戈壁滩,据说是以五颜六色的花土命名的。这是一座以石油为生,以石油为荣的城市。它是青海省市议会委员会的官邸。是青海油田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在城市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磕头,每天24小时从地下数千米的地方连续抽油。
生物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支撑因素是石油馏分的光学活性,生物有机质与其特征是一致的,这也是生物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所以说,戈壁地质特殊,有利用地下矿产的形成,但我们仍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
3. 盛产石油国家有哪些
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印度,中国,伊拉克,利比亚,苏丹等等。
1: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2005年,沙特石油产量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全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
2:加拿大
加拿大原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已探明的油砂原油储量为1732亿桶,占全球探明油砂储量的81%。
3:巴西
巴西石油探明储量153亿桶,居世界第15位,南美地区第二位(仅次于委内瑞拉)。2007年底以来,在沿海陆续发现多个特大盐下油气田,预期储量500亿至1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储油国之列。
4:俄罗斯
位于欧亚大陆北部的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的11.64%,探明储量为600亿桶,东西伯利亚还有未充分发掘的石油,初步估计,可能达到47亿桶。每天生产石油1030万桶。
5:中国
50年代末,在东北部发现了大量石油储备,生产石油约占全球产量的4.7%,与美国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大的石油消费国,探明储量大约是203.5亿桶,每天盛产石油41.9亿桶。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3)颜山石油怎么样扩展阅读: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尔爾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尔爾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尔爾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最为着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4. 石油是怎么被发现的
问题一:石油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回答,谢! 石油最初由于从地下自然冒出并且能够燃烧而被发现。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何物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它来烧饭和照明。早在公元1世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着的《汉书・地理志》中就写道:“高奴有洧水,可然”。“然”即“燃”,这里所说的“可燃水”,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对石油有了最初的认识后给予的一种称谓。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石油的最早记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
我国地大物博,有庞大的石油储量,是世界上的石油古国。从渤海湾到北部湾,从沿海到边疆,都有石油储藏。
900年前宋代着名学者沈括,对我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访河北西路时,发现太行山山崖间有很多螺蚌壳及如鸟卵之石,从而推断这里原来是太古时代的海滨,是由于海滨的介壳和淤泥堆积而形成的,并根据古生物的遗迹正确地推断出海陆的变迁。
1080年(元丰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 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
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从上面记载来看,沈括不仅发现了石油并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虽然他当时所谓用途着重于烟墨制造,但他确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为今天所验证。而今天我们所说“石油”二字厂是他创始使用的,并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首石油诗:“二朗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阳尘。”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这里称石油为“肥”,而不再认为是一种可燃的水,是在进一步认识的情况下对石油的又一命名。
古人还把石油称为“石漆”。如《太平寰宇记》卷记载:“石漆,延寿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极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谓石漆得水则愈炽也。”这里是以属性(包括颜色、形态和用途)对石油进行命名。
石油在我国古代除了被称作可燃水、肥、石漆外,还被称为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石油”这个科技名词首先由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并提出了“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的科学论断。由于沈括定名准确,具有科学性,“石油”一词一经确定就得到广泛使用,后来诸多文献中都使用了“石油”一词。
问题二: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晋人司马彪(公元?~306年)着《后汉书・郡国志》,对延寿县(现今甘肃酒泉一带)有如下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说明当时古人已经开始对石油表征有所认识,并巳取之利用.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开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汉代史学家班固着《汉书・地理志》,记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见到的可燃物质。这也应该是最早发现石油的记载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问题三:农田下发现石油怎样处理 第一。我国的沉积环境属于海相沉积,油层一般出现在几百米到几千米的地下,并且石油的勘探是有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勘探。您怎么会在农田下发现石油呢?
第二。如果真的在你家的农田下勘探到了石油,如果形成了工业开采的条件,肯定是收归国家进行开发
问题四: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问题五:哈默是怎发现那么多石油的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 *** 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物色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跃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礼了。
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饶的大油田,早已是号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于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哈默,顶住公司内外的压力,把赌注押在利比亚。在别的石油公司放弃的没有希望出油的两块租借地上,哈默锲而不舍,1966年底,终于发现了石油大矿脉,开出两个盛产高级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经营下,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从陆上到海洋,先后在中东、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国南海等地找到了丰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区取得的成绩最为明显:他的公司进去最晚,却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成为紧挨着“七姊妹”的世界第8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为了更好地适应风云变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从来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实行多方位经营。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宝。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发现石油后不久,哈默就以8800万元的股票先后买下珀米安与麦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与发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时将每一老股改为三个新股,后来每一新股的价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公司的股票当货币使用,发展煤炭和化工制品等多种经营。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美国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岛溪煤矿公司。该公司年销售额1.5亿美元,原煤蕴藏量达35亿吨。1974年,岛溪煤矿公司的净利润已近1亿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亿美元优先股的代价买下胡克化学与塑料制品公司,这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兼并买卖。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问题六:迪拜是怎么发现石油的? 10分 迪拜(Du),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 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继阿布扎比之后第二大酋长国,中东最富裕的城市,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
迪拜位于 *** 半岛中部、 *** 湾南岸,是海湾地区中心。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与卡塔尔为邻、与沙特 *** 交界、与阿曼毗连。常住人口约262万人,本地人口占20%左右,外籍人士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常住迪拜的有约20万人,其他外籍人士来自诸如埃及、黎巴嫩、约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官方语言为 *** 语和英语。英语是最主要的商业语。迪拜本地人信仰 *** 教。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以活跃的房地产、赛事、会谈等近乎世界纪录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的迪拜,已经发展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成为了东、西方各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物流、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是202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迪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业、旅游业等非石油产业,还着重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
迪拜正以他高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惊叹,超前规划、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未雨绸缪、超前规划、永不满足、务实奋发成为迪拜缔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
问题七:石油是中国人发现的吗 是的,并且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 资料: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_,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称:“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又《甘肃新通志》载:“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肃州南山”。《元和郡县志》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涂鸱夷西囊及膏东。”《干隆新编肃州志》载:“嘉峪关西有石漆,今按赤金东南150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之燃灯”。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1] 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
问题八:为什么说中国是最早发现石油而且利用石油的呢 有史记载,石油是被
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
问题九: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石油(petroleum)这个名称源于希腊语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时俗称黑黄金,是一种粘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一种比较普遍的荒诞说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实上是从油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易燃的。石油存在于地壳某些区域的上层。石油的另外一种叫法为石脑油(naphtha),来自于波斯语naft或nafátá(流动)。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是烷烃链。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观、成分、和纯度上有些变化。石油是一个重要的“初级能源”,石油也是许多化学产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剂、肥料、杀虫剂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骇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采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1848年俄国工程师F.N. Semyenov在巴库东北方的Aspheron半岛开采了第一口现代油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仍旧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经常出现对石油供应的重大媒体报道,这使得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经济的能源,石油是一种最终将被耗尽的有限资源。当时大部分流行的预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许多并没有实现。作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争议。今日美国报新闻(2004)报道:地下的石油储备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论认为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预言只不过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种言论则是技术上可以使廉价的碳氢化合物得以继续生产,并且地球拥有巨大的以沥青砂、沥青田和油页岩形式存在的非传统石油储备来源,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来还能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如今,大约90%的车辆燃料需求通过油来满足。石油占美国全部能源消费的40%,但却仅占电力生产的2%。作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为许多工业化学品的基础,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对石油的获取成为引发几次军事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波斯湾战争。世界上约80%的易开采储备在中东,其中62.5%来自于5个 *** 国家:沙特 *** (12.5%)、 *** 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美国只拥......>>
问题十:最先发现石油的国家是哪个? 中国
5. 石油是什么颜色的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
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6. 石油最早被奉为“奇物”,竟然不是用作能源,而是用来治病救人
石油的发现,从来对于古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切都是物以稀为贵,古人面对这种稀奇的东西,治病救人这样的事情也并不奇怪。
我们大家对于石油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了石油。最早记载石油的存在是阿勒格尼山脉以及附近河流的早期开拓者,当时水的上面都有一层油渍,点燃之后整个湖面也会燃烧。
地下石油的发现也是一个碰巧的过程,当时的员工钻井找盐的时候发现了石油,他们发现这里的盐水和平时的盐水不太一样,颜色和味道都特别奇怪,而且颜色是墨绿色的。这就是大家视为包治百病的石油。
当时石油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外用药,可以治疗早期的肠胃病,肝病甚至消化道疾病。最开始贩卖的时候是美国他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石油的药品,并且只要药品上写的美国石油4个字,这类产品肯定可以大卖。听说数10万的药物经过重新包装以后运到了别的国家依然可以大卖,最大的出口贸易地区就是欧洲和亚洲。
7. 石油颜色
石油形成于地下,有多深?几百以至几千米。它经历了数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演化过程,不同年代的石油生成地质环境不同,生成石油的物理性质也不同。不同油田所产石油的密度、粘度、熔点、初馏点都不相同。
原油的物理性质最直观的就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有浅至深有白色、褐色、黑绿色和黑色。我们常见的石油一般都是黑色的,颜色的深浅与其中含有的非烃类物质的多少有关,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深。
8.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
学习中石油企业的文化精髓,有利于提高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的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一
为了加强班组管理,进一步推进“五型”班组建设,学习其他油田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20XX年5月14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冀东油田工会组织的“五型”班组建设考察团,到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曙光采油厂和金马公司所属的班站进行考察调研。辽河油田曾经是全国第三大油田,建成有4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班组建设经验,经过几代石油工人的不断传承、总结和提炼,如今的辽河油田班组建设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有鲜明特点、先进的“班组建设文化”,各项工作走在中石油班建的前列。他们把长期、一贯形成的班组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总结归纳形成了班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高调强势的文化灌输和行为养成,使现在辽河油田班组建设具有优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思考、学习和吸收的。
(一)实施班站文化、理念行为养成,统一目标愿景、实现自主管理
辽河油田非常重视班组建设,成立40多年来,把优秀的传统日臻完善和发扬光大。在油田企业文化中心参观调研中,油田明确地把班站建设文化定义为油田“家”的九大特色文化之一,班组文化是从基层实践中培育总结的,在融合创新中发展提升的,目的是夯实班组基础,激发基层活力,在沃土的滋润下,从油田中脱颖而出许多优秀的班站。
(二)严格管理,科学建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兴隆台采油厂兴二接转站,是一座20XX年建站的老采油站,井多、设备多、工艺流程复杂是这个站的特点,同时肩负着中心站完成原油生产最重的采油站。在全站员工的努力下,连续多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安全监督生产工作也走在各采油站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先进采油站,把各项工作业绩推向一个又一个高点,多次受到局和油公司的嘉奖。班站的“每日十法”、“每周十清”“每月十节”、“每季十提升”、“每年十评比”的班组管理经验,促进了班组的和谐发展。通过每周最后一天在班组会上,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仔细安排处理好下周的工作任务,通过十清会,先后排查安全隐患20多起,确保了工作生产高效运行。
(三)重点突出、措施多样、特色鲜明、效果显着。
兴隆台采油厂的安全心理培训基地,该基地是20XX年11月成立,有7个功能室,软硬件设备82台套,分设情感宣泄、安全心里辅导等5个不同的功能教室,通过专业软件平台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试、危机中的压力与情绪管理控制,帮助员工在危险时能够正确调节情绪,沉着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改善了员工们的团队氛围,提高了员工们安全意识,创新了安全教育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创新文化教育,继承优秀传统
调研了曙光采油厂热注作业一区以中国石油劳动模范周冬梅命名的“冬梅女子注汽站”,了解了注蒸汽热力采油技术在稠油、超稠油开采中的作用与应用,感受了“红梅傲风雪、梅红俏争春”的坚强团队精神。这个站全体员工秉承“为油井负责、为产量着想”的服务宗旨,以“情感建站、管理强站、文化兴站”为主线,把团队文化建设与班站工作有机融合,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几点启示及下步打算
通过这次调研,让我真正了解到了辽河油田博大精深的班站文化。总结了辽河油田班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是班组长管班之道,“严格要求、身先士卒、以人为本,和谐共赢”;二是班站建设之道,“知识建家、文化建家、民主建家、情感建家”;三是班组发展之道,“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繁荣文化、和谐发展。”
在学习辽河班站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发扬自身的光荣传统,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建班理念和治班之道,进行长期灌输,最终形成我们的班组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在学习辽河油田的班组建设经验的同时,也对本班组的20XX年的班组建设进行了规化。
20XX年钻采院采收率室将“五型班组”建设与全年的科研任务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五型班组”建设,促进全年科研任务的顺利有效开展。把科研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以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为基础,依托油田化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已成熟的新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加大已成熟技术推广力度,尤其是自主研发技术,形成规模化应用;紧密围绕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继续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发展,力争全年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多搞出几项发明与专利,实现油水井的科学监督与管理,提高技术现场实施的成功率。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员工的科研水平,积极培养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二
提到新疆人们马上会想到那美丽的自然风光、飘香的瓜果、迷人的维吾尔族姑娘、令人流口水的羊肉串、手抓饭----,也许还会想到《走进天山》《冰山上的来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大坂城的姑娘》----,又或者会想到老而不死、死而不朽、朽而不倒的胡杨----,我相信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想到那里还有沙漠、狂风和油田。
这次的新疆之行的重点就是走进沙漠,在沙漠中感受中国石油,特别是让我们这些在下游工作的同事们去看看油井、油机,去摸一摸钻头,去走一走沙漠公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占我国领土的六分之一,那个“疆”字就代表了那里的特点----三山夹两盆。(可参见“我的相册之沙漠与石油”第8图)“三山”最北面是阿尔泰山,中间是天山,最南面是昆仑山;“两盆”就是指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新疆也是由天山的南北来分成南疆和北疆的。在北疆有克拉玛依油田,在南疆有塔里木油田。我们此行的目标就是塔里木油田。
在新疆有一种说法,物价水平最高的前三个城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乌鲁木齐市。克市有个克拉玛依油田,而塔里木油田的指挥中心就建在库尔勒市,人们说是因为有了塔里木油田才有了库尔勒市。可见油田在新疆有多重要。
我们到了库尔勒、参观了塔里木油田博物馆、又驱车走沙漠公路,途经罗布泊,深入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的腹地,在塔里木油田的塔中油田落脚,(“我的相册之沙漠与石油”第9图)就是塔中油田的宾馆,没有亲自住过,怎么也想不到在沙漠中会有这么一座干净、漂亮和舒适的宾馆,塔中油田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中国石油一直都特别重视勘探一线人员的生活、待遇和福利。在这里,所有的花费都由公司负责,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会苦闷。住下的当晚,我们遇到一位前线工作人员,三十多岁,来了几个月了,他说吃住的条件都好、就是呆时间久了太乏味了!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去看了井架和采油机(图4),才将那些五颜六色的原油与这里对上号(图5--6,那些彩色的柱子里就是原油,原油不只是黑色的)。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特意到了西气东输的起点站“轮南站”去看了看。(图2、7)再一次走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上(图1),这条由中国石油修筑的世界上最长的建在流动的沙漠中的等级公路,每个人都不禁回味着塔里木油田在沙漠中立的那块牌子----“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三
为了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学习中石油企业的文化精髓。按照集团统一安排,4月13日,集团安全部、发展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燃料经营公司相关人员一行16人,到中石油的盼盼路加油站、新华路加油站进行参观学习。
伴随着两个加油站站长的详细介绍,大家体会到每个加油站的独特魅力。从加油现场、便利店、员工更衣室到办公室都展示出统一规范下各自形成的文化氛围。地点和空间的差异也打造出独有的特色,团队的魅力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风景!独特的6s(清理、清洁、整理、整顿、安全、素养)管理体系也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没有对比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加油站的配电柜设立专属间,柜前配有安全警戒线,警戒线后的操作区内有绝缘垫,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绝缘手套才能进行操作;站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非常健全,并且都悬挂在明显位置,时刻提醒每位员工要按规定完成本职工作;在参观新华路加油站时,有一个细节上全体参观人员感动,当加油机地下有张机打小票时,站长和加油员同时去捡起小票,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工作的积极性以及饱满的工作热情。
这次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学习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个在学习做人做事的过程。走形式、讲空道理就辜负了领导的良苦用心。需要大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是关键。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保证,只要各部门人员振奋精神,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步伐,就能共同创造交运集团美好的明天。
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篇四
为了让管道四公司全体员工对中石油管道事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管道四公司组织全体在廊工作人员,于20XX年8月4日上午十点参观了中石油管道局博物馆。
作为一名中石油管道局的一名新员工,我有幸参观了中石油管道局博物馆。在这里,我了解了中石油管道局的发展历史。在一楼的展厅里,我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管道。它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也激发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让我暗暗在心里许下诺言:作为一个中国的管道人,我要努力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绝不给前辈们丢人。此后,我又看到许多石油管道建设中使用的的机械设备,它们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先进。它们印证了我国石油管道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石油管道人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的体现。在看完关于“八三会战”纪念品和纪录片后,我震惊了。我知道了中国石油管道事业发展的开端是多么的不易。也对老一代中石油管道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精神所震撼。我立志要向老前辈们学习,无论将来自己被分配的什么地方,施工条件有多么困难,我都要拿出“八三精神”,坚决完成公司和处里予给我的任务。
在一楼的展厅里,一张世界石油管道分布图让我知道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石油管道分布是多么的密集,而相比之下,我们第三世界的石油管道的分布就差的太远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中国石油管道人。我知道了我国的石油管道事业还需要很大的发展,也知道了自己肩上的任务有多重。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暗下决心:我要好好努力,拿出老前辈“八三会战”的精神,为我国乃至第三世界的石油管道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看了中石油参观交流心得还看:
1. 参观油田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2. 参观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3. 中石油员工培训总结
4. 石油优秀员工心得体会
5. 参观公司心得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