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源于( )
A.内燃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2. 石油化工是干什么的
石油化工一般指石油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2)石油化工运用什么发明扩展阅读
石油化工产品: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石油工业一向以生产汽油、煤油和工业锅炉用的燃料油为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更先进的炼油技术出现,以法国人荷德利发明的(催化裂化法)最为重要。所谓催化裂化就是利用热力、压力和催化剂把重油裂解为较轻油类,主要是汽油。
另一种炼油法是聚合法,与裂化法刚好相反:把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将提炼所得的较轻气体聚合成汽油和其他液体。
3. 化学中的四大发明都是啥 有急用,,求大神帮忙…!!
化学领域有很多划时代的发明,比如纯碱的制造工艺(苏尔维、侯德榜)、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现代火药(诺贝尔)、聚合物(始于酚醛树脂,又称电木)、化学纤维、电解法冶金等等,但没听说过化学的“四大发明”这个说法——这些发明各自在不同的时代推动了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很难做出一个排名来。
4. 石油下游产品包括什么
石油下游产品包括汽油、喷气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石油焦和各种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产品可分为: 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石油工业一向以生产汽油、煤油和工业锅炉用的燃料油为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更先进的炼油技术出现,以法国人荷德利发明的(催化裂化法)最为重要。所谓催化裂化就是利用热力、压力和催化剂把重油裂解为较轻油类,主要是汽油。另一种炼油法是聚合法,与裂化法刚好相反:把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将提炼所得的较轻气体聚合成汽油和其他液体。
(4)石油化工运用什么发明扩展阅读
精制方法
酸精制
是用硫酸处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胶质。
碱精制
是用烧碱水溶液处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并可除去酸精制时残留的硫酸。酸精制与碱精制常联合应用, 故称酸碱精制。
脱臭
是针对含硫高的原油制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产生恶臭,硫醇含量高时会引起油品生胶质,不易保存。可采用催化剂存在下,先用碱液处理,再用空气氧化。
加氢
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300~425℃,1.5兆帕压力下加氢,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属杂质,改进油品的 储存性能和腐蚀性、燃烧性,可用于各种油品。
脱蜡
主要用于精制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蜡,在低温下形成蜡的结晶,影响流动性能,并易于堵塞管道。脱蜡对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脱蜡可用分子筛吸附。润滑油的 精制常采用溶剂精制脱除不理想成分,以改善组成和颜色。有时需要脱蜡。
白土精制
一般放在精制工序的最后,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组成)吸附有害的物质。
润滑油
原料主要来自原油的蒸馏,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安定性和润滑性。生产润滑油的基本过程实质上是除去原料油中的不理想组分,主要是胶质、沥青质和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蜡、多环芳香烃,这些组分主要影响粘度、安定性、色泽。
溶剂精制
是利用溶剂对不同组分的溶解度不同达到精制的目的,为绝大多数的润滑油生产过程所采用。常用溶剂有糠醛和苯酚。生产过程与重整装置的芳香烃抽提相似。
溶剂脱蜡
是除去润滑油原料中易在低温下产生结晶的组分,主要指石蜡,脱蜡采用冷结晶法,为克服低温下粘度过大,石蜡结晶太小不便过滤,常加入对蜡无溶解作用的混合溶剂,如甲苯- 甲基乙基酮,故脱蜡常称为酮苯脱蜡。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石油产品
5. 我想找关于“石油的发展史”
世界石油化工发展史
世纪60-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异军突起。
石油化工经过了长时间的技术准备,前后历经了30-40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1920年,美国新泽西标准油公司利用炼厂气中的丙烯生产出合成异丙醇,被认为是石油化工的萌芽。20年代中,30-40年代化工新产品、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其中有的为石油化工开辟了中间原料,1917年首次用炼厂气中的丙烯合成异丙醇,公认为第一个石油化学产品,标志石油化工诞生。191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出以乙烷、丙烷为原料高温裂解制乙烯的技术,随后林德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出乙烯。1920年建立了第一个生产乙烯的石油化工厂。
在芳烃和二烯烃生产方面,1941年开发成功从石油轻质馏分催化重整制取芳烃的新工艺。同年从烃类裂解气体中分离出合成橡胶的重要单体丁二烯。接着又研究出一系列以其为原料的产品生产技术:
乙烯间接水合制乙醇(1930);
乙烯与苯烷基化制苯乙烯(1930);
乙烯制环氧乙烷(1937);
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1940);
乙烯脱氢制丁二烯(1943)等等。
在下游产品方面,30年代初期,在以德国人施陶丁格和俄国人谢苗诺夫为代表的聚合物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高分子化工新产品大量涌现。
1930年,德国法本公司用本体法生产聚苯乙烯,并与其他单体共聚生成一系列树脂。
1931年,法本公司用乳液法生产聚氯乙烯。
1931年,美国用本体法生产出聚甲基丙烯酸丙烯甲酯,即有机玻璃。
1939年,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出尼龙66纤维。
1939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帝国化学公司)发明高压气相法生产聚乙烯。
1946-1950五年间,平均每年在中东发现的石油资源就多达270亿桶,为当时世界石油年产量约30亿桶的9倍。60年代石油价格每桶1.5美元。在50-60年代,世界各国出现汽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四大件”购买热,这些都离不开合成材料。因此,世界石油化工得到迅速发展,以美国为例,从1940到1980年40年间,乙烯由40万吨增长到1300万吨,增长110倍,平均每年递增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