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日本石油多少钱一瓶
扩展阅读
外语考试论文资源哪里有 2025-02-04 22:26:48

日本石油多少钱一瓶

发布时间: 2022-04-19 23:09:40

❶ 物质匮乏的日本,为何库存石油量居世界第一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石油依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自然资源,无论是工厂机器的运作,还是人们的日常出行,石油的使用都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在石油资源方面是极度缺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岛国却是世界上石油储备量最多的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对石油的使用极其小心,一般不会动用自身的库存,对于进口的石油也是用一点存一点。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日本的石油库存已经超过了6亿桶,这还只是官方统计的数量,不包含民间的储备量。这个数据是极其吓人的,目前日本的石油库存稳居世界头把交椅,无人可撼动,庞大的石油储备量使得日本在各方面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其对于购买的石油的处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❷ 日本的石油主要来源于哪些地区

日本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前两个是美国和中国),但自己几乎不生产石油,也没有石油的资源,因此,日本的石油只能依靠进口。下图是日本石油进口的地区来源分布,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阿联酋、沙特、科威特、伊朗、卡塔尔分列前五位,占到了日本进口石油的70%以上,在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太依赖中东了,这次中东局势运荡,日本受到了很大冲击。但近来,俄罗斯向日本输出石油的比例在上升,泰纳线(从泰舍特到纳霍得卡)的石油管线建成后,日本每年从俄罗斯获得700万吨石油。顺便说一下,中国也是日本石油的来源之一,过去中国是为了换汇,现在主要是为了平衡双方的贸易。

❸ 日本本土几乎不产石油,二战时日本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

不生产石油,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运输过来啊。

现在的日本,也没有生产什么石油,不一样活的好好的。

其实,二战的时候,各个地方发现的油田,其实都不多。我们中国的大庆油田,还是在解放后发现的。如果那个时候,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的话,说不定就不会对美国宣战了。

而在二战那会,其实东南亚地方,矿产资源都比较丰盛。例如铁矿还有石油这些,还有橡胶,都可以在东南亚地区找到。整个东南亚,就相当于一个宝库。所以,日本也是可以从这些地方掠夺资源的。

只是,日本要对东南亚动手的话,势必会触及到美国的利益。所以日本孤注一掷,想要在珍珠港那里,把美军的主力给消灭了。结果,没有伤到美军的航母,后面美军才能反败为胜。

不过,在战争前期,日本的确从东南亚那边,抢了很多东西,用来发展国内的工业。只是,抢夺来的东西,迟早是会被抢回去的。日本在东南亚那边的岛屿,最后都被盟军攻占后,慢慢的,日本国内的石油也就开始紧缺了。

最后日本还想死守本土,想要和盟军决一死战,只可惜,美国没有登岛,而是送日本两颗原子弹吃,才能逼迫日本投降的。

❹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早在1934年,美国国务院和外务部就抗议日本不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东北搞石油垄断,但那时,美国政府不赞同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后来战争的扩大化,使美国和日本的矛盾越来越大,双方不时地进行谈判。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美国开始考虑对日本贸易禁运和大范围的经济制裁的可能性,日本受到了压力,尤其在石油领域。日本占有的石油产地很少,只好用页岩油作为补充,这些占石油需求量的7%,其余的全靠进口,在1939年,80%的进口石油来源于美国,另外一部分来源于和属东印度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是东亚最重要的产油地,如果日本能够控制这个地方,那么它就能够得到充足的石油供应。

然而,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产量完全控制在外国石油公司的手中,尤其是皇家壳牌公司。因此,如果日本想毫无阻力的获得该地区的石油,就必须控制该地区。但是,所有与该地区有密切关系的国家都意识到了日本潜在的危险性。

1940年7月20日,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和陆军部长史汀生试图说服政府对日进行全面禁运,但是国务院却发表了一份道义禁运的声明。声明将禁运物品仅限于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铁矿、废铁。

但是,道义禁运并不是不禁运。如果日本野心勃勃的扩张欲望,冲破了美国所能忍受的底线,美国是不会让日本满意的。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做出了决定命运的选择,暂时不动苏联一根毫毛,集中精力向南进攻,特别是争取控制整个印度支那,夺取荷属印度群岛,这恰恰触犯了美国忍受的底线。

1941年7月28日,当日本占领战领法属印度支那时,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实行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纷纷效仿,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向日本的石油供应;美国说服荷兰东印度公司暂停向横滨和长崎运送石油。在日本国会中,首相宣称这种情势无法忍受,全国的陆海军即将缺油。

1941年12月7日,为了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都和东南亚,摄取那里的石油。也为了保护海上通路,特别是为了保证从苏门达腊及婆罗洲返回日本的油轮畅通无阻,日本袭击了美国在太平洋珍珠港的海上舰队。珍珠港战争的爆发,使美国人团结一致,彻底全面的切断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金,不允许日本用这些钱购买石油,毁坏东印度群岛上的石油设施,袭击从海上开往日本的油轮。

(4)日本石油多少钱一瓶扩展阅读

日本石油进口的数量在1943年的第一个季度曾经达到顶峰,但是到1944年日本进口的石油量已经不到1943年石油进口量的一半,1945年日本已经进口不到一滴油了。某日本船长说:“到快停战那段时间,事情发展到油轮只要离港,大家就肯定它有去无回的地步。我们谁也不怀疑油轮回不了日本"。

日益严重的石油短缺越发明显地约束着日本的军事能力,影响到日本的战略考虑。在1944年6月的马利亚纳群岛战役中,日本战舰因为缺少石油而未能参加战斗。石油的短缺还限制了日本空军的能力。1944年,日本飞行员的训练从认为必须完成的60小时减少到30小时。

随着时石油短缺情况的进一步恶化,航空训练干脆免了。航空油的原料只剩下松脂,而且炼成的燃油越来越多的掺杂酒精。劣质性的燃料,缺乏训练的飞行员,未经核验的飞机,使日军飞机从一个基地转向另一个基地就损失其中的40%。

日本石油短缺的综合结果是,正当日军需要海军、空军联合抗击盟军时,却由于严重缺油而又不得不分散兵力。总之,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给日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❺ 石油一桶是多少公斤

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大约在128-142公斤之间。

加仑和升是两个比较小的成品油计量单位。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而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1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

假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1桶(bbl)=42加仑(美制)=159升(l)=0.159立方米(m3)一吨(t)=7.35桶(bbl)(全球平均)=1174升

❻ 日本每升柴油多少日元

日本政府16日通过2011年度税制改革大纲,决定自明年10月1日起分阶段开征环境税。

根据税改大纲,环境税将依附于已有的石油煤炭税种内。现行石油煤炭税的征收标准分别是原油/石油制品每立方米2040日元(1美元约合84日元)、液态碳氢化合物每吨1080日元、煤炭每吨700日元,新增环境税分别为760日元、780日元和670日元。

日本政府将从明年10月1日起分三阶段开征环境税,自2015年4月1日以后满额征收。2015年度起,预计每年能征收环境税2400亿日元。日本环境省测算,开征环境税将导致汽油、煤油、柴油价格平均每升上涨0.79日元。

日本政府希望借环境税抑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则对环境税持抵触心理。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会长高桥恭平16日说,这将增加企业负担。

❼ 日本石油大多从哪个地区进口

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最近不断加大在全球范围内争夺能源的力度,大力推进多元化、多渠道的能源保障战略,并与许多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有关能源合作的协议,为确保日本今后稳定的能源供应奠定基础。
石油

重点仍在中东

中东地区是日本最重要的石油供给地。中东石油约占日本2005财年石油消费总量的83%,确保中东石油供给仍是日本能源安全保证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4月底5月初率领一个由180多名内阁大臣、大型能源资源开发企业和商社领导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以及埃及。日本政府人士毫不隐讳地说,安倍中东之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日本的能源安全。

日本石油储备库,日本想和沙特合建“共同石油储备”。

访问期间,日本通过提供巨额资金以及展开技术合作等措施,获得了沙特的石油优先购买权、阿联酋的长期石油供应合同、科威特的能源稳定供应承诺。日本还与卡塔尔就加强在石油、天然气生产和运输领域的合作,同埃及就参与该国石油、天然气勘探以及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等达成了协议。

建立中亚核燃料基地

随着石油价格的高涨、核能发电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日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高核电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因此,确保核燃料的稳定供应也是日本能源安全保障战略的重要内容。

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二大铀储藏国,约占全球铀储量的五分之一。为了确保日本核燃料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于5月初同哈萨克斯坦有关方面签署了25项关于能源合作的协定和备忘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日本每年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铀的长期协议以及哈铀矿开采权的备忘录。与此同时,日本有关方面还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就共同开发铀矿达成了一致。目前,日本的铀年消费量约为7500吨。如果日本同中亚国家签署的协议和备忘录得到全面实施,那中亚就成了日本的核燃料供应基地。

努力扩大海外石油权益

在世界各地大量收购油田或开采权益也是日本能源安全保障战略的重要一环。新日本石油开发和三菱商事最近宣布,将共同出资12亿美元于今年6月收购位于墨西哥湾“K2”油田的部分权益。这项交易完成之后,日方每天可获得1万桶以上石油。这也是日本在北美最大的油田投资项目。

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控股公司10日宣布已取得了开采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东北部海上油田的权益。该公司去年在海外先后投资3000亿日元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今年3月,三菱商事宣布出资24亿美元,与壳牌以及英国天然气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采尼日尔爾利亚尼日尔爾尔河三角洲的天然气。

另外,日本丸红公司去年出资1300亿日元获得了北美一处油田的部分权益,伊藤忠商事今年三月向美国的一家石油开发公司出资250亿日元获取了该公司的部分股份。新日本石油、三菱商事等组成的联合体最近还从利比亚政府手中取得了油田开采权。(乐绍延)

卡塔尔承诺为日本提供稳定的天然气和石油

新华网科威特5月2日电(记者 林苏)多哈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日结束了对卡塔尔的访问。根据日卡两国发表的一项共同声明,卡塔尔承诺将向日本继续提供稳定的天然气和石油。

安倍在两天的访问中分别会见了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谢赫哈马德·哈利法·阿勒萨尼和首相兼外交大臣谢赫哈马德·贾西姆·阿勒萨尼。

日本向沙特提出“石油共同储备构想”

中国青年报:继访问美国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了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埃及等中东5国的访问。日本媒体分析称,安倍此行的目的首先是向沙特提议构建“石油共同储备构想”,通过呼吁扩大同中东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广泛交流,灵活运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和阁僚政治对话,将日本的能源外交推入正轨,从而为今后与中国的能源争夺战做好准备。>>点击详细

石油进口大国日本为何反而发横财?

新华每日电讯消息:海湾地区产油国的高度繁荣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利益。经济活动的活跃带动了电力、自来水、燃气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本企业分得了一大块“蛋糕”。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去年7月,三菱重工、三菱商事、大林组和鹿岛建设在迪拜的新交通系统建设项目上夺标。该项目将在迪拜建设长达70公里的电车网,包括基础工程在内总项目费约4000亿日元。

❽ 二战时期,日本在东北开采石油了没

东北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

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的第一口井的深度为1100米)。有人后来为这件事解脱说,以日本当时的炼油技术,很难用这种石油提炼90号以上的航空汽油,陆军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最高不过是78号,要想用高含硫的重油生产航空汽油,就必须从美国导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仅这一点恐怕就要等上十年八载,所以就放弃了继续在大庆地区找油的计划。实际上,新中国时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一千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而日本曾经集中勘探的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辽河油田1995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要量的5倍。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当时的日本专家非常迷信当时非常流行的“海相生油理论”,即海中大量浮游生物死去,其尸体与植物和淤泥等混合在一起,成为沉积物,这些动植物腐烂,沉积物就会生出油气。

世界上90%的石油都符合“海相生油理论”,中东地区全部符合。

日本人在东北找了14年花费数百万美元,依然一无所获,又没有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最终,日本将其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全部派往了“南方”,即苏门答腊等地。

但并不是说日本在东北没有得到石油。

日本对东北石油工业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人造油的两个方面:即煤炭液化石油和抚顺页岩油。

合成石油哪家强?答案是德国。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在解决战争机器的动力问题时采取开发液化煤炭生产“合成石油”。希特勒对化学家们说过:“现在离开石油的经济是不能想象的,对于要求独立的德意志来说,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液化煤炭计划进行下去。”1939年9月,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的时候,合成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日产7.2万桶,占到了全德国石油供给量的46%。
看到德国在合成石油方面成功所带来的有利局面,日本自然坚定了开发人造石油的决心。但是,德国把这项技术视为国防工业机密,不肯外泄给日本。一无所获的日本人只得自己钻研。1939年7月,日本煤炭液化作业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煤液化油。不过只装满了3个玻璃瓶,其中一瓶献给了皇宫,另一瓶送给伊势神宫,第三瓶赠给了阿部的母校北海道的轻臼小学校。
由于对石油的渴求,日本不惜耗费巨资进行该项目,将煤炭液化人造石油作为第一次产业开发的一项重点。在1936年,建设抚顺煤炭液化工厂,1939年开始试行生产,1941年实现了一次液化轻油和二次加氢液化石油生产。1943年,抚顺液化厂移交给“满洲人造石油株式会社”,并由日军军需部门直接指导,主要生产加氢油,即航空和汽车用油。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产量不高,“1944年生产航空汽油1289吨,普通汽油1487吨”。1937年,伪满成立了“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主要用阜新煤制造人造石油,计划用以强化国防,后因设备问题未能成功。还有四平的油化工业会社、吉林的吉林人造石油会社等其他人造油工厂机构都因后期的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均未成功。

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致力于生产人造石油,然而到1943年产量为100万桶,仅为原定当年生产1400万桶的8%。由于一半以上的产量来自中国东北,1944年末和1945年,日本近海航道被水雷封锁而无法将那些人造石油运回本土。

而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这种开采方式后来被美国吹上了天。

日本人掠夺抚顺页岩油最为严重。“抚顺煤矿的油页岩厚约120多米,藏量达55亿吨,按平均含油量5.5%计算,可得原油3亿吨”。关东军与日本海军均参与到对页岩油的争夺中,开始对页岩油工业化进行试验。1928年建立炼油厂,1930年开始实际运营,到“九一八”事变前,1930年产原油达5.7万吨。抚顺炼油事业能够大量生产,且作为当时唯一的石油资源,为满足日本与伪“满洲国”需求,开始着手进行扩建。1934年到1936年,抚顺煤矿西制油厂实行第一期改建计划,改造干馏装置并新建精炼油装置,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4.5万吨。“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对页岩油的掠夺,在1936年到1939年,又实行二期扩建,使原油年产量增加到19.1万吨。1939年着手建设抚顺东制油厂,1944年投产,到1945年共产原油9078吨。抚顺炼油厂所生产的原油基本上全部运往日本,供以军用。1942年,抚顺煤矿两制油厂的设备能力是年产粗油30万吨。而在1944年实际粗油产量是20.4万吨。

最后说句,日本陆军的装甲化、机械化程度比德国差远了,其石油消耗量不过占到日本庞大海军的一个零头,所以“只要石油这东西能满足,日本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就能动起来啊,中国完全抵挡不住日的轮番轰炸啊,中国必亡啊”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❾ 日本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哪里

日本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前两个是美国和中国),但自己几乎不生产石油,也没有石油的资源,因此,日本的石油只能依靠进口。日本石油进口的地区来源分布,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阿联酋、沙特、科威特、伊朗、卡塔尔分列前五位,占到了日本进口石油的70%以上,在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太依赖中东了,这次中东局势运荡,日本受到了很大冲击。但近来,俄罗斯向日本输出石油的比例在上升,泰纳线(从泰舍特到纳霍得卡)的石油管线建成后,日本每年从俄罗斯获得700万吨石油。顺便说一下,中国也是日本石油的来源之一,过去中国是为了换汇,现在主要是为了平衡双方的贸易。

❿ 日本为什么没有石油

是的,日本本土是没有石油等资源的。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有这关系。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是有着比较苛刻的地理因素的。像日本处于地震带的地理位置不具备良好的油藏条件。所以控制日本只需要将它包围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