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怎么短缺的
扩展阅读
广州宠物火化费用多少 2024-10-31 05:27:30
资源包为什么加载那么慢 2024-10-31 05:18:48

石油怎么短缺的

发布时间: 2024-10-31 02:45:06

① 石油和煤为什么会短缺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2. 石油和煤在日常生活中,化工中用的非常的大。

  3. 现在开发石油和煤技术还不完善。

  4. 供不应求。等等。

② 造成中国石油紧缺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1. 由于市场对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担忧持续,石油需求面临上升的阻力。
2.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显着下跌,尽管中东局势可能影响石油供应,但疲弱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阻碍石油需求。
3. 尽管有中东紧张局势,但投资者对石油市场相对乐观,认为对石油需求的担忧超过了供应风险的增加。
4. 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供应受限,油价突破每桶90美元的情况下,全球最大几家大宗商品贸易商对下半年石油市场保持牛市信心。
5. 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受全球石油需求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和OPEC产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全球石油供应可能出现小幅短缺。
6. 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为9970万桶/日,预计2022年全球石油供应将增加480万桶/日至1亿桶/日。
7. 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190万桶/日,达到创纪录的1.017亿桶/日。
8. 中国全面开放将推高全球石油需求,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51万桶/日。
9. 发达国家对中国海外石油市场的阻碍,可能导致国内石油供应小于需求。

③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有哪些

一次能源危机是为一种经济体能源供应的任何中立带巨大瓶颈(或价格上涨)。通常,能源危机是因石油和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短缺。一次性能源危机可能是一次油品危机、石油危机、能源短缺、电力短缺或电力危机。当市场出现垄断操作时,就可能出现市场的失败。由于某些工业活动,如工会组织的罢工和政府的禁运等可能会导致危机的发展与扩大。其原因可能是过度消费、基础设施老化,有时也可能会因炼油和港口设施的短缺而限制了燃料的供应所致。在异常寒冷的冬季,也可能出现紧急情况。管线的故障与其他事故也可能造成能源供应的中断。在猛烈的暴风雨后,也可能出现能源危机。英国在2005年的石油终端大火和卡特琳娜飓风等事件后很快就出现了能源短缺。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攻击也都是能源消费者潜在的问题,中东地区连续不断的罢工也引起全球石油的短缺。政治事件,如由于政变发生而导致的政府变更、个人集权政治的崩溃、军事占领、政变等都会造成石油与天然气生产的中断并导致供给短缺。
1973年石油危机——起因:为了反对赎罪日战争中对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国家,一些主要的阿拉伯产油国发起的,由欧佩克实施的石油禁运。
1979年的能源危机——起因:伊朗革命。1990年的石油价格突涨——起因:海湾战争。
2000—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电力危机——起因:撤销(价格、费用等方面的)管制规定失败,商业腐败。
2000年的英国燃料抗议——起因:英国公路用燃料税收已经相当高和原油价格的暴涨。
北美的天然气危机。
2004年,阿根廷的能源危机。
朝鲜多年的能源短缺。
津巴布韦因为经济失控而导致多年的能源供应短缺。
2007年,缅甸反政府武装发动的政治动乱导致全面危机爆发,这也导致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进入危机延长的阶段之前,俄罗斯—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能源争端已经解决。

④ 中国石油短缺的经济学解析

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指出:1993年是我国石油进出口出现转折的关键点。1993年之前我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石油供给大于需求,每年向日本和朝鲜等国出口大量的石油,1993年石油需求开始超过供给,我国变成了石油的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大幅飙升,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并且呈现出石油进口“价升量增、价跌量减”的特点。其中“价升量增”现象在近些年体现的尤为突出,这与我们经济学的一般常识似乎不相吻合,那么是否存在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下面我们将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石油供需模型来解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机理,证明该现象并不是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而是供求定理在现实世界的一种具体表现———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进而推动价格的上涨,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现象。

一、石油供需模型

假设1:中国国内石油消费者的偏好满足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即具有完全性(com-plete)、自反性(reflexive)、传递性(transitive)、连续性(continuity)、局部非餍足性(lo-calnonsatiation)、单调性(mononity)和凸性(convexity)。由于石油是一种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据上述偏好的假定,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加总得到的石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0-1和图10-2中的D1、D2、D3、D4、Dw1和Dw2

假设2:半封闭条件下,中国的石油供给受制于资源枯竭和勘探开采技术的双重约束,存在供给刚性。中国国内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经过了50年的饱和开采后,大部分油田的油气资源已渐进枯竭,步入开采的中后期阶段,勘探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之中国目前的石油开采技术尚不发达,即便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石油供给仍只能维持现有水平,石油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随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而增加,体现为一条垂直于横轴(产量)的直线,如图10-1中的Sf

假设3: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石油供给曲线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0-2中Sw所示。现已探明的国际石油资源至少可以满足世界各国50年的需求,因而,国际石油供给尚不存在资源枯竭的硬性约束,石油产量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假设4:在半封闭条件下,石油的价格是外生的,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价格决定。

在上述4个假定的约束下,我们分别构建了半封闭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模型(图10-1)和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模型(图10-2)。半封闭条件下,石油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由外生的价格、供给曲线以及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开放条件下,石油价格是内生变量,价格、需求量及进出口量均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

图10-1 半封闭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

图10-2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

二、中国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的经济学解释

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枷锁逐渐被解除,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此时国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仍有争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较低,资本严重短缺,尚未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国内的石油需求小于供给。为了赢得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本,中国每年都向日本等国出口大量石油来换取外汇,是典型的石油净出口国。如图10-1所示,在封闭条件下,国家制定石油的指令性价格P3,当国内的石油总需求曲线为D1时,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是q1,石油的供给量是q3,国内的石油供应量在满足自身需求后,尚有富裕,可供出口换汇,此时的出口量为q3-q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表现为石油需求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从D1渐次移动到D2和D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和q3。当国内需求曲线移动到D3时,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水平恰好是政府制定的价格水平P3,此时,国内石油供需达到平衡,可供出口的石油量为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平息了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思路的争论,国民经济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石油需求曲线进一步右移至D4,在P3的价格水平下,此时的需求量应该是q4,但是受制于石油供给刚性,国内的石油供应量仅仅是q3,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石油供应的紧张一方面将推动价格突破政府限价的束缚上升至P4,进而提高产品成本,诱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国必须进口石油,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步入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对石油的需求增速进一步加快,而国内石油供给呈现刚性,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所以新增需求只能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来满足。

三、中国石油进口的“价升量增悖论”

中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受制于国内石油供给刚性,中国被迫转向国际市场进口石油。此时,继续用半封闭条件下的石油供需模型(图10-1)分析中国石油的进口已经不合适了,我们需转向开放条件下的石油供给模型(图10-2)。

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业对石油的依赖性,使得石油的生产有别于普通商品。石油的供给方实际上是垄断卖方,为了尽可能地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通过垄断联盟组织“欧佩克”来限制产量。也就是说在开放条件下,国际石油的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体现在图10-2中,就是国际石油供给曲线Sw向右上方倾斜,斜率大于国际石油需求曲线Dw1和Dw2的斜率的绝对值。

由图10-2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曲线为D1时,相应的国际石油需求曲线为Dw1,国际石油供给曲线是Sw,二者的交点X1决定国际石油均衡价格为P1。在P1的价格水平上,由价格线P1和需求曲线D1的交点X3决定的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为q2,而国内仅仅可以供给q1,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q2-q1的石油。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致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国内石油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D2,在国际石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为价格线P1和需求曲线D2的交点X4所对应的q5,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石油需求曲线的右移推动国际石油需求曲线相应地由Dw1右移至Dw2,而国际石油供给曲线并未相应地向右移动,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将从P1上升至P2,中国实际的石油需求量也从q5缩减至q4,相应的石油进口量也从q5-q1减少至q4-q1,但是与需求曲线为D1的石油进口量q2-q1相比,进口量仍然增加了q4-q2,这就出现了部分新闻媒体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然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只是非经济学者对中国石油进口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表象的不准确的描述,隐藏在这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是: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进而推动价格的上涨。

进一步,造成世界石油供给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际石油的供给存在垄断合谋———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合谋限制成员国产能的扩大,以维持高价。倘若国际石油供给不存在垄断联盟,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情况下,石油的供给方也将大幅提高产能,推动世界石油供给曲线由Sw右移至Sw1,则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的幅度将很小,甚至会出现价格不变的情况,只要国际石油供给曲线右移的幅度足够大。但是由于存在垄断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产量,于是在国际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时,国际石油供给量并不增加或增加较小,这就出现了扩大的需求追逐不变或少量增加的供给,推动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致使中国石油进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

⑤ 中国现在为什么石油短缺

中国发展速度加快,出现了能源紧张,而国内的石油不能满足需要,就要从国外进口原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