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天然气井多少年后出石油
扩展阅读
如何开票中价外费用 2024-11-24 03:05:55
冰柜维修都用哪些工具 2024-11-24 03:05:01
混凝土和砖墙哪个成本高 2024-11-24 03:04:59

天然气井多少年后出石油

发布时间: 2024-10-28 20:55:21

① 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楼主您好!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还能开采多少年,目前还不能估计出准确值。

经常会在媒体上见到这类言论:石油再过40年就枯竭,天然气60年后就开采完了。实际上,油气开采未必会导致资源最终枯竭,上述言论显然是没有理解“储采比”的含义。

在化石燃料统计中所用的“储采比”,是指在给定的区域内(如国家或地区),年底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值。也就是说,保持产量不变时现有的剩余可采储量还可采多少年。这个概念常被误认为是油气枯竭论的佐证,但实际上储采比的分子(剩余可采储量)和分母(当年产量)都在不断变化。如2003年石油储采比为41年,2011年反而增至54.2年。这个数据可在BP公司《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世界能源统计评论》)中可以查询到。

地下油气资源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人们的认识和技术进步不断变化。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油气资源形成这样一个链条:资源量→可采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前者不断为后者提供数量。油气生成有数亿年的历史,如果把1854年波兰药剂师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在波兰克罗斯诺市附近的波坡卡开发的油矿场作为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至今开采也才160年历史,尽管人们大量开采但还不至于短期枯竭。

当今世界,尽管油气可采储量和产量持续增加,但需求量增长更加强劲,油气供应难以支持经济增长,表现出石油供不应求,具体显示出原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持续降低。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油气供应,因此,为了确保油气供应,不被国外油气牵制,世界各国将能源的注意力逐渐聚焦于深层和海洋的常规油气资源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这就成为开采储量的来源。

为获取更多的油气资源,油气田勘探朝向地球深层发展,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21个盆地发现了75个埋深大于5000米的工业油气藏。我国元坝气田成为迄今为止埋藏最深的大型海相气田,气藏埋深6500米左右;近30年来西半球发现的最大油田——巴西卢拉油田位于水下2000米、盐砂岩下5000米。2013年初,在海洋作业上约有500座自升式平台和250座半潜式平台在运作。

在再生能源尚不能替代化石燃料之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成为全球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定义,非常规油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地下开采的油气,有非常规石油如油砂、页岩油和致密油,非常规天然气如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一类是合成燃料,包括煤制油、天然气制油和生物质制油。

现今在加拿大阿萨帕斯卡尔油砂矿,载重400吨的巨型卡车每天数万车次运输油砂到加工厂;在中国抚顺地区,数百座页岩油干馏炉耸立;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油页岩干馏炉,每天每座干馏油页岩6200吨;委内瑞拉在奥里诺科地带寻找超重原油,使得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沙特阿拉伯跃居世界首位;世界上煤制油最高产量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在美国竖立着数万个井架在开采页岩气;生物质能技术也在不断获得突破,生物质制油也有望在将来进入产业化⋯⋯所有这些都说明,人们正在用非常规手段获取石油天然气。

因此,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还能开采多少年,目前还不能估计出准确值。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② 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采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采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采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
鸦片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疆独山子开凿油井。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疆独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石油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0年代—重点西部,发现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战略东移,发现松辽和渤海湾油区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发展,78年年产1亿吨。
80年代以来,缓慢发展阶段(新增储量缓慢,老油田进入衰减期)。
建国初至大庆油田发现的10年是我国为石油勘探的初期发展时期。
重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甘宁、酒泉、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这些地区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已有少数油气田,地层出露较好,构造比较明显。除原有的老君庙、延长、圣灯山等油气田继续详探开发外,又陆续发现克拉玛依、冷湖、油砂山、鸭儿峡、蓬莱镇、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气田,石油工业有了显着发展,尤其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的阶段,由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始战略转移,即重点由中西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论,从实践上证明了陆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积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油气地质学家的思想,开创了在陆相盆地寻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97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领域。在松辽、渤海湾盆地勘探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开端。

③ 地球上的石油大约经过了多少年才得以形成

至少几百万年
这个全: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是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
美国在2003年的一项研究,有不少枯干的油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弃置以后,仍然可以生产石油。所以,石油可能并非生物生成的矿物,而是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内部经过放射线作用之后的产物。

④ 就当今而言,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能供我们开采多少年

世界的不知道,因为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探明。
已知的中国。煤最少200年,石油20年,天然气50年左右。
还陆续会有新资源出现。所以这个数只是个概述

⑤ 石油井停止开采后再次开采还能出油吗

因为已经干枯,不可能在出油的。石油地下开采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开采初期石油井的压力和大,既有石油还有天然气。后期就只有石油了。但是,还需要向石油井里面注水,置换出石油。当石油被开采枯竭后,就要封井了。因为再也不可能会有石油了。

⑥ 中国石油工业概况如何

石油和石油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出露于地表,所以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古人以石油照明、药用以及作为润滑剂,以天然气熬盐,用沥青涂船防腐和作建筑材料等。

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发现天然气的记载。东周时,四川的劳动人民在临邛(今四川邛州市)开凿盐井时发现了天然气,并把产出天然气的井,形象地称为“火井”。临邛因有“火井”而出名,在南北朝时被定名为“火井镇”,隋朝时又改名为“火井县”。后来在我国的陕西、甘肃、云南、湖北、河北、浙江、江西等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天然气。随着对天然气性能的逐渐认识,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了有目的地开采和利用天然气。据史书记载,从晋朝起,古代人民就开始利用天然气熬盐、煮饭和照明了。

西汉时期,陕北延安一带的人们就采集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用作燃料。到了北宋年间,又把石油加工成石烛,用来照明。元代以后,用石油生产石烛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加工石烛的工场。到了明代,陕北人又用石油熬制出了点灯用的油,这说明四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初步掌握了从石油中提炼灯油的技术。

在古代,石油还被作为药物使用。我们的祖先对石油的药用性能曾做过很多尝试和研究。早在南北朝时,石油就被作为药物治疗脱发病。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详细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石油作为药物的经验,指出石油可以“主治小儿惊风,可以与它药合做丸散,涂疮癣虫癞……”。

利用石油烟制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独特发明。从汉代以来,我国多用松烟墨。北宋科学家沈括制出了黑光如漆的油烟墨。由于油烟墨比松烟墨好,一时间民间大量制造,流传很广。

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我国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着的《汉书》中。书中记有“高奴高奴在今陕西省延长一带,洧水是今延河一条支流。有洧水可燃”。历史上,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在我国古代,对石油、天然气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九百多年前,沈括就首先提出了“石油”这个名字。沈括在11世纪末成书的《梦溪笔谈》中说:“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1080年沈括曾在延长一带对石油的产状、性能、用途等作过实地考察。在世界古代科学着作中,他是论述石油最详的第一人。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今天这已被实践所证实。

2.卓筒井的发明我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大口浅井和小口深井两个阶段。北宋以前开凿的井,一般为大口浅井,以后开凿的井多为小口深井。大口浅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锹、镐等简单工具开挖出来的;小口深井是用专门的打井机械开凿而成的,人们叫它“卓筒井”。

打卓筒井(图1-1)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和较先进的工具。北宋中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劳动工具得到不断创新和改造。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发明与应用,为卓筒井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图1-1打卓筒井示意图

关于卓筒井的施工方法,在苏轼着的《东坡志林》上曾经有过记载。开凿这种井所用的钻头只有碗口那么大,而深度可以达到几丈。古代钻凿一口卓筒井,至少要四五年,有的需要十余年时间。

古代发现的石油,仅仅是少量露出地面的油苗。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就需要打开地下的宝库。四川省自贡市1835年钻成了一口天然气井,井深1001.42m。这是近代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后来,这口井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我国古代发明的打卓筒井技术,是世界钻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后来,该技术传入西方各国,推动了世界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对造福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被国外誉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列举中国传入欧洲的重大发明时称:“中国的卓筒井技术,在11世纪就传入西方。1900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深井,都是采用中国人创造的方法打成的。”

3.我国古代第一口油井和第一口气井我国明代学者曹学佺在他的《蜀中广记》中曾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四川乐山一带,在开凿盐井的时候,偶然发现有大量“油水”冒上来。这种“油水”引燃以后,可用于夜间照明。于是便继续挖掘了几口井,专门采集“油水”。美国的德雷克于1859年5月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一口21.69m深的油井;俄国的谢苗诺夫于1848年在黑海沿岸上打了一口油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油井比美国、俄国开凿的油井早了三百多年。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开凿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口气井的开凿者。以前,西方学者大都以为世界上最早开凿天然气井的是英国。英国是1668年开始开采天然气的,而我国古书上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在四川开凿出了着名的临邛火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开凿天然气井的历史,比英国至少早1500年。

4.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是台湾省的苗栗油田。1861年,一个叫邱苟的人,在新竹县东南的出磺坑一带发现了油苗。于是,他就在那里挖了一个3m深的坑,每天可采集到6kg原油。他用这种原油点亮马灯,还把剩余的原油卖给当地农民,用于点灯或治病。这件事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清朝政府知道后,便于1876年收归官办,并从美国请来了技师,买来了钻井机器,于1878年在苗栗钻凿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产油约750kg。

中国内地最早开发的油田是陕北的延长油田。延长油田位于我国陕西省的延长县。虽然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发现了石油,但真正投入开发却是近百年的事。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大肆掠夺我国的资源。德、日、美、俄都想获得陕北石油的开采权。有识之士为了保护祖国的石油资源,1904年提出了开办“延长油矿”的主张。1905年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延长石油官厂,聘请日本技师到延长进行调查,最终得出了延长地区石油储藏浅、油质好的结论。1907年延长候补知县洪寅聘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等7人,从日本购得钻机及炼油设备。当年4月在延长县西门外勘定井位、安装钻机;6月5日开钻;9月6日钻到井深68.89m处见油,每日可产原油150~200kg;再向下钻进,于9月10日钻到井深81m处完井,名曰“延一井”,初期日产量1t。此井开采10年后,最高日产油量达到1.25t,以后逐渐减少,至1934年枯竭停产,总计产油2550t。1978年,该井加深至118m,压裂后,初日产原油3.9t;1985年8月,再加深到152m,压裂后初日产原油3t。随着油井的开采,“延一井”上的采油工具也由原来的橹台机器变为现代的抽油机。1985年延长油矿建矿80周年的时候,原国务院副总理兼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为“延一井”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5.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35—1938年,孙健初等人曾三次深入荒无人烟的甘肃祁连山地区实地考察。经过研究分析,认为玉门石油河畔的老君庙一带具备储藏油气的有利条件。根据孙健初确定的井位,1939年3月开始挖掘一号井。5月6日,从延长油矿运来钻机开始钻井。8月11日钻至115.5m时,发现油层,日喷原油10t左右。由此发现了老君庙油田,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从1939年到1949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近50×104t,占同期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0%以上。不仅能满足西北各省工业和民用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9年9月28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时任军事总代表的康世恩宣布接管油田。根据彭德怀“要把玉门建设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的指示,康世恩发动广大职工积极生产原油,对解放军进军新疆和解放全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新中国成立后,玉门油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和重视,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单位。油田的建设得到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援。到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从1949年的9×104t增长到75.54×104t,占当年全国原油年产量的87.78%。新华社于1957年10月8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1958年,玉门油田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1959年达到140×104t的高峰,撑起了当时中国石油的半壁江山。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石油工业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玉门油田曾先后调出7.8万余人、设备2000多台套,从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油田的建设。今天,无论是在茫茫的戈壁,还是在辽阔的草原,从天山之麓到渤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华北平原,“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玉门油田提出了“东山再起,再现青春”的响亮口号,以玉门为主体,先后开发了吐哈油田和青西油田。今天,玉门油田正在焕发新的青春。

6.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km,东西最宽处73km,总面积5470km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先后对松辽盆地北部、海拉尔盆地、依兰—舒兰地堑、三江盆地等进行了石油勘探。1959年4月11日正式开钻的松辽盆地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9月26日喷出了原油,成为发现大庆油田的标志。

传来这一特大喜讯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当时黑龙江省的省委书记欧阳钦到现场祝贺时,提议把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从此大庆油田这个响亮的名字就和中国石油工业辉煌发展的历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1960年3月,党中央决定由余秋里亲自领导,调集37个厂矿及院校的职工、刚毕业的学生以及3万多名复转军人会师大庆,展开了一场气贯长虹的石油大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就摸清楚了该地区的含油面积和储量,不到两年就初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1963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就达到四百多万吨。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64年初,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从此,大庆油田成为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油量突破5000×104t。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大庆油田走“科技兴油”之路,积极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开发理论。经过广大石油职工的不懈努力,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连续27年稳定在5000×104t以上,达到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的先进水平。2006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40.5×104t,天然气24.5×108m3,实现油气当量4535.9×104t。

大庆油田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培育出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工作作风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进入21世纪,大庆油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祖国大地,创造出石油工业新的辉煌。

7.我国现代石油工业成长历程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12×104t,其中天然原油7×104t,人造原油5×104t;天然气年产量为0.1×108m3;石油探明储量为2900×104t;原油加工能力为17.5×104t均未包括台湾省。。

我国现代石油工业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工业。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积极恢复玉门、延长油矿以及东北的人造石油工业,同时在西北勘探石油。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104t。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上的第一个突破。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石油勘探战略东移。1959年9月26日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喷油,揭开了开发大庆油田的序幕。1958年9月兰州炼油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个年加工能力100×104t的大型炼油厂。1953年10月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成立。1955年7月石油工业部成立。1958年10月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1958年11月,我国第二所石油院校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成立。

1963年,我国原油年产量达到了648×104t,基本上满足了国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随后,我国又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使全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从1973年起,中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1978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108t,从此跨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1985年,全国原油年产量达到1.25×108t,排名世界第六位。20世纪90年代,中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初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接替区。同时,我国在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成功。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104t,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跨上了新台阶。

到2000年,全国原油年产量达到1.62×108t,连续13年名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227×108m3,名列世界第15位。到2006年,原油年产量达到1.84×108t,仍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达到595×108m3。

二、中国油气资源与生产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广阔的近海大陆架,具有形成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条件。可能有石油、天然气分布的沉积盆地面积达670×104km2,在世界各国沉积岩面积位次中居第三位,其中陆上面积约占520×104km2,近海大陆架面积约占150×104km2,大大小小的沉积盆地有500余个。

由于石油、天然气形成的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南部海域;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根据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程度,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区,它们是:

(1)东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2)中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重庆地区;(3)西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4)南部含油气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5)西藏含油气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地区;(6)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和南海海域。

中国油气资源相对丰富。根据2005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初步结果,全国石油总资源量约1021×108t,其中陆上约775×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为47×1012m3,其中陆上38.9×1012m3。资源量是根据地质理论和有关技术预测的、远景的量。资源量中经过钻井、测试证实的那一部分油气含量叫储量。储量与资源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凹陷储量增长规律的分类研究,认为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140×108~160×108t,最终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为10×1012~15×1012m3。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为3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天然气探明程度不足1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属于快速增长期。

未来15~20年内,随着勘探投入的增加,中国天然气储量将进入高基值稳定增长阶段。年均增长量为1500×108~2000×108m3。储量增长将为提高天然气产量奠定资源基础。石油资源勘探难度虽然不断加大,但从石油资源总量和平均探明程度分析,中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加大勘探力度、提高采收率、增加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产能递减,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并有可能发现大型油田。

中国的非常规资源也很丰富。煤层气资源量约30×1012m3,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排在第三位;油页岩、油砂和沥青等也有一定的储量;中国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可以作为常规油气资源的补充。

现在,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近海海域共发现了700多个油气田,形成了6大油气区。陆上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长庆、四川、中原、华北、大港、吉林、江汉、青海、河南等20多个主要生产基地。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0多亿吨,累积可采储量70×108t,剩余可采储量还有25×108t。2006—2010年,中国原油年产量将维持在1.8×108~2.0×108t之间。目前中国的储采比只有14∶1,而中东国家达到80∶1,世界平均水平也是40∶1。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在近几年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国陆地和海上气田的开发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4.1×1012m3。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已由幼年期进入了青年期。2005年我国天然气的储采比为45∶1,远高于我国石油的储采比。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能分别达到4.9×1012m3和7.5×1012m3,这就意味着至少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储量增长仍保持着青年期的特点。同时,我国天然气产量也将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900×108~1100×108m3,2020年达到1500×108~1700×108m3。

三、发展方针和任务中国是一个油气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油气消费大国。2006年我国一年生产的原油是1.84×108t,但我们消耗了3.30×108t,其中的1.46×108t从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在44%左右。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消费原油总量的50%需要从国外进口。油气作为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世界的经济命脉。为此,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快改革和发展。在极力稳定东部老油田产量的同时,积极勘探开发西部新区和海上油气资源,使之成为战略接替油区。中国政府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努力走出去,到海外寻找资源,这也是我们必须的选择。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生产规模很小,远未进行充分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我国在天然气利用方面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全球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20%以上,而这一比重在我国只有3%,甚至低于印度的8%。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石油资源使用不尽合理。能耗高、效率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节约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石油的利用效率上,我国每千美元GDP是0.2t,而美国是0.1t。利用效率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石油、石化本身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把最好的宝贵资源全部变成成品油;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我们的电力用油、汽车用油与国外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我们使用燃料油发电,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基于上述缘由,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方针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我国石油工业将实施市场化、国际化、低成本、科技创新和持续重组战略。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改善石油储采结构,提高天然气对原油产量的比例、增加境外份额油与国内原油的比例,优化油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换取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加强油气勘探,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加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积极改善储采结构和消费结构。严格执行厉行节约的法规,抑制不合理消费。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安全。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政策是: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开展煤层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调查勘探,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加强老油田稳产改造,延缓老油田的产量递减。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扩大境外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在沿海地区适度建设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扩建和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的成品油输送管道。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⑦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原理

石油形成的原理: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7)天然气井多少年后出石油扩展阅读:

石油的物质成份:

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

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石油对环境不仅环境影响这么简单,如今应该用危害来形容。污染可分为三个方面:

1、油气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理化反应污染;或燃烧生成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2、污染土壤,这里我们不必多说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污染地下水,我们现在生活的水资源被污染,以至于地方性癌症村屡屡皆是,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恶果是日日严峻。

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石油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粒,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应基能与无机氮、磷结合并限制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用,从而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减少。特别是其中的多环芳烃,因有致癌、致变、致畸等活性和能通过食物链在动植物体内逐级富集,它在土壤中的累积更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