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启民的人物经历
王启民,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大学文化。1978年入党。曾任松辽石油管理局地质指挥所开发室、动态室实习员、技术员。1964年5月后,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动态室、综合室、开发室技术员,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发室、开发所地质师、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后,任大庆石油管理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副总工程师。1990年任黑龙江省石油学会油藏工程学会理事。1992年3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8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大庆油田实现稳产高产的八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加并组织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7年1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授予“新时期铁人”荣誉称号。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的新模式。
王启民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时代的先锋王启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8年入党。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大庆油田实现稳产高产的八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加并组织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20世纪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的新模式。
王启民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
王启民-个人事迹 王启民1964年,油田出现了“注水三年,水淹一半,采出程度5%”的严重局面。王启民受命到油田中区西部搞注水开发试验,他依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国际上的“温和注水”理论提出挑战。在油田领导的支持下,他们结合大庆油田油层多、厚层薄层的渗透率差异较大、呈典型非均质分布的特点,以“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生产与科研结合起来,对症下药,变“温和注水”为因势利导。转移接替;为油田培养了一批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从而趟出了一条我国自己的注水开发油田新路子。
70年代中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中区西部试验区的油井平均含水上升到54%,油田地下形势严重恶化。为了控制含水上升和保持原油稳产,王启民又带领试验组来到中区西部9平方公里的试验区,搞“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一干就是10年。王启民和他的伙伴们与现场工人密切配合,发扬铁人精神,战胜重重困难,将油田上的单井资料收集整理了八种,近一万个数据,绘制出了油田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从而揭示出油田不同含水期开发的基本规律和稳产办法,有力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实践。到1985年,大庆油田不但胜利实现5000万吨稳产10年,而且还攀上了年产5500万吨高峰,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根据预测,“八五”期末,大庆油田综合含水将超过85%,这将是大庆人难以接受的现实。1984年,王启民受命承担了大庆油田1986年一1995年第二个5000万吨稳产10年规划的编制任务。这个规划囊括了大庆油田“七五”和“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国家要求年产5500万吨不能降,超出的500万吨指标从何而来?王启民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向国内外公认的难啃硬骨头——表外储层要油。由于大庆油田地质成因条件的特殊性,造成了地下油层多、层间变化大、0.5米以下的表外储层十分发育。这些单独看起来很“瘦”,加起来又很“肥”的油层,被王启民及其伙伴们认为是新的资源宝藏。于是,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经数次失败,1986年初,在油田领导的支持下,他又和伙伴们制定详细计划,成立了试验小组,通过对1500多口井的地质解剖、分析、研究,以及对4个试验区45口井采取试油、试采和注水开发等措施,把理论研究与反复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重大认识,从而为全面开发表外储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表外储层开采的成功,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扩大了开发领域,也实现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一个新的突破。据计算,大庆油田表外储层地质储量可达7亿吨,按目前30%的可采储量计算,可为国家增加2000多亿元的财富。
王启民进入90年代,大庆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如果继续沿用世界上采用的“提液稳油”的办法,年产液量将激增1;62亿吨,而生产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大降低。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国家要求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要求“东部要硬稳定”,大庆油田要“雪中送炭”。如何寻找一条既不大幅度提液,又能保持稳产,切实可行地把稳油与控水统一起来的开发新路,王启民为此呕心沥血、碑精竭虑。他以“铁人”为榜样,发扬“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科技人员潜心研究,集中群体的智慧,得出了不同区决、不同井网、不同井点的地下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均衡性的结论。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老井转抽、新井压裂、打力口密井、堵水等技术措施,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油田实际的开采技术、这就是作为确保油田持续高产稳产重大战略方针的“稳油控水”系统工程。全油卧广大科技人员因此投入了大规模的以“攻三难,过三关”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攻关战。王启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全油田稳油控水规戈1的编制和结构调整上,及时组织研究院的有关科技人员进行数十项科技攻关。经过群策群力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三分一优”等一套具体做法和调整原贝,即利用油水井和各类井不均衡的特点,进行分类井结构调整,使“稳油控水”有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稳油控水”的开发理论和战略,更新了“提液稳油”。“稳液降油”的传统作法;而“三分一优”的结构调整方法,则使大庆油田实现了三年含水上升不超过1%,即到1995年底,油田综合含水没有超过81%,有效地控制了产液量剧增,与国家审定的“八五”油田开发指标相比,5年累计多产原油610多万吨,少产液24749万吨,累计增收节支150亿元,而且使大庆油田连续20年保持年产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这一凝结着以王启民为代表的油田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心血的成果,标志着大庆又攀上了世界油田开发的新高峰,因为世界上同类油田高产稳产的最长年限仅为12年。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是什么级别的单位局级还是处级还是副局。。
正局级
3. 中石油是什么级别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拓展资料: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6位,在《巴菲特杂志》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评选中,荣获“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奖”第一名。
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以营业收入14654.15亿元人民币列第2位。
在2013年荣获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央国情调查委员会、焦点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4. 大庆石油化工研究院是什么级别 下属的研究所是什么级别
A级 和三级
5. 地质勘查设计院院长什么级别
你好,你的问题本身没有问清楚,所谓的级别,是指的国有企业或者国有事业单位而言,地质勘查院的院长级别一般是“正处级”,其上级管理部门的级别一般是“正厅级、或正局级”。
6. 王启民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他以老“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上,为我国石油事业
(1)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等多个方面。 (2)看到别人有好的学习用品,就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向父母索要;过生日,为了情面而宴请同学;追求名牌等。(言之有理即可) (3)提示:回答合情合理,语句通顺即可。 |
7. 现代楷模王启民是谁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大学文化。1978年入党。曾任松辽石油管理局地质指挥所开发室、动态室实习员、技术员。1964年5月后,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动态室、综合室、开发室技术员,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发室、开发所地质师、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后,任大庆石油管理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副总工程师。1990年任黑龙江省石油学会油藏工程学会理事。1992年3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8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大庆油田实现稳产高产的八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加并组织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7年1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授予“新时期铁人”荣誉称号。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的新模式。
王启民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
8. 大庆隋新光什么级别
姓名:隋新光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640101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职务:总地质师
社会兼职:
毕业学校:大庆石油学院
最高学位:博士
所学专业:采油工程
从事专业:油气开采
其他熟悉专业:信息工程
所属行业代码:E040103
工作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34号
邮政编码:163001
工作简历:
1、1986-9-1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室 实习员
2、1987-6-1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室 助理工程师
3、1991-9-1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室 工程师
4、1995-4-1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室 责任工程师
5、1997-2-1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 副所长
6、1999-12-1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 副总工程师
7、2000-7-1 大庆采油一厂 副总地质师
8、2001-4-1 大庆采油一厂 总地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