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油期货一手多少吨
原油期货1手等于1000桶,等于0.1368吨。如果你交易原油期货,开户是50万门槛,交易最少是一手合约。
【拓展资料】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由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并组建而成,于1999年12月正式运营。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成立;
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2011年4月15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世界上首个焦炭期货合约;
2012年12月3日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首个玻璃期货合约。
2012年11月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回升,11月股指期货成交量1181.94万手,环比增长23.47%,日均股指期货成交量53.72万股;股指期货总成交额7.87万亿元,环比增长18.73%;日均股指期货成交额3576.6亿元,环比下降2.86%。月股指期货成交额占股票交易额比4.49。
期货市场及行业的金融创新和改革已在监管制度改革、产品扩容和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在监管制度改革方面,主要为推进期货市场手续费、套保、套利、保证金及限仓等改革,提升市场效率;在产品创新方面,贴近“三农”需求,开发更多面向农业和农民的证券期货产品,开发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金融产品;在业务创新方面,证监会支持期货公司业务创新,推动开展境外经纪业务试点和客户资产管理试点,推动专业化的期货投资基金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发行上市。
随着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期货行业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短期内,随着市场扩容和市场效率提升,期货行业将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从长期来看,随着业务创新的全面铺开,期货行业将打开持续。
⑵ 目前世界的油价已经跌至70美元一桶左右,为什么中国的油价还居高不降
因为现在中国的油价还不到70美元一桶呀,向国际上看齐只会升不会降的了
⑶ 我国是进口石油大国,为什么石油价格降低对我们并非好事
因为我国中石化主要是石油销售,国际油价下跌,国内石油需求量也在下滑。所以,中石化虽然也可能会亏本,但只要成品油销售价维持住,也不会亏损多少。但是中石油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成品油销售,还有一大半业务是石油发掘与开采,拥有自己的油田。国际油价都已经跌到了20美元/桶之下,长期以往,恐怕“裤子都赔没了”,哪能是好事呢
所以,国际油价下滑对于石油企业来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⑷ 如何保护我国石油进口安全
1.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石油安全预警和价格调控机制。从1998年6月和2000年7月开始,国家分别放开了国内原油和成品油统一定价,实行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并轨。由于石油价格的刚性传递,在利益机制驱动和投机因素作用下,国内石油进口出现了“高价多进口,低价少进口”的怪现象,同时随国际油价频繁变动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大幅波动,也使国内的石油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为了规避石油进口风险,政府必须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石油市场的走势,综合运用价格、税收、储备等手段建立石油安全紧急应对和预警机制;建立能够有效稳定成品油市场价格的调控机制。根据各国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分析来看,尽管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但因各国的税负不同,各国的成品油市场零售价格仍存在较大的差异。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税负在汽油零售价中所占比例为60-70%,在柴油中为50-60%。而我国汽油的税负为23%、柴油为18%[4]。即使实行了税费改革增加燃料税也只能将税负提高到45%和41%。相比而言我国税负在成品油零售价中所占的比例就比较小。因此借鉴国外成品油定价的有益做法,政府可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在零售环节增加一个税率可调的税种。当国际油价较低时按高税率征税;当国际油价较高时按低税率征税,以缓解国际油价剧烈变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完善石油进口贸易体制,系统设计各项进出口政策,大力发展石油期货贸易,以保证国家对石油贸易的有效调控。
2、实施多元化进口战略,构建多元化石油进口新格局。中国和美国同为全球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近年来美国从本国石油安全考虑,为保证稳定的石油供应、分散石油进口风险,在积极扩大海外市场的同时,实行了多元化进口战略。2003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石油所占其进口总量的比例由2001年的23%下降为20.3%,而从非OPEC国家进口的石油却达到了平均707.9万桶/日,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7.8%,从其周边国家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进口的石油量也已占总进口的45.9%。目前美国从全球30多个国家进口石油,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格局已初步新形成。相对而言,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格局还尚未形成。主要依靠中东和过分依赖马六甲海峡运输的现状不仅导致了所谓的“中东原油溢价”,也是我国的石油进口面临巨大风险。因此从长远及战略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东作为世界石油富集区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一个重要市场,但是我们必须实行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战略,努力开辟新的石油供应地,降低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主要包括:促进石油进口来源地区和国家的多元化。积极发展与中亚、俄罗斯和非洲的战略石油合作伙伴关系,增加从周边国家的石油进口;积极推动贸易方式的多元化。改变目前石油进口过分依赖现货采购的现状,逐步实现由现货采购为主向长期贸易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运输方式的多元。中亚是仅次于中东和亚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集区,里海被预测为“第二个波斯湾”,俄罗斯油气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4.7%的石油储量。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前苏联地区的石油出口前景更是被专家和各国政府看好。由于我国与上述国家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该地区又是我国目前唯一不经过远洋海运就能够确保的石油供应来源,所以不论是从资源潜力还是地缘关系上看,中亚和俄罗斯都应该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及石油供应基地。我们一定要积极推动俄罗斯到大庆的原油管线、中俄韩天然气管线、哈萨克斯坦到新疆原油管道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石油运输网络,最终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
3、积极参与全球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建立稳定的国外石油供应基地。。我国石油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石油资源的不足和短缺将是一个长期必须面对的事实。所以除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石油以外,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鼓励和扶持国内石油企业到国外去参与石油勘探和开发,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渠道。
境外油气资源富集区主要包括北美、南美北部、西伯利亚、里海、中东、东南亚、北海、非洲等。我们一定要在外交、军事、外贸及金融政策支持下,鼓励国有石油公司,尤其是3大石油石化公司,借鉴国外大石油公司境外找油的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境外资源勘探开发战略,重点扩大和巩固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苏丹、委内瑞拉、印尼等国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争取在10--20年的时间里在海外形成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油生产基地,到2010年拿到3000万吨份额油和300亿m3以上的天然气;到2020年力争达到5000万吨份额油。
4、实施节能和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同时由于我国一二产量比重较高,制造业产品大量出口,使我国的石油消费强度一直偏高。而能源利用效率低是加剧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能一直是美国能源政策的战略重点。我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要化解石油进口风险、保证石油安全也必须大力推进节能战略的实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一是加快节能立法,尽快出台国家《节约能源法》,如美国的《能源政策与能源法》(EPCA)、英国的《能源法》,同时从税收、价格、投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节约用油、拒绝和防止无效低效用油;二是调整产业构,压缩高油耗产业,淘汰高油耗设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节油型产品,其重点是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三是要减少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的石油浪费,提高油气的综合回收率,减少油田低效原油的用量,同时扩大石化企业的装置规模,提高原油利用率;四是要调整能源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推进煤气化、煤液化进程,积极开发利用燃料电池;鼓励应用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强度。
5、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确保国内石油供应安全。石油战略储备是防止石油供应中断,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还处于空白状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有的没有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石油消费大国。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应当包括两类,一是政府储备,二是企业储备。政府储备应以原油为主,并主要储存进口原油,企业储备品种要按照生产与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只规定储备量,而不规定品种;就石油储备的目标而言,我国石油储备规模2005年应按35天消费量和2010年按50天消费量设定,储备规模分别为2500吨和4500吨。
在加快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抓紧制定诸如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以便在必要时发挥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安全、稳定油价、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作用。
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业务介绍
中化集团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多年历史,公司能源业务由油气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仓储物流和分销零售等板块组成。近十多年来,公司不断巩固和提高石油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大力拓展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促进经营内涵提升,同时加快向石油产业上下游延伸,产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化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化特色、产业链完整、营销服务能力突出的大型能源企业。
勘探开发方面,2002年,中化集团成立了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多年来,中化油气油勘探开发业务的产量与储量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量稳步上升,油气产量快速增长,资产质量与结构大为改善。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巴西、哥伦比亚、阿联酋、也门、突尼斯、厄瓜多爾尔尔、秘鲁、叙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等10个国家已拥有23个油气合同区块,基本形成以中东、南美为核心的战略发展布局,权益内剩余油气可采储量达4.1亿桶(油当量),2011年权益内油气产量2201万桶(油当量)。2002年到2011年,公司在石油上游业务领域累计投资65亿美元,累计生产权益油气8259万桶(油当量)。
石油贸易方面,中化集团凭借与众多产油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强的境外石油资源获取能力,拥有原油产量超过3000 万吨/ 年,品种涉及沙特、阿曼、伊拉克、巴林、阿联酋、也门、卡塔尔、安哥拉、越南、叙利亚、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原油。
中化集团与世界上主要石油公司和相关金融机构在石油贸易和风险管理方面保持着长期合作,并凭借良好的信誉和经营渠道、技术手段优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原油和专业化服务,形成了稳定、广泛的全球销售渠道。在依托长约及现货采购海外原油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公司积极向东南亚、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的炼厂进行转口销售,大力拓展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重点发展优势品种,已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原油供应商,经营规模和效益实现大幅增长。公司每年代理出口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高品质产品百万吨以上,还从事航煤、石脑油、免税船用柴油和其它轻油的代理进口及自营业务。目前公司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经营总量达6000万吨,进口与转口比例约为1:1.2。
为配合石油贸易业务发展,中化集团不断巩固与国际大型船东公司的合作,为中国进口以及第三国转口石油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租船服务,并通过期租油轮等多种方式扩大自主经营船舶的规模。目前,公司承租和运营的超级油轮(VLCC)数量达到9条,初步建立专业的石油运输服务能力。
石油炼制方面,中化集团涉足石油炼制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炼厂——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最大股东。WEPEC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炼厂,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是可加工高含硫原油的全加氢型炼化企业,其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200万吨/年重油加氢脱硫装置、2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1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均为目前国内单套加工能力最大的装置之一。
中化集团投资的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被国家炼油规划列为“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泉州石化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经获得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项目核准工作进入最后阶段。该项目设计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和各种石化产品。项目投产后,将成为行业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炼化企业之一,并将支持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基地,为推动国家石化产业升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经济腾飞贡献积极力量。
中化集团参股的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年,生产的汽柴油质量达到国III标准,另有176公里的重质液体化工黄岛——潍坊输送管道和400万立方米的大型原油储罐区正在建设过程中,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仓储物流方面,目前,中化集团中化集团运营、在建的负责管理的石化仓储容量约2500万立方米,形成了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沿海沿江地区的石化仓储物流网络,以及从3000吨级到30万吨级多种规模的配套码头体系,商用石化仓储规模位居国内前列,是国内最大和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第三方石化仓储物流服务商。2011年,公司仓储中转量突破3500万吨。
分销与零售方面,中化集团国内成品油分销与零售网络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华北、华东和华南市场的布局。公司通过加强成品油分销油库开发,为分销业务提供硬件设施和经营资质支撑。公司加快推进加油站开发,与法国道达尔集团在环渤海地区和华东地区共同开发的加油站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在福建和广东地区自主建设的加油站网络顺利推进,同时不断拓展山东、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市场。目前,中化集团已拥有加油站近400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化集团是唯一经营化肥、种子、农药三大农业投入品的中央企业,以先进的科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服务商,为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贡献。 中化集团经营化肥业务的旗舰企业——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涵盖资源、研发、生产、分销、农化服务全产业链,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促进农作物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国家级种子企业,综合实力在国内保持领先,并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推动中国种子产业升级。中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全肥种、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的化肥企业,并在农药研发、生产、销售和种子制种、加工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中种集团是我国集种子及优质农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根据国资委核定的央企主业范围,中种集团主业为:农作物种子与种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先后重组两家中央企业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壮大中化集团在农业投入品领域的整体实力。
化肥业务方面,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商之一——公司现控股化肥生产企业7家,参股6家,产品包括氮肥、磷肥、复合肥、钾肥和新型肥料,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这些企业合理分布在资源地和消费市场,便捷地向全国各地供肥。同时,中化化肥也是中国生产化肥品种最多、最齐全的生产商,产品涵盖了各种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及BB 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以及各种专用肥和其他新型肥料。
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在强化自有生产能力的同时,公司继续强化海外货源采购能力,保障国内紧缺资源和品种的供应能力。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凭借逾60年的国际贸易经验和实力,公司与国际上主要化肥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战略联盟关系,形成了包括议价能力、市场份额和品牌效应在内的较强市场地位。
在钾肥进口方面,公司代理加拿大钾肥公司、约旦钾肥公司、BPC等国际主要钾肥供应商的钾肥产品,并积极参与我国钾肥进口谈判,发挥行业影响力,为国内钾肥保持全球“价格洼地”的优势地位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弥补了国内钾肥资源缺口,减轻了农民负担。在磷肥进口方面,公司长期独家代理摩洛哥、突尼斯磷酸二铵进口。在复合肥进口方面,与挪威YARA 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连续20 多年独家代理YARA 复合肥进口,为农民提供高质、高效的复合肥产品,打造了中国进口复合肥第一品牌。
种子业务方面,作为国家级种业公司和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育繁推一体化”中央企业,中化集团通过实施“突出研发,提升生产,拉动营销”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竞争能力。
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完整的大型种业集团,主要从事玉米、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种子业务,经营规模在国内领先。公司先后获得大公国际企业信誉评级AAAc 级和中国种子协会行业信用评级AAA 级资质,进一步确立了种子业务的产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农药业务方面,中化集团的农药业务涵盖产品研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及分装、产品登记、品牌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其中专利农药开发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农药业务经营规模位居国内前列。近年来,公司加快战略拓展,不断强化农药业务产业链,公司控股中化国际继成为江山股份第一大股东之后,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也开展战略合作,行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化集团下属的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浙化院”)作为两大国家级农药研发平台,拥有国内领先的农药创制能力,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科技研究课题,目前有8个创制产品处于开发阶段。沈阳院为中国农药研发的奠基者,为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沈阳院是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的依托单位,拥有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从化合物设计合成、生产工艺开发、生物活性测定及应用技术开发、制剂加工、安全评价直至商品化开发的完善的农药研发体系。目前国内生产的农药主导品种40%以上由沈阳院开发并推广应用,已有两种自主创制的杀菌剂品种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沈阳院安全评价中心和农药检验实验室已顺利通过OECD 成员国荷兰政府的GLP 认证,对促进国内农药化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浙化院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的依托单位,也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科研开发类院所,主要从事含氟新农药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中化集团的化工业务以进出口贸易和流通服务为基础,在氟化工、天然橡胶、化工物流、石化原料、医药等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化集团已发展为中国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为促进化工行业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化集团围绕氟化工、天然橡胶、化工物流等若干细分行业,积极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在石化原料等具有传统优势的贸易流通领域,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丰富经营内涵,相关产品进出口份额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医药领域,通过与世界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合作,提高了在相关领域的实力。
氟化工业务方面,中化集团的氟化工业务已形成集资源开发(萤石和氢氟酸)、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生产企业和ODS 替代品品种最全的供应商,产品覆盖ODS 替代品、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其中HFC-134a等十余个品种居国内、国际市场份额第一。 在资源开发方面,公司下属的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000 多万吨萤石原矿储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形成了支撑氟化工业务长期发展的资源基础。在研发领域,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提供对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的绿色产品,打造绿色竞争力和独特竞争优势。公司多项新材料研究课题列入国家863计划,并受工信部委托完成氟化工“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国际氟化工领先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引进,公司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成功合作开发国际领先的新型环保产品HFC-245fa,增强了在节能环保材料领域的发展潜力。
在生产环节,中化集团拥有太仓、杭州、西安、上虞等多个氟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公司不断改善工艺,形成了技术领先、品种齐全的ODS 替代品产品系列,ODS 替代品产能达到12 万吨,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产能达到1.7 万吨。此外,公司通过与比利时苏威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在高纯湿化学品业务领域合作,生产包括电子级氢氟酸在内的氟化工高端产品,以满足我国高新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在营销环节,公司实施品牌战略,金冷(JINCOOL)等品牌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强影响力。
橡胶业务方面,中化集团经营橡胶及橡胶制品已有近60 年的历史,业务涉及天然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和增值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强的橡胶营销服务商,也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天然橡胶产业服务商,资源地遍布东南亚、西非和中国的海南、云南,市场和主要客户覆盖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中化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化国际天然橡胶年销量达80 万吨,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在资源获取方面,除并购马来西亚EUROMA RUBBER公司、新加坡上市公司GMG 和泰国德美行(TBH)外,中化国际还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获得新的种植和生产资源,新增天然胶种植土地储备10万公顷。在长约资源方面,除了传统的泰国、马来西亚资源,公司着力拓展印尼的优质资源,成为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印尼胶供应商。同时,对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大湄公河流域新兴市场资源开发也取得明显成效。
在加工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全球产能布局,目前在西非、东南亚和国内云南、海南等天然橡胶主产区拥有加工产能53 万吨;同时,加强新产品的开发,自主研发的TSR10CV 恒粘胶获得了米其林公司的认证,是继TSR9710 及TSR5 后进入国际十大轮胎厂商采购序列的又一高端产品。
在营销方面,公司通过搭建新加坡海外营销平台和配套相应的物流能力,提高对下游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公司进一步强化与国际轮胎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与多家国际前十的轮胎厂商签订销售长约,营销规模不断扩大。
化工物流业务方面,中化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化国际在国内化工物流服务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业务涉及船运、集装罐多式联运、货代仓储、码头储罐等领域,拥有国内规模最大、安全标准最高的液体化学品船队和集装罐罐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注重化工物流业务的环保、健康和安全(EHS)管理,EHS 管理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船运方面,中化国际是提供国内沿海沿江、国际远洋近洋液体化学品运输及船舶管理业务的国内领先企业。公司根据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建立了全面、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获得了DNV 的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船舶达到SHELL、BP 等大石油公司及国际化工分销协会(CDI)的检验标准,符合高端市场用户严格的资质要求,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承运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MDI(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高端液体化学品的船东。截至2011 年底,中化国际控制船舶47 艘,运力超过45 万吨,国内市场份额提高到16%,在高端客户市场占有率达61%。作为首批取得两岸直航许可的液体化学品船东,公司依托自身的资产规模和行业地位,积极为促进两岸合作交流、维护直航安全稳定作贡献,已成为台海间液体化工品运输的领导者。同时,公司在保持区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新开辟了远东—南美—中东的环球航线,逐渐向航运国际化目标迈进。
集装罐物流方面,中化国际是国内领先的集装罐物流服务商。近年来,公司立足中国市场,大力拓展远洋航线业务,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公司现拥有集装罐数量4600 个,其中特种罐占25%;运营网络覆盖国内重点区域以及亚洲、美洲、欧洲、中东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化国际进一步深化与美国Newport 公司的合作,国际业务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中标巴斯夫、陶氏化学、OPTIMAL 等跨国公司全球标书,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影响力。同时,中化国际与全球领先的马士基航运公司签署海运长约,优化了集装罐运营成本;通过欧洲化学品分拨协会的CDI-MPC Tank Container 评核,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该类评估的化工物流服务商,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码头储罐方面,中化国际与连云港港口集团合资成立连云港港口国际石化仓储公司和连云港港口国际石化港务公司,拟建设三个5 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和约80 万立方米储罐,提供化工品仓储和保税及码头装卸等服务,设计吞吐能力约为500 万吨。
仓储货代方面,中化国际拥有国家一级货代、报关及其他相关资质,在全国各主要口岸设有分支机构。此外,公司在天津、大连、上海、广州等沿海主要口岸城市拥有经营资质齐全的化学品仓库,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集装箱危险品在内的各类化学品仓储物流服务。
在金融领域,中化集团向市场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旗下的外贸信托、远东租赁、诺安基金、中宏人寿等企业均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 中化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主业包含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主要通过旗下控股的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金茂(原方兴地产)进行经营。
中国金茂坚持高端定位、精品路线,专注于在一线城市及区域辐射能力强的二线中心城市、着名旅游风景度假区的发展机会,核心业务包括城市综合体、甲级写字楼和高档酒店的开发与运营,是中国领先的高端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
目前,中国金茂已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珠海、三亚、丽江、长沙、青岛、重庆等9 个城市,高档写字楼及酒店的持有规模和运营效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注重开发项目品质的同时,公司更加关注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纳入企业战略。在2011年,中国金茂完成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碳交易项目,是参与该项交易的首家中国企业。公司目前有6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2 个项目获得“国家示范工程”称号,4 个项目荣获“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其中北京金茂府小学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绿标三星及LEED-SCHOOL双认证绿色学校。
中化集团旗下“金茂”品牌连续7 年(2005-2011)入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品牌价值约50 亿元。
项目开发方面,公司先后开发了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凯晨世贸中心、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地标性商业地产项目。此外,还开发了北京金茂府、上海金茂逸墅、上海张杨滨江苑、海怡别墅、珠海每一间花园、丽江金茂雪山语等多个高档住宅项目,并参与承担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还成功进入了青岛、重庆市场。
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项目,地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域,总占地约11452 亩,涵括高档住宅、超五星级酒店、5A 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众多顶级业态。根据湖南省政府创建梅溪湖国际新城的总体规划,将被建设为“中国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城,华中地区两型社会的新城典范”。
北京金茂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7 万平方米,被誉为北京市“绝版黄金地块”,同时引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产品价值大幅提升,并摘取北京2011年单盘销售冠军。
中化集团正在开发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位于黄浦江北外滩地区,形成一个两倍于外滩长度的滨江区域。其中,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是一个集邮轮码头和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商务开发项目,将成为上海未来的航运交通枢纽。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围绕航运交易与商务的需要,强化航运服务的商务及配套功能,实现以航运中心为特色的现代化办公及商业区域。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成为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重点项目。
地处上海市崇明岛的金茂逸墅项目,所在区域被上海市规划为“十二五”期间拟建设的三大低碳经济实践示范区之一。项目滨江临海,定位为高端低密度社区,总建筑面积约17 万平方米,绿化率超过50%。该项目2011年多次摘取上海同类项目月度销售冠军。
中化集团积极投资开发旅游地产等新型产品。位于云南丽江的金茂雪山语项目,以“净心度假”为建造理念,打造集高档酒店、精品商业街以及低密度住宅为一体的高端度假复合体,建成后将成为丽江市又一个重要旅游度假资源。
物业租赁方面,公司在北京、上海持有并经营3 座高档写字楼。其中,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和上海金茂大厦均为国内最核心商业区的地标性建筑,其经营品质和出租率始终位居市场前列。
在北京,凯晨世贸中心是西长安街新的地标性建筑,其独特的整体设计风格及高端配套设施在北京高档写字楼市场独树一帜;位于西长安街繁华地段的中化大厦,是集智慧化办公与人性化服务为一体的纯写字楼。目前,两座写字楼均实现满租,租金水平位于区域前列。
在上海,金茂大厦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中国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世界高新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范例。其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在区域内保持领先。
在中国写字楼行业协会、中国写字楼研究中心(CORC)2011年联合发布的中国顶级写字楼TOP20 榜单中,凯晨世贸中心、金茂大厦双双入选,中国金茂也成为榜单中唯一一家拥有两处顶级写字楼的房地产企业。
酒店经营方面,公司持有经营的7 家高端酒店全部位于国内一线城市黄金地段和着名风景区;此外,公司正在上海崇明和云南丽江推进两家高端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
位于上海陆家嘴核心区域88 层金茂大厦内的金茂君悦大酒店,自开业以来已获国内外酒店业大奖100 余项,凭借高端的配套设施及品质服务,享有上海“第一奢华酒店”的美誉。
位于北京燕莎商圈的金茂威斯汀大饭店,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待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等众多外国政府首脑及体育、商界精英人士。酒店以其“个性化、直觉灵动、活力焕发”的独特理念,广受业界赞誉。
在深圳,金茂JW 万豪酒店是当地超豪华五星级商务酒店之一,被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评为“最佳会展旅游接待酒店”。
在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司同时拥有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和金茂三亚希尔顿两家高星级度假酒店,引领当地高端市场。
此外,地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金茂北京王府井万丽酒店、座落于北京顺义区的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逐年不断提升。 中化集团的金融业务涵盖融资租赁、信托、证券投资基金、人寿保险、财务公司、金融期货等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搭建起资质较为齐全的非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框架,形成了“远东宏信”、“外贸信托”、“诺安基金”、“中宏保险”、“冠通期货”、“宝盈基金”等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融资租赁方面,近年来,中化集团的融资租赁业务一直稳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集团旗下远东宏信有限公司(简称“远东宏信”)围绕医疗、印刷、航运、建设、工业装备、教育六大业务领域,坚持产业运营服务战略,走“营销式作业、专业化经营、复合型手法、系统化运作、集团式推进”发展之路,稳步推进发展战略,企业价值不断提升。作为国内第一家以融资租赁为基础在海外上市的创新型金融企业,远东宏信上市后相继被纳入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HSCC)及摩根士丹利中资企业指数(MSCI),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远东宏信目前已拥有约5000 家客户、11000 多个项目、1600 人的团队,奠定了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领先地位。
信托业务方面,中化集团从事信托业务的专门机构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外贸信托”),注册资本22 亿元,是中国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之一。
截至2011 年底,外贸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2300 亿元,集合信托产品规模达1200 多亿元。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外贸信托严格控制业务风险,2011 年获得银监会监管评级2B级(2010 年度)。
外贸信托2011年设立的财富管理中心,大力拓展直销渠道,以“五行财富”为核心的高端财富管理理念赢得业界和高端客户认同,直销规模和客户数量大幅增长。近期,外贸信托取得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正式进入金融衍生品投资领域。
证券投资基金方面,中化集团参股投资了诺安基金和宝盈基金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的诺安基金,旗下管理着18 只开放式基金产品,截至2011 年底,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460 亿元。
诺安基金旗下产品风格齐全,各具特色,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涵盖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该公司2008 年5 月获批QDII 资格,获准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并于2011 年1 月成功发行诺安全球黄金证券投资基金。该公司还是首批获得专户理财资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人寿保险方面,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宏保险)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由中化集团与加拿大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于1996 年11 月。公司现已拥有近15000 名员工和营销员,为近65 万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保险服务。
中宏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深耕经营十余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稳健可靠、深受信赖和具有远见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宏保险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福建、重庆、辽宁、天津和湖北等地的近50 个城市稳步发展,经营业绩在合资寿险公司中保持领先。
财务业务方面,中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化财务公司”)是银监会直接监管的财务公司之一,成立于2008 年。中化财务公司以“依托集团,服务集团,规范运营,创新开拓”为宗旨,围绕中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专业、优质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已发展成为集结算服务、融资服务、金融中介服务、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金融股权管理和风险管控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⑹ 谁能分析一下中国石油这只股票
第一,中石油股价为什么跌跌不休?中石油开在48元没有往上做,完全不是价值高估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你只要看看中国神华开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又连续拉高,你再看看200元的山东黄金、贵州茅台,300元的中国船舶,就明白并不是高开而演绎价值回归才使中石油绵绵下跌的。关键是散户抢筹导致的,散户的抢筹,使得机构反手做空,想在低位捡回筹码。于是,一些机构推荐的08年十大优质股票的名单里,居然也把“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去掉了,然后又雇了几个股评家,说中石油不值这个钱……机构也确实厉害,上面放上大卖盘压住,在关键点位打压,使得股价如瀑布般直下,破40再破30,创造了全球股市奇观,“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一个半月股价腰斩! 但买入中石油的散户都是受机构“价值投资”洗脑比较彻底的,在解套无望的情况下低位买进降低成本,成了散户补进的充分理由。另外,股价跌破36和30以后,散户出现了抢购潮,这从交易数据可以看出来,主力在这个阶段不得不和散户抢筹,然后机构用抢来的筹码再行打压……而股价越低,参与抢筹的人就会越多。像楼主本人也开始在30元以下开始每隔1元翻倍加仓,我的申购新股的一些朋友甚至扬言,中石油跌到25,将停止申购满仓待涨。于是,机构的打压,会将一部分高位套牢的筹码吓出来,但是越打压越低,坚信中石油的投资价值与股指期货价值的投资者就会潮水般涌来抢筹……而机构得不到筹码会气急败坏再打,散户再抢——这就是股价跌跌不休的原因!
第二,打压中石油造成的结果。打压中石油与打压任何股票不同,因为中石油占的指数权证太大,又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所以打压中石油就是打压大盘,就是打压机构在“5.30”之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投资理念,最终的结果就是机构一方面在中石油上赔钱(打压的代价),一方面在其他股票上严重地把自己套住,有29元的中石油,谁会去买60元之上的中国神华、200元之上的山东黄金、贵州茅台和300元之上的中国船舶呢?最近“价值股”跌得凶“题材股”涨得凶,就是机构打压中石油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崩溃的结果,影响所及,也波及到地产股与银行股,有人评论地产股与银行股是紧缩政策的结果,但是什么时候不在打压房价,房价降下来了吗?人民币不是在继续升值吗?房地产股与银行股的下跌,实质上是打压中石油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崩溃的结果。
第三,中石油打压的极限。中石油破40与30的时候,几乎“各省人民”都发了“贺电”,这些网民的恶作剧实际上是表示震惊和愤慨!于是,有的网民要求彻查做空中石油的帐号,有的网民把愤恨发泄到中石油公司身上,有的甚至在网上表示要有极端,这都影响到中石油加油站的保安工作了。中石油是部级单位,在上层很有影响,所以中石油破30的时候,连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出来挺中石油了。再往下砸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不好猜测。更重要的是,抛开中石油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投资价值不谈,仅就其权重价值而言,也是机构必须重仓配置的,除非机构不想掌握沪深大盘的指数,不想做股指期货。散户也很聪明:既然打压是为了买入,让我在低位给你,就是不给,反过来我还要在低位摊低成本——既然你把它打得那么低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中石油进一步打压的空间有限,所以楼主是以25元为建仓目标位的。
第四,机构打压中石油面临的更大挑战。中国的机构大致可分四种,一种是公募的基金,一种是私募的基金,一种是保险公司,一种是券商,在中石油上市之前,这四种机构要想左右沪深大盘都不容易,但是,中石油上市之后,那一种机构只要取得了相当的中石油的筹码,都可以左右沪深大盘,进而左右股指期货。因为中石油虽然占了上证指数20%还多的权重,但是流通市值却在沪深两市排在10名左右,不但不如中信证券,招商银行等,连他的兄弟中石化都不如!所以,下一步,不但是散户和机构之争,更是机构与机构之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最近批准了QFII 300亿额度,相当于2000多亿人民币,这些资金足以借道中石油控制中国股市的涨跌进而在股指期货上获取暴利!他们可以通过打压中石油的H股,进而在A股的中石油上吸货建仓。如果国内机构继续打压中石油,那么QFII 就不但是抄底而且是控制中国股市的涨跌的问题了。所以我和我申购新股的朋友,才想在30之下每隔1元加倍建仓,既爱国又可以赚钱,何乐不为!
⑺ 元油宝期货中国银行亏300亿中园银行会不会倒闭
当然不会倒闭。
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先不说这个300亿银脊搜的数字是否准确,及时真的亏了这么多,中国银行也不可能倒闭。
从它的体量上,中国银行市值超过一万亿。根据锋历其公布的2019年年报,年净利润为2019亿元,增长4.91%。
这也就是说300亿只占到它年野哗利润的15%,就其本身而言就没有倒闭的风险。更何况,作为四大行之一,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国家也会为其无限融资兜底,根本不用担心倒闭的问题。
⑻ 巴菲特当年如何分析认为中石油值1000亿美元市值
我无法预计经济将于何时复苏,也不知道市场将在何时出现改善。但今年以来,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却快欧美一步,表现出了明显复苏的喜人态势。我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政策,拥有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对世界经济的意义重大。
中国人每日辛勤劳作生产产品给美国人用,而我们给他们一些纸片。当中国人想用这些纸片,例如几年前来买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纸片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达到2000多亿美元,当他们发现美元没办法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他们会问,为什么要出口美国,而不是自己用呢?目前中国出口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外需大幅下降,二是出口换来的美元面临长期贬值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刺激内需,一可以弥补外需的下降,二可以避免美元大幅贬值的危险。
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很多人认为中国投资美国国债存在很大风险,只要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的美元储备就会越来越多。其实中国有多种选择使用其外汇储备,例如投资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等等,而中国方面对于目前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任何美国以外的投资者长期持有美国国债都面临美元购买力下降的威胁。不过,这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是个问题,但并不是最糟糕的问题。
中国有一个很棒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我会告诉所有中国人,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比100年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机会经济会不停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会不停上升,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重要。去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真是难以置信的好,没有人会比它更好,世界正在发现中国,中国也在发现世界。
我从未对中国股市发表过具体意见。我不是做预测股市走向生意的,我一贯的观点是,如果市场下跌,它就比以前更有吸引力。我不预测股市,我只会在市场向下走的时候作出反应。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很多中国人都对股票热情很高。
我是在2002年春天的时候读到了中石油的年报,我从没问过任何人的意见,我当时认为这家公司值1000亿美元,但它那时的市值只有350亿美元。我不喜欢做事要精确到小数点三位以后,如果有人体重大约在300到350磅之间,我不需要精确的体重就知道他是个胖子。如果你根据中石油年报上的数字还做不了决定,那你应该看下一家公司。
我们应该向中国人学习,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去年到大连,开车在周围转了45分钟,看到这几年新盖的几百家工厂,中国人正在开始释放他们的能量。过去几个世纪,中国人有能力,但体制不允许人做事,现在中国人的能量开始释放出来了。
我不认为中国变富就意味着美国会变穷,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过于多疑是疯狂的做法。我们国家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怪到别人身上,前几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时,几百名国会议员投票谴责那项收购,我认为那简直太疯狂了,对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也是一样。我们每年从中国进口那么多产品,把那么多美元运到中国,却不愿意让中国拿那些美元来我们这里投资,我认为把中国当成别的国家经济问题的替罪羊是个错误,中美关系有可能会紧张起来,这是我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