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诺克菲勒石油怎么样
扩展阅读
地下城堡2钻石怎么使用 2024-11-25 03:34:40

诺克菲勒石油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4-10-02 13:31:58

1. 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曾经是全球最富有的家族,如今怎么样了呢

现在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世界顶级的财团,不过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各地的文化、慈善交流。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着名的财团家族之一。家族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家族的创始人,以炼油厂为基础,迅速的扩张公司规模。在几年之后就组建了现在的美孚石油集团,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在垄断了石油产业之后,洛克菲勒家族并没有停止对财富探寻的渴望。他们把利润投入到金融业和制造业,因为资金雄厚,所以发展非常的迅速。

洛克菲勒家族发展至今他们的产业遍布美国各处,但是家族成员依然延续了他们对财富勤奋节约的态度。同时他们会经常参与公益活动,而且洛克菲勒的后代,没有整天琢磨怎样守住自己的财富。他们积极的参加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慈善事业,并将大量的财富用于基础建设当中。

2.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资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97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资源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资源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皇家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尔爾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尔爾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

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资源国推动天然气资源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资源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着提高,加上资源国为开发“困气资源”(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资源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资源”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计划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AG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着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政府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计划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采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资源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3. 约翰·洛克菲勒是怎样成为石油大亨的

约翰·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出生,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的奥尔蒙德海滩别墅里去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哈得逊河畔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惟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10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建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

中学毕业后,洛克菲勒便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的眼光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1855年9月的一天,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就在那儿,我开始了学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资是4美元。”他追忆道。

他工作勤勤恳恳,不久就养成了对数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记好账外,还为商行的经营出主意。有一次,商行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板沮丧而又无计可施。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向这3家公司分别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个绝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赔款比原来高出两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笔“飞”来的横财。洛克菲勒这种天生的经商才能颇得老板赏识,很快给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挣得了300美元。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商行的贡献远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断然决定离开这家商行,自闯天下。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以后,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中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洛克菲勒也加入淘金队伍,并成为一名经纪商。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丧,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做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则惜字如金,绝不透露什么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这时,洛克菲勒虽然才20出头,但做生意已颇为老练。他欣赏那些得冠军的马拉松选手的策略,即让别人打头阵,瞅准时机给他一个出其不意,后来居上才最明智。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

1870年初,以洛克菲勒为首的标准石油公司正式成立。随后,洛克菲勒控制了石油的价格和石油运输价格,开始实行无情的垄断。而这一切对众多的中小业主来说,无疑是飞来横祸。

面对死亡的威胁,不甘被吞并的中小业主奋起抗争。他们在年仅24岁的亚吉波多的领导下,组织了生产者联盟,以武力封锁原油产地,暂时停止了石油生产和输出。因为南方石油公司的12家大企业都是以炼油为主的公司,生产者联盟试图以断绝其原油供应为武器,打破洛克菲勒和铁路公司的垄断。

中小业主的抗争得到了舆论界的有力支持。洛克菲勒被舆论界骂得体无完肤。铁路业巨头们与石油原产地的中小业主们签订了公平公开的运费协定。生产者联盟取得初步胜利,洛克菲勒的失败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野心勃勃的洛克菲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认为,只要抓住石油原产地中小业主的弱点,进行反击,定能分化同盟,反败为胜。

所以,当亚吉波多领导的生产者同盟一再强调,倘若油价达不到他们所要求的“每桶4元”的生命线,他们绝不解除大封锁时,洛克菲勒向石油原产地的中小业主抛出了诱饵,他宣布将以每桶4.75美元的价格购买原油。

4.75美元,这个大大高于生产者同盟“生命线”的价格,不费吹灰之力就击破了亚吉波多苦心组织的武装封锁。

同时,洛克菲勒还派出大批采购人员,怀揣现金,深入石油产地,向中小业主收购原油,并散布“好消息”:“标准石油公司每天将以现金收购150叩桶原油,每桶价格4.75美元。”

虽然亚吉波多等人大声疾呼,拼命劝说:“洛克菲勒是条大蟒蛇,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但是4.75美元的价格,对于为实行大封锁已停工40天的各企业来说,实在是“挡不住的诱惑”。

于是,有人背着生产者同盟,悄悄开采原油;接着就有人公开与标准石油公司签订合约。生产者同盟名存实亡,大封锁无法维持下去了,石油原产地的中小业主掀起了向标准石油公司出售原油的热潮。

为获取厚利,各公司疯狂开采,日产量达到5000桶,已严重过剩。

两星期后,洛克菲勒向各中小业主宣布:

“供过于求的状况已打破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对此你们应当承担责任。我们没有必要再以每桶4.75美元收购原油,现在我出的价钱是2.5美元,到下星期如果每桶高于2美元,我们就不买了。”

几句话就打破了中小业主的美好希望,但是,生产者同盟已经解体,石油产量严重过剩,他们除了接受洛克菲勒的低价钱外,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洛克菲勒就这样奇迹般地反败为胜了。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能洞悉对手的弱点,并诱之以利,使对方阵营内部发生分化,终于一举获胜。

4. 洛克菲勒与哈默谁是石油大王 都是 两人侧重点不同

洛克菲勒与哈莫都有石油大王的称号,两人在石油产业的成就都是他人不能企及的,因此都被称为石油大王。两人虽然都在石油行业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哈默虽然后期主宰了石油的世界市场,但是在早期其进行过其他领域的投资。洛克菲勒则是标准石油的创始人,并且靠着投资石油市场一举成为全球首富。

一、哈默在许多领域都十分成功

哈默作为世界瞩目的石油大亨,其一生的经历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哈默在早期尝试过许多领域的生产发展,他甚至给铅笔制造行业投过资,在酿酒业兴起时,哈默又开始创办酿酒厂,甚至还养过牛。即使这些行业在现代来看,是不太明智的选择。但是哈默仍然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机会,并且在每个行业都做出了一番成绩,十分令人羡慕。

早期的哈默并没有将目光放在石油行业上,那时的他热衷于投身一些规模较小的行业,野心没有之后大,同时也惧怕风险太大的行业。到最后决心选择石油行业后,哈默便开始大胆投资,联合其他市场,最终成为主宰整个世界的石油行业的巨鳄。由此可见,哈默的商业眼光十分敏锐,并且十分果敢。

二、洛克菲勒为全球首富

洛克菲勒则很早就将眼光放在了石油行业上,同时推动了石油工业的革命。过去的慈善行业尚未经历企业化的整顿,是洛克菲勒推动了慈善行业的企业化进程,甚至还创建了标准石油,标准石油的开辟使得洛克菲勒垄断了大量的石油市场。据统计,在其巅峰时期,整个美国百分之九十的石油市场都由洛克菲勒所垄断,而洛克菲勒也凭借着在石油行业的成功率先成为全球首富。由于其财富雄厚,因此有不少人认为洛克菲勒也是近代以来历史上第一个能被称为首富的人。早在上个世纪,洛克菲勒的财富就达到了4000亿美元,如此可见其财力十分雄厚。

5. 洛克菲勒石油帝国是如何兴衰的

美国人约翰·D·洛克菲勒是被世人公认的对现代石油工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他所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开创了石油工业的新时代。
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大规模开发石油后,洛克菲勒建立了庞大的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大部分的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虽然在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打击下,标准石油公司被迫解散,但该公司建立的模式,奠定了以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运营方式,并为后来着名的“石油七姊妹”留下了三大成员。
洛克菲勒步入石油业正是美国石油工业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自从1859年发现石油以后,美国全国出现了寻找开发石油的热潮。到1862年,宾夕法尼亚西部的石油产量由1860年的45万桶上升到300万桶。由于产量的大幅度上升,美国石油价格不断下跌,1861年油价为每桶10美元,同年6月跌至每桶0.5美元,年底更跌至每桶10美分。虽然1862年油价又开始回升,1863年9月涨至每桶7.25美元。但是,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油价又大幅度下跌,19世纪70年代初油价曾下降到0.48美元一桶,比当时石油区的食用水还便宜3分钱。
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夕,洛克菲勒从克里夫兰到泰特斯维尔,亲自考察那里的石油能否给他带来财富。1863年,他和克拉克合资兴建了一座小型炼油厂。后来,洛克菲勒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决心独自占有这个企业,于是和克拉克进行了一场拍卖,结果是洛克菲勒实现了独占的愿望。在19世纪的60—70年代,美国石油工业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应付危机,1870年8月10日,洛克菲勒在原公司的基础上,与亨利·佛莱格勒等5人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意在使消费者可以相信该公司的油品是“标准油品”。标准石油公司当时控制着美国炼油业的1/10,在这家公司中洛克菲勒拥有1/4的股份。洛克菲勒曾放言:“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和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之后,洛克菲勒利用当时铁路运输业的不景气,迫使铁路公司不但给予折扣,而且还要给标准石油公司每桶一定数量的“退款”,从而使自己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此外,还通过削价等手段,压垮了许多对手,兼并了大批炼油厂。洛克菲勒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吞并了26个竞争对手中的22个,之后大肆收购费城和匹兹堡的炼油厂。1875年巴尔的摩收购战完成后,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成为全美炼油业惟一的主人,垄断了全球煤油市场。到1879年,它已经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控制了产油区的输油管网、购销系统,支配了石油运输。1882年,洛克菲勒等人签订了“标准石油托拉斯协议”,标准石油公司完全控制了14家公司和部分控制了21家公司。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标准石油公司三处炼油厂生产了超过世界煤油供应总量1/4的煤油,并控制了美国国内80%的石油产品市场。
从1885年开始,标准石油公司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始涉足石油开采活动。1885年,美国利马—印第安纳油田投入开发,洛克菲勒抓住这一时机,大量购买石油生产权,到1891年,其生产的原油已占美国原油总产量的1/3。从此以后,洛克菲勒创建了一个从原油生产、炼制到销售的一体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到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盘根错节的石油帝国。当时标准石油公司所承担的运输量在宾西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石油产量的4/5以上;美国原油的3/4是它提炼的;它拥有全美国油罐车的一半;销售的煤油占国内市场的4/5以上,占出口量的4/5以上;美国铁路所使用的润滑油有9/10是它提供的,还有一系列的石油副产品——包括3亿支700种不同类别的蜡烛。它甚至还有自己的“海军”——78艘蒸汽轮船和19艘帆船。
就在标准石油公司步入巅峰时,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严重冲击了它在石油业的垄断地位。首先是国际上出现了几家大的石油生产和贸易公司,其中以罗斯柴尔德公司、诺贝尔兄弟公司、壳牌和皇家荷兰公司等最为着名。它们纷纷抢占标准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份额。到19世纪90年代末,标准石油公司垄断国际石油市场的时代过去了。而国内方面,1901年之后,在石油开发新高潮带动下,美国出现了大批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在美国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其炼油量从1880年占美国的90%下降到1911年的60%~65%。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内部矛盾也随之上升,洛克菲勒集团一再受到其他集团的打击。洛克菲勒在建立石油帝国的过程中认钱不认人,手段凶狠,树敌过多,触犯了众怒,美国社会上也不断发出揭露和谴责这个石油帝国的声音。
为了对付继续不断的压力和使公司拥有稳固的法律基础,洛克菲勒在新泽西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该州修改了法律,允许成立控股公司。这样一来,标准石油利益集团的所有人就在1899年创立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作为经营全部业务的控股公司。为了收集必需的材料对付当时的法律战,标准石油公司还支付高价聘请优秀律师为其辩护。它还设法影响政治程序,用巧妙的手法对政治活动及时地提供捐款。
1906年,罗斯福政府在圣路易斯巡回法院对标准石油公司提出起诉,指控这家公司以阴谋罪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法院于1909年以有利于政府的方式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解散。尽管标准石油公司不断提出上诉,但最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仍于1911年3月宣读了对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宣判书,判决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立即解散。
随之,标准石油公司被分解为几个独立的实体,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原先的控股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几乎拥有净产值的一半,后来成了埃克森石油公司。其余的公司包括后来的美孚公司、雪佛龙公司、阿莫科公司、大陆石油公司、阿科公司等。由洛克菲勒一手缔造起来的石油帝国大厦从此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