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形成需要什么地址和地形条件
首先,大地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烈地壳拉张会产生低洼、深陷的古海盆或古湖盆的还原环境。大家都知道,原始有机质在陆地表面难以保存,有机质极易被氧化破坏,只有当原始有机质在比较广阔长期被海水或湖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在隔氧的还原环境下,才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这种环境并不是到处都有的,它受到多种地质条件严格控制。那些沉陷规模大的湖盆或海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经历多期地壳构造运动,形成地势高低悬殊的高山和平原盆地以及深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很多起伏不平的隆起带和洼陷带。从现今全国地形图看,所分布着的大大小小众多被高山包围的沉积盆地(如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盆地,甘肃酒泉盆地,四川盆地,东北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以及中国沿海大陆架的若干沉积盆地等都有利于有机质堆积、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地壳运动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热量,能加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
其次需要适合油气生成的古地理条件和古气候条件。
无论在海相沉积盆地还是在陆地湖相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还需要一个大量生物繁殖和生长的地域,如浅海大陆架区、陆地的深水?半深水的古湖盆区。
在海洋大陆架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水体较宁静,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的繁殖,尤其是各种浮游生物异常发育,死亡后不需经过太深的水体即可堆积下来,再加上这些部位邻近河流三角洲,陆上各种有机质也源源不断地被河流带入海中,致使这一带地层中的有机物质特别丰富,为极有利的生油气区。大陆上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发育的深水?半深水湖泊具有稳定的还原环境水体,浮游生物特别发育,还有来自湖泊周围河流带来的大量有机质。相反,在滨浅湖区、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有机质受氧化破坏则很不利于生成石油;或者在浅海区,虽然生物也极为繁盛,但是水体中的氧含量也很高,死去的生物或者被其他生物吃掉了,或者迅速被氧化破坏了,无法被保存下来,因而也就谈不上以后形成石油了。
这就是说,地质历史上发育的湖盆、海盆从总体上讲具备了生油、气的大背景、大环境,但是要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还需要适宜于有机质发育的古地理条件?海洋大陆架的较深部位、陆地的半深水?深水湖泊区。
不言而喻,古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盛程度。温暖、潮湿的暖湿带?亚热带气候最有利于各类生物的生长。我国西北地区现今的气候基本上是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带,生物极不发育,将今论古,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贰’ 为什么冰天雪地的北极石油资源却很丰富
首先来说,这样的地理环境代表着北极地区可以获得巨量的丰富有机质来源,主要形式是死亡的海洋生物遗骸,比如藻类和浮游生物,它们构成了形成油气资源的主体来源;其次,被陆地包围,意味着北冰洋有超过50%的面积都位于大陆架上。这样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为大陆地壳相比海洋地壳常常含有巨大的盆地沉积,容易积聚大量有机物。
对于温度,海底沉积岩层的温度,深度每增加约1000米,温度会升高3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高温高压环境下,这些有机物质会缓慢转变为石油,而那些温度最高的区域,则会形成天然气。由于油气的比重较低,它们开始沿着多孔隙的岩层上升并聚集,最终形成油田和天然气田,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工业和日常生活所赖以开采的那些油气资源。
‘叁’ 祖国遍开“石油花”指什么
锦绣中华大地遍开“石油之花”。北起黑龙江畔南至宝岛台湾和海南,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钻机星罗棋布,日夜轰鸣,输油管道如条条巨龙横跨祖国东西。
中国的油田分布在东北、华北平原上的最多,有大庆、吉林、辽河、大港、胜利、华北、中原、江苏等;西南山区有四川油气区和滇黔桂油田;西北山间盆地有新疆、塔里木、青海诸多油气田;内蒙古草原上有二连油田;河西走廊戈壁上有延长油田;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上有长庆油田;海上有渤海油区及东海、南海、黄海油气区。
不难看出,中国的绝大部分油气都分布在平原地区及高山脚下较平坦的地区,较少部分油气田分布在由高山向平原过渡的小山或丘陵区。这是因为石油是沉积岩类中的有机质经漫长历史而逐渐形成的。而在那些高山峻岭,由于地壳构造活动强烈,即使有能够生成石油的沉积岩层,也会因为不能够长期深埋而不能生成石油,或者即使形成油藏也多因受到后期破坏而只能见到一些含油的显示。在沉积盆地中,沉积岩具有相对稳定的发育历史,有不断深埋生成石油的环境,具备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平原或沉积盆地都有油田呢?当然不是。原来油气田形成还要求沉积盆地中具备油气藏形成的五项基本条件:有能生油气的沉积岩;有能储集油气的储层;有能圈住油气的圈闭条件;有能阻挡油气向上跑的盖层;有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已形成的油气藏不能被地质作用破坏了。
实际上,不同的含油气区和同一含油气区中不同的沉积盆地都存在具有个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发育过程,从而在盆地构造、沉积体系、油气藏形成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在一个沉积盆地的不同次级构造单元上也同样存在着差别。
含油气区的划分正是以这样的大区域构造格架以及含油气盆地的差异性为基础的,人们把那些具相似的盆地形成与演化(发育史)史和形成石油的地质条件的沉积盆地组合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在盆地形成和油气形成上相互密切关联的含油气区,又依据含油气盆地的差异性细分为亚区。
依据中国的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中国的含油气区被划分为三个:即西部含油气区、中部含油气区和东部含油气区。这个含油气区的划分与我国地理特点在区位上是基本相同的。同时,依据每一个含油气区中存在的局域性差异,又被细分为若干亚区,如西部含油气区包括西北和青藏两个亚区;中部含油气区包括鄂尔多斯亚区和云贵川亚区;东部含油气区则更复杂一点,细分为东北、华北、江淮、华南和海域等五个亚区。
中国西部油区的沉积盆地多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作用,形成了挤压造山带与大型沉积盆地相间排列的格局。在造山带前缘分布的盆地被称作前陆型盆地,如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以及藏北羌塘等盆地。在中间地块上分布着的是山间盆地,其规模比前者小,如吐哈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等。
西部含油气区目前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少,占全国总地质储量的14.37%,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18.5%;天然气储量多,占28.7%,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4%。
中国东部含油气区中的含油气盆地一般属于裂谷带拉张型盆地,以断陷—坳陷型为特色,断裂发育,构造相对复杂。主要含油气盆地陆上有东北的松辽盆地,华北的渤海湾盆地,还有江汉盆地及黄海—苏北盆地等;海上有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东海、台湾西部、南海中央、太平—礼乐滩等东南沿海盆地。
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带
东部含油气区是目前我国石油的主要生产基地,其原油产量占全国的80.7%,探明石油储量占全国储量的73.9%。探明天然气储量占22.7%,以油多气少为特色,但天然气年产量目前却占全国产量的41.4%。
中国中部含油气区属于克拉通过渡型盆地,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沉积盆地大,但数量不多,主要有鄂尔多斯、四川、楚雄等大型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98%,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4.5%;石油储量很少,仅占全国储量的5%,产油量也仅占全国产量的4.16%。