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早在1934年,美国国务院和外务部就抗议日本不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东北搞石油垄断,但那时,美国政府不赞同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后来战争的扩大化,使美国和日本的矛盾越来越大,双方不时地进行谈判。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美国开始考虑对日本贸易禁运和大范围的经济制裁的可能性,日本受到了压力,尤其在石油领域。日本占有的石油产地很少,只好用页岩油作为补充,这些占石油需求量的7%,其余的全靠进口,在1939年,80%的进口石油来源于美国,另外一部分来源于和属东印度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是东亚最重要的产油地,如果日本能够控制这个地方,那么它就能够得到充足的石油供应。
然而,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产量完全控制在外国石油公司的手中,尤其是皇家壳牌公司。因此,如果日本想毫无阻力的获得该地区的石油,就必须控制该地区。但是,所有与该地区有密切关系的国家都意识到了日本潜在的危险性。
1940年7月20日,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陆军部长史汀生试图说服政府对日进行全面禁运,但是国务院却发表了一份道义禁运的声明。声明将禁运物品仅限于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铁矿、废铁。
但是,道义禁运并不是不禁运。如果日本野心勃勃的扩张欲望,冲破了美国所能忍受的底线,美国是不会让日本满意的。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做出了决定命运的选择,暂时不动苏联一根毫毛,集中精力向南进攻,特别是争取控制整个印度支那,夺取荷属印度群岛,这恰恰触犯了美国忍受的底线。
1941年7月28日,当日本占领战领法属印度支那时,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实行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纷纷效仿,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向日本的石油供应;美国说服荷兰东印度公司暂停向横滨和长崎运送石油。在日本国会中,首相宣称这种情势无法忍受,全国的陆海军即将缺油。
1941年12月7日,为了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都和东南亚,摄取那里的石油。也为了保护海上通路,特别是为了保证从苏门达腊及婆罗洲返回日本的油轮畅通无阻,日本袭击了美国在太平洋珍珠港的海上舰队。珍珠港战争的爆发,使美国人团结一致,彻底全面的切断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金,不允许日本用这些钱购买石油,毁坏东印度群岛上的石油设施,袭击从海上开往日本的油轮。
(1)怎么才能石油禁运扩展阅读
日本石油进口的数量在1943年的第一个季度曾经达到顶峰,但是到1944年日本进口的石油量已经不到1943年石油进口量的一半,1945年日本已经进口不到一滴油了。某日本船长说:“到快停战那段时间,事情发展到油轮只要离港,大家就肯定它有去无回的地步。我们谁也不怀疑油轮回不了日本"。
日益严重的石油短缺越发明显地约束着日本的军事能力,影响到日本的战略考虑。在1944年6月的马利亚纳群岛战役中,日本战舰因为缺少石油而未能参加战斗。石油的短缺还限制了日本空军的能力。1944年,日本飞行员的训练从认为必须完成的60小时减少到30小时。
随着时石油短缺情况的进一步恶化,航空训练干脆免了。航空油的原料只剩下松脂,而且炼成的燃油越来越多的掺杂酒精。劣质性的燃料,缺乏训练的飞行员,未经核验的飞机,使日军飞机从一个基地转向另一个基地就损失其中的40%。
日本石油短缺的综合结果是,正当日军需要海军、空军联合抗击盟军时,却由于严重缺油而又不得不分散兵力。总之,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给日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2. 为什么要对伊朗石油禁运原因是什么
伊朗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石油,对石油禁运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遏制伊朗的经济命脉,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伊朗屈服,迫使他放弃研制核武器,当然了,具体伊朗是否在研制核武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西方国家目前为止所描述的是伊朗已经正在研制出浓缩油,制造核武器,而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允许的,目前来看,西方若是想对伊朗施压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对其实施经济制裁,使他没有经济来源,使本国经济瘫痪,不战自溃;二就是军事行动直接干预,但是以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且不说伊朗自身在阿拉伯国家数一数二的军事实力,即使现在西方自身在经济危机的泥潭当中都还没有翻身的余地,若开战,这一笔军事开支只能让他们雪上加霜,而且本国的内部矛盾还没有解决,在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西方联合驻军都还没有真正脱身,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新的对外战争了。所以只能选择前者,经济制裁,但是,石油禁运所带来的石油涨价也是他们要负担的制裁禁运后果。。。
3.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日军进驻越南是引发美国石油禁运的导火索,不南下是美国给日本设置的红线,南下意味着侵犯欧美国家利益,欧战爆发时日本宣布了中立,但是随着日德结盟的进一步加强,美国对日本加强了警惕,后来天津租借事件、鼓浪屿事件等等冲突使得美国逐渐认识到日本与西方冲突不可避免,必须打压日本,支持英国、荷兰和中国,才能捍卫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石油、钢铁禁运和ABCD包围网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始形成的。
日本方面也也得出了“英荷不可分论”和“英美不可分论”,并且要想彻底解决国共对日伪后方的破坏行动、摧毁中国经济,必须迫使各地租界地当局屈服,要想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服,必须占领印度支那北部,切断中国经印度支那的国际运输线,而占领印度支那北部会引起美英荷三国的强烈反对,但是打败国民政府,从对华战争中脱身是日本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只好冒险派第五师团强行从广西进驻印支北部,截断经广西、云南通往印支北部的通路。
4. 什么是石油禁运及它的影响
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正在此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5. 为什么1973年石油禁运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除了在军事上进攻以色列外,又试图用石油作武器,发起了石油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两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10国召开会议,决定对军事经济援助以色列的国家以及同情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和日本等依赖中东石油的国家,不得不重新检讨自己的中东政策。特别是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达100%,所以日本赶紧撤回以往暧昧不清的中东立场,表明支持阿拉伯国家。日本政府宣布关于中东问题的三点原则:“一、以色列应该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上全面撤军;二、国际社会要本着公正的原则解决中东问题;三、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正当权利。”1973年12月,阿拉伯产油国正式承认日本为友好国家,解除对日本的石油禁运。
石油战争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由于多数阿拉伯国家的产业单一,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石油工业,所以石油禁运对阿拉伯各国自己的经济打击也很大,难以长久维持。石油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阿拉伯国家就不得不重新开始对美国和欧洲出口石油。但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暴涨,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打击,远远大于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打击,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借债购买昂贵的石油,这后来发展成为一些贫困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